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尚未撤離巴格達的英國國民和受英國保護的人已經集中在英國大使館,並在美國公使特許下,也集中在美國公使館內。英國人威脅說,如果伊拉克部隊不撤離哈巴尼亞,他們將轟炸巴格達的公共建築物,此後,伊拉克當局也揚言要轟炸大使館和公使館以示報復,並在5月4日通知美國公使,他必須立即交出居住在公使館內的全部英國國民,以便加以拘留。在美國公使要求伊拉克當局出具一份有關這些英國國民將受到符合國際法的待遇的書麵保證之後,他們終於免受幹擾:但美國公使館和英國大使館同外界的聯繫被割斷了約有一個月之久。
麵臨哈巴尼亞和駐巴格達大使館受到迫在眉睫的威脅,已經抵達巴斯拉的部隊和從印度派來的增援部隊(五星期後到達)都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因為自巴斯拉向北推進,既受到伊拉克人破壞交通線的阻撓,又受到兩河每年一度泛濫的影響。事實上,來自巴斯拉的部隊在六個星期之後(6月12 日)才到達巴格達。盡管韋維爾有話在先,說他“在各處的部隊已經十分緊張”,從巴勒斯坦抽調兵力勢必將該地區置於極度脆弱的地位,因為巴格達正在發號施令,煽動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進行一次新的叛亂,參謀長委員會現在還是不得不向他去討救兵。他們在5月4日發給他的電報如下:
用兵於伊拉克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必須在巴斯拉建立基地,並且控製該港口,以便在必要時確保波斯的石油,由於德國空軍在愛琴海上的優勢,經由伊拉克到土耳其的交通線已顯得更加重要。……即使我們沒有向巴斯拉派遣任何部隊,但在軸心國的指使下,目前在哈巴尼亞出現的局勢也是會發生的,我們日後仍不免要在遇到抵抗的情況下不得不在巴斯拉登陸,而不是象現在這樣能夠在沒有抵抗的情況下取得一個橋頭堡。……接受土耳其出麵的調停,當然不成問題。我們不能讓步。埃及的安全仍然是首要的。但我們有必要竭盡所能來挽救哈巴尼亞,並控製通往地中海的輸油管。
人們獲得的印象是,目前在希臘和昔蘭尼加遭到慘敗後,倫敦已手忙腳亂,窮於應付,對這個問題今後可能發展到怎樣,無法判斷。當邱吉爾決心“確保巴斯拉”時,是否已預見到伊拉克人對哈巴尼亞的圍攻?5月4日所說“目前在哈巴尼亞出現的局勢也是會發生的”這句話,可以解釋為他承認並沒有預見到這種情況;韋維爾在5日答覆:
“來電幾乎毫不考慮實際情況。你必須麵對事實。”他懷疑他本人正在集結的部隊是否有足夠的力量解救哈巴尼亞,或者哈巴尼亞是否能夠堅持到這支部隊可能在1272日到達的時候。他說,“我覺得有責任用最嚴重的措辭提醒你,我認為伊拉克戰事拖下去,將嚴重地危及巴勒斯坦和埃及的防務。其政治反響將是難以估量的,其後果可能是我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力求避免的那種情況,即在我們的基地內部發生嚴重麻煩。因此,我再次最強烈地懇請你盡早談判一項解決辦法。”
對此,參謀長委員會在6日答覆如下:
除非是在伊拉克作出重大讓步的基礎上,確保軸心國今後對伊拉克不再有所圖謀,否則我們不能接受談判解決的方式。局勢的實際情況是,拉希德?阿裏一直同軸心國勾結在一起,他不過是想等軸心國能夠給予援助時動手罷了。我們的部隊到達巴斯拉後,迫使他在軸心國準備就緒之前就開始行動。因此,隻要不失時機,大膽行動:就有扭轉局勢的大好機會。……
國防委員會指示,應通知空軍少將斯馬特:他將得到支援。在此期間,他的任務就是要保衛哈巴尼亞到最後一刻。在埃及的安全得以維持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對我軍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給予最大限度的空軍支援。
在發出這道命令以前,邱吉爾曾提過這樣的問題:“為什麽駐守在哈巴尼亞的軍隊在5月12日之前要屈服?”;但對身歷其境的人們來說,他們的任務真象是一個“令人傷心的玩笑”。
哈巴尼亞奇蹟的出現是鎮定沉著,極端不屈不撓的努力以及無法估量的克製約束的結果。有些軍官對於戰爭的常規是知之有素的,他們懂得什麽是辦得到的,什麽是辦不到的;他們在內心深處也明知這個駐軍點的陷落隻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隻要拉希德?阿裏的幾旅兵力,有足夠的大炮和坦克作掩護,決定掃蕩這個駐軍點,那就談不到什麽投降,而是整個兒報銷。
對被困在哈巴尼亞的英國人和駐巴格達大使館以及英國在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地位來說,幸運的是,伊拉克司令官缺乏把對哈巴尼亞的包圍圈收緊的決心,他們隻滿足於進行炮擊,相對他說,這幾乎是沒有什麽破壞性的。“我們發現,”邱吉爾寫道,“敵人的炮手在受到空襲時。甚至在看到我們的飛機在上空掠過時,就不願守在炮位上。”在英國人發動機動靈活的反擊麵前,伊拉克部隊在5—6日的夜裏從高地撤退;伊拉克的空軍已經失掉戰鬥力;7 日,哈巴尼亞守軍出擊,把伊拉克人逐退到幼發拉底河。這次僥倖取勝使邱吉爾受到鼓舞,他在7日致電韋維爾:
現在對伊拉克人採取果敢的行動,就可能在德軍到達之73前粉碎這次叛亂。……我們必須予以沉重的一擊,使他們在德軍到達時也鼓不起士氣。我認為,如魯特巴和哈巴尼亞已肅清,〔我們的〕縱隊即可占領巴格達,或乘勝盡量擴大戰果。
麵臨哈巴尼亞和駐巴格達大使館受到迫在眉睫的威脅,已經抵達巴斯拉的部隊和從印度派來的增援部隊(五星期後到達)都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因為自巴斯拉向北推進,既受到伊拉克人破壞交通線的阻撓,又受到兩河每年一度泛濫的影響。事實上,來自巴斯拉的部隊在六個星期之後(6月12 日)才到達巴格達。盡管韋維爾有話在先,說他“在各處的部隊已經十分緊張”,從巴勒斯坦抽調兵力勢必將該地區置於極度脆弱的地位,因為巴格達正在發號施令,煽動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進行一次新的叛亂,參謀長委員會現在還是不得不向他去討救兵。他們在5月4日發給他的電報如下:
用兵於伊拉克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必須在巴斯拉建立基地,並且控製該港口,以便在必要時確保波斯的石油,由於德國空軍在愛琴海上的優勢,經由伊拉克到土耳其的交通線已顯得更加重要。……即使我們沒有向巴斯拉派遣任何部隊,但在軸心國的指使下,目前在哈巴尼亞出現的局勢也是會發生的,我們日後仍不免要在遇到抵抗的情況下不得不在巴斯拉登陸,而不是象現在這樣能夠在沒有抵抗的情況下取得一個橋頭堡。……接受土耳其出麵的調停,當然不成問題。我們不能讓步。埃及的安全仍然是首要的。但我們有必要竭盡所能來挽救哈巴尼亞,並控製通往地中海的輸油管。
人們獲得的印象是,目前在希臘和昔蘭尼加遭到慘敗後,倫敦已手忙腳亂,窮於應付,對這個問題今後可能發展到怎樣,無法判斷。當邱吉爾決心“確保巴斯拉”時,是否已預見到伊拉克人對哈巴尼亞的圍攻?5月4日所說“目前在哈巴尼亞出現的局勢也是會發生的”這句話,可以解釋為他承認並沒有預見到這種情況;韋維爾在5日答覆:
“來電幾乎毫不考慮實際情況。你必須麵對事實。”他懷疑他本人正在集結的部隊是否有足夠的力量解救哈巴尼亞,或者哈巴尼亞是否能夠堅持到這支部隊可能在1272日到達的時候。他說,“我覺得有責任用最嚴重的措辭提醒你,我認為伊拉克戰事拖下去,將嚴重地危及巴勒斯坦和埃及的防務。其政治反響將是難以估量的,其後果可能是我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力求避免的那種情況,即在我們的基地內部發生嚴重麻煩。因此,我再次最強烈地懇請你盡早談判一項解決辦法。”
對此,參謀長委員會在6日答覆如下:
除非是在伊拉克作出重大讓步的基礎上,確保軸心國今後對伊拉克不再有所圖謀,否則我們不能接受談判解決的方式。局勢的實際情況是,拉希德?阿裏一直同軸心國勾結在一起,他不過是想等軸心國能夠給予援助時動手罷了。我們的部隊到達巴斯拉後,迫使他在軸心國準備就緒之前就開始行動。因此,隻要不失時機,大膽行動:就有扭轉局勢的大好機會。……
國防委員會指示,應通知空軍少將斯馬特:他將得到支援。在此期間,他的任務就是要保衛哈巴尼亞到最後一刻。在埃及的安全得以維持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對我軍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給予最大限度的空軍支援。
在發出這道命令以前,邱吉爾曾提過這樣的問題:“為什麽駐守在哈巴尼亞的軍隊在5月12日之前要屈服?”;但對身歷其境的人們來說,他們的任務真象是一個“令人傷心的玩笑”。
哈巴尼亞奇蹟的出現是鎮定沉著,極端不屈不撓的努力以及無法估量的克製約束的結果。有些軍官對於戰爭的常規是知之有素的,他們懂得什麽是辦得到的,什麽是辦不到的;他們在內心深處也明知這個駐軍點的陷落隻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隻要拉希德?阿裏的幾旅兵力,有足夠的大炮和坦克作掩護,決定掃蕩這個駐軍點,那就談不到什麽投降,而是整個兒報銷。
對被困在哈巴尼亞的英國人和駐巴格達大使館以及英國在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地位來說,幸運的是,伊拉克司令官缺乏把對哈巴尼亞的包圍圈收緊的決心,他們隻滿足於進行炮擊,相對他說,這幾乎是沒有什麽破壞性的。“我們發現,”邱吉爾寫道,“敵人的炮手在受到空襲時。甚至在看到我們的飛機在上空掠過時,就不願守在炮位上。”在英國人發動機動靈活的反擊麵前,伊拉克部隊在5—6日的夜裏從高地撤退;伊拉克的空軍已經失掉戰鬥力;7 日,哈巴尼亞守軍出擊,把伊拉克人逐退到幼發拉底河。這次僥倖取勝使邱吉爾受到鼓舞,他在7日致電韋維爾:
現在對伊拉克人採取果敢的行動,就可能在德軍到達之73前粉碎這次叛亂。……我們必須予以沉重的一擊,使他們在德軍到達時也鼓不起士氣。我認為,如魯特巴和哈巴尼亞已肅清,〔我們的〕縱隊即可占領巴格達,或乘勝盡量擴大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