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時的祭禮,可參見《夏書·胤征》記下的一則古老傳說,其雲:


    惟時羲和,顛覆厥德,沈亂於酒,畔官離次,遐擾天紀,遐棄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於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羲和屍厥官,罔聞知,昏迷於天象,以於先王之誅。記夏代胤甲時天象惑亂,發生日食,而世掌天文的羲和貪酒失職,未能預知,被處以誅刑。舊注描繪其日食時的祭禮說:“日有食之禮,有救日之法,於是瞽人樂官進鼓而擊之,嗇夫馳聘而取幣以禮天神,庶人奔走供救日食之百役。”今案,所謂取幣供役以禮天神,乃後起之禮,嗇夫馳,庶人走,不如理解為日食發生時夏眾驚慌失措四處奔走之狀。但“瞽奏鼓”當是日食祭禮的原初形態,並為後世所傳承。如《春秋·莊公二十五年》有雲:“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穀梁傳》又進而將這種祭禮加以等級規範化,有所謂“天子救日,置五麾,陳五兵五鼓;諸侯置三麾,三鼓三兵;大夫擊門;士擊拆;言充其陽也。”總之,這一祭禮中的擊器伐鼓“聲聞於上”,是為原始成分。


    甲骨文有記“日月有食”。董作賓先生認為,言食者,“殆猶存神話之背景。民間傳說則以日月食皆為天狗所食,故必鳴金擊鼓以營救之,此義殷人似已知之。卜辭中有禦祭天犬之文,天犬疑即後世民間流傳可以吞食日月之天狗,祭之所以祈免日月之災歟?《周禮·秋官·庭氏》有救日之弓、救月之矢、太陰之弓、在矢之名,皆日月食所用之弓矢也。又《地官·鼓人》:救日月則詔王鼓。弓矢以射之,鼓以震驚之,則古人果即以為食之者天犬乎。”1甲骨文中有“其將王鼓”(《屯南》441)、“其震鼓”(同236)等辭。又有“貞昃入,王有匚於之,亦鼓”(《合集》14932)、“惟五鼓……上帝若王……有祐”(同上30388),知商代固有震鼓“聲聞於上”的祭禮。


    夏商另一類祭祀日神之禮,是以禮拜出日入日為特殊內容。


    《尚書·堯典》有雲: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腸穀,寅賓出日,平秋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


    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穀,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氄毛。


    《堯典》的“出日”、“日永”、“納日”、“日短”,構成一歲中四時的分點,即所謂二至二分,是四個有天象根據的中氣,春分、秋分日夜平分,夏至日長,冬至日短,均可揆度測出。四中氣構成了中國古代曆法的四個基本要素,其認識是與古代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實踐緊相聯繫的。《堯典》的“寅賓出日”,是在仲春,又在“平秩東作”之際舉行;“寅餞納日”,是在仲秋,又在“平秩西成”之際舉行,似有觀象授時,“順時覛土”1的意義,透露出上古時期人們對於日地運動規律的觀察與探索。


    當代學者有據《堯典》所述星象,推定其觀測地緯有東南西北地域大範圍之別,星象出現的真年代是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初,《堯典》底本的寫成年代,上下限當在距今3600~4100年之間,不能晚到夏代末期2。如這一推測成立,則所謂“寅賓出日”和“寅餞納(入)日”的祭日神之禮,早在夏代已有之,但決非指天天拜祀日出日落,一般是定在春秋季某個有天象標準的日子中舉行。


    甲骨文中也有記商代人觀察日出或祭出日人日的史料。有一片三期卜骨上記有下列一組祭日卜辭:


    王其觀日出,其截於日,■。


    弜祀。


    弜■。


    其■湡,王其焚。


    其■(沉)。


    ■,其五牢。


    其十牢。吉。(《屯南》2232)“觀日出”和“截於日”,前者是具體物象,後者是概念抽象化的受祭格。截有治義,如《詩·大雅·常武》:“截彼淮浦”,毛傳:“截,治也。”商王觀察日出而治祭日神,有認識自然現象和辨識太陽視運動規律的內在內容,其治祭自有揆日測度天象標準的祭禮意義。在舉行的祭禮中,還施行了■殺牛牲、祀祝、焚燒、沉玉於河等一係列祭儀。值得注意者,此次觀日出的祭地是在偶地,與《堯典》說的“宅嵎夷曰腸穀,寅賓出日”,全相密合,絕非偶然。其地可能在山東,《尚書·禹貢》有雲:“海岱惟青川,嵎夷既略。”《說文》雲:“嵎夷在冀州陽穀,立春日,日值之而出。”大概這一把日祭地的選定,起自夏代,商人承之,有“順時覛土”的特殊地望標位。世界民族中祀日之地的選定,也可見到這類現象。如秘魯古印加帝國的薩克薩瓦曼祀日祭地,利於觀日,當時逢6月24日(南半球冬至日)在此祭太陽,祭時四方點聖火1。日本祭太陽重視東西軸,或以二至的日影來定祭地,如高安山既是夏至日出山頂的場所,又是冬至太陽沉於海的觀察地2。說明世界民族在各自的文明發展進程中有其共性,而中國的夏商,通以春秋季某特定日子和某一特定地點觀測太陽與祭日,顯示了固自的特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夏商社會生活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鎮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鎮豪並收藏夏商社會生活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