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第茵席的坐臥之具,大概是在進入階級社會之後才有。《天問》敘夏代商族王亥事跡雲:


    有扈(易)牧豎,雲何而逢?擊床先出,其何所從?聞一多雲:“蓋謂方亥與有易女行淫,有易之人入而擊其床,亥被殺,女則先自逸出也。”2《初學記》卷25雲:“夏禹為茵蔣席。”《荀子·禮論》雲:“越席床第幾筵,所以養體也。”《說文》謂:“第,床簀也”,亦即所謂床板;又謂“筵,竹蓆也。”《史記·禮書》“越席”,《集解》雲:“越席,結括草以為席也。”《釋名》訓席“可卷可釋。”從史傳記載看,似夏代已發明了床榻之類的木製家具,以及可以捲起放開的草蓆竹蓆之類的坐臥用品。


    甲骨文有宿字作■(粹1199),■為編席之形,意為一人臥於室內席上。又有■字(《乙》3472),像一人跪坐席上之形,大概為宿字異體。可見商代已確實以席為坐臥用品。而從記時專詞寤字的構形可知,當時床榻的睡臥家具也已逐漸推廣開來。居室的防潮、室內裝飾到床蓆的發明,人們的居息條件之改善由此可見一斑。


    時稱機是黃昏後的上燈時分,其本義即是人持燃木照明。最初時期居室的照明可能受啟於火的使用,史前房址中的地灶、壁灶和灶台,既為熟食或取暖,又起有照明的作用,故備受重視,為保存火種,人們或於大灶之旁另設小灶,或置陶罐,以專存火種。人們還相應發明了排煙設施,用來潔淨室內空氣。一般是將灶設在近門道處,以利於空氣對流,但如陝西綏德小官道龍山時期的先民,已在灶坑邊用草泥加石壘成煙道,直通室外,故房屋內見不到任何煙燻痕跡1。灶在古代生活中意義重大,也就受到人們的敬重,如湯陰白營2、安陽後岡3等地龍山時期的先民,每於灶台的外圍繪藍色圈。陝西武功滸西莊廟底溝二期的先民,有在灶址周圍塗紅彩圈,外側塗黑彩圈4。綏德小官道遺址一座亞鈴形半地穴式住宅(af4),後室中央繪了一個橢圓形圖飾,底塗棗紅色,再塗黑色,黑中泛紅,邊沿有手抹凸棱一周,做成一個象徵性而非實用的地灶,顯然出於人們對灶神的崇拜。


    居室白天的光照尚容易解決。陝西武功遊風仰韶文化遺址出土陶屋,屋蓋開有天窗5;半坡遺址亦出有窗緣殘塊6。槁城台西商代遺址的房址,已發現有三角形風窗和木欞窗牖之設,有的窗檻寬達1.9米,高1米7。如此則採光通風均利,但夜間照明還得有賴於火。大概在4000年前人們想出了專門的火光照明設備,寧夏海原菜園遺址的窯洞式房址,有的窯壁密布許多壁燈遺蹟,據測試是當時先民用含樹脂高且耐燃的木條插入壁孔,以火照明的殘存,這與《莊子·逍遙遊》所雲:“堯讓天下於許由,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不亦難乎,”可相對照8。爝火即小火燭光。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先後想出了各種適用於不同場所的照明法,有固定式的,有可移式的,有光度亮而大的,也有照明度偏小的。《周禮·天官·宮人》雲:“凡寢中之事埽除執燭;”《儀禮·燕禮》雲:“宵則庶子執燭於阼階上,司宮執燭於東階上;”《禮記·檀弓》雲:“童子隅坐而執燭;”凡此大抵是指居室內外照明的可移式小燭。《燕禮》又雲:“甸人執大燭於庭,閽人為大燭於門外;”《周禮秋官·司烜氏》雲:“凡邦之大事,共墳燭庭燎,”鄭註:“墳,大也,樹幹門外曰大燭,於門內曰庭燎,皆所以照眾為明。”這是指公共場所或庭院照明的大燭,火大光亮,不比小燭可人執移動,故往往固定一處。甲骨文■象人跪坐持燭,當係小燭爝火,用此照明意義的用語記時,反映了當時的記時製與人們的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


    時稱住是指夜間人定息止之時,寫作■(《合集》27522),象一人側身而立,另一人跪而伺之,中間一點即《說文》“■而識之”的■,意在定上下等級之分,與主為古今字。這是個象意兼聲字,從■亦聲,為住字初形,後世住從一人,此從二人形,乃繁簡之省。《呂氏春秋·審分》雲:“凡人主必審分,”《韓非子·揚權》雲:“審名以定位,”■字人形一立一跪,主人與侍者的身,分儼然可見。


    殷墟大墓墓底人牲和建築儀式瘞埋武士,每呈跪姿,最常見的是豎跪姿,上身直挺,雙腿跪曲,股部下坐,雙腳置股兩側或一側,足麵著地,手臂下垂足旁,或一手搭在另一臂上,或按膝部。石璋如先生稱此為跪坐,是日常生活事象的再現1。此外,殷墟出土玉石人物雕像不下幾十餘個,大都出自貴族墓葬。這些人像,除個別的衣飾華麗、穿戴講究,可能為貴族形象者外,大部分赤條條無所衣飾,或僅僅在赤體上刻些模擬文身的線條,顯得呆滯沉悶,缺乏生氣,似全神貫注等候主人差遣狀2,很可能是一般侍者下人的形象。人像基本都作坐式,雙手或撫膝、抱膝和按地,或曲臂手支頷下,腿部跪曲,坐姿各異。李濟先生曾將殷墟玉石人坐像歸為跪坐、蹲居和箕踞三類。關於跪坐,他引朱子語為釋:“跪有危義,故兩膝著地,伸腰及股而勢危者為跪;兩膝著地,以尻著蹠而稍安者為坐。”《釋名》亦雲:“跪,危也,兩膝隱地,體危倪也。”跪而不坐,即《史記索隱·範睢傳》所謂“長跪”。蹲居是虛坐,股不著地,屈膝下蹲。箕踞是屈膝坐,《禮記·曲禮》雲:“坐毋箕”,孔穎達疏雲:“箕謂舒展兩足,狀如箕舌也”;《漢書·陸賈傳》“尉佗魋結箕踞見賈”,顏師古註:“箕踞謂伸其兩腳而坐,亦曰箕踞其形似箕。”李濟先生認為,蹲居和箕踞出於東方夷人的習慣,可能也是夏人的習慣,而跪坐則是殷人固有的起居法,並演成一種供奉祖先、祭祀神祗,以及待人接客的禮節1。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夏商社會生活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鎮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鎮豪並收藏夏商社會生活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