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東戰役的這個階段,韋維爾認為,衣索比亞愛國運動洶湧澎湃,正是利用現有兵力困擾意軍的大好時機;但他此時尚未考慮到大舉進攻意屬東非。事實上,他正在為計劃中的西部沙漠攻勢集中全部資源;不過,當這一攻勢在12月已經取得了完全出乎意料的勝利之後,他就決定將印度第四師從那條戰線調往蘇丹,以便發勸收復卡薩拉邊界哨所的戰役。而義大利最高司令部在西部沙漠慘敗之後,就已決定將部隊從蘇丹邊界撤退到沿衣索比亞高原邊緣阿戈達特一阿杜瓦一岡達爾一帶最有利的防線。意軍於1941年1月17日按決定撤出了卡薩拉。這使韋維爾改變了他本來的有節製的計劃,而命令普拉特中將乘勝追擊,直達厄利垂亞的首府阿斯馬拉。在邱吉爾的“強大壓力”下,駐紮肯亞的東非部隊司令官艾倫?坎寧安中將奉命攻打意屬索馬利蘭南端的港口基斯馬尤,並且續接指示,如果進攻得手,即應一鼓作氣切斷敵軍賴以取得大量給養的摩加迪沙一亞的斯亞貝巴公路。與此同時,在戈賈姆發動愛國起義的準備工作正在積極推進,皇帝也於1月20日越過邊界進入他的王國。


    1月31日,普拉特將軍所部在阿戈達特擊敗了義大利守軍,並且緊追不捨,向東進擊,直到離克侖不遠的高山腳下,“一座黑壓壓,堅不可摧的高牆擋住了去路”,“懸崖絕壁,峭削如鋒,巍然高達二千五百英尺”,隻有一條公路和鐵路穿過峽穀,但意軍已經炸掉二百碼長的一段山岩把它堵塞。韋維爾原來希望在2月份第一周拿下克侖,再過一周拿下阿斯馬拉;但是帝國軍隊被數量上居於優勢而且是居高臨下的敵軍擋住了去路,無法前進;起初曾幾次試圖拔掉意軍陣地,但均未成功,因此必須聚集物資,以便大舉進攻。與此同時,坎寧安從肯亞一路進軍,迫使意軍於2月6日撤出基斯馬尤。他接著在一周內沿著廣闊的戰線強渡朱巴河。這時他知悉所有意軍各部正潰敝入灌木叢林,敵軍已陷於極度混亂的境地。他斷定從朱巴河前進二百五十英裏,直趨摩加迪沙,勢將如入無人之境。一到摩加迪沙陷落,他再進軍八百英裏到哈拉爾,也將易如反掌。韋維爾將軍不顧內閣在2月初決定盡一切可能從中東派遣最大量的陸空部隊去支援希臘抵抗即將來臨的德軍攻勢,而批準了坎寧安的計劃:“坎寧安將軍馳騁縱橫,氣勢磅礴,勇往直前,常常在我還沒來得及提出方案和說明意圖時就走在我的前麵。”2月25日,摩加迪沙陷落,遺下大批戰爭物資,完好無損,其中有三十五萬加侖車用汽油,八萬加侖航空汽油,這一筆意外之財使輕武器部隊不用等到摩加迪沙港口重新開放,僅僅休兵三天,就繼續前進。先頭部隊平均每天推進六十五英裏,於3月17日占領季季加,打通了易守難攻的馬爾達山口,這是從東北方進入衣索比亞高原的門戶,接著在3月25日占領了穆斯林的東衣索比亞首府哈拉爾。  29日,兵不血刃就進入了從吉布地到亞的斯亞貝巴鐵路線上的迪雷達瓦。在這些交戰中,到此時為止,意軍被俘、被殺和開小差的達五萬人,大英國協軍隊的死傷漢五百人,其中陣亡者僅一百五十人。


    意軍士氣消沉,亞的斯亞貝巴的陷落已是指日可待。坎寧安麵臨著保護城內處身在十萬衣索比亞人中間的二萬來名義大利人的安全問題。義大利人的行徑表明他們是兇惡的征服者,又是暴虐的統治者,衣索比亞人渴望報仇雪恨,乃是意料中事,就連阿奧斯塔公爵比較溫和的施政,也沒有希望使他們忘卻 1937 年格拉齊亞尼總督遇刺脫險後義大利人到處幹下的慘絕人寰的獸行。因此,坎寧安與東非意軍統帥阿奧斯塔作了安排,負責保護亞的斯亞貝巴婦孺的義大利武裝力量應留駐市內,以待英軍前來解除他們的任務。4月6日,進占首都:


    衣索比亞人行動舉止的知所克製,令人欽佩,除了一些細小的搶劫情況以外,他們方麵沒有發生過什麽重大的事件。義大利人就不然,他們都陷於極度緊張不安的狀態,平民和警察都是那樣。進城後四十八小時內,義大利人方麵就發生了兩起槍殺事件。……這兩起事件使亞的斯亞貝巴當局相信,聽任義大利人持有武器,其危險要比從其他〔例如衣索比亞人〕方麵可能出現的更大。


    因此收繳武器的計劃用最快的速度執行,到4月底,全市已沒有義大利警察。他們的職務由聽命於英國警官和警士的衣索比亞警察接替。


    普拉特也同時於3月15日再次發動對克侖陣地的進攻,到27日勝利結束,全部代價是五百人陣亡,三千人負傷,這是整個戰役中最重大的傷亡數字。4月1日,意軍放棄阿斯馬拉,馬薩瓦港口也於8日投降。羅斯福總統於 11 日宣布紅海和亞丁灣都已不再是美國中立法案所說範圍之內的交戰地區,因此美國船隻即可循此航線為英國中東部隊運送作戰物資。


    在戈賈姆省,義大利人早已把該省的世襲統治者海盧?塔克爾?海馬諾特公爵封為總督。這位“爵爺”是個兩麵派,從來也沒有甘心情願地承認過海爾?塞拉西的至尊地位。義大利人希望愛國力量將各事其主,形成分裂。但是溫蓋特上校的一支由蘇丹人和衣索比亞人組成的小小隊伍成功地騙過了那位優柔寡斷的意軍司令,沒有讓他摸清它的實力,迫使他在3月份向東撤退到德布臘馬科斯。在這裏兩軍對壘,眾寡懸殊之大,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溫蓋特的三百名士卒要對付的意軍和殖民地部隊不下一萬二千人。可是這場神經戰顯出了蘇丹人大生驍勇善戰的素質,成功地使意方的土著部隊中倒戈來投的每天在百人以上,最後並迫使意軍於4月1日撤離德布臘馬科斯。皇帝於6日駐蹕該城,海盧公爵表示臣服,但是人們相信他仍然同敵人有往來。在這六周的戰役中,全部的正規力量隻不過是五十名英國軍官,二十名英國士兵,蘇丹和衣索比亞的部隊各八百人,僅有四門三英寸的迫擊炮,就肅清了整個戈賈姆省的義大利殖民地軍隊十六個營、兩支正規的班達部隊(徵集來的土著兵)和四營黑衫黨衛軍,他們配備有相當數量的大炮和飛機。這一卓越的遊擊戰績,多半要歸功於蘇丹部隊的機靈善戰。那些愛國的非正規部隊在此役勝敗未卜以前,不願冒險犧牲,他們害怕義大利人對他們的家屬或村莊實行報復,他們所起的真正作用不過是給實際作戰的少量正規部隊充當掩護;但是在打下德布臘馬科斯以後,他們就勇氣倍增,越來越奮不顧身地衝鋒陷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