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公開宣稱不再向蒙古金帳汗國納稅,結果他的主子大發脾氣,幾乎將全國的軍隊派到了俄羅斯興師問罪。伊凡三世知道蒙古騎兵的厲害,他明白,一旦讓蒙古騎兵衝上他的陣地,那麽等待他的肯定是悲慘的結局。於是伊凡三世利用地形之利將蒙古騎兵擋在了一條河對岸。要知道,俄羅斯人雖然落後,但是他們不時從歐洲買回了一些火槍,有了這些遠程攻擊武器的掩護,俄羅斯人倒沒有吃什麽大虧。倒是蒙古人勞師遠征,糧草供應不足,所以一個月後的一個早晨,當俄羅斯哨兵舉目向對岸望去時,發現蒙古人早已經不見蹤跡,頓時,勝利的歡呼聲響徹雲霄。
從始至終,這個伊凡三世就是個厲害的角色,在與蒙古人決戰之前,他已經征服了好幾個有名的大公國,逼走蒙古人之後,他更是聲威大振,其他公國眼看自己不是對手,隻得臣服,從此,俄羅斯在莫斯科公國的領導下成為了一個真正統一的國家。
蒙古人雖然走了,但是他們那一套東方的建製卻保留了下來,而伊凡三世更是找了一個機會把這種獨裁製度強化了。
事情還得從1453年講起。
這一年,土耳其人終於發狠心占領了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的皇帝也被殺死在聖索菲亞教堂的台階上,但是他的一個遠親,一個名叫諾伊?芭拉諾佳的女人,也就是羅馬帝國的最後一點香火落在了伊凡三世的懷中。不久,婚禮舉行,諾伊更名為索菲亞,在婚後的日子裏,她將東羅馬帝國的那一套一點一點地講給野心十足的伊凡三世聽。對於這個生活在苦寒之地的莫斯科大公來說,妻子講的那一套對他來說有著莫大的吸引力,他幾乎是不加考慮地全盤接受了。
於是,在東正教教士的"勸說"下,伊凡三世當仁不讓地成為了"第三羅馬帝國"的領頭人。
不久,伊凡三世作出了更加大膽的舉動,他將東羅馬皇帝的雙頭鷹徽章作為自己的徽章,把東羅馬帝國的那一套禮節也搬到了自己的小朝廷,讓所有俄羅斯貴族都成為了他卑微的僕人,並且將自己稱為愷撒,即沙皇。
從此,斯拉夫人世世代代戴著這頂榮耀無比的高帽子,一直到四百多年後,才被一個微禿的矮個子革命者拿下來。
也正是從這時候起,俄羅斯軍隊舉著雙頭鷹徽章東征西討,他們的小公國最後竟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家。
而這個帝國的創始人,最初隻不過是住在莫斯科這座小城堡裏的無名者。
第9章 中世紀的騎士
在講述十字軍東征的那一章,我曾用簡短的幾個段落將騎士一筆帶過,但是當我停頓下來回顧時,我突然意識到,騎士,作為中世紀最富傳奇色彩的社會階層,肯定不會滿意被三言兩語打發,因此我在此獨辟一章,希望能夠將這個凝聚著鮮血與悲情的階層講得清楚一些。
當我決定要在騎士們身上花掉一章的篇幅時,卻不知從何下筆了,因為"騎士"這個詞總是給我一種相當感性的印象,每當我注視著這個詞,我想到的不是他們在火與血之中的苦難征程,而是他們胯下的駿馬如何英武,他們又是如何讓遠方的佳人牽腸掛肚。
但是我們不能沉迷於這種英雄美人的喜劇幻影中,因為說到底,騎士,在中世紀是一種戰爭工具,是君主們你爭我鬥的武器。
我無法在短短一章中寫盡所有最後榮歸故裏或戰死沙場的騎士,所以我喚醒了幾百年前的一個亡靈,讓他在我這短暫的一章中充當主人公。
他的名字叫馬歇爾,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英法戰爭方興未艾時。
在當上騎士之前,馬歇爾已經在英格蘭宮廷裏服役多年。1167年,機遇向這個年剛二十的年輕人招手了。由於此前他在工作中表現出了少有的忠誠,因此亨利國王打算把他封為騎士。
馬歇爾受封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首先他接過主人賜給他的頭盔、劍、盾牌等必要裝備,然後宣誓效忠自己的主人,最後跪在一名教士麵前,由教士拿一把劍輕輕拍打他一下。就這樣,由一個平平凡凡的年輕人向一個騎士的轉變就此完成。
馬歇爾是一個相當勇敢的年輕人,在戰場上他相當忘我,總是沖在隊伍的前麵,當一些同伴放慢速度在戰場上尋找戰利品時,他總是不屑一顧,他的這種作風延續了很多時候,直到他的戰馬在一次戰鬥中死於敵人的刀劍之下,他才發現,自己雖然殺死了許多敵人,可是連買匹馬的錢也沒有攢下來。
從此以後,馬歇爾在戰場上似乎就多了一個心眼,如果他發現一個質地良好的頭盔,肯定會順手拴在馬上,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樣胡亂砍下敵人的頭顱,隻要有可能就俘獲敵人,因為說不定這樣可以弄到一筆贖金呢!
其實,做一名中世紀的騎士,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除了對主人的必要忠誠和在戰場上的英勇,他還得弄到至少兩匹馬,一匹用來馱貨物,另一匹則在戰場上使用,此外頭盔、鎧甲、盾牌,這些對於作戰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馬歇爾以他的英勇和聰明才智很快在戰場上獲得了隆厚的榮譽,被他俘虜的騎士數不勝數。但是在一次戰鬥中,米歇爾和其他一些騎士落入了法國人的圈套之中,成了戰俘。
對於一名騎士來說,被俘在他的一生之中將是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有些騎士會因此而失去重上戰場的信心,破落成王公大臣的看家護衛,但是對於米歇爾來說,這似乎是一件好事,正是因為這次被俘,他實現了一名騎士的最高目標,即為王室服務,因為把他從敵人手中贖出來的是王後。
從始至終,這個伊凡三世就是個厲害的角色,在與蒙古人決戰之前,他已經征服了好幾個有名的大公國,逼走蒙古人之後,他更是聲威大振,其他公國眼看自己不是對手,隻得臣服,從此,俄羅斯在莫斯科公國的領導下成為了一個真正統一的國家。
蒙古人雖然走了,但是他們那一套東方的建製卻保留了下來,而伊凡三世更是找了一個機會把這種獨裁製度強化了。
事情還得從1453年講起。
這一年,土耳其人終於發狠心占領了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的皇帝也被殺死在聖索菲亞教堂的台階上,但是他的一個遠親,一個名叫諾伊?芭拉諾佳的女人,也就是羅馬帝國的最後一點香火落在了伊凡三世的懷中。不久,婚禮舉行,諾伊更名為索菲亞,在婚後的日子裏,她將東羅馬帝國的那一套一點一點地講給野心十足的伊凡三世聽。對於這個生活在苦寒之地的莫斯科大公來說,妻子講的那一套對他來說有著莫大的吸引力,他幾乎是不加考慮地全盤接受了。
於是,在東正教教士的"勸說"下,伊凡三世當仁不讓地成為了"第三羅馬帝國"的領頭人。
不久,伊凡三世作出了更加大膽的舉動,他將東羅馬皇帝的雙頭鷹徽章作為自己的徽章,把東羅馬帝國的那一套禮節也搬到了自己的小朝廷,讓所有俄羅斯貴族都成為了他卑微的僕人,並且將自己稱為愷撒,即沙皇。
從此,斯拉夫人世世代代戴著這頂榮耀無比的高帽子,一直到四百多年後,才被一個微禿的矮個子革命者拿下來。
也正是從這時候起,俄羅斯軍隊舉著雙頭鷹徽章東征西討,他們的小公國最後竟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家。
而這個帝國的創始人,最初隻不過是住在莫斯科這座小城堡裏的無名者。
第9章 中世紀的騎士
在講述十字軍東征的那一章,我曾用簡短的幾個段落將騎士一筆帶過,但是當我停頓下來回顧時,我突然意識到,騎士,作為中世紀最富傳奇色彩的社會階層,肯定不會滿意被三言兩語打發,因此我在此獨辟一章,希望能夠將這個凝聚著鮮血與悲情的階層講得清楚一些。
當我決定要在騎士們身上花掉一章的篇幅時,卻不知從何下筆了,因為"騎士"這個詞總是給我一種相當感性的印象,每當我注視著這個詞,我想到的不是他們在火與血之中的苦難征程,而是他們胯下的駿馬如何英武,他們又是如何讓遠方的佳人牽腸掛肚。
但是我們不能沉迷於這種英雄美人的喜劇幻影中,因為說到底,騎士,在中世紀是一種戰爭工具,是君主們你爭我鬥的武器。
我無法在短短一章中寫盡所有最後榮歸故裏或戰死沙場的騎士,所以我喚醒了幾百年前的一個亡靈,讓他在我這短暫的一章中充當主人公。
他的名字叫馬歇爾,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英法戰爭方興未艾時。
在當上騎士之前,馬歇爾已經在英格蘭宮廷裏服役多年。1167年,機遇向這個年剛二十的年輕人招手了。由於此前他在工作中表現出了少有的忠誠,因此亨利國王打算把他封為騎士。
馬歇爾受封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首先他接過主人賜給他的頭盔、劍、盾牌等必要裝備,然後宣誓效忠自己的主人,最後跪在一名教士麵前,由教士拿一把劍輕輕拍打他一下。就這樣,由一個平平凡凡的年輕人向一個騎士的轉變就此完成。
馬歇爾是一個相當勇敢的年輕人,在戰場上他相當忘我,總是沖在隊伍的前麵,當一些同伴放慢速度在戰場上尋找戰利品時,他總是不屑一顧,他的這種作風延續了很多時候,直到他的戰馬在一次戰鬥中死於敵人的刀劍之下,他才發現,自己雖然殺死了許多敵人,可是連買匹馬的錢也沒有攢下來。
從此以後,馬歇爾在戰場上似乎就多了一個心眼,如果他發現一個質地良好的頭盔,肯定會順手拴在馬上,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樣胡亂砍下敵人的頭顱,隻要有可能就俘獲敵人,因為說不定這樣可以弄到一筆贖金呢!
其實,做一名中世紀的騎士,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除了對主人的必要忠誠和在戰場上的英勇,他還得弄到至少兩匹馬,一匹用來馱貨物,另一匹則在戰場上使用,此外頭盔、鎧甲、盾牌,這些對於作戰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馬歇爾以他的英勇和聰明才智很快在戰場上獲得了隆厚的榮譽,被他俘虜的騎士數不勝數。但是在一次戰鬥中,米歇爾和其他一些騎士落入了法國人的圈套之中,成了戰俘。
對於一名騎士來說,被俘在他的一生之中將是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有些騎士會因此而失去重上戰場的信心,破落成王公大臣的看家護衛,但是對於米歇爾來說,這似乎是一件好事,正是因為這次被俘,他實現了一名騎士的最高目標,即為王室服務,因為把他從敵人手中贖出來的是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