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總之,很明顯,維希法國允許德國人滲入近東國家的主要動機(同盟國報紙曾往往加以誇大),是希望在對法國本上的停戰條件上得到從寬發落。自由法國在巴勒斯坦的存在,對於決定當茨5月間的態度以及6月8日以後維希軍隊對盟軍的頑強抵抗,充其量不過是次要因素。戴高樂對近東各國願意向他投效的軍隊,在人數上大大地欺騙了自己並迷惑了英國人;但是,這在多大程度上是出於他的癡心妄想,又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於他想不惜任何代價為自由法國爭取到近東各國,就不清楚了。看來很可能大多數維希的法國軍官對德國人的滲入是深為不滿的,他們視德國人與英國人為一丘之貉。如果說他們因為英國人(他們認為英國人把法國拖入了這場戰爭,但又沒有給它支援,隨後還在邁爾斯一卡比爾和達喀爾犯下了“暴行”)終於就要得到報應而有點兒感到滿意,那未這種心情大概也已被另一種感情抵消了,那就是德國人正在法國的另一個屬地上取得一個立足點,要把他們從那裏攆出去是困難的:馮;亨蒂希和羅塞爾為鼓勵敘利亞民族主義者而進行的活動,必然也已使這些法國人大有反感。據當茨在其辯護詞中的表白,他在 6 月 12日和15日要德國空軍前來支援抵抗盟軍進攻的請求中,曾104故意提出了一些他明知不會被維希政府接受的條件,但他的這個論證沒有使法官信服,他被判處死刑,雖然後來得到了緩刑。
第五章 英法在近東國家中的關係1941—1942年
隨著盟國對近東國家的占領,一連串新的問題相繼出現,英國人在這些國家中同自由法國當局的關係,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問題在此後四年內占主要地位。作為英法關係在純軍事性質事務之外的首次經受的考驗,近東國家所提供的是一個特別困難的環境。首先,自由法國人同他們的維希同胞剛在那裏打過一場小規模的內戰,在近東停戰後,後者對那些取代他們的人盡情流露出厭惡蔑視之情。自由法國人士懷著一片誠心,對維護戰敗後的法蘭西的威望和權威的重任,有捨我其誰之感。
德國和維希的宣傳喋喋不休地斥責自由法國人士,說他們所幹的是把法蘭西帝國拱手讓給英國的勾當,他們豈甘蒙此詬辱,因此,也就非要表明他們要把法國的主權和利益在一切地方部維護得完整無損的決心和能力不可。
在這種情況下,要他們對敘利亞和黎巴嫩終於要獲得主權獨立的地位作出任何實質性的讓步,自然有特殊的困難,然而這卻是兩國的民族主義者所要求而為英國政府所同情的;這些要求無論如何是同法國人對他們在這個地區或在北非的“使命”的主導思想背道而馳的。何況,近東歷來是英法之間的一個角逐場所;雖然自從法國獲得了委任統治權之後,英國政府已經把近東各國的命運置之度外,但是,幾乎所有在這一地區的法國人以及在法國本土的許多人,繼續對英國抱有一種近乎病態的懷疑心理,懷疑英國人圖謀把他們從這一地區攆走。最105後,維希當局被攆走之後,近東各國的行政和經濟的改組出現了很大困難,尤其是在戰爭的這一階段,對盟國在占領區相互合作的行政管理,還沒有取得經驗,工作程序也未製訂出來(編寫本書時,已出版的大量原始資料都是法國方麵的,因此,估計法國行動的動機比較容易:但來自英國方麵的材料很少,所以,要詳盡地估計英國的動機,就得更多地依靠猜測)。
在1941年春天的那種形勢下,能夠作出入侵近東各國的決定的,隻有英國政府。這一決定的根據,純屬軍事性質,即維希政府正讓德國武裝部隊利用法國委任統治下的領土向英國在中東的軍事陣地發動進攻。但自由法國“帝國防務委員會”的成員在1941年3月3日就已接到了如下通知:
戴高樂將軍希望知道防務委員會各位委員對於下列問題的意見,即一旦英國和土耳其為了保證對德國作戰行動中的運輸路線的安全和持續,以至於用武力占領法國在近東的委任統治地之全部或一部分時,自由法國應採取什麽態度。我們是否應該提出抗議,譴責這樣一種行動?我們是否應該保持默從,隻限於提出書麵意見,保留法國對這些領土的權利?還是應該以法蘭西的名義參與這一行動為好?就我們而言,參加進去可以達到三個目的:(1)在法蘭西帝國的一個部分重新創造必要的條件,以便對我們的共同敵人繼續作戰;(2)以我們的存在來保障我們的權利;(3)協助我們的盟國。防務委員會的委員們意見不一,戴高樂向英國人提出要求,自由法國在中東的所有部隊,都應集結在埃及,他主張一旦在敘利亞的維希部隊對德國的入侵進行抵抗的話,他希望這些部隊可以立即用於敘利亞。戴高樂在中東的代表賈德魯將軍於4月17日曾製定一項自由法國人協同英國人對近東各國作戰的總體計劃。當時仍在布拉柴維爾的戴高樂於4月25日催促賈德魯迫使英國人接受這項計劃,並提供必要的軍需物資。但是韋維爾已經把他的資源幾乎罄其所有地都投入到另外四個戰役中去,所以也就沒有多餘的運輸工具或武器可以讓給自由法國。關於近東國家和法屬索馬利蘭的“英國政府和統帥部的單方麵決定”激怒了戴高樂,他於5月10日從06布拉柴維爾通知韋維爾,他想把自由法國的實際可以作戰的部隊集結在法屬赤道非洲,表麵上是出於戰略原因,實則藉此使這些部隊從英國對中東的防務中擺脫出來。
第五章 英法在近東國家中的關係1941—1942年
隨著盟國對近東國家的占領,一連串新的問題相繼出現,英國人在這些國家中同自由法國當局的關係,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問題在此後四年內占主要地位。作為英法關係在純軍事性質事務之外的首次經受的考驗,近東國家所提供的是一個特別困難的環境。首先,自由法國人同他們的維希同胞剛在那裏打過一場小規模的內戰,在近東停戰後,後者對那些取代他們的人盡情流露出厭惡蔑視之情。自由法國人士懷著一片誠心,對維護戰敗後的法蘭西的威望和權威的重任,有捨我其誰之感。
德國和維希的宣傳喋喋不休地斥責自由法國人士,說他們所幹的是把法蘭西帝國拱手讓給英國的勾當,他們豈甘蒙此詬辱,因此,也就非要表明他們要把法國的主權和利益在一切地方部維護得完整無損的決心和能力不可。
在這種情況下,要他們對敘利亞和黎巴嫩終於要獲得主權獨立的地位作出任何實質性的讓步,自然有特殊的困難,然而這卻是兩國的民族主義者所要求而為英國政府所同情的;這些要求無論如何是同法國人對他們在這個地區或在北非的“使命”的主導思想背道而馳的。何況,近東歷來是英法之間的一個角逐場所;雖然自從法國獲得了委任統治權之後,英國政府已經把近東各國的命運置之度外,但是,幾乎所有在這一地區的法國人以及在法國本土的許多人,繼續對英國抱有一種近乎病態的懷疑心理,懷疑英國人圖謀把他們從這一地區攆走。最105後,維希當局被攆走之後,近東各國的行政和經濟的改組出現了很大困難,尤其是在戰爭的這一階段,對盟國在占領區相互合作的行政管理,還沒有取得經驗,工作程序也未製訂出來(編寫本書時,已出版的大量原始資料都是法國方麵的,因此,估計法國行動的動機比較容易:但來自英國方麵的材料很少,所以,要詳盡地估計英國的動機,就得更多地依靠猜測)。
在1941年春天的那種形勢下,能夠作出入侵近東各國的決定的,隻有英國政府。這一決定的根據,純屬軍事性質,即維希政府正讓德國武裝部隊利用法國委任統治下的領土向英國在中東的軍事陣地發動進攻。但自由法國“帝國防務委員會”的成員在1941年3月3日就已接到了如下通知:
戴高樂將軍希望知道防務委員會各位委員對於下列問題的意見,即一旦英國和土耳其為了保證對德國作戰行動中的運輸路線的安全和持續,以至於用武力占領法國在近東的委任統治地之全部或一部分時,自由法國應採取什麽態度。我們是否應該提出抗議,譴責這樣一種行動?我們是否應該保持默從,隻限於提出書麵意見,保留法國對這些領土的權利?還是應該以法蘭西的名義參與這一行動為好?就我們而言,參加進去可以達到三個目的:(1)在法蘭西帝國的一個部分重新創造必要的條件,以便對我們的共同敵人繼續作戰;(2)以我們的存在來保障我們的權利;(3)協助我們的盟國。防務委員會的委員們意見不一,戴高樂向英國人提出要求,自由法國在中東的所有部隊,都應集結在埃及,他主張一旦在敘利亞的維希部隊對德國的入侵進行抵抗的話,他希望這些部隊可以立即用於敘利亞。戴高樂在中東的代表賈德魯將軍於4月17日曾製定一項自由法國人協同英國人對近東各國作戰的總體計劃。當時仍在布拉柴維爾的戴高樂於4月25日催促賈德魯迫使英國人接受這項計劃,並提供必要的軍需物資。但是韋維爾已經把他的資源幾乎罄其所有地都投入到另外四個戰役中去,所以也就沒有多餘的運輸工具或武器可以讓給自由法國。關於近東國家和法屬索馬利蘭的“英國政府和統帥部的單方麵決定”激怒了戴高樂,他於5月10日從06布拉柴維爾通知韋維爾,他想把自由法國的實際可以作戰的部隊集結在法屬赤道非洲,表麵上是出於戰略原因,實則藉此使這些部隊從英國對中東的防務中擺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