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東尖沙嘴颶風大作,漂沒民寮數百家,適夷船乘風駛入閩浙海麵,靖逆將軍奕山謂盡數沉溺,逆以神助入奏,觀音、天後均加封號。
實際情況是,英軍主力已向閩浙轉移,更大的危險已經開始了。在這緊急關頭,奕山謊報軍情,使清政府掉以輕心。道光帝果真以為有“神明默佑”,為了感天之恩,頒發了二十柱大藏香,命鄰奕山等人“分詣各廟宇虔誠行禮,答謝神庥”。
1841年8月,英軍趁清政府的麻痹,大舉攻占了廈門、定海、寧波等沿海重鎮,其之所以得逞,真應感謝奕山為他們做了他們做不到的事情。蒙哄了清政府,放鬆了定海等軍事重鎮的警備。奕山如果不沉溺於迷信,戰事應當在廣東解決,不會造成東南沿海的惡劣後患。
戰爭繼續擴大,道光帝決定改派將帥。於1841年10月派宗室吏部尚書奕經為揚威大將軍,以侍郎文蔚為參贊,赴浙江反攻。可是,經過反覆挑選的這兩個主帥也是昏庸鼠輩。他們於12月抵達蘇州後,終日淫樂,並以占夢術和擇日術指導戰術,繼續打了一場愚不可及的戰爭。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奕經和文蔚)先於臘之夜,同夢夷黨悉棄陸登舟,聯帆出海,寧波三城已絕夷跡。迨偵探果有運械歸船之事,以為佳兆昭著,連城恢復在指顧間。於是定議剋期進剿。預計兵至,民舍必遭焚掠,戒諸軍入城毋載火器,但聽城內首奸為應,縛其酋,挾以就款,自意策及萬全矣。
這個夢是1842年2月25日做的,正是陰曆臘月。後來英國的璞鼎查到香港辦事去了,巴加和郭富到舟山去了,有船在寧波向外運物資。於是,有謠言說寧波、鎮海、定海三城的英軍要撤走,奕經和文蔚以為自己的夢兆靈驗了,收復三城隻在覆掌之間,頗有些飄飄然。他們決定派幾股暗探潛入城中作內應,剋期舉事。
按說,這個裏應外合的計劃還是可取的。但是,奕經又在無意中泄露了作戰時間。起因是,他固執要按照方術選擇吉日,以期在最佳時間進攻。於是,他親自到西湖關帝廟求籤,得到的簽文上有“虎頭人”之語,術士推斷在虎年虎月虎日虎時出兵,必獲全勝。應經乃決定在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年)正月(壬寅月)二十九日(戊寅日)四更(甲寅時)、即1842年3月10日4時進攻。在地支中,寅為虎,四寅為四虎,被認為吉祥。
此外,奕經又加了“一寅”,挑選生年屬寅的庸才段永福為前鋒,任總翼長,是為五寅。
按照實際情況,這個日期是不適宜反攻的。當年浙江的冬雪很大,入春後連旬淫雨,軍隊來不及做準備工作。偏偏奕經又興師動眾地選擇吉日,街談巷議,把反攻日期傳給了夙來重視情報的英軍。英軍在清軍反攻前,設伏地雷火炮,誘清軍入甕,打死打傷五六百人。
這場寧波之戰,不僅迷信吉期,還迷信所謂的吉祥物,以虎皮帽為護身符,幻想得到神佑。《咄咄吟》記載:
西湖關帝廟最靈應,元旦將軍往禱之,占一簽,中有“不遇虎頭人一喚,全家誰保汝平安”之句,越三日,所調大金川八角碉屯土司阿木穰率其眾至,皆戴虎皮帽,將災喜謂收功當在此,特厚賞之。於是,軍中相效有黃虎頭、黑虎頭、白虎頭、飛虎頭等帽。及進兵無驗,有獻策者曰:投虎頭骨於龍潭,可激龍起,擾沒夷船也。卒亦無驗。
企圖用虎頭帽鎮伏英軍,這不禁使人想起兩三千年前周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各部族以虎貔熊羆之皮作頭飾,以圖騰壯膽。這種戰術用到現代戰爭中,無疑是愚昧和心虛的表現。且以虎頭骨擲於龍潭,期待激怒龍王掀起波瀾折翻英船,這是地地道道的巫術。
虎皮之事,英人賓漢在《英軍在華作戰記》描述他所見到的戰死在寧波城下的清兵說:“他們的帽子具有一種特別不普通的樣子,是用老虎麵部的皮製的,附有老虎尾巴垂在他們背後。”這條材料映證了《咄咄吟》的記載是可信的。
為什麽要以虎皮為吉祥物呢?傳統觀念認為:寅年是虎年,虎是寅年最吉利的生肖。當時的中國人稱英軍有“犬羊之性”,犬羊最怕虎,故以虎懾之。這種觀念是落後的,不僅不能使中國人逢凶化吉,反而使整個民族屈辱之至,陷入了多災多難的歷程。梁廷在《夷氛記聞》卷五論曰:
當夷事初起,民謠無端,自城遞傳鄉曲,七字為句,多離奇難解。有曰:虎寅之年定幹戈者,其後果以壬寅就款,豈天地劫數之一定不可逃者乎?
鴉片戰爭至壬寅年簽訂《南京條約》告一段落,壬寅年是中國人民的災難年。歷史背後果真有劫數之手在操縱乎?為什麽擇日術和關帝簽都不能測劫數?劫數的本因何在?當時的武進人卜起元在《上揚威將軍書》流露出不盡的悲嘆:
可痛哭者,實我內地無謀略,無勇力,且甘受其愚。庸劣之吏,虛奉草程,宵小私濟其芻糧,奸四指授以形勢,竟使夷鬼之來,如入無人之境,是則可為長太息者。
八 方術與鴉片戰爭的失敗(3)
嘆息又有何用?迷信之所以會誤國,是因為當時迷信的氛圍太濃厚,迷信深深地滲透在人們的觀念中。不僅腐官篤信迷信,而且還有眾多的士紳平民相信之。
迷信一天不除,於國就有一天危害。讓我們再把歷史鏡頭拉到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58)一瞥。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英、法等國在中國攫取了更大的殖民特權。這次戰爭之所以失敗,也是與迷信分不開的。試以葉名琛(1807~1859)為論。
實際情況是,英軍主力已向閩浙轉移,更大的危險已經開始了。在這緊急關頭,奕山謊報軍情,使清政府掉以輕心。道光帝果真以為有“神明默佑”,為了感天之恩,頒發了二十柱大藏香,命鄰奕山等人“分詣各廟宇虔誠行禮,答謝神庥”。
1841年8月,英軍趁清政府的麻痹,大舉攻占了廈門、定海、寧波等沿海重鎮,其之所以得逞,真應感謝奕山為他們做了他們做不到的事情。蒙哄了清政府,放鬆了定海等軍事重鎮的警備。奕山如果不沉溺於迷信,戰事應當在廣東解決,不會造成東南沿海的惡劣後患。
戰爭繼續擴大,道光帝決定改派將帥。於1841年10月派宗室吏部尚書奕經為揚威大將軍,以侍郎文蔚為參贊,赴浙江反攻。可是,經過反覆挑選的這兩個主帥也是昏庸鼠輩。他們於12月抵達蘇州後,終日淫樂,並以占夢術和擇日術指導戰術,繼續打了一場愚不可及的戰爭。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奕經和文蔚)先於臘之夜,同夢夷黨悉棄陸登舟,聯帆出海,寧波三城已絕夷跡。迨偵探果有運械歸船之事,以為佳兆昭著,連城恢復在指顧間。於是定議剋期進剿。預計兵至,民舍必遭焚掠,戒諸軍入城毋載火器,但聽城內首奸為應,縛其酋,挾以就款,自意策及萬全矣。
這個夢是1842年2月25日做的,正是陰曆臘月。後來英國的璞鼎查到香港辦事去了,巴加和郭富到舟山去了,有船在寧波向外運物資。於是,有謠言說寧波、鎮海、定海三城的英軍要撤走,奕經和文蔚以為自己的夢兆靈驗了,收復三城隻在覆掌之間,頗有些飄飄然。他們決定派幾股暗探潛入城中作內應,剋期舉事。
按說,這個裏應外合的計劃還是可取的。但是,奕經又在無意中泄露了作戰時間。起因是,他固執要按照方術選擇吉日,以期在最佳時間進攻。於是,他親自到西湖關帝廟求籤,得到的簽文上有“虎頭人”之語,術士推斷在虎年虎月虎日虎時出兵,必獲全勝。應經乃決定在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年)正月(壬寅月)二十九日(戊寅日)四更(甲寅時)、即1842年3月10日4時進攻。在地支中,寅為虎,四寅為四虎,被認為吉祥。
此外,奕經又加了“一寅”,挑選生年屬寅的庸才段永福為前鋒,任總翼長,是為五寅。
按照實際情況,這個日期是不適宜反攻的。當年浙江的冬雪很大,入春後連旬淫雨,軍隊來不及做準備工作。偏偏奕經又興師動眾地選擇吉日,街談巷議,把反攻日期傳給了夙來重視情報的英軍。英軍在清軍反攻前,設伏地雷火炮,誘清軍入甕,打死打傷五六百人。
這場寧波之戰,不僅迷信吉期,還迷信所謂的吉祥物,以虎皮帽為護身符,幻想得到神佑。《咄咄吟》記載:
西湖關帝廟最靈應,元旦將軍往禱之,占一簽,中有“不遇虎頭人一喚,全家誰保汝平安”之句,越三日,所調大金川八角碉屯土司阿木穰率其眾至,皆戴虎皮帽,將災喜謂收功當在此,特厚賞之。於是,軍中相效有黃虎頭、黑虎頭、白虎頭、飛虎頭等帽。及進兵無驗,有獻策者曰:投虎頭骨於龍潭,可激龍起,擾沒夷船也。卒亦無驗。
企圖用虎頭帽鎮伏英軍,這不禁使人想起兩三千年前周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各部族以虎貔熊羆之皮作頭飾,以圖騰壯膽。這種戰術用到現代戰爭中,無疑是愚昧和心虛的表現。且以虎頭骨擲於龍潭,期待激怒龍王掀起波瀾折翻英船,這是地地道道的巫術。
虎皮之事,英人賓漢在《英軍在華作戰記》描述他所見到的戰死在寧波城下的清兵說:“他們的帽子具有一種特別不普通的樣子,是用老虎麵部的皮製的,附有老虎尾巴垂在他們背後。”這條材料映證了《咄咄吟》的記載是可信的。
為什麽要以虎皮為吉祥物呢?傳統觀念認為:寅年是虎年,虎是寅年最吉利的生肖。當時的中國人稱英軍有“犬羊之性”,犬羊最怕虎,故以虎懾之。這種觀念是落後的,不僅不能使中國人逢凶化吉,反而使整個民族屈辱之至,陷入了多災多難的歷程。梁廷在《夷氛記聞》卷五論曰:
當夷事初起,民謠無端,自城遞傳鄉曲,七字為句,多離奇難解。有曰:虎寅之年定幹戈者,其後果以壬寅就款,豈天地劫數之一定不可逃者乎?
鴉片戰爭至壬寅年簽訂《南京條約》告一段落,壬寅年是中國人民的災難年。歷史背後果真有劫數之手在操縱乎?為什麽擇日術和關帝簽都不能測劫數?劫數的本因何在?當時的武進人卜起元在《上揚威將軍書》流露出不盡的悲嘆:
可痛哭者,實我內地無謀略,無勇力,且甘受其愚。庸劣之吏,虛奉草程,宵小私濟其芻糧,奸四指授以形勢,竟使夷鬼之來,如入無人之境,是則可為長太息者。
八 方術與鴉片戰爭的失敗(3)
嘆息又有何用?迷信之所以會誤國,是因為當時迷信的氛圍太濃厚,迷信深深地滲透在人們的觀念中。不僅腐官篤信迷信,而且還有眾多的士紳平民相信之。
迷信一天不除,於國就有一天危害。讓我們再把歷史鏡頭拉到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58)一瞥。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英、法等國在中國攫取了更大的殖民特權。這次戰爭之所以失敗,也是與迷信分不開的。試以葉名琛(1807~1859)為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