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從純粹的英國觀點來看,在中東進行的試驗,其經驗教訓有四個方麵。首先是它揭示出,隻要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工作,今後在科學和經濟領域中同阿拉伯世界的關係有著豐富多彩的發展可能。此外,它還表現出在行政管理技術,特別是在經濟管製以及在文教、衛生等重大事業的組織等方麵提供建議,這或許同在純技術方麵具有同樣的重要性。


    第二,它揭示出戰前駐中東外交使團在組織上存在的隔閡。確乎需要為其切磋谘商提供更大的便利,僅僅為此目的,常駐大臣和中東補給中心的工作就具有很大的價值。


    第三,它表明有廣大範圍的工作可以由英國使團的商務秘書來承擔。這些經濟和商務方麵的工作可以合法地進行,對英國和有關的外國政府雙方都有莫大的利益,但這些工作不能指望一個負擔過重的商務秘書來總攬一切。


    最後,它尖銳地提出了為半發達的地區充分調派第一流的科學工作人員的必要性。象中東補給中心所取得的那些成就,就是因為有少數最優異的人士掌握著發展的政策,也因為可以得到具有高度水平的經濟方麵的建議。這些人大部分隻是由於戰爭的需要才能羅致到,其中不少是穿軍裝的。


    英國和美國在中東成立的區域性經濟機構最初是為他們自己的目的服務的。但是所取得的經驗,既為今後的中東,也為世界上的其他地區,十分明顯地指明了使用這種方法的可能性。不過,它需要高度的政治才幹為這種機構創造一種有利的氣氛;而且必須為它們配備優秀的官員。


    第十一章  埃及的獨立要求,1942年1—2月


    鑑於哈桑?薩卜裏政府在戰事方麵提供了更多的合作,英國為報答起見,對埃及給予及時的經濟援助。義大利參戰後,地中海已被封閉,隻有必不可少的護航船隊才得通行。義大利在紅海所占地位,也使那條海路的通行成了問題。因此,  1940年埃及的全部棉花收成可能無法脫手,損失浩大,彌補乏術,對其經濟造成災難性的後果,並對駐埃英軍不斷增加的基地設施的安全和有效作用產生不可估量的不利影響。為此,英國政府於1940年 8月7日答應按議定價格購買當年的全部棉花收成,亞歷山194大棉花業認為,考慮到國際情況,這一價格算是公道的,甚至是慷慨的;英國政府還答應,若有虧損,英國將全部承擔,若有純益,則與埃及政府平分,其條件是所得純益將用於埃及農民的福利事業。埃及各界對於這一協議普遍感到如釋重負,不過也有人因為上一季剩下的七萬噸餘棉不在收購之列而感到失望。然而,英國購買的數量已可滿足其正常商業需要的一倍左右,並且估計這批棉花大部分還將存放在亞歷山大。


    與此同時,埃及政界人士正繼續就參戰的技術問題進行辯論,不過英國軍事當局更感興趣的,倒可能是在由他們自己作戰的時候能夠得到埃及行政方麵的合作,而且,埃及參戰後如果開羅遭到嚴重襲擊,反而可能成為一個額外的累贅。英國人曾試探性地建議,既然埃及軍隊按其政府願望避免介入戰爭,英國將購回一部分最近供應給埃及的新裝備,以供中東部隊使用,那些部隊裝備不足已到危險地步,現在不得不經由漫長的好望角航線進行補給;雖然據說埃及政府歡迎這一提議,可是軍隊出於威望的緣故卻表示反對。國防大臣於7月17日宣稱,政府業已同意軍隊有必要保留它現有的全部武器裝備;


    軍隊將繼續據有它現有的基地,政府並將從數量和裝備上增強其力量。8月21日——到這天為止,亞歷山大在空襲中已約有十人死亡,三十多人受傷——埃及眾議院一致決定,“如其領土遭到進犯或其軍隊受到進攻”,埃及應即自衛。9月13日,意軍越過埃及邊界,《報導報》聲稱,意軍將發現英埃軍隊並肩作戰,並說埃及人深信“他們自己的和英國的〔原文如此〕防禦手段是堅不可摧的”;但是,埃及政府幾乎同時為其按兵不動立即找到藉口,或曰相信英國能夠阻擋入侵,或曰義大利的進犯並非真正要進攻埃及,而不過是詐兵之計。


    9月19日,意軍進抵邊界以東五十英裏的西迪巴臘尼村後第三天,薩德黨領袖、眾議院議長艾哈邁德?馬希爾在曼蘇拉省府發表了一篇重要演說,主張埃及人應該同仇敵愾,扞衛獨立,驅敵出境。他的這一主張出於民族利己的考慮,這種考慮在戰後英埃談判過程中證明為很有先見之明:


    如果我們接受這一立場〔不參戰〕,我們將為之付出高昂的代價。戰爭結束時,我們將何詞以對盟國?……“現在讓我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吧!”如果他們回答說:“你們無力履行扞衛你們國家的責任。經驗已經不止一次地證明了這一點。我們怎麽能聽任你們成為另一次進攻的犧牲品呢?為了你們本身的利益,我們要留在這裏,保護你們。”這不也是言之有理嗎?


    繼而在9月21日的內閣會議上,艾哈邁德?馬希爾及其薩德黨的副手馬哈茂德?法赫米?努克拉希建議向義大利宣戰。當這一建議遭到內閣的所有其他閣員拒絕時,四名薩德黨部長辭職。內閣卻決定將埃及軍隊增加五千人,並宣布全國實行全麵戒嚴;首相在接受薩德黨人辭職時宣布,在沒有明顯的好處或必要的情況下,他反對將國家投入戰火;假以時日,以待高深莫測的種種秘密意圖真相大白,方較穩妥有利。這一政治危機最後確定了埃及不參戰的方針。埃及的行政機構、社會團體和個人以及埃及部隊都繼續協助盟國的事業,但政界人士對戰爭的態度則消極如故。他們雖然有時也由於在埃及國土上作戰的英軍當局的推動,勉強有所行動,但這方麵的自覺活動196卻很罕見。事實上,他們的主要活動仍然停留在慣常的黨同伐異和個人爭權的水準,猶如一群潛居海底深處的動物,隻有當海麵上的戰爭風暴掀起萬丈怒濤之時,其我行我素的態度才能有所觸動。幾位薩德黨大臣的辭職使《最後一點鍾》周刊懇切陳詞,對埃及政局作了一番評論:自由立憲主義者與華夫脫黨基本上一心一德,都堅持要求英國應該保證在戰後撤出埃及,承認埃及在蘇丹的僅利,並且修改條約條款。人們問道:埃及人為了避免義大利可能的占領而奮起作戰,其結果卻是維護英國人實際上的占領,那又為什麽要作戰呢?如果英國人能夠對現在提出的要求作出保證,那麽義大利自稱是為埃及自由而戰的口實也就失去了依據,如若繼續進軍,就證明是蓄意侵略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