其乍龍於凡田,有雨。(《合集》29990)
則不隻焚巫■,還採用了上述乍土龍祈雨的祭禮。
商代還有一種奏樂舞蹈的求雨祭禮,或連續多天舉行,如:“辛卯奏舞,雨。癸已奏舞,雨。甲午奏舞,雨。”(《合集》12819)自辛卯至甲午,前後達四天2。奏為奏樂器,甲骨文有“奏庸”(《明續》684)、“奏鞉”(《合集》14125)、“奏■”(同上14311),庸為鍾樂,鞉為鞉鼓,■為弦樂。《詩·小雅·甫田》雲:“琴瑟擊鼓,以禦田祖,以祈甘雨”,講的是奏樂祭於地神以祈雨,可與甲骨文相參照。奏樂時常伴之以舞,如:
惟萬呼舞,有雨。
惟戍呼舞,有大雨。(《安明》1821)萬、戍為舞師之名。《周禮·地官·舞師》:“教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又有舞具,如:
其■■,有大雨。(《安明》1827)
己醜卜,舞羊於庚雨。今日允雨。(《合集》20975)
於丁亥奏戚,不雨。(《誠齋》77)
■字從雨,乃專指祈雨之舞。■似為頭戴雙角麵具的跌足舞,也可能是一種手持雙角形舞具的跳足舞。舞羊似指裝扮成羊或戴羊麵具的舞蹈。戚指玉斧銅斧之類,《禮記·樂記》:“幹戚旄狄以舞之”,註:“戚,斧也”,似戚為武舞。又伴之以歌樂,如:
惟商奏有正,有大雨。
惟各奏有正,有大雨。
惟嘉奏,有大雨。(《合集》30032)
商、各、嘉,或為商代歌樂之曲名。據一辭雲:“奏■比甲辰卩雨少”(《合集》20398),似商代奏樂伴舞求雨時,不僅有歌聲籲嗟以辭禱告50000023_496_11,又有屬文於冊,焚以祈示。
商代的燎祭雨神,去雨、退雨、寧雨之祭,以及旱暵時的土龍求雨和焚巫■祈雨等祭禮,以其場麵和內容,一般都置於野外露天場所舉行。但奏樂歌舞的求雨祭禮,主要為上層貴族的高層次祈雨方式,情況有所不同,甲骨文有雲:“於孟庭奏。於新室奏。”(《合集》31022)孟庭當為孟宮內的封閉式露天庭院。知這類祭禮有行之宮內外,但也有行之野外,如:
丙寅卜,其呼雨。
丁卯卜,惟今日方有雨。
其方有雨。
其■於■,有雨。
其■於繭京,有雨。(《屯南》108)
■和繭京,大概是商王都郊野特定的高台式祭地,丙寅和丁卯連續兩天,分別於兩地用樂舞祈雨,以呼其方降雨。總之,商代不同社會階層,祭雨禮儀是有所不同的。
1 《莊子·田子方》。
1 cambrldge anclent hl story. vol. i,p.330.
2 s.hngdon:“the mythology of all races”,vo1.v,p.61.
3 艾蘭著、汪濤譯:《龜之迷——商代神話、祭祀、藝術和宇宙觀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22~23頁。
1 出石誠彥:《堯典に見レヵゐ羲和の由來にっいし》,《支那神話傳說の研究》,中 央公論社,1943年,590~591頁。
2 山本清一:《天文と人生》,155~158頁。
1 參見郭沫若:《釋幹支》,《甲骨文字研究》,大東書局,1931年。管東貴:《中國古代十日神話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3本,1962年。鄭文光:《從我國古代神話探索天文學的起源》,《歷史研究》1976年4期。
2 藤田豐八,《中國南海古代交通叢考》(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36年,503頁。
3 cheung kwong-yue:recent ar插eoi oglcal evidence rting to the origin of cmnese 插racters,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liz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3,p,323~373。
1 鄭州市博物館發掘組,《談談鄭州大河村遺址出土的彩陶上的天文圖象》,《河南文博通訊》1978年1期。
2 《大汶口》,118頁。
3 《鹿台崗段崗遺址發掘喜獲碩果》,《中國文物報》1991年1月13日。又見《中國考古學年鑑(1991)》, 218頁。
1 參見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9~12頁。
2 參見林惠樣:《文化人類學》,商務印書館,1934年。中原與芪九郎:《西南亞細業文化史》,同,1936年。任繼愈主編:《宗教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
1 l.c.hopkins:sunlightand moonshine,the journal ofthe royals ociety of arts.1942。
2 嚴一萍:《殷商天文誌》,《中國文字》新2期,台北藝文印書館,1980年。
1 董作賓:《殷歷譜》下冊,《交食譜·日譜》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45年。
2 陳邦懷:《卜辭日月有食解》,《天津社會科學》1981年1期。
3 見前引嚴一萍文。鷹467。
1 胡厚宣:《重論”餘一人”問題》,《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10輯,《古文字研 究論文集》,1982年。
1 董作賓:《殷歷譜》下卷三,《交食譜》。
1 《國語·周語上》。
2 參見趙莊愚:《從星位歲差論證幾部古典著作的星象年代及成書年代》,《科技史文集》第10輯《天文學史專輯(3)》,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年。
1 孫國維:《秘魯的太陽神與太陽祭》,《外國奇風異俗》,世界知識出版社,1981年。
則不隻焚巫■,還採用了上述乍土龍祈雨的祭禮。
商代還有一種奏樂舞蹈的求雨祭禮,或連續多天舉行,如:“辛卯奏舞,雨。癸已奏舞,雨。甲午奏舞,雨。”(《合集》12819)自辛卯至甲午,前後達四天2。奏為奏樂器,甲骨文有“奏庸”(《明續》684)、“奏鞉”(《合集》14125)、“奏■”(同上14311),庸為鍾樂,鞉為鞉鼓,■為弦樂。《詩·小雅·甫田》雲:“琴瑟擊鼓,以禦田祖,以祈甘雨”,講的是奏樂祭於地神以祈雨,可與甲骨文相參照。奏樂時常伴之以舞,如:
惟萬呼舞,有雨。
惟戍呼舞,有大雨。(《安明》1821)萬、戍為舞師之名。《周禮·地官·舞師》:“教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又有舞具,如:
其■■,有大雨。(《安明》1827)
己醜卜,舞羊於庚雨。今日允雨。(《合集》20975)
於丁亥奏戚,不雨。(《誠齋》77)
■字從雨,乃專指祈雨之舞。■似為頭戴雙角麵具的跌足舞,也可能是一種手持雙角形舞具的跳足舞。舞羊似指裝扮成羊或戴羊麵具的舞蹈。戚指玉斧銅斧之類,《禮記·樂記》:“幹戚旄狄以舞之”,註:“戚,斧也”,似戚為武舞。又伴之以歌樂,如:
惟商奏有正,有大雨。
惟各奏有正,有大雨。
惟嘉奏,有大雨。(《合集》30032)
商、各、嘉,或為商代歌樂之曲名。據一辭雲:“奏■比甲辰卩雨少”(《合集》20398),似商代奏樂伴舞求雨時,不僅有歌聲籲嗟以辭禱告50000023_496_11,又有屬文於冊,焚以祈示。
商代的燎祭雨神,去雨、退雨、寧雨之祭,以及旱暵時的土龍求雨和焚巫■祈雨等祭禮,以其場麵和內容,一般都置於野外露天場所舉行。但奏樂歌舞的求雨祭禮,主要為上層貴族的高層次祈雨方式,情況有所不同,甲骨文有雲:“於孟庭奏。於新室奏。”(《合集》31022)孟庭當為孟宮內的封閉式露天庭院。知這類祭禮有行之宮內外,但也有行之野外,如:
丙寅卜,其呼雨。
丁卯卜,惟今日方有雨。
其方有雨。
其■於■,有雨。
其■於繭京,有雨。(《屯南》108)
■和繭京,大概是商王都郊野特定的高台式祭地,丙寅和丁卯連續兩天,分別於兩地用樂舞祈雨,以呼其方降雨。總之,商代不同社會階層,祭雨禮儀是有所不同的。
1 《莊子·田子方》。
1 cambrldge anclent hl story. vol. i,p.330.
2 s.hngdon:“the mythology of all races”,vo1.v,p.61.
3 艾蘭著、汪濤譯:《龜之迷——商代神話、祭祀、藝術和宇宙觀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22~23頁。
1 出石誠彥:《堯典に見レヵゐ羲和の由來にっいし》,《支那神話傳說の研究》,中 央公論社,1943年,590~591頁。
2 山本清一:《天文と人生》,155~158頁。
1 參見郭沫若:《釋幹支》,《甲骨文字研究》,大東書局,1931年。管東貴:《中國古代十日神話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3本,1962年。鄭文光:《從我國古代神話探索天文學的起源》,《歷史研究》1976年4期。
2 藤田豐八,《中國南海古代交通叢考》(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36年,503頁。
3 cheung kwong-yue:recent ar插eoi oglcal evidence rting to the origin of cmnese 插racters,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liz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3,p,323~373。
1 鄭州市博物館發掘組,《談談鄭州大河村遺址出土的彩陶上的天文圖象》,《河南文博通訊》1978年1期。
2 《大汶口》,118頁。
3 《鹿台崗段崗遺址發掘喜獲碩果》,《中國文物報》1991年1月13日。又見《中國考古學年鑑(1991)》, 218頁。
1 參見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9~12頁。
2 參見林惠樣:《文化人類學》,商務印書館,1934年。中原與芪九郎:《西南亞細業文化史》,同,1936年。任繼愈主編:《宗教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
1 l.c.hopkins:sunlightand moonshine,the journal ofthe royals ociety of arts.1942。
2 嚴一萍:《殷商天文誌》,《中國文字》新2期,台北藝文印書館,1980年。
1 董作賓:《殷歷譜》下冊,《交食譜·日譜》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45年。
2 陳邦懷:《卜辭日月有食解》,《天津社會科學》1981年1期。
3 見前引嚴一萍文。鷹467。
1 胡厚宣:《重論”餘一人”問題》,《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10輯,《古文字研 究論文集》,1982年。
1 董作賓:《殷歷譜》下卷三,《交食譜》。
1 《國語·周語上》。
2 參見趙莊愚:《從星位歲差論證幾部古典著作的星象年代及成書年代》,《科技史文集》第10輯《天文學史專輯(3)》,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年。
1 孫國維:《秘魯的太陽神與太陽祭》,《外國奇風異俗》,世界知識出版社,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