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1月14日,眾議院新的一屆會議開幕,六十五歲的首相在開幕式上宣讀國王聖諭時心髒病發作,猝然身亡。次日由海珊?西裏組成一個同前內閣大同小異的新內閣。海珊?西裏是位著名的無黨派人士,是個土木工程師,曾歷任公共事務大臣、國防大臣和財政大臣等職。華夫脫黨拒絕支持新政府,薩德黨則宣布,他們雖然準備在國家重大問題上同政府合作,但仍將保持其反對派的立場。
9月16日,意軍可能由於補給跟隨不上,到達西迪巴臘尼以東後便停止前進。26日,海軍上將雷德爾向希特勒進言,他懷疑義大利人是否能夠獨自占領蘇伊士運河,因此敦促德國插手。希特勒先派馮?托馬將軍往利比亞,就戰局提出報告,後於10月4日在勃倫納山隘同墨索裏尼會晤時,又建議在西部沙漠投入一個德國裝甲師。然而義大利人不甘在自己的戰場上相形見絀。墨索裏尼表示,在前進計劃第三階段,即自馬特魯向亞歷山大推進以前,他不接受這一建議:可是,墨索裏尼並未向西部沙漠進逼,而是認為入侵希臘易如反掌,幾乎未經與德國人磋商,便魯莽從事了。
1940年12月9日開始向意軍發動反攻,1941年2月6日攻克班加西,反攻大獲全勝,義大利人被逐出了197埃及領土,埃及舉國上下為之歡欣鼓舞。由於義大利占領的危險突然解除,大批外國軍隊駐在埃及所造成的種種麻煩也就得到了補償,對於英國這一功績的頌揚,也由衷而生,溢於言表。1940年12月15日的《金字塔報》寫道,現在沒有任何人再能懷疑,英埃條約對埃及的安全乃屬必不可少,而埃及為履行其條約義務所作出的犧牲不過是為其獲得的利益所應付的代價而已。而況英埃友誼已經由於近來許多事件得到鞏固,所有的埃及人都終於認識到,這一條約並不單是些書麵文件,而是關係到共同的命運和共同的利益。不過,當時也有一種傾向,過分誇大埃及對勝利的貢獻。《圖畫》周刊(1940年12月20日)
寫道,埃及針對義大利以及義大利在埃及的財產和僑民所採取的行動,遠遠超過了條約規定的法律要求。“但是,埃及所採取的最有力和最有效的行動是它沒有對義大利宣戰”,因而保護了作戰部隊的運輸和供應。各部大臣和政府各部門,無不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以滿足英軍司令部每日每時提出的要求,甚至把這些要求置於埃及人民需要之上,而埃及人民因為懂得“聯合防禦”符合雙方利益,所以甘願忍受一切。“這是埃及的一次驚人壯舉”;
一旦認識到現代戰爭的根本在於準備和補給,認識到“平民軍隊”和作戰軍隊的同等重要,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麽埃及人民如此熱烈歡呼最近的勝利捷報,這是因為他們完全有理由認為自己有權聲稱他們也是勝利者,他們也收復了失地,他們也虜獲了戰俘,他們也進行了戰鬥並贏得了戰鬥。”這種“戰場內外結合的戰略”,是兩國外交家和軍事領袖的一項傑出成就,應予保持和發揚。
1941年1月10日以後,韋維爾一再收到戰時內閣發來的指示:為了從中東抽調盡可能多的陸空軍支援希臘人,以防禦德國料將從保加利亞發動的進攻,昔蘭尼加隻能由保護埃及基地側翼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兵力駐守。韋維爾後未承認說:
在昔蘭尼加冒了相當大的危險。……當時我估計:對的黎波裏塔尼亞的意軍可以置之不理,而德軍鑑於義大利海軍起不了什麽作用,也不大可能冒險將大批裝甲部隊調來非洲。我因此作出安排,僅將少數裝甲部隊和一個受過部分訓練的澳大利亞師留駐昔蘭尼加。
我們對希臘承擔義務以後,德軍增援的黎波裏的證據越來越多,他們在增援的同時並對馬爾他進攻,阻止從該島對的黎波裏的轟炸,對這種轟炸,我曾寄予很大希望。德國對班加西的空襲,使得補給船隻無法利用該港,這又增加了我們的困難。……
“鑑於德國裝甲部隊和飛機抵達的黎波裏塔尼亞,”韋維爾被要求對此發表簡要意見,他於3月2日復稱:“我認為他們(敵人)不會用這樣的兵力試圖奪回班加西。最後可能使用兩個德國師來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這樣的攻勢在夏末之前也未必能夠展開。”帝國總參謀長於3月中旬巡視班加西以南的前沿陣地後,曾於18日電告倫敦:韋維爾對防禦問題籌措有方;但據說他同時也曾對澳大利亞參謀人員說,“部隊看來不久要‘碰得頭破血流’。”當軸心國軍隊在阿蓋拉以西的結集已是顯而易見的時候,韋維不於27日向參謀長委員會匯報說,鑑於上文已經提到的困難,目前我在昔蘭尼加的兵力薄弱,而又無法獲得最感需要的裝甲部隊的增援。……今後一兩個月的情況令人憂慮,但是敵人也有極為困難的問題,我敢斷言:敵軍人數是大大地誇張的。不過,目前我不敢隨意地大膽使用我這支力量單薄的裝甲部隊。現正採取措施增援昔蘭尼加。……我本身的主要困難在於運輸。
軸心國軍隊於3月31日發動進攻,事實上其目標隻限於向班加西以南八十英裏的阿傑達比亞推進。不過他們的裝甲部隊、槍炮武器、機動能力和技術效率都大大勝過力垠薄弱的英軍;且有德國空軍逞威,獲得全部製空權。結果是造成了一個“悲慘插曲”,英國裝甲部隊“由於機械損壞,供應脫節,幾乎沒有打就全部潰散了”。到4月11日,英軍被趕回到埃及邊界,托卜魯克要塞受圍。埃及國內一片沮喪,人心惶惶,首相雖一再公告安定人心,也無濟於事。股票價格暴跌,大資本家伊斯梅爾?西德基力促內閣向德國聲明:埃及是獨立的非交戰國家,它雖反對損害其領土完整的任何企圖和任何侵略,但其行動隻不過是履行英埃條約規定的義務而已。據報導,德國外交部曾於4月17日宣布:
9月16日,意軍可能由於補給跟隨不上,到達西迪巴臘尼以東後便停止前進。26日,海軍上將雷德爾向希特勒進言,他懷疑義大利人是否能夠獨自占領蘇伊士運河,因此敦促德國插手。希特勒先派馮?托馬將軍往利比亞,就戰局提出報告,後於10月4日在勃倫納山隘同墨索裏尼會晤時,又建議在西部沙漠投入一個德國裝甲師。然而義大利人不甘在自己的戰場上相形見絀。墨索裏尼表示,在前進計劃第三階段,即自馬特魯向亞歷山大推進以前,他不接受這一建議:可是,墨索裏尼並未向西部沙漠進逼,而是認為入侵希臘易如反掌,幾乎未經與德國人磋商,便魯莽從事了。
1940年12月9日開始向意軍發動反攻,1941年2月6日攻克班加西,反攻大獲全勝,義大利人被逐出了197埃及領土,埃及舉國上下為之歡欣鼓舞。由於義大利占領的危險突然解除,大批外國軍隊駐在埃及所造成的種種麻煩也就得到了補償,對於英國這一功績的頌揚,也由衷而生,溢於言表。1940年12月15日的《金字塔報》寫道,現在沒有任何人再能懷疑,英埃條約對埃及的安全乃屬必不可少,而埃及為履行其條約義務所作出的犧牲不過是為其獲得的利益所應付的代價而已。而況英埃友誼已經由於近來許多事件得到鞏固,所有的埃及人都終於認識到,這一條約並不單是些書麵文件,而是關係到共同的命運和共同的利益。不過,當時也有一種傾向,過分誇大埃及對勝利的貢獻。《圖畫》周刊(1940年12月20日)
寫道,埃及針對義大利以及義大利在埃及的財產和僑民所採取的行動,遠遠超過了條約規定的法律要求。“但是,埃及所採取的最有力和最有效的行動是它沒有對義大利宣戰”,因而保護了作戰部隊的運輸和供應。各部大臣和政府各部門,無不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以滿足英軍司令部每日每時提出的要求,甚至把這些要求置於埃及人民需要之上,而埃及人民因為懂得“聯合防禦”符合雙方利益,所以甘願忍受一切。“這是埃及的一次驚人壯舉”;
一旦認識到現代戰爭的根本在於準備和補給,認識到“平民軍隊”和作戰軍隊的同等重要,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麽埃及人民如此熱烈歡呼最近的勝利捷報,這是因為他們完全有理由認為自己有權聲稱他們也是勝利者,他們也收復了失地,他們也虜獲了戰俘,他們也進行了戰鬥並贏得了戰鬥。”這種“戰場內外結合的戰略”,是兩國外交家和軍事領袖的一項傑出成就,應予保持和發揚。
1941年1月10日以後,韋維爾一再收到戰時內閣發來的指示:為了從中東抽調盡可能多的陸空軍支援希臘人,以防禦德國料將從保加利亞發動的進攻,昔蘭尼加隻能由保護埃及基地側翼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兵力駐守。韋維爾後未承認說:
在昔蘭尼加冒了相當大的危險。……當時我估計:對的黎波裏塔尼亞的意軍可以置之不理,而德軍鑑於義大利海軍起不了什麽作用,也不大可能冒險將大批裝甲部隊調來非洲。我因此作出安排,僅將少數裝甲部隊和一個受過部分訓練的澳大利亞師留駐昔蘭尼加。
我們對希臘承擔義務以後,德軍增援的黎波裏的證據越來越多,他們在增援的同時並對馬爾他進攻,阻止從該島對的黎波裏的轟炸,對這種轟炸,我曾寄予很大希望。德國對班加西的空襲,使得補給船隻無法利用該港,這又增加了我們的困難。……
“鑑於德國裝甲部隊和飛機抵達的黎波裏塔尼亞,”韋維爾被要求對此發表簡要意見,他於3月2日復稱:“我認為他們(敵人)不會用這樣的兵力試圖奪回班加西。最後可能使用兩個德國師來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這樣的攻勢在夏末之前也未必能夠展開。”帝國總參謀長於3月中旬巡視班加西以南的前沿陣地後,曾於18日電告倫敦:韋維爾對防禦問題籌措有方;但據說他同時也曾對澳大利亞參謀人員說,“部隊看來不久要‘碰得頭破血流’。”當軸心國軍隊在阿蓋拉以西的結集已是顯而易見的時候,韋維不於27日向參謀長委員會匯報說,鑑於上文已經提到的困難,目前我在昔蘭尼加的兵力薄弱,而又無法獲得最感需要的裝甲部隊的增援。……今後一兩個月的情況令人憂慮,但是敵人也有極為困難的問題,我敢斷言:敵軍人數是大大地誇張的。不過,目前我不敢隨意地大膽使用我這支力量單薄的裝甲部隊。現正採取措施增援昔蘭尼加。……我本身的主要困難在於運輸。
軸心國軍隊於3月31日發動進攻,事實上其目標隻限於向班加西以南八十英裏的阿傑達比亞推進。不過他們的裝甲部隊、槍炮武器、機動能力和技術效率都大大勝過力垠薄弱的英軍;且有德國空軍逞威,獲得全部製空權。結果是造成了一個“悲慘插曲”,英國裝甲部隊“由於機械損壞,供應脫節,幾乎沒有打就全部潰散了”。到4月11日,英軍被趕回到埃及邊界,托卜魯克要塞受圍。埃及國內一片沮喪,人心惶惶,首相雖一再公告安定人心,也無濟於事。股票價格暴跌,大資本家伊斯梅爾?西德基力促內閣向德國聲明:埃及是獨立的非交戰國家,它雖反對損害其領土完整的任何企圖和任何侵略,但其行動隻不過是履行英埃條約規定的義務而已。據報導,德國外交部曾於4月17日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