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9~10頁。
3 《洛陽東郊西周墓發掘簡報》,《考古》1959年4期。
1 沈書,11頁,插圖六。
2 3《甘肅靈台白草坡西周墓》,《考古學報》1977年2期。
4 《陝西出土商周青銅器》(四),文物出版社;1984年,圖版九三,又圖版說明13頁。
第七章 醫療保健
早在原始時期,人們為求得生存和種的蕃殖,就曾對各種危害和影響人類生息健康的疾病的治防,進行著不懈的探索。至夏商時代,病象病因識別已達到相當水平,醫療病患的方法與衛生保健上的社會成俗,一方麵伴隨著無數次成功或失敗的經驗積累,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文明發展狀態,同時又為後世中醫學體係的建立和完善奠文了基礎。
第一節 病象病因
一 原始人的常見疾病
原始先民的常見疾病,主要有腸胃疾病、口腔疾患、骨科病、小兒病和婦女病等幾大類。
《韓非子·五蠹》說,上古之時“食果蓏蚌蛤,腥臊惡息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說明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疾病是為原始先民所常患,唯如今想要具體了解,卻已甚難。不過,原始社會生活條件艱苦,食物低劣粗糙,對人體牙組織起的慢性破壞作用,在考古資料中多有揭示。如牙周病和牙槽膿腫等口腔疾患,早在舊石器時代確極嚴重。陝西藍田陳家窩出土的一具距今約50多萬年前的老年女性猿人的下頜骨化石,右下第一前臼齒在生前已脫落,頰側齒槽萎縮,邊緣增厚,顯然是牙周病病理變化症狀1。四川資陽出土的一具舊石器晚期老年女性頭骨化石,左上三個臼齒在生前全部脫落,內側齒槽壁有不規則骨瘢痕,還有一小團微密的骨組織,呈現出骨小粱粗大,是慢性牙槽膿腫所致2。
新石器時代先民的口腔疾患罹患率仍相當高,主要症狀表現為牙齒過早磨耗和脫落,或者因粗嚼硬咬,擦傷牙床,引起細菌感染,造成牙槽或根尖軟組織化膿壞死,甚至發生頰瘺、頦瘺和內眥瘺管等病變3。
河南長葛石固遺址出土人骨,其臼齒磨蝕度比現代人的標準差不多要早10歲左右4。陝西華縣元君廟仰韶墓地出土的192具人骨,患有各類牙病者達76人,約占總人數的39.6%,其中有一個乳齒尚未換完的小孩,牙齒已較重磨損,許多人剛到40歲,牙齒即已部分或全部脫落5。上海崧澤遺址經鑑定的37具出土人骨,齒尖磨損,或第一、二臼齒齒質占擴大、暴露以至連片者有27人,約占總數73%,其中女性患者又高於男性6。
值得注意者,口腔疾患中齲齒罹患率的上升,堪稱是新石器時代始為流行的文化病,主要是因食用澱粉一類的食物結構性變革而起,標誌著農業生產的發展。澱粉類食物經常積存齒間,由口腔內細菌作用而產生酸浸蝕,導致牙齒硬組織蛀蝕缺損,謂之齲齒,亦謂蛀牙。陝西臨潼薑寨仰韶遺址發現一例,見於一位16歲左右的青年女子,其墓內又有玉墜飾、骨管、石球等隨葬品,纏掛於身的骨珠達8577枚之多1。這位少女生前生活當比較優越,似乎齲病的出現,與社會物質生活資料的改善有一定關係。齲齒的罹患率,長江中遊江漢地區及東部濱海地區,遠較中原及西部地區要高。如河南浙川下王崗遺址,在觀察的33例骨架中發現4例,占總數12%以上2。上海崧澤遺址齲齒罹病率為2.7%。山東曲阜西夏侯遺址為5%3。江蘇邳縣大墩子遺址經鑑定的人骨下頜齒有1035個,其中男性齒682個,女性齒353個,內男性齲齒36個,女性30個,男女患齲率分別占其齒數的5.3%和8.5%,齲蝕牙麵包括鄰麵齲、咬合麵齲、頰麵齲、舌麵齲等等4。這裏間接反映了當地的食物結構,恐怕與黃河中上遊地區有所不同。
另外,在原始時期東部濱海地區的口腔疾患,也普遍高於中原地區。如牙周病引起的齒槽萎縮和牙齒脫落,大墩子遺址出土的113具人骨中,患者有46具,總數占到40.7%以上,其中有6具的齒槽骨出現圓形瘺管的根尖膿腫,有3具有明顯的潰瘍病變標誌。西夏侯遺址也發現4例齒槽膿腫和根尖膿腫病例,內一位中年男性,生前同時患有多種口腔病,其齒槽左右兩側均因嚴重膿瘍而凹陷成較大空洞,下頜右側第一、二臼齒磨耗穿髓,又因根尖膿瘍而使齒根露出,還因牙周病導致齒槽嚴重萎縮。
造成東部濱海地區口腔疾患高發,有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原因,就是本地區流行口頰含小石球、陶球和人工拔牙的古怪風習,直接害及牙組織的嚴重創傷。口頰含球,球與臼齒頰麵頻頻接觸磨擦,使齒列迫向舌側,造成齒弓槽變形和齒槽骨萎縮,還引起一係列口腔疾患5。拔牙風習更是一種人為損傷自身生理組織的行為,拔牙通常限定在拔除一對上頜側門齒,拔牙施術年齡一般在14歲左右性剛趨成熟期,據說是採用某種器具水平方向敲打折斷其齒50000023_410_11。有關人骨鑑定材料表明,本地區各原始居民共同體的拔牙人數比率,山東茌平尚莊遺址為80%2;兗州王因遺址為76.8%;寧陽大汶口遺址為73.7%;諸城呈子遺址為66.7%3;曲阜西夏侯遺址為55%;江蘇邳縣大墩子遺址為64.6%;常州圩墩遺址為42.9%4;上海青浦崧澤遺址為28.6%。而陝西臨潼薑寨二期遺址僅發現一例,隻占0.04%5。以上數據足以說明口腔疾患罹患率,東部地區高於中西部地區的原因所在。
3 《洛陽東郊西周墓發掘簡報》,《考古》1959年4期。
1 沈書,11頁,插圖六。
2 3《甘肅靈台白草坡西周墓》,《考古學報》1977年2期。
4 《陝西出土商周青銅器》(四),文物出版社;1984年,圖版九三,又圖版說明13頁。
第七章 醫療保健
早在原始時期,人們為求得生存和種的蕃殖,就曾對各種危害和影響人類生息健康的疾病的治防,進行著不懈的探索。至夏商時代,病象病因識別已達到相當水平,醫療病患的方法與衛生保健上的社會成俗,一方麵伴隨著無數次成功或失敗的經驗積累,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文明發展狀態,同時又為後世中醫學體係的建立和完善奠文了基礎。
第一節 病象病因
一 原始人的常見疾病
原始先民的常見疾病,主要有腸胃疾病、口腔疾患、骨科病、小兒病和婦女病等幾大類。
《韓非子·五蠹》說,上古之時“食果蓏蚌蛤,腥臊惡息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說明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疾病是為原始先民所常患,唯如今想要具體了解,卻已甚難。不過,原始社會生活條件艱苦,食物低劣粗糙,對人體牙組織起的慢性破壞作用,在考古資料中多有揭示。如牙周病和牙槽膿腫等口腔疾患,早在舊石器時代確極嚴重。陝西藍田陳家窩出土的一具距今約50多萬年前的老年女性猿人的下頜骨化石,右下第一前臼齒在生前已脫落,頰側齒槽萎縮,邊緣增厚,顯然是牙周病病理變化症狀1。四川資陽出土的一具舊石器晚期老年女性頭骨化石,左上三個臼齒在生前全部脫落,內側齒槽壁有不規則骨瘢痕,還有一小團微密的骨組織,呈現出骨小粱粗大,是慢性牙槽膿腫所致2。
新石器時代先民的口腔疾患罹患率仍相當高,主要症狀表現為牙齒過早磨耗和脫落,或者因粗嚼硬咬,擦傷牙床,引起細菌感染,造成牙槽或根尖軟組織化膿壞死,甚至發生頰瘺、頦瘺和內眥瘺管等病變3。
河南長葛石固遺址出土人骨,其臼齒磨蝕度比現代人的標準差不多要早10歲左右4。陝西華縣元君廟仰韶墓地出土的192具人骨,患有各類牙病者達76人,約占總人數的39.6%,其中有一個乳齒尚未換完的小孩,牙齒已較重磨損,許多人剛到40歲,牙齒即已部分或全部脫落5。上海崧澤遺址經鑑定的37具出土人骨,齒尖磨損,或第一、二臼齒齒質占擴大、暴露以至連片者有27人,約占總數73%,其中女性患者又高於男性6。
值得注意者,口腔疾患中齲齒罹患率的上升,堪稱是新石器時代始為流行的文化病,主要是因食用澱粉一類的食物結構性變革而起,標誌著農業生產的發展。澱粉類食物經常積存齒間,由口腔內細菌作用而產生酸浸蝕,導致牙齒硬組織蛀蝕缺損,謂之齲齒,亦謂蛀牙。陝西臨潼薑寨仰韶遺址發現一例,見於一位16歲左右的青年女子,其墓內又有玉墜飾、骨管、石球等隨葬品,纏掛於身的骨珠達8577枚之多1。這位少女生前生活當比較優越,似乎齲病的出現,與社會物質生活資料的改善有一定關係。齲齒的罹患率,長江中遊江漢地區及東部濱海地區,遠較中原及西部地區要高。如河南浙川下王崗遺址,在觀察的33例骨架中發現4例,占總數12%以上2。上海崧澤遺址齲齒罹病率為2.7%。山東曲阜西夏侯遺址為5%3。江蘇邳縣大墩子遺址經鑑定的人骨下頜齒有1035個,其中男性齒682個,女性齒353個,內男性齲齒36個,女性30個,男女患齲率分別占其齒數的5.3%和8.5%,齲蝕牙麵包括鄰麵齲、咬合麵齲、頰麵齲、舌麵齲等等4。這裏間接反映了當地的食物結構,恐怕與黃河中上遊地區有所不同。
另外,在原始時期東部濱海地區的口腔疾患,也普遍高於中原地區。如牙周病引起的齒槽萎縮和牙齒脫落,大墩子遺址出土的113具人骨中,患者有46具,總數占到40.7%以上,其中有6具的齒槽骨出現圓形瘺管的根尖膿腫,有3具有明顯的潰瘍病變標誌。西夏侯遺址也發現4例齒槽膿腫和根尖膿腫病例,內一位中年男性,生前同時患有多種口腔病,其齒槽左右兩側均因嚴重膿瘍而凹陷成較大空洞,下頜右側第一、二臼齒磨耗穿髓,又因根尖膿瘍而使齒根露出,還因牙周病導致齒槽嚴重萎縮。
造成東部濱海地區口腔疾患高發,有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原因,就是本地區流行口頰含小石球、陶球和人工拔牙的古怪風習,直接害及牙組織的嚴重創傷。口頰含球,球與臼齒頰麵頻頻接觸磨擦,使齒列迫向舌側,造成齒弓槽變形和齒槽骨萎縮,還引起一係列口腔疾患5。拔牙風習更是一種人為損傷自身生理組織的行為,拔牙通常限定在拔除一對上頜側門齒,拔牙施術年齡一般在14歲左右性剛趨成熟期,據說是採用某種器具水平方向敲打折斷其齒50000023_410_11。有關人骨鑑定材料表明,本地區各原始居民共同體的拔牙人數比率,山東茌平尚莊遺址為80%2;兗州王因遺址為76.8%;寧陽大汶口遺址為73.7%;諸城呈子遺址為66.7%3;曲阜西夏侯遺址為55%;江蘇邳縣大墩子遺址為64.6%;常州圩墩遺址為42.9%4;上海青浦崧澤遺址為28.6%。而陝西臨潼薑寨二期遺址僅發現一例,隻占0.04%5。以上數據足以說明口腔疾患罹患率,東部地區高於中西部地區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