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5月7日,一營塞內加爾軍隊在貝魯特從一艘巡洋艦下船登岸,這是由於法國人手頭沒有商船可供使用,也是因為他們拒絕了關於這些軍隊應由陸地即從亞歷山大或海法進入近東的建議。兩國政府曾在這些部隊到達之前預先接到通知,並得到保證說,他們不過是前來同另一支部隊換防而不是前來增援的。但是,法國這種行動的拙劣,又為其內閣偏偏選擇7日這天宣布貝內將軍正帶著指示返回近東準備進行談判這一事實而更為顯著了。下一天是歐洲勝利日,貝魯特發生了一些混亂,一起持有法同三色旗的示威遊行隊伍激起了民族主義者的反示威遊行,在後者的隊伍裏,(英國)巴勒斯坦團的一295營二百名阿拉伯士兵作出了未經許可的行為,遊行時帶了那路撤冷穆夫提的畫像和(或據法國後來所稱)一麵 字旗。
貝內將軍於5月12日從法國回到貝魯特時,情況已很清楚,盡管英國公使繼續規勸兩國政府對法國的建議給以合理考慮,但是上一個月他們和法國人之間那種相當緩和的關係已告結束。18日,貝內向他們提出了法國政府的建議:
……有關敘利亞和法國的文化事宜,應當由一個學術協議予以規定和保證。
各項經濟協議,應由就有關事項按照國際慣例(企業協議,領事協議,商業協定等等)所訂各種協定予以規定。
至於戰略方麵的需要,將包括保護法國及其海外須地之間運輸線的基地。
上述三點一經達成協議,法國政府隨時準備將特種部隊移交給這兩個國家,條件是隻要客觀情況還不許可完全實行一國指揮的時候,這些部隊仍應置於法國最高指揮部管轄之下。……隻要法國本身還對盟國間的盟軍最高指揮部負責這兩個國家的安全,法國指揮部不能自行放棄指揮那些特種部隊的權力,也就是說,實際上,要到遠東戰爭結束和盟國間的總部解散為止。
貝內認為,這些建議“在精神上要比其他阿拉伯國家同英國所簽訂的任何條約寬大得多”;但是兩國政府在19日通知他,由於建議的性質,也由於他們覺得正在受到的壓力,他們將不再繼續進行談判。事實上,另一支法國軍296隊,不顧英國的意見,已在5月17日到達貝魯特。英國的意見,用邱吉爾的話來說,毫不誇大,可以稱之為“懇求”,貝內對於這些意見卻反唇相譏,指責英國最近把一師軍隊開進了近東。
隨後發生的事件經過,邱吉爾向下院敘述如下:
國內局勢變得很緊張。大馬士革、貝魯特和的黎波裏這些城市的商場和店鋪都於5月19日關門停業,大馬士革舉行了示成遊行,發生了從法回醫院廣場上射擊的事件。
約有十二人受傷,但無死亡。第二天,5月20日,阿勒頗發生了嚴重暴動。死了三名法國兵,傷了一些人。法國裝甲車開到城裏,大肆掃射之後趕走了街上的人。據估計,平民至少有十人死亡,三十人受傷。敘利亞的所有主要城市的商場都停業數天,在阿勒頗,敘利亞憲兵和法國軍隊雙方都在市內巡邏。在黎尺嫩,貝魯特和的黎波裏這兩個城市的商店,在政府向市民發出呼籲要求它們繼續營業而由政府負責保衛黎巴嫩獨立之後,於5月23日開門復業。
在這些事件的整個過程中,我們曾不斷勸告雙方耐心克製,並始終努力安排外交磋商,以便對談判中斷後所造成的整個局勢進行討論,如有可能則予以解決。敘利亞政府懇切籲請我們進一步提供武器,用以裝備他們的憲兵,這樣,不管發生群眾騷動,他們能夠維持秩序。他們說,要不是法國的軍事警戒過於耀武揚威地刺激居民,要是日見疲勞的憲兵得到增援,他們是能夠繼續控製局勢的。可是法國當局堅決反對我們以任何更多的武器供應敘利亞憲兵作為增援之用,這也許是因為法國人擔心這些武器可能會用來對付他們。5月24日,法軍不得不從阿勒頗的城堡撤出,但是唯恐在撇離過程中出亂子,法國將軍於是威脅說,如果發生任何開槍射擊情事,就要炮擊這座城市。
5月25日,英王陛下的公使接到外交部指示,要他立即告知敘利亞政府,他們有必要繼續控製局勢,尤其是霍姆斯和哈馬兩個地區,那裏的局麵己有劍拔弩張之勢。在巴黎,以及對法國駐倫敦大使館,也提出了強烈的抗議,要他們重視當地極度緊張的局勢,並敦促法國政府應暫停派遣原擬增派的部隊。經指出,法國裝甲車和軍用卡車繼續在阿勒頗和大馬士革街道上巡邏,飛機在清真寺舉行禱告的時刻在上空低飛,大樓的屋頂上都顯眼地架著機槍。這就必然地激怒了當地居民。我們非常強烈地指出了進一步混亂可能在整個中東導致的種種不幸後果,這些後果會附帶地影響對日作戰的交通。
5月27日,哈馬爆發了嚴重的戰鬥。敘利亞政府指揮的憲兵隊首先保衛火車站以免騷擾,但是最後被擊敗了。這是今人失望的,因為還隻在前一天,英國政治官員能夠在有關各方麵之間安排了一次會議,緩和了緊張局 298勢。我無須詳細說明隨後蔓延開來的紛亂,但是敘利亞外交部長於 5 月 28日通知英王陛下公使說,他遭到了各種突然發生的事,不再能負責國內安全。法國在霍姆斯和哈馬進行炮轟,局勢簡直難以收拾。混亂蔓延到大馬士革,法國人於5月29日傍晚開始在那裏炮轟。官方公布的大馬士革的傷亡數字是:死亡憲兵八十名,平民四百人;重傷五百人;輕傷一千人。當然,這些是估計數字。法國政府隨後聲明:
貝內將軍於5月12日從法國回到貝魯特時,情況已很清楚,盡管英國公使繼續規勸兩國政府對法國的建議給以合理考慮,但是上一個月他們和法國人之間那種相當緩和的關係已告結束。18日,貝內向他們提出了法國政府的建議:
……有關敘利亞和法國的文化事宜,應當由一個學術協議予以規定和保證。
各項經濟協議,應由就有關事項按照國際慣例(企業協議,領事協議,商業協定等等)所訂各種協定予以規定。
至於戰略方麵的需要,將包括保護法國及其海外須地之間運輸線的基地。
上述三點一經達成協議,法國政府隨時準備將特種部隊移交給這兩個國家,條件是隻要客觀情況還不許可完全實行一國指揮的時候,這些部隊仍應置於法國最高指揮部管轄之下。……隻要法國本身還對盟國間的盟軍最高指揮部負責這兩個國家的安全,法國指揮部不能自行放棄指揮那些特種部隊的權力,也就是說,實際上,要到遠東戰爭結束和盟國間的總部解散為止。
貝內認為,這些建議“在精神上要比其他阿拉伯國家同英國所簽訂的任何條約寬大得多”;但是兩國政府在19日通知他,由於建議的性質,也由於他們覺得正在受到的壓力,他們將不再繼續進行談判。事實上,另一支法國軍296隊,不顧英國的意見,已在5月17日到達貝魯特。英國的意見,用邱吉爾的話來說,毫不誇大,可以稱之為“懇求”,貝內對於這些意見卻反唇相譏,指責英國最近把一師軍隊開進了近東。
隨後發生的事件經過,邱吉爾向下院敘述如下:
國內局勢變得很緊張。大馬士革、貝魯特和的黎波裏這些城市的商場和店鋪都於5月19日關門停業,大馬士革舉行了示成遊行,發生了從法回醫院廣場上射擊的事件。
約有十二人受傷,但無死亡。第二天,5月20日,阿勒頗發生了嚴重暴動。死了三名法國兵,傷了一些人。法國裝甲車開到城裏,大肆掃射之後趕走了街上的人。據估計,平民至少有十人死亡,三十人受傷。敘利亞的所有主要城市的商場都停業數天,在阿勒頗,敘利亞憲兵和法國軍隊雙方都在市內巡邏。在黎尺嫩,貝魯特和的黎波裏這兩個城市的商店,在政府向市民發出呼籲要求它們繼續營業而由政府負責保衛黎巴嫩獨立之後,於5月23日開門復業。
在這些事件的整個過程中,我們曾不斷勸告雙方耐心克製,並始終努力安排外交磋商,以便對談判中斷後所造成的整個局勢進行討論,如有可能則予以解決。敘利亞政府懇切籲請我們進一步提供武器,用以裝備他們的憲兵,這樣,不管發生群眾騷動,他們能夠維持秩序。他們說,要不是法國的軍事警戒過於耀武揚威地刺激居民,要是日見疲勞的憲兵得到增援,他們是能夠繼續控製局勢的。可是法國當局堅決反對我們以任何更多的武器供應敘利亞憲兵作為增援之用,這也許是因為法國人擔心這些武器可能會用來對付他們。5月24日,法軍不得不從阿勒頗的城堡撤出,但是唯恐在撇離過程中出亂子,法國將軍於是威脅說,如果發生任何開槍射擊情事,就要炮擊這座城市。
5月25日,英王陛下的公使接到外交部指示,要他立即告知敘利亞政府,他們有必要繼續控製局勢,尤其是霍姆斯和哈馬兩個地區,那裏的局麵己有劍拔弩張之勢。在巴黎,以及對法國駐倫敦大使館,也提出了強烈的抗議,要他們重視當地極度緊張的局勢,並敦促法國政府應暫停派遣原擬增派的部隊。經指出,法國裝甲車和軍用卡車繼續在阿勒頗和大馬士革街道上巡邏,飛機在清真寺舉行禱告的時刻在上空低飛,大樓的屋頂上都顯眼地架著機槍。這就必然地激怒了當地居民。我們非常強烈地指出了進一步混亂可能在整個中東導致的種種不幸後果,這些後果會附帶地影響對日作戰的交通。
5月27日,哈馬爆發了嚴重的戰鬥。敘利亞政府指揮的憲兵隊首先保衛火車站以免騷擾,但是最後被擊敗了。這是今人失望的,因為還隻在前一天,英國政治官員能夠在有關各方麵之間安排了一次會議,緩和了緊張局 298勢。我無須詳細說明隨後蔓延開來的紛亂,但是敘利亞外交部長於 5 月 28日通知英王陛下公使說,他遭到了各種突然發生的事,不再能負責國內安全。法國在霍姆斯和哈馬進行炮轟,局勢簡直難以收拾。混亂蔓延到大馬士革,法國人於5月29日傍晚開始在那裏炮轟。官方公布的大馬士革的傷亡數字是:死亡憲兵八十名,平民四百人;重傷五百人;輕傷一千人。當然,這些是估計數字。法國政府隨後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