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承自河南龍山文化,陶器仍是當時貴族統治者乃至一般平民的日常主要生活用器,但製陶技術更顯成熟,器型種類也豐富多彩。在夏人活動大本營的豫西地區,二裏頭文化是其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炊器有三角足罐形鼎、乳狀足罐形鼎、深腹罐、圓鼓腹罐、甑以及少量袋足甗;食器有斜壁平底碗、深盤矮圈足豆、斂口缽等;食品加工器有擂缽;盛儲器有小口廣肩深腹甕、大口深腹罐和尊;水器有敞口大平底盆、敞口深腹盆、圈足盤、單耳杯;酒器有鬹、爵、觚,三期又有斝和長流青銅爵。另外,圈足簋、三足皿、四足方鼎、鬲等陶器是新見器型4。(圖18、19)


    在晉南夏王朝重要統治區,考古發現的夏縣東下馮一至四期文化,年代大體與二裏頭一至四期文化一致。其一期所見陶器有鼎、鬲、甗、豆、簋,小口尊、單耳罐、折肩罐、小口罐、雙鋬罐、盆、甑、罍、甕、斂口甕、蛋形甕、杯、器蓋等18種;二期又增加了斝、小口鼓腹罐、大口罐、深腹罐、大口尊、盤、碗、四足方杯、盅等9種;三期以後又出現了缸、缽、爵、盉、壺、折腹罐、雙耳罐、器座等,計達30多種陶器類型。但其炊器則一直以甗和單耳罐為主1。東下馮炊器鼎少而鬲多,貯藏器常見蛋形甕,食品加工器擂缽較少見,這些都有別於二裏頭器類,表明了夏代在炊煮飲食器具方麵存在的地區性差異。


    在山東和蘇北一帶,屬於夏代的東方,這類差異也是很明顯的。其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是嶽石文化,炊器主要是陶鬹,斝、鬲十分鮮見,二裏頭有的觚、爵、甑、擂缽、大口尊等,嶽石不見,嶽石有的子母口三足罐、尊、盒等,則不見於二裏頭。豆、碗、盆、罐等雖然都有,具體形製和紋飾風格卻很不同,特別是彩繪陶器,為嶽石所獨有2。


    至商代前期,常見陶炊器主要是鬲、鼎、甗、罐、甑等;飲器有斝、爵、盉、觚、杯等;食器有簋、豆、■等;盛儲器有盆、甕、大口尊、深腹罐、■、壺、缸等;食品加工器有擂缽。(圖20)商代後期,飲器中陶爵、陶觚顯著增多,陶斝銳減,另又增加了卣、尊、觶;食器中陶簋、陶豆數量大增,又有陶盤;盛器中陶盆、陶甕明顯減少,大口尊逐漸消失,陶■大量出現。(圖21)商代青銅器的大量鑄造和使用,出現了許多製作精緻的仿銅陶器,如安陽殷墟出土的敞口帶柱、有流有尾、圜底帶鋬陶爵,圈足陶觚,鼓腹帶鼻陶卣,雙立耳三足陶鼎,雙立耳陶斝,敞口高圈足陶尊,均屬上等仿銅陶器3。飲器中酒器特多,反映出商人嗜酒的風習。


    商代的“蜀”地,人們日常使用的陶器與中原地區有所不同,炊食器不用鼎、鬲,卻有異形三足器,三空足分襠高而寬,似三個尖底杯粘在一個頸圈下,頸圈外又有一圈寬沿,猶如今之四川泡菜罈沿。又有小平底罐、高把豆形器、空足而瘦高之盉、高領廣肩罐、馬頭把勺、簋、盤、長頸壺等。酒器有瓶形杯、平底觚、尖底杯、尖底盞等1。商代的南方地區,江西新幹新發現的大型商墓,出土青銅器480餘件,陶器300餘件2,據說器物組合以炊食器鼎、鬲為主,沒有中原常見的爵、觚、斝等酒器,似反映了“重食”的習尚,這與“蜀”地也是有其差異的。


    商代陶製品已呈兩極分化的極端發展趨勢。作為一般平民使用者,種類趨於簡單化,製作亦不精,常見的無非是鬲、簋、豆、盤、罐、瓿、觚、爵、盆等近十種3。而貴族階層享用陶器則趨於禮儀化,不僅造型眾多,紋樣別致,器類齊備,並且燒製工藝有新提高。如始見於龍山文化時期的白陶,在河北槁城台西、河南安陽殷墟、輝縣琉璃閣,山東濟南大辛莊等商代遺址均有發現,主要器種有鼎、爵、簋、尊、卣、觶、豆、盤、■等,是用高嶺土作坯料,經1000c左右高溫燒成,質地堅硬潔白,紋樣精細,是貴族專用的陶禮器4。最早見之於晉南東下馮遺址西區龍山晚期文化層的原始青瓷器,5在鄭州商城、湖北黃肢盤龍城、江西清江吳城、河南柘城孟莊、輝縣琉璃閣、安陽殷墟、河北槁城台西、山東濟南大辛莊、益都蘇埠屯、安徽肥西、來安等商代遺址都有出土,器種有尊、豆、碗、盆、盂、罐、甕等,也是用高嶺土作坯料,經1100c~1200c高溫燒成,表麵施釉彩,顏色有黃綠色、淡黃色、灰綠色或淺褐色,吸水率小,扣之有清越悅耳聲6,這是在製陶工藝基礎上的一大發明,也大體屬於貴族享用品。


    應看到,自有人工製作器皿以後,在最初相當長時期內,並無嚴格的炊器、食器、盛肉器、盛菜器、盛湯器、飲酌器、沃盥器等等的品類之分,一器多用和飲食不分現象,甚至到夏商兩代依舊普遍存在。


    如陶鬲,分襠三款足,利於受火,通常說法為煮穀食的炊器。《孔子家語·致思篇》雲:“瓦鬲煮食。”然殷墟苗圃北地和大司空村七座殷墓出土的陶鬲,其內均留有魚骨;另又發現其他一些陶鬲,裏麵留有羊腿骨或別的獸類肢骨,腹底尚存煙炱痕1。甲骨文■2,為鬲中有佳,禽鳥之屬。另一■字3,像鬲中有菜蔬意。可見,鬲不限於煮穀食,也煮肉類魚禽蔬菜,凡葷腥素食不拘,一器多用。


    斝,一般用為酒器,但陶寺遺址大墓出土陶斝,其內有盛豬頭者4。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夏商社會生活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鎮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鎮豪並收藏夏商社會生活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