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是飾龍神祈雨。甲骨文雲:


    乙未卜,龍,亡其雨。(《合集》13002)


    惟庸龍,亡有大雨。(《合集》28422)


    其乍龍於凡田,有雨。(《安明》1828)


    □□龍□□田,有雨。(《合集》27021)


    許進雄先生認為,乍龍大概是化裝舞蹈,裝扮龍神以祈雨1。裘錫


    圭先生認為乍龍是作土龍求雨,古文獻中不乏其事,如《山海經。大荒東經》:“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郭璞註:“今之土龍本此”;《淮南子·地形訓》:“土龍致雨”,高誘註:“湯遭旱,作土龍以像龍,雲從龍,故致雨也。”1上四辭當均與製作龍神以祈雨的古老俗習相關。


    一種是焚巫■求雨。裘錫圭先生曾指出,上古時代旱災嚴重時,常焚人求雨,《左傳·僖公二十一年》有記:“夏大旱,公欲焚巫■”,《春秋繁露·求雨》有雲:“春旱求雨……暴巫聚■八日,……秋暴巫■至九日”;甲骨文有一■字,象■在火上,是專指“焚巫■”之“焚”的異體2。如辭雲:


    壬辰卜,焚小母,雨。


    壬辰卜,焚■,雨。(《合集》32290)


    貞今丙戌焚■,有從雨。(同上9177)


    貞焚■,有雨。(同上1121)


    丙戌卜,焚■。(同上32301)


    辛卯卜,焚旅,雨。(《屯南》148)


    戊申卜,其焚永女,雨。(《合集》32297)


    其焚高,有雨。(同上30791)


    裘氏認為,所焚巫■小母、■、■、■、■、旅、永等等,大多為女性,來之各地方族。焚巫■求雨還常提到具體祭地,如:


    乙亥貞,焚■於企京,雨。(《鄴》3下45.13)


    貞焚□□塾,……(《合集》1134)


    辛未卜,焚矢於凡京,壬申。


    戊辰卜,焚■於鄭,雨。


    戊辰卜,焚於■,雨。


    戊辰卜,焚■東,雨。(《安明》2475)


    在主京焚■。(同上2478)


    焚於■京■。(《屯南》100)


    焚□□■京,□從雨。(《合集》1138)


    辭中的企京、凡京、主京、雄京、■京、■東、塾、鄭、■等,均為焚巫■的祭祀場所。除此之外,甲骨文又有:“其焚於周”(《合集》30793)、“於■焚”(同上30792)、“於■焚”(同30794)、“於雷焚”(同上34482)、“於■焚,雨”(同上34483)、“於何焚,雨”(同上30790)、“於噩焚。戊雨”(《安明》1832)、“於魯焚,雨。於舟焚,雨。於夫焚,雨。於潌焚,雨”(《安明》1834+《粹》655)、“於兮焚。於■焚。於■焚”(《屯南》100)、“於■焚,雨。於■焚,雨。”(同上2616)也都是記在某地焚巫■求雨。從這些地點的性質意義看,稱某京者,似為商王邑內外的上丘或人工構築祭祀高台;塾,似為宗廟宮室門塾內外之露天場地;又有何邊水畔之地,王邑郊外野地,以及各地族氏邑聚所在地。大體說來應均是直接遭受旱情之地。有的一片甲骨上同時記有好幾個焚巫■的祭地,可知其時受災區範圍不小。上舉《安明》2475一片,自戊辰至王申前後五天在四個地方舉行這種求雨祭禮,至少焚了2個巫■,可見其隆重和酷烈,也反映了旱情的嚴重程度和人們祈雨的焦切願望。


    焚巫■求雨的禱請對象,一般並非雨神本身,當如上文所述,大多為各地信奉的地方性要神,別辭有:“焚凡於兕,雨”(《合集》32295),兕即為土著動物神,蓋旱虐所及已引起社會的總動員,驚動麵廣泛,祈神亦濫,所謂“神饗而民聽”,“其政德而均布福”1,人間如之,神界亦然,地域不同,祈神當異,在打破地域宗教信仰的同時,又必須兼顧各族固有的自發宗教的封閉性社會意識形態。


    焚巫■求雨的祭禮中當有禱告之辭。文獻中有所謂湯禱旱文,如《呂氏春秋·順民》雲:“昔者湯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於桑林,曰:餘一人有罪,無及萬夫,在餘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於是剪其髮,■其手,以身為犧牲。”又載見《墨子·兼愛下》、《國語·周語上》、《屍子·綽子》、《尚書大傳》等,禱辭大同小異。辭中用語比較合乎商人習慣,如湯自稱的“餘一人”,甲骨文中多見1,此事當有一定史影依據。禱旱文中提及的“上帝鬼神”,當包括所祈各地要神,與甲骨文“帝令雨”及求雨於地方山川神祗、祖先神等契合。湯象徵性地剪髮斷指甲以身為牲祈雨,誠如裘氏所說,在上古時代,由於宗教上或習俗上的需要,地位較高者也可以成為犧牲品。則甲骨文的焚巫■,所焚者身分未必很低,其人一般均有其名,上辭的“焚凡”,又作“焚■”(《京人》133),知為女性,而商代的下層平民或奴隸是沒有資格有其名的。


    焚巫■求雨的祭禮中除有禱辭外,還有其他內容,如上引《合集》32290焚小母兩辭,同版又記“其三羊”,知不僅用人祭,另又用了羊牲。又如:


    惟庚焚,有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夏商社會生活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鎮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鎮豪並收藏夏商社會生活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