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4月3—4日夜間,國王加齊在巴格達的禦花園裏駕車高速行駛(這是他的愛好),因失去控製,汽車越出路麵,撞上路燈支架,支架倒塌,壓在車上,國王當場身死,同車二人受傷。當國王去世的消息傳到摩蘇爾時,據說居住在該市的一個德國眼科專家手下的特務挑動了一夥憤怒的暴民襲擊英國領事館,特務告訴那些暴民,英國人害死國王加齊,罪責難逃,甚至還說前王費薩爾在瑞士中毒殞命,也是英國人下的毒手。在隨後的騷動中,英國領事蒙克-梅森被毆倒在地,並遭殺害。伊拉克政府匆忙賠償損失並正式確認,國王之死完全是意外事故;但是對英國特務卑鄙勾當的指責,很快在近東各國和埃及的反英分了中間傳開,並受到軸心國報刊和電台的呼應。
加齊的兒子費薩爾二世繼承了王位。費薩爾二世出生於1935年;在王子成年以前,費薩爾的長兄阿裏的兒子阿密爾?阿卜杜勒?伊拉(出生於1913年)受命攝政。加齊死後的幾個月是平靜的,當時人們一心關注的大事是國家的財政,赤字已達一百萬英鎊,相當於歲入的八分之一,然而,伊拉克石油公司按低息貸款三百萬英鎊,英國政府又進一步提供用於購買武器的三百二十五萬英鎊貸款,另外五十五萬英鎊用於接通著名的巴格達鐵道從摩蘇爾向南到巴伊季之間尚未完工的一百英裏的一段。盡管有這種援助,兩位議員還是抱怨說,英國向伊拉克提供貸款的條件同它對其他國家的慷慨相比是不相稱的。
1939年9月戰爭爆發時,伊拉克政府於9月3日實施新聞檢查,並在首相與“伊拉克的老大哥”埃及的首相經過一番電話磋商之後,於9月7日同德國斷絕外交關係,沒收德國財產,並拘留尚未離境的德國僑民。伊拉克首相在說明他的國家根據1930年英伊(拉克)條約所承擔的義務時,正確地聲明,這些義務限於提供“一切便刊與援助,包括鐵道、河流、港口、機場和交通工具的使用”(第四條);除非伊拉克領土受到直接威脅或伊拉克遭受任何形式的侵略,伊拉克的軍隊不介入。伊拉克政府繼續謀求同阿拉伯各鄰國和在薩達巴德公約簽字的北麵各國的深切了解。 10月,土耳其同英法兩國簽訂條約後,伊拉克也向它表示祝賀。然而,除了這種表麵上的禮尚往來之外,政界人士卻對英法兩國深懷仇恨,因為它們拒絕讓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的阿拉伯兄弟們獨立。極端分子所持的這種不起作用的敵視態度並不因為耶路撒冷的穆夫提穆罕默德?阿明?海珊以及伴隨他前來的那些流亡的巴勒斯坦極端分子於10月中旬到達而有所改善。這些極端分子兩年前逃離巴勒斯坦後一直在近東各國受到監視。英國外交次官知悉,“穆夫提進入伊拉克,並未獲得伊拉克主管當局的許可,並且是在沒有被人發覺的情況下越過國境的。”但是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伊拉克最高當局對他的到來是知情的;對他殷勤接待可以在政治上獲得好處:而且,他們似乎曾經希望說服他,他對巴勒斯坦事業所能作出的最大貢獻莫過於公開宣布,甚至通過電台廣播,說他站在盟國一方,從而使英國政府要對他知所報答。他到達伊拉克後不久,攝政即在王宮正式設宴對他表示敬意;努裏和其他顯貴均出席宴會;此後,穆夫提即開始從伊拉克官方領取豐厚的津貼。可是,努裏為了要彌合穆夫提的企求和英國的巴勒斯坦白皮書政策之間的分歧所作的努力,盡管幾乎又經過了一個年頭,卻是註定要失敗的。
1940年1月18日,財政大臣拉斯坦?海達爾(什葉派)被刺斃命,開槍行兇的是一名因辦事不力而被撤職的前警官。根據兇手(一個笨蛋)在伊拉克軍事當局審問下所作的口供,薩比赫?納吉卜(據說他在一次酒醉時曾辱罵過拉斯坦和什葉派)以及其他政界顯要被捕。一個包括伊拉克刑事調查局的英國顧問在內而以一位素有清名的伊拉克法官為主席的調查委員會根據大多數的意見裁決,沒有證據表明受控的那些政界人物是有罪的。這個時候,努裏感到他一方麵受到什葉派教徒和一些軍官的壓力,前者希望為已故的拉斯坦報仇,後者則與薩比赫?納吉卜懷有宿怨而要清算舊帳;另一方麵,他又受到三位大臣的壓力,他們要求釋放那些被告。在進退兩難的情況下,他於2月18 日辭職,遺下的真空幾乎引起兩個敵對的高級軍官集團統率的部隊之間的火併。在這個緊急關頭,年輕的攝政在2月21日授命努裏重新組閣。努裏得到這兩個敵對集團中較強一派的支持,於是遵命組閣。然而,他隻答應在涉嫌的政界人士受審期間任職。除薩比赫?納吉卜外,他們全部獲釋,納吉卜則因其“言語容易引起仇恨情緒與紛爭”而被判處一年徒刑。一般認為,這個判決不過是為了安撫什葉派教徒和納吉卜在軍隊中的私敵;然後,努裏就辭職,讓位給以拉希德?阿裏?吉拉尼為首的新閣。
此人是一個古老的貴族之家的後裔, 1892年生於巴格達,經過在當地的法律學校畢業後當過法官的途徑而在三十二歲的早年首次當上大臣。弗雷亞?斯塔克在描述他的時候,說他是一位“工作努力、言語動聽的狂熱的民族主義者。他野心勃勃,不顧一切,經常在激烈辯論時作出當時確是真誠、但以後卻無法履行的保證”。上麵提到過的一位有地位的權威人士曾經這樣強調過他的魯莽:當他登上高位的時候,他還幾乎不曾出過國門,對伊拉克外麵的世界一無所知,因此他也就無法看出他的政策和措施將會造成的後果。他不是一個因為抱著民族主義或反英態度而在伊拉克政界出人頭地的人:他的突出之處在於他是個毫不克製的人。努裏盡管不喜歡他,卻仍在1938年12月為他謀到宮廷總管的職位;但人們認為,由於處在這個有利地位,他的影響曾有助於阻止伊拉克象努裏所盤算的那樣,在英法對德宣戰之後也對德宣戰。到了1940年3月,努裏似乎已經拿定主意,讓拉希德?阿裏當政比不讓他當政要少些麻煩,因此就在上麵所說的情況下一手策劃,讓他當上了首相;然而,這樣一來也正好顯出了努裏的弱點,他製造了一個局麵,事後又證明他自己無力加以控製。
加齊的兒子費薩爾二世繼承了王位。費薩爾二世出生於1935年;在王子成年以前,費薩爾的長兄阿裏的兒子阿密爾?阿卜杜勒?伊拉(出生於1913年)受命攝政。加齊死後的幾個月是平靜的,當時人們一心關注的大事是國家的財政,赤字已達一百萬英鎊,相當於歲入的八分之一,然而,伊拉克石油公司按低息貸款三百萬英鎊,英國政府又進一步提供用於購買武器的三百二十五萬英鎊貸款,另外五十五萬英鎊用於接通著名的巴格達鐵道從摩蘇爾向南到巴伊季之間尚未完工的一百英裏的一段。盡管有這種援助,兩位議員還是抱怨說,英國向伊拉克提供貸款的條件同它對其他國家的慷慨相比是不相稱的。
1939年9月戰爭爆發時,伊拉克政府於9月3日實施新聞檢查,並在首相與“伊拉克的老大哥”埃及的首相經過一番電話磋商之後,於9月7日同德國斷絕外交關係,沒收德國財產,並拘留尚未離境的德國僑民。伊拉克首相在說明他的國家根據1930年英伊(拉克)條約所承擔的義務時,正確地聲明,這些義務限於提供“一切便刊與援助,包括鐵道、河流、港口、機場和交通工具的使用”(第四條);除非伊拉克領土受到直接威脅或伊拉克遭受任何形式的侵略,伊拉克的軍隊不介入。伊拉克政府繼續謀求同阿拉伯各鄰國和在薩達巴德公約簽字的北麵各國的深切了解。 10月,土耳其同英法兩國簽訂條約後,伊拉克也向它表示祝賀。然而,除了這種表麵上的禮尚往來之外,政界人士卻對英法兩國深懷仇恨,因為它們拒絕讓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的阿拉伯兄弟們獨立。極端分子所持的這種不起作用的敵視態度並不因為耶路撒冷的穆夫提穆罕默德?阿明?海珊以及伴隨他前來的那些流亡的巴勒斯坦極端分子於10月中旬到達而有所改善。這些極端分子兩年前逃離巴勒斯坦後一直在近東各國受到監視。英國外交次官知悉,“穆夫提進入伊拉克,並未獲得伊拉克主管當局的許可,並且是在沒有被人發覺的情況下越過國境的。”但是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伊拉克最高當局對他的到來是知情的;對他殷勤接待可以在政治上獲得好處:而且,他們似乎曾經希望說服他,他對巴勒斯坦事業所能作出的最大貢獻莫過於公開宣布,甚至通過電台廣播,說他站在盟國一方,從而使英國政府要對他知所報答。他到達伊拉克後不久,攝政即在王宮正式設宴對他表示敬意;努裏和其他顯貴均出席宴會;此後,穆夫提即開始從伊拉克官方領取豐厚的津貼。可是,努裏為了要彌合穆夫提的企求和英國的巴勒斯坦白皮書政策之間的分歧所作的努力,盡管幾乎又經過了一個年頭,卻是註定要失敗的。
1940年1月18日,財政大臣拉斯坦?海達爾(什葉派)被刺斃命,開槍行兇的是一名因辦事不力而被撤職的前警官。根據兇手(一個笨蛋)在伊拉克軍事當局審問下所作的口供,薩比赫?納吉卜(據說他在一次酒醉時曾辱罵過拉斯坦和什葉派)以及其他政界顯要被捕。一個包括伊拉克刑事調查局的英國顧問在內而以一位素有清名的伊拉克法官為主席的調查委員會根據大多數的意見裁決,沒有證據表明受控的那些政界人物是有罪的。這個時候,努裏感到他一方麵受到什葉派教徒和一些軍官的壓力,前者希望為已故的拉斯坦報仇,後者則與薩比赫?納吉卜懷有宿怨而要清算舊帳;另一方麵,他又受到三位大臣的壓力,他們要求釋放那些被告。在進退兩難的情況下,他於2月18 日辭職,遺下的真空幾乎引起兩個敵對的高級軍官集團統率的部隊之間的火併。在這個緊急關頭,年輕的攝政在2月21日授命努裏重新組閣。努裏得到這兩個敵對集團中較強一派的支持,於是遵命組閣。然而,他隻答應在涉嫌的政界人士受審期間任職。除薩比赫?納吉卜外,他們全部獲釋,納吉卜則因其“言語容易引起仇恨情緒與紛爭”而被判處一年徒刑。一般認為,這個判決不過是為了安撫什葉派教徒和納吉卜在軍隊中的私敵;然後,努裏就辭職,讓位給以拉希德?阿裏?吉拉尼為首的新閣。
此人是一個古老的貴族之家的後裔, 1892年生於巴格達,經過在當地的法律學校畢業後當過法官的途徑而在三十二歲的早年首次當上大臣。弗雷亞?斯塔克在描述他的時候,說他是一位“工作努力、言語動聽的狂熱的民族主義者。他野心勃勃,不顧一切,經常在激烈辯論時作出當時確是真誠、但以後卻無法履行的保證”。上麵提到過的一位有地位的權威人士曾經這樣強調過他的魯莽:當他登上高位的時候,他還幾乎不曾出過國門,對伊拉克外麵的世界一無所知,因此他也就無法看出他的政策和措施將會造成的後果。他不是一個因為抱著民族主義或反英態度而在伊拉克政界出人頭地的人:他的突出之處在於他是個毫不克製的人。努裏盡管不喜歡他,卻仍在1938年12月為他謀到宮廷總管的職位;但人們認為,由於處在這個有利地位,他的影響曾有助於阻止伊拉克象努裏所盤算的那樣,在英法對德宣戰之後也對德宣戰。到了1940年3月,努裏似乎已經拿定主意,讓拉希德?阿裏當政比不讓他當政要少些麻煩,因此就在上麵所說的情況下一手策劃,讓他當上了首相;然而,這樣一來也正好顯出了努裏的弱點,他製造了一個局麵,事後又證明他自己無力加以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