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新政府在人事方麵沒有多大變動,努裏仍然主持外交部,塔哈?哈希姆蟬聯國防部。公開宣布的政策還是同阿拉伯人民、英國以及薩達巴德公約各簽字國保持友好。但具有重大意義的是,新政府立即解除“戒嚴狀態”,在所謂1939年3月陰謀案發生後,努裏曾經利用它把軍官們約束在拉希德營裏麵。1940年4月德國向丹麥發動進攻後,拉希德?阿裏同受人支配的丹麥政府斷絕了關係;但德國人首先在挪威後來又在西線所取得的節節勝利,使得新聞界的審慎的中立態度越來越帶有反對盟國的偏向。義大利參戰後,一些意僑立即被夫進集中營,但伊拉克政府仍然不顧英國大使館的抗議,拒絕同義大利斷絕外交關係,盡管義大利公使盧吉?加布裏埃利被公認是軸心國安插在這個國家裏的間諜頭子,並且還傳說他曾付給穆夫提一萬英鎊的津貼。伊拉克政府提出的藉口是,有必要同埃及和土耳其就它們的政策進行磋商:外交大臣努裏?賽義德和司法大臣納吉?舒卡特在6月25日至28 日同土耳其總理和外交部長在安卡拉舉行談判。所發表的公報沒有表示明確的態度,但可以認為,土耳其不願斷然與義大利斷交,有助於堅定伊拉克政府的決心,繼續同英國人拖延一陣。
採取這種延宕策略是由於拉希德?阿裏和努裏兩人都試圖利用戰爭局勢為手段,以促使英國政府加速實現1939年的巴勒斯坦白皮書,立即讓那個國家走上獨立的道路。那裏的阿拉伯人對猶太人以二比一以上的優勢占據多數。s?f?紐科姆上校於1940年7月對巴格達作半官方訪問,伊拉克通過他向倫敦提出,願意根據這些條件宣戰。然而,剛上任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卻已熱切地贊同猶太復國主義者的要求,主張讓他們武裝起來,實行自衛,他認為這樣就有機會把巴勒斯坦的英國駐軍調往別處,以供差遣。英國政府終於在8月29日拒絕了泛阿拉伯的建議。伊拉克政府因未能給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爭得一點讓步而陷於分裂,隻不過在世人麵前把這次分裂隱瞞了幾個月。它嚴重地削弱了象努裏那樣的溫和分子的影響,驅使野心勃勃、渴望成為巴勒斯坦解放者而被歡呼喝彩的拉希德?阿裏去同義大利公使,同穆夫提和他的巴勒斯坦流亡人士組成的影子內閣,以及同號稱“四大金剛”的四名上校的野心集團攜手合作。
英國最後拒絕伊拉克政府關於巴勒斯坦的建議之後大約一星期,曾在 6月份陪同努裏與土耳其政府磋商的納吉,舒卡特再度前往安卡拉,這次名義上是為了治病,但實際上是同馮?巴本商量。他在10月28 日才返回巴格達;23日,德國政府和義大利人一致行動,在阿拉伯語廣播中宣布他們對阿拉伯人的友誼,他們祝願阿拉伯人萬事順遂,繁榮昌盛,並對阿拉伯人的獨立鬥爭表示關注和同情。英國政府於是懷疑拉希德?阿裏同軸心國的一些代表關係密切,接觸頻繁,懷疑他正在密謀策劃,重新挑動一次巴勒斯坦騷動並與德國恢復外交夫係。因此,到11月末,英國大使巴茲爾?牛頓爵士受命極力勸說攝政要努裏辭職,並勸說攝政趁此時機扶植一位比拉希德?阿裏更加友好的首相。然而,攝政和努裏都懾於極端主義者的勢力,尤其是統率駐巴格達四周的部隊的薩拉赫丁?塞巴格,因此他們暫時採取觀望態度。拉希德?阿裏此時對英國大使保證他對盟國的忠誠,並否認有關納吉?舒卡特在土耳其同德國代表會晤以及有關同德國恢復外交關係的建議的傳聞。英國人懷疑他在拖延時間,以俟軸心國對他所提出的軍事、財政和經濟援助的要求給予答覆。根據可靠的權威消息,可以相信他已經提出上述要求。因此,他們明白表示,伊拉克政府在同義大利斷絕外交關係以表明它對盟國的忠誠以前,不能期望獲得英國的經濟援助。 12月15日,努裏給拉希德?阿裏一份備忘錄,指出美國和土耳其兩國政府最近均對伊拉克的外交政策傾向表示關注,並極力主張內閣對維護同英國所訂盟約這個已經公開宣布的政策,有合作的必要。他希望藉此促使內閣倒台:但他認為本來會支持他的兩位大臣卻使他大失所望;接著拉希德?阿裏在接到攝政要求他辭職的通知時當著培哈?哈希姆和財政大臣納吉?蘇瓦伊迪之麵告訴攝政,政府已決定留任。他於是對財政委員會發出一份有關政府對外政策的聲明,在承認與英國有結盟關係的同時,他又說同“其他友好國家”正在加強和諧的關係。
到了1941年1月中旬,有很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拉希德?阿裏已從軸心國那裏獲得了保證,而穆夫提的秘書則被秘密派往歐洲同它們進行談判。但在這個時刻,盡管撮政的幹預並未如願以償地引起內閣垮台,但這種幹預卻的確使努裏、培哈?哈希姆和其他三位大臣離開了內閣。拉希德?阿裏向各方麵謀求支持,終於同“四大金剛”聯合起來,在以一次新的軍事政變的威脅為背景的條件下,試圖以他所提名的人員組成新閣。然而,議院內正在發展的反對派現在又得到剛辭去職務的幾位前大臣的支持而加強,形成了通過不信任案的威脅,根據憲法規定,那是可以使政府倒台的。攝政拒絕拉希德?阿裏解散國會的要求;為了避免受到強製要挾,他離開首都,前往位於首都以南九十英裏的迪瓦尼亞,得到當地駐軍司令易卜拉欣?拉維的保護。由於受到這番挫折,拉希德?阿裏在1月31日辭職;2月3日左右,攝政返回巴格達,塔哈?哈希姆組成新閣。
採取這種延宕策略是由於拉希德?阿裏和努裏兩人都試圖利用戰爭局勢為手段,以促使英國政府加速實現1939年的巴勒斯坦白皮書,立即讓那個國家走上獨立的道路。那裏的阿拉伯人對猶太人以二比一以上的優勢占據多數。s?f?紐科姆上校於1940年7月對巴格達作半官方訪問,伊拉克通過他向倫敦提出,願意根據這些條件宣戰。然而,剛上任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卻已熱切地贊同猶太復國主義者的要求,主張讓他們武裝起來,實行自衛,他認為這樣就有機會把巴勒斯坦的英國駐軍調往別處,以供差遣。英國政府終於在8月29日拒絕了泛阿拉伯的建議。伊拉克政府因未能給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爭得一點讓步而陷於分裂,隻不過在世人麵前把這次分裂隱瞞了幾個月。它嚴重地削弱了象努裏那樣的溫和分子的影響,驅使野心勃勃、渴望成為巴勒斯坦解放者而被歡呼喝彩的拉希德?阿裏去同義大利公使,同穆夫提和他的巴勒斯坦流亡人士組成的影子內閣,以及同號稱“四大金剛”的四名上校的野心集團攜手合作。
英國最後拒絕伊拉克政府關於巴勒斯坦的建議之後大約一星期,曾在 6月份陪同努裏與土耳其政府磋商的納吉,舒卡特再度前往安卡拉,這次名義上是為了治病,但實際上是同馮?巴本商量。他在10月28 日才返回巴格達;23日,德國政府和義大利人一致行動,在阿拉伯語廣播中宣布他們對阿拉伯人的友誼,他們祝願阿拉伯人萬事順遂,繁榮昌盛,並對阿拉伯人的獨立鬥爭表示關注和同情。英國政府於是懷疑拉希德?阿裏同軸心國的一些代表關係密切,接觸頻繁,懷疑他正在密謀策劃,重新挑動一次巴勒斯坦騷動並與德國恢復外交夫係。因此,到11月末,英國大使巴茲爾?牛頓爵士受命極力勸說攝政要努裏辭職,並勸說攝政趁此時機扶植一位比拉希德?阿裏更加友好的首相。然而,攝政和努裏都懾於極端主義者的勢力,尤其是統率駐巴格達四周的部隊的薩拉赫丁?塞巴格,因此他們暫時採取觀望態度。拉希德?阿裏此時對英國大使保證他對盟國的忠誠,並否認有關納吉?舒卡特在土耳其同德國代表會晤以及有關同德國恢復外交關係的建議的傳聞。英國人懷疑他在拖延時間,以俟軸心國對他所提出的軍事、財政和經濟援助的要求給予答覆。根據可靠的權威消息,可以相信他已經提出上述要求。因此,他們明白表示,伊拉克政府在同義大利斷絕外交關係以表明它對盟國的忠誠以前,不能期望獲得英國的經濟援助。 12月15日,努裏給拉希德?阿裏一份備忘錄,指出美國和土耳其兩國政府最近均對伊拉克的外交政策傾向表示關注,並極力主張內閣對維護同英國所訂盟約這個已經公開宣布的政策,有合作的必要。他希望藉此促使內閣倒台:但他認為本來會支持他的兩位大臣卻使他大失所望;接著拉希德?阿裏在接到攝政要求他辭職的通知時當著培哈?哈希姆和財政大臣納吉?蘇瓦伊迪之麵告訴攝政,政府已決定留任。他於是對財政委員會發出一份有關政府對外政策的聲明,在承認與英國有結盟關係的同時,他又說同“其他友好國家”正在加強和諧的關係。
到了1941年1月中旬,有很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拉希德?阿裏已從軸心國那裏獲得了保證,而穆夫提的秘書則被秘密派往歐洲同它們進行談判。但在這個時刻,盡管撮政的幹預並未如願以償地引起內閣垮台,但這種幹預卻的確使努裏、培哈?哈希姆和其他三位大臣離開了內閣。拉希德?阿裏向各方麵謀求支持,終於同“四大金剛”聯合起來,在以一次新的軍事政變的威脅為背景的條件下,試圖以他所提名的人員組成新閣。然而,議院內正在發展的反對派現在又得到剛辭去職務的幾位前大臣的支持而加強,形成了通過不信任案的威脅,根據憲法規定,那是可以使政府倒台的。攝政拒絕拉希德?阿裏解散國會的要求;為了避免受到強製要挾,他離開首都,前往位於首都以南九十英裏的迪瓦尼亞,得到當地駐軍司令易卜拉欣?拉維的保護。由於受到這番挫折,拉希德?阿裏在1月31日辭職;2月3日左右,攝政返回巴格達,塔哈?哈希姆組成新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