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三公、列卿、將、大夫、五營校尉行復道中,遇尚書令、僕射、左右丞,皆回車豫避,衛士不得迕台官,台官過,乃得去。


    由上可知,所有尚書令仆及左右丞都受到朝中大小官員的尊禮,這是與尚書台官職任的重要分不開的。


    曹魏尚書台置左右丞各一人,秩位在尚書下,應劭《漢官儀》說:“尚書令、左丞,總領綱紀,無所不統;僕射、右丞掌稟假錢穀。”看來,尚書左右丞是協助令仆掌管台內所有工作與糾舉違法事件的。


    三國時,皇帝身邊的近臣,還有侍中、散騎常侍、給事中等官。


    侍中 職掌主要是:備顧問,拾遺補缺。另外,也有贊導、陪乘、出而負璽以至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至少在西漢已有侍中之職,隨著君權的加強,侍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東漢末年,為侍中者已多世家碩儒,如楊彪、黃琬、荀悅、荀爽、盧植等。魏國既建,首設“尚書、侍中、六卿”,從親近皇帝言,侍中尚勝過尚書。最早為魏侍中的有王粲、杜襲、衛覬、和洽四人。王粲出身於“名公之胄”,又饒有才學,為操所信任,先為丞相掾,繼遷軍謀祭酒。《三國誌》卷21《王粲傳》言粲“拜侍中,博學多識,問無不對。時舊儀廢弛,興造製度,粲恆典之”,說明侍中的職務尚有興造製度。據《三國誌》卷23《杜襲傳》言:


    杜襲……魏國既建,為侍中,與王粲、和洽並用。粲強識博聞,故太祖遊觀出入,多得驂乘。至其見敬,不及洽、襲。襲嚐獨見,至於夜半,粲性躁競,起坐曰:“不知公對杜襲道何等也?”洽笑答曰:“天下事豈有盡邪?卿晝侍可矣,悒悒於此,欲兼之乎!”


    從杜襲與曹操談話時間之長看,也可窺知侍中職掌範圍的廣闊,並非用文字所能概括。《三國誌》卷25《辛毗傳》載:


    辛毗……文帝踐阼,遷侍中,賜爵關內侯……帝欲徙冀州士家十萬戶實河南。時連蝗民飢,群司以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與朝臣俱求見,帝知其欲諫,作色以見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計安出?”帝曰:“吾不與卿共議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廁之謀議之官,安得不與臣議邪!”


    案侍中職在皇帝左右,說明其親近;“廁之謀議之官”,說明其“謀議”的範圍是不受限製的。《三國誌》卷3《明帝紀》注引《魏書》言曹睿幼時,為操所愛,“每朝宴會同,與侍中近臣並列帷幄。”《明帝紀》注又引《世語》言:曹睿與朝臣素不接,即位之後,“獨見侍中劉曄,語盡日”。說明侍中為大臣中比較接近皇帝者,故時人每以侍中近臣為榮,而朝廷為了寵異大臣,亦多加之以侍中官號。如魏少帝曹芳即位後,對輔政大臣曹爽、司馬懿皆加“侍中,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當劉備敗於夷陵後,督江北軍以防魏師的黃權,因歸蜀路絕,被迫投魏,曹丕“拜黃權為侍中、鎮南將軍,封列侯,即日召使驂乘”。封蜀將以軍職是順理成章的,拜侍中則是以殊禮寵異黃權。曹丕代漢前,群臣勸進達十四次之多,其中以魏王侍中劉廙、辛毗領銜者五次,以魏尚書令桓階領銜者三次。以其他官員領銜者,均不過一、二次。凡此都說明侍中為魏腹心之官。諸葛亮《出師表》特別舉出侍中郭攸之、費禕及黃門侍郎董允三位宮中要員。要劉禪“事無大小,悉以谘之,然後施行。”充分說明侍中內臣的重要性。侍中與尚書同為樞要之職,侍中掌機密、尚書統政事。吳國擔任侍中的是儀、徐詳、胡綜三人,被陳壽稱為“皆孫權之時幹興事業者”。


    散騎常侍和散騎侍郎據《晉書》卷24《職官》言:秦代已有散騎和中常侍。東漢初,省散騎,中常侍用宦者。魏黃初初,將散騎與中常侍合為一官,因不用宦者而用士人,故省去“中”字,稱散騎常侍。其職掌是規諫皇帝,無專管職務。侍中與散騎常侍同在皇帝左右扶侍,侍中居左,常侍居右,皆備皇帝顧問、拾遺補缺。據《三國誌》卷4《高貴鄉公髦傳》言:


    詔曰:“今車駕駐項,大將軍(指司馬昭)恭行天罰,前臨淮浦。昔相國大司馬征討,皆與尚書俱行,今宜如舊。”乃令散騎常侍裴秀、給事黃門侍郎鍾會鹹與大將軍俱行。


    由上可知,當兩軍交戰、決定勝負的緊要時刻,權臣司馬昭仍舊不能離開尚書及散騎、黃門等機要官吏,一方麵是讓他們參與謀劃,另一方麵也是怕他們發動變亂。散騎侍郎官秩低,但係皇帝培養州郡長吏的對象之一。如《三國誌》卷24《崔林傳》注引《魏名臣奏》載曹丕詔曰:


    昔蕭何薦韓信,鄧禹進吳漢,惟賢知賢也。雄(王雄)有膽智技能文武之姿,吾宿知之。今便以參散騎之選,方使少在吾門下知指歸,便大用之矣。天下之士,欲使皆先歷散騎,然後出據州郡,是吾本意也。


    正因為散騎為培育人才之所在,所以不僅要求其人善於騎馬,而且也要善於著述,比如劉劭為散騎侍郎時,曾受詔集五經群書,作《皇覽》。後劭遷散騎常侍,又受詔作《都官考課》。《三國誌》卷3《明帝紀》青龍三年(235年)注引《魏略》載曹睿曾將太子舍人諫書付散騎保存,可知散騎侍郎除規諫獻納外,還掌管書奏文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植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植傑並收藏三國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