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現在公認最早的火藥配方出自《鉛汞甲庚至寶集成》,這是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清虛子所撰的煉丹著作,內有“伏火礬法”,其文:“硫二兩,硝二兩,馬兜鈴三錢半。為末拌勻,掘坑入藥於罐內與地平。將熱炎一塊彈子大,下放裏麵,煙漸起,以濕紙四五重蓋,用方磚兩片捺,以土塚之,候冷取出。”這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早的火藥實驗記錄。這是寫在書本上的“火藥”,而煉丹師在實踐中發現的火藥一定比這個記載要早。


    火藥在唐末已經用於戰爭,有火藥箭、霹靂炮、蔟藜火球,唐昭宗天佑元年(904),鄭王番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市),曾“發機飛火燒龍沙門”。至宋代,火藥運用得就更加廣泛了,11世紀編的《武經總要》一書記載了三種不同用途的火藥配方。火藥在13世紀傳到阿拉伯,後來傳到歐洲。火藥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應當感謝古代的煉丹術,沒有煉丹術,我國就不可能至遲在唐代就發明了火藥。


    四 化學(2)


    我國古代的一些煉丹家又是醫學家,葛洪、陶弘景、孫思邈就是最突出的人物。葛洪在通過煉丹以求長生的同時,鑽研醫學,撰寫了不少醫籍:《玉函煎方》五卷、《神仙服食方》十卷、《序房內秘術》一卷、《太清神仙服食經》一卷、《服食方》4卷、《金匱藥方》100卷,均佚,現僅存《肘後備急要方》4卷。他撰寫的《抱樸子》有《仙藥》,介紹了不少藥物和藥方,外科臨床廣為採用的紅升丹、白降丹,都應歸功於煉丹術。


    魏晉已有人偏愛丹藥,何晏、嵇康都很喜歡服用五石散(寒石散),《世說新語·言語》:“何叔平雲: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


    藥王孫思邈對煉丹術有很深的造詣,他發明的赤雪流珠丹是治療良藥,他記載的硫黃伏發是我國最早的火藥配方。


    通過煉丹,先哲對許多礦物藥有了較全麵的認識。《神農本草經·玉石部》介紹丹砂“主身體五髒百病,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


    通過煉丹,總結出一批好的藥方,如太乙小還丹、混元丹、九龍丹、輕粉在臨床上都有一定療效。道人常用以救人的毒龍丹在急診臨床上也很有效。大多數丹藥的效用在於刺激神經、健腦、壯陽、安神。至今,這些丹藥還在醫學上運用。


    煉丹的經驗多是口耳相傳,以“無字書”的形式流傳於世,其中出現許多錯誤和神秘色彩,並且容易失傳。


    有文字的煉丹文獻被稱為丹書墨錄,即以墨書寫符文於朱漆之簡,寫作形式是口訣。《搜神記》卷一記“有人入焦山七年,老君入之木鑽,使穿一盤石……石穿,遂得神仙訣”。《雲芨七簽》卷六三有《金丹訣》,王維《送張道士歸山詩》:“別婦留丹訣,驅雞白雲。”


    至遲在漢武帝時就有方術開始撰寫煉丹書籍。《漢書·淮南王傳》記載淮南王劉安“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作為《內書》二十一篇,《外書》甚眾,又有神仙黃白之術,亦二十餘萬言”。劉安門下有上千人,其中一定有煉丹高手,所述“黃白之術”就是煉丹術。可惜歷史上記載得最早的這部煉丹文獻已佚。


    三國術士左慈從隱者得到《太清丹經》三卷、《九鼎丹經》一卷、《金液經》一卷。左慈傳給葛玄,葛玄傳給鄭隱,鄭隱傳給葛洪。


    南朝名醫陶弘景隱居茅山,從梁天監四年(505年)至普通六年(525年)煉丹達20年,撰有《合丹藥諸法式節度》一卷、《集金丹黃白方》一卷、《太清諸丹集要》四卷、《煉化雜術》一卷,均佚。隻有《本草集注》中的煉外丹資料保存於宋代唐慎微的《證類本草》中。


    唐代名醫孫思邈撰有《太清真人煉雲母訣》、《燒煉秘訣》、《龍虎通玄訣》、《龍虎亂日篇》,均佚。現存他的《太清丹經要訣》和《千金方》、《千金翼方》有一些煉丹記載。


    唐代陳少微撰有《修伏靈砂妙訣》、《九還金丹妙訣》。張果撰《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丹砂訣》。現存的煉丹書大多保存於明正統年間編修的《道藏》。這些書的內容都很空泛,尤其是很少講操作方法。以字數而論,《庚道集》有六萬多字(“庚”通“金”),《九轉靈砂大丹》僅一千五百字,與其說是書,不如說是一篇文章。


    《中國叢書綜錄·道教類·方法》收錄不少煉丹文獻,有些是內丹書,有些是外丹書,有些直接以“金丹”二字命名。如宋代周無所《金丹直指》、張伯端《金丹四百字》;元代蕭廷芝《金丹大成集》、陳致虛《金丹大要》;明代伍守陽《金丹要訣》《金丹就正》。


    眾多的煉丹書中,以《周易參同契》在《抱樸子·內篇》最重要,研習丹道者,不可不讀。


    五 環境學


    傳統風水術中的陽宅術是有關人與環境的方術,它致力於協調天、地、人的關係,目的是使人的身心健康,使社會可持續性發展。


    (一)傍山


    山體是支撐城鎮村落房屋的骨架,也是人們生活資源的天然庫府。先民的村莊總是傍山而建,東晉文學家陶淵明有詩雲:“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唐代詩人李白有詩雲:“山從人而起,雲傍馬頭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方士的歷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玉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玉德並收藏方士的歷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