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七患》雲:“夏書曰:禹七年水;殷書曰:湯五年旱;此其離(罹)凶餓甚矣。”故史傳禹有治水潦十三年過家門不入之說,商湯有以身禱請雨之舉。《帝王世紀》稱夏未桀時“災異並見,雨日鬥射”,雨水失調也是夏代國家傾覆的一個重要外因。
甲骨文中記商王田獵出行、戰爭、祭祖,以及年成豐稔等等,每關注於雨情。如:
乙卯貞,侑歲於祖乙,不雨。(《屯南》761)
甲寅貞,在外有禍,雨。(同上550)
今日辛王其田,湄日亡災,不雨。(《合集》29093)
貞不雨,惟茲商有乍禍。(同上776)
貞雨不正辰,惟年禍。(同上24933)在外遇雨,不利於行,猶《周易·夾卦》雲:“君子■■獨行,遇雨若濡,有慍”,外出遭雨淋得一身濕,總是掃興的。或記商邑不雨,為旱象起禍之徵。《周易·小畜》亦有雲:“密雲不雨,自我西郊”,是旱災之兆。雨不正辰,似言雨不時,《左傳·昭公元年》:“雪霜風雨之不時”,孔疏:“雨不下而霖不止,是雨不時也,據其苗稼生死則為水與旱也。”商人亦擔心雨水失調給農業收成帶來禍殃。
商代人十分注意雨情雨量變化,甲骨文有言“大雨”、“小雨”、“雨小”、“雨少”、“少雨”、“多雨”、“疾雨”、“雨疾”、“雨不疾”、“從(縱)雨”、“延雨”、“■(退)雨”、“去雨”等等。又有記來雨之方向,如雲:“其自東來雨。其自南來雨。其自西來雨。其自北來雨。”(《合集》12870)此乃反映了當時官方的氣象觀察和預測。因雨對人們日常生活影響較大,故有祭雨之禮。商代的祭雨,大略有三類,一類是直接向雨神致祭,如:
庚子卜,燎雨。(《安明》2508)
燎於雲雨。(《屯南》770)
燎大雨。(《合集》34279)
王其又於滴,在右石燎有雨。(同28180)
祭儀主要為燒燎祭,蓋取煙氣升騰可貫於上。雲能致雨,或又與雲神同祭。這類祭雨比較直觀,原始意味很濃。
另兩類重在社會功利目的。一類是在雨水盛多易構澇積災之際,有去雨、退雨、寧雨之祭:
甲申卜,去雨於河。(《屯南》679)
□申卜,其去雨於■望利。(《安明》1835)
昃侑退雨。(《美國》288)
貞王■退雨。(《合集》24757)
其寧雨於方。(同上32992)
寧雨於土。(同上34088)
寧雨□嶽、梖。(同上14482)
寧雨於兕。(《屯南》744)
於上甲寧雨。(《屯南》1053)這類祭祀的目的,是求降雨減弱消退或停息,但所祭對象一般並非直接為雨神,而是方神、土地山川動植物神或商族祖先神等,其宗教性質的背景當同如上述寧風之祭。具體祭法不詳,未見用燎祭,殆處於降雨中,不能燒薪之故1。還有一類就是雨水少缺失調或旱情嚴重下的求雨之祭,困於危急,災害波及的社會麵大,故祭禮繁雜而隆,耗費的物力人力也不小。如:
癸已卜,其求雨於東。
於南方求雨。(《安明》2481)
庚午卜,其侑於洹,有雨。(同上1725)
壬午卜,於河求雨,燎。(《合集》12853)
既川燎,有雨。(同上28180)
癸已貞,其燎十山,雨。(《同上33233)
其燎二山,有大雨。(同上30454)
壬午卜,求雨燎■。(同上30457)
丁酉卜,扶,燎山羊■豕,雨。(同上20980)
己卯卜,燎嶽,雨。
癸未卜,燎十山■,雨。(《美國》127)
王其侑酒於右宗■,有大雨。(《甲》1259)
辛已貞,雨不既,其燎於毫土(一釋蒿土,即郊社)。
辛已貞,雨不既,其燎於兕。(《屯南》1105)
王侑歲於帝五臣正,惟亡雨。
□□■侑於帝五臣,有大雨。(《粹》13)
於帝臣,有雨。(《甲》779)
其求■,有大雨。(《合集》30319)
戊寅卜,巫又伐,今夕雨。(《北美》10)
求雨於上甲,■。(《合集》672)
三示,求雨。(同上21082)
於大乙求雨。(《英》1757)
高妣燎惟羊,有大雨。(《合集》27499)
弜求於伊尹,亡雨。(《寧》1.114)
求雨的對象大致也為四方神、山川土地神、帝臣、氣候神、先王先姚先臣等,且其神格和方位地望所在有確指,顯示了泛神性和大範圍社會性的一麵,一則表明了商代神統領域中存在的錯綜複雜的領屬關係,同時也說明旱情波及麵廣,常引起社會總體量的焦慮,求雨之祭每成為社會整體動作。別辭有雲:“惟乙酒,有大雨。惟丙酒,有大雨。惟丁酒,有大雨。”(《合集》782)知這類求雨之祭常連天累日舉行,反映了人們冀望下雨的迫切心情。對用牲的種類、毛色和大小也頗注重,如:“……河,沈三牛燎三牛卯五牛。王占曰:丁其雨。九日丁酉允雨。”(《合集》12948)“求雨,惟黑羊用,有大雨。”(同上30022)“惟白羊,有大雨。”(《粹》786)“惟小■,有大雨。”(同上78s)求雨的祭儀,除上述辭例中所見侑、燎、歲、伐、酒、沈、卯等常見的幾種外,還有三種較具特色的祭禮。
甲骨文中記商王田獵出行、戰爭、祭祖,以及年成豐稔等等,每關注於雨情。如:
乙卯貞,侑歲於祖乙,不雨。(《屯南》761)
甲寅貞,在外有禍,雨。(同上550)
今日辛王其田,湄日亡災,不雨。(《合集》29093)
貞不雨,惟茲商有乍禍。(同上776)
貞雨不正辰,惟年禍。(同上24933)在外遇雨,不利於行,猶《周易·夾卦》雲:“君子■■獨行,遇雨若濡,有慍”,外出遭雨淋得一身濕,總是掃興的。或記商邑不雨,為旱象起禍之徵。《周易·小畜》亦有雲:“密雲不雨,自我西郊”,是旱災之兆。雨不正辰,似言雨不時,《左傳·昭公元年》:“雪霜風雨之不時”,孔疏:“雨不下而霖不止,是雨不時也,據其苗稼生死則為水與旱也。”商人亦擔心雨水失調給農業收成帶來禍殃。
商代人十分注意雨情雨量變化,甲骨文有言“大雨”、“小雨”、“雨小”、“雨少”、“少雨”、“多雨”、“疾雨”、“雨疾”、“雨不疾”、“從(縱)雨”、“延雨”、“■(退)雨”、“去雨”等等。又有記來雨之方向,如雲:“其自東來雨。其自南來雨。其自西來雨。其自北來雨。”(《合集》12870)此乃反映了當時官方的氣象觀察和預測。因雨對人們日常生活影響較大,故有祭雨之禮。商代的祭雨,大略有三類,一類是直接向雨神致祭,如:
庚子卜,燎雨。(《安明》2508)
燎於雲雨。(《屯南》770)
燎大雨。(《合集》34279)
王其又於滴,在右石燎有雨。(同28180)
祭儀主要為燒燎祭,蓋取煙氣升騰可貫於上。雲能致雨,或又與雲神同祭。這類祭雨比較直觀,原始意味很濃。
另兩類重在社會功利目的。一類是在雨水盛多易構澇積災之際,有去雨、退雨、寧雨之祭:
甲申卜,去雨於河。(《屯南》679)
□申卜,其去雨於■望利。(《安明》1835)
昃侑退雨。(《美國》288)
貞王■退雨。(《合集》24757)
其寧雨於方。(同上32992)
寧雨於土。(同上34088)
寧雨□嶽、梖。(同上14482)
寧雨於兕。(《屯南》744)
於上甲寧雨。(《屯南》1053)這類祭祀的目的,是求降雨減弱消退或停息,但所祭對象一般並非直接為雨神,而是方神、土地山川動植物神或商族祖先神等,其宗教性質的背景當同如上述寧風之祭。具體祭法不詳,未見用燎祭,殆處於降雨中,不能燒薪之故1。還有一類就是雨水少缺失調或旱情嚴重下的求雨之祭,困於危急,災害波及的社會麵大,故祭禮繁雜而隆,耗費的物力人力也不小。如:
癸已卜,其求雨於東。
於南方求雨。(《安明》2481)
庚午卜,其侑於洹,有雨。(同上1725)
壬午卜,於河求雨,燎。(《合集》12853)
既川燎,有雨。(同上28180)
癸已貞,其燎十山,雨。(《同上33233)
其燎二山,有大雨。(同上30454)
壬午卜,求雨燎■。(同上30457)
丁酉卜,扶,燎山羊■豕,雨。(同上20980)
己卯卜,燎嶽,雨。
癸未卜,燎十山■,雨。(《美國》127)
王其侑酒於右宗■,有大雨。(《甲》1259)
辛已貞,雨不既,其燎於毫土(一釋蒿土,即郊社)。
辛已貞,雨不既,其燎於兕。(《屯南》1105)
王侑歲於帝五臣正,惟亡雨。
□□■侑於帝五臣,有大雨。(《粹》13)
於帝臣,有雨。(《甲》779)
其求■,有大雨。(《合集》30319)
戊寅卜,巫又伐,今夕雨。(《北美》10)
求雨於上甲,■。(《合集》672)
三示,求雨。(同上21082)
於大乙求雨。(《英》1757)
高妣燎惟羊,有大雨。(《合集》27499)
弜求於伊尹,亡雨。(《寧》1.114)
求雨的對象大致也為四方神、山川土地神、帝臣、氣候神、先王先姚先臣等,且其神格和方位地望所在有確指,顯示了泛神性和大範圍社會性的一麵,一則表明了商代神統領域中存在的錯綜複雜的領屬關係,同時也說明旱情波及麵廣,常引起社會總體量的焦慮,求雨之祭每成為社會整體動作。別辭有雲:“惟乙酒,有大雨。惟丙酒,有大雨。惟丁酒,有大雨。”(《合集》782)知這類求雨之祭常連天累日舉行,反映了人們冀望下雨的迫切心情。對用牲的種類、毛色和大小也頗注重,如:“……河,沈三牛燎三牛卯五牛。王占曰:丁其雨。九日丁酉允雨。”(《合集》12948)“求雨,惟黑羊用,有大雨。”(同上30022)“惟白羊,有大雨。”(《粹》786)“惟小■,有大雨。”(同上78s)求雨的祭儀,除上述辭例中所見侑、燎、歲、伐、酒、沈、卯等常見的幾種外,還有三種較具特色的祭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