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僧道型
“僧道”類的方士,其身分則是和尚、道士,他們當中有的深諳術數,精通命理,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不過是“半瓶”水平,其主要目的隻是為施主起課、抽籤,略表菩薩心腸而已。精通命學的“僧道”大師,唐代有僧一行,著名的《大衍曆》說是他發明的,上自天文地理,下至人事俗情,可以說沒有他不曉得的。宋代則有僧贊寧、僧化成、僧道洪等。北宋中期的許多重要人物,僧化成都為他們看過三命。如《東軒筆錄》記載,熙寧八年呂惠卿為參知政事時,權傾天下,但僧化成則算定“其黜免可立而待也”。蔡元長兄弟二人赴省試時,也曾上門求化成推命,“時問命者盈門,彌日方得前”。《退齋筆錄》也說,元豐中王安石乞罷機政,神宗拖了兩個月尚未批準,於是他又去找化成。化成說:“三十年前與相公看命,今仕致宰相,更復何問?”
直到現在,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到寺院去乞求法師道長算命的例子,也是不勝枚舉的。如蔣介石北伐南昌戰役時,即曾在牛行車站附近的一小廟求過簽,而他後來回老家雪竇寺求朗清大師看八字,更為他決定重新出山起到了重要的心理作用。至於平民百姓到寺廟道觀之中求籤燒香,起課算命,那就更是司空見慣了。在這些善男信女的心目中,“僧道”大師是遠離塵世的,既沒有士大夫官場上的爾虞我詐,也沒有商賈之輩唯利是圖的銅臭,由他們批命是最客觀最實際的,恐怕這也正是算命術士自產生之日起就日益與佛、道僧侶融會同流的主要心理因素吧!
一 方士的六種類型(2)
(四)食客型“食客”型的方士,也是中國的一大特色。“食客”之風起於春秋戰國之際,“客”者依附於主人,主人則負責“養客”,養客多者達三千餘人。“食客”型的算命術士同樣也是依附於某個主人,通常都是投靠到王公貴族之家,或是週遊於士大夫官僚之間,為他們預卜前程,趨吉避凶,或者充當“謀士”、“軍師”。自隋唐以來,很多官僚士大夫家中常常有這樣的術士,他們不僅是其家中貴客,還可代主人“陪客”,主人家宴聚會親友時也往往“預坐”其中。如《獨異誌》記唐代貞元中李師古家中即有這麽一位術士,一次李師古設宴招待皇甫弼、賈直言十位從事,讓他也就座,並請他給每一位來客看命。他看後說:“十日之內,俱有重禍。”果然幾位在一次宴飲中,亭子摧塌,一人當場死,其餘傷。又據《續湘山野錄》,宋代蘇易簡家中也有這種“食客”,他不僅為主人推算,還為來往客人起課。明代此風就更盛了,皇帝身邊也每每有術士跟隨,製訂政策,行軍打仗,任用大臣,凡事都要向他們詢問,相命術士成了封建統治者的特殊謀臣。皇帝如此,大臣也跟著效法,明英宗時重臣石亨的身邊就始終跟隨了一位叫仝寅的算命術士。此類事例《明史·方伎傳》中都有記載,筆記小說等野史當中自不必說了。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在某些人家中看到這種“食客”術士,所不同的是,現在的相命活動往往跟“預測學”、“氣功”等聯繫在一起了。
(五)生意型“生意”型方士,主要是指那些掛牌經營、開肆設鋪的“日者”、“卜士”。西漢的司馬季主就是在市場中開了門麵掛牌賣卜的,此後各城市之中到處都有“卜肆”可見。他們或者書其門曰:“吳中名術,金鼓傳家”(《蘇州府誌》),或者門上貼著“妙算先天易數,每命封金三錢”(《金瓶梅》)。宋代開封府相國寺前就有這種“卜肆”,當時還稱之為“相監”,而嶽柯《史》記中都有一位算命先生還標其門曰“看命司”的。有的“卜肆”是一種店鋪、欄棚式的門麵,有的則是比較固定的攤位、鋪席。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賣技做生意,靠給人占卜算命掙錢生活。此類相命術士基本上仍能按命理術數的格式和要求為人看命,有的人看得較準,因而名氣也很大,以至求其測算者接踵而至。然而設肆賣卜畢竟是為了營利,有些話如果按命理術數的本意說出來,那是勢必遭耳光並把客人嚇跑的。因此算命術一旦被作為營利的手段,就必然會出現曲迎附會從而偏離了命理本意的傾向,甚至為其走向“江湖”推出了第一步。
(六)江湖型“江湖”派的方士則就完全不同了。他們的特點是到處遊蕩,正如《七修類稿》所說:“江湖遊士,多以星命相卜,挾中朝而奔走閫台郡縣以餬口。”他們為人相命僅僅是為了賺錢,命學理論和算命方法不過是在形式上為他們所用而已,較好的“江湖術士”至多也隻是使用一下算命術中的“訣”,如袁樹珊在《命理探原》跋文所說:“星命之學……積學之士不得其訣,遂厭其文:遊食者流不講其文,專秘其訣。”但更多的“江湖術士”則完全是在相命術的幌子下巧言騙財,正如早在西漢時期賈誼所說:“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誇嚴以得人情,虛高人祿命以說(悅)人誌,擅言禍災以傷人心,矯言鬼神以盡人財,厚求拜謝以私於己。”(《史記·日者列傳》)因此他們為人算命雖然也口中念念有詞,但那隻不過是用算命術專有名詞來嚇唬人罷了,其方法的實質已經與算命術大相逕庭了。如“江湖術士”常用的“父在母先亡”一句,至少可以有四種解釋,一是母親健在父親已死,二是父親健在母親先死,三是父母都健在有可能父親先死或母親先死,四是父母都已過世而父親或母親先死了。像這樣模稜兩可,故弄玄虛,可讓人任意揣摸想像的推命用詞,正是“江湖術士”巧口曲迎的絕技。
“僧道”類的方士,其身分則是和尚、道士,他們當中有的深諳術數,精通命理,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不過是“半瓶”水平,其主要目的隻是為施主起課、抽籤,略表菩薩心腸而已。精通命學的“僧道”大師,唐代有僧一行,著名的《大衍曆》說是他發明的,上自天文地理,下至人事俗情,可以說沒有他不曉得的。宋代則有僧贊寧、僧化成、僧道洪等。北宋中期的許多重要人物,僧化成都為他們看過三命。如《東軒筆錄》記載,熙寧八年呂惠卿為參知政事時,權傾天下,但僧化成則算定“其黜免可立而待也”。蔡元長兄弟二人赴省試時,也曾上門求化成推命,“時問命者盈門,彌日方得前”。《退齋筆錄》也說,元豐中王安石乞罷機政,神宗拖了兩個月尚未批準,於是他又去找化成。化成說:“三十年前與相公看命,今仕致宰相,更復何問?”
直到現在,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到寺院去乞求法師道長算命的例子,也是不勝枚舉的。如蔣介石北伐南昌戰役時,即曾在牛行車站附近的一小廟求過簽,而他後來回老家雪竇寺求朗清大師看八字,更為他決定重新出山起到了重要的心理作用。至於平民百姓到寺廟道觀之中求籤燒香,起課算命,那就更是司空見慣了。在這些善男信女的心目中,“僧道”大師是遠離塵世的,既沒有士大夫官場上的爾虞我詐,也沒有商賈之輩唯利是圖的銅臭,由他們批命是最客觀最實際的,恐怕這也正是算命術士自產生之日起就日益與佛、道僧侶融會同流的主要心理因素吧!
一 方士的六種類型(2)
(四)食客型“食客”型的方士,也是中國的一大特色。“食客”之風起於春秋戰國之際,“客”者依附於主人,主人則負責“養客”,養客多者達三千餘人。“食客”型的算命術士同樣也是依附於某個主人,通常都是投靠到王公貴族之家,或是週遊於士大夫官僚之間,為他們預卜前程,趨吉避凶,或者充當“謀士”、“軍師”。自隋唐以來,很多官僚士大夫家中常常有這樣的術士,他們不僅是其家中貴客,還可代主人“陪客”,主人家宴聚會親友時也往往“預坐”其中。如《獨異誌》記唐代貞元中李師古家中即有這麽一位術士,一次李師古設宴招待皇甫弼、賈直言十位從事,讓他也就座,並請他給每一位來客看命。他看後說:“十日之內,俱有重禍。”果然幾位在一次宴飲中,亭子摧塌,一人當場死,其餘傷。又據《續湘山野錄》,宋代蘇易簡家中也有這種“食客”,他不僅為主人推算,還為來往客人起課。明代此風就更盛了,皇帝身邊也每每有術士跟隨,製訂政策,行軍打仗,任用大臣,凡事都要向他們詢問,相命術士成了封建統治者的特殊謀臣。皇帝如此,大臣也跟著效法,明英宗時重臣石亨的身邊就始終跟隨了一位叫仝寅的算命術士。此類事例《明史·方伎傳》中都有記載,筆記小說等野史當中自不必說了。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在某些人家中看到這種“食客”術士,所不同的是,現在的相命活動往往跟“預測學”、“氣功”等聯繫在一起了。
(五)生意型“生意”型方士,主要是指那些掛牌經營、開肆設鋪的“日者”、“卜士”。西漢的司馬季主就是在市場中開了門麵掛牌賣卜的,此後各城市之中到處都有“卜肆”可見。他們或者書其門曰:“吳中名術,金鼓傳家”(《蘇州府誌》),或者門上貼著“妙算先天易數,每命封金三錢”(《金瓶梅》)。宋代開封府相國寺前就有這種“卜肆”,當時還稱之為“相監”,而嶽柯《史》記中都有一位算命先生還標其門曰“看命司”的。有的“卜肆”是一種店鋪、欄棚式的門麵,有的則是比較固定的攤位、鋪席。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賣技做生意,靠給人占卜算命掙錢生活。此類相命術士基本上仍能按命理術數的格式和要求為人看命,有的人看得較準,因而名氣也很大,以至求其測算者接踵而至。然而設肆賣卜畢竟是為了營利,有些話如果按命理術數的本意說出來,那是勢必遭耳光並把客人嚇跑的。因此算命術一旦被作為營利的手段,就必然會出現曲迎附會從而偏離了命理本意的傾向,甚至為其走向“江湖”推出了第一步。
(六)江湖型“江湖”派的方士則就完全不同了。他們的特點是到處遊蕩,正如《七修類稿》所說:“江湖遊士,多以星命相卜,挾中朝而奔走閫台郡縣以餬口。”他們為人相命僅僅是為了賺錢,命學理論和算命方法不過是在形式上為他們所用而已,較好的“江湖術士”至多也隻是使用一下算命術中的“訣”,如袁樹珊在《命理探原》跋文所說:“星命之學……積學之士不得其訣,遂厭其文:遊食者流不講其文,專秘其訣。”但更多的“江湖術士”則完全是在相命術的幌子下巧言騙財,正如早在西漢時期賈誼所說:“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誇嚴以得人情,虛高人祿命以說(悅)人誌,擅言禍災以傷人心,矯言鬼神以盡人財,厚求拜謝以私於己。”(《史記·日者列傳》)因此他們為人算命雖然也口中念念有詞,但那隻不過是用算命術專有名詞來嚇唬人罷了,其方法的實質已經與算命術大相逕庭了。如“江湖術士”常用的“父在母先亡”一句,至少可以有四種解釋,一是母親健在父親已死,二是父親健在母親先死,三是父母都健在有可能父親先死或母親先死,四是父母都已過世而父親或母親先死了。像這樣模稜兩可,故弄玄虛,可讓人任意揣摸想像的推命用詞,正是“江湖術士”巧口曲迎的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