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放任,對我們這種管理不善的公司是一個悲劇,我們沒有退路,隻有堅決和基金做鬥爭。”


    “當然你們在風險投資的推動下,所做的事對華為造成了傷害,我們隻好做出反應,而且矛頭也不是對準你們的。”任正非後來表示。


    港灣網絡籌備上市前夕,華為向港灣發出了律師函,警告港灣網絡侵犯了華為的智慧財產權,導致港灣網絡上市計劃流產。風險投資想通過上市退出的路子被堵死了,惟一退出的途徑就是轉手。


    2006年5月10日,美麗的杭州。


    闊別五年後,李一男與任正非首次見麵,在場的還有黃耀旭、彭鬆、費敏等華為前任和現任高層。任正非把此次見麵說成是:“第二次握手”,“一定要握好”。


    他語重心長地說:


    我們沒有什麽彎彎繞,我們也不糾纏歷史。大家對歷史會有不同的看法,交流會造成矛盾。我們麵向未來,在減少矛盾的情況下,加強溝通,達到相互信任。公司處在全球歷史性大發展的時期,如果你們想通了,雙方工作小組也能達成一致,你們的回歸將對中國科技史都是一項貢獻。不一定會說你們輸了,我們贏了,應該說我們是雙方都贏了。


    任正非強調,華為與港灣網絡之間真正的出路是重新走向合作。


    他坦誠地對老部下說:“不要擔心會算計你們,會合理地給你們安排職位的,不光是幾個,而是全部。我們認真地來探討合作的問題,構建我們真正的成功。歷史上真正化幹戈為玉帛還是不多的,基金的投機,一害你們,二害我們,我們都是受害者,相信我們會度過陰暗的這一天的。”


    2006年6月6日,港灣網絡與華為聯合宣布,華為全麵收購港灣網絡。華為如鯨魚一般,一口將小舢板港灣網絡“吞下”,隻在茫茫大海中留下了一絲微波。


    對於港灣網絡問題,任正非曾經這樣解讀:對這五年來說,沒有你們離開公司,我們還發現不了公司這麽多嚴重的問題。我曾說過我們的隊伍要好好教育一下。我們幸虧也沒有太急躁,促成內部矛盾激化,通過這五年的調整逐步穩定下來了。


    第27章 張朝陽:網際網路最初的模樣


    【張朝陽小傳】


    在帶給中國巨大變化的網際網路產業裏,張朝陽是一個標誌性的人物,這份獨特尤其體現在張朝陽式的成長道路上。


    張朝陽是陝西西安人,生於六十年代(1964年),這代人的顯著特點是幸運:曾經的硝煙已散盡,溫飽問題正在逐漸解決,而當這代人正需要思想來填充時,恰逢恢復高考以來的最好時期。比他的前輩們幸運的是,張朝陽們可以無所顧忌地在象牙塔內攫取自己所需的,肆無忌憚地隨意塑造自己的理想。這點在張朝陽身上體現得異常深刻,他從小就不是一個安分之人,愛幻想,不甘落後,對很多東西感興趣。學過畫畫,做過飛機航模,拉過二胡,喜歡看《水滸傳》。文學禁忌的藩籬早已撤去,他可以閱讀自己喜歡的那些自學成材的故事,他喜歡讀《哥德巴赫猜想》。而等到1982年時,張朝陽考取了清華大學物理係,四年畢業後,他又無比幸運地考取了李政道獎學金赴美留學,並於1993年底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博士學位。張朝陽的這些際遇,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六十年代最幸運人群的命運。等到兩年後他再度回到中國時,他已是那個時代最令人羨慕的“海歸派”了。


    但如果僅僅依靠這些,張朝陽或許能成為一個外企的高級白領,或是一位外資在中國的高級合夥人,小有名氣但絕不會有後來的大名鼎鼎,張朝陽最大的幸運是他在一個合適的時間,來到了網際網路時代浪潮之前,而他此前準備的學識、膽識正好可大展手腳。


    1996年,張朝陽在北京創建了愛特信公司,1998年2月25日,愛特信正式推出“搜狐”產品,並更名為搜狐公司,由此開始了他在中國網際網路領域裏的傳奇歷程。1998年3月,張朝陽獲得intel等兩家公司二百一十萬美元的投資,他的事業開始蒸蒸日上,1998年9月,搜狐上海分公司成立,1999年6月組建搜狐廣州分公司。2000年搜狐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併購了中國最大的年輕人社區網站chinaren,網絡社區的規模性發展給門戶網加入了新的內涵,使之成為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奠定了業務迅速走上規模化的基礎。


    但就像任何故事需要跌宕起伏的情節一樣,如果人生僅僅如此順利,張朝陽也隻是一般的成功傳說,一個幸運的人而已。上帝在給予機遇的同時,總是同時賜予常人無法承受的重任與打擊,那些沒有倒下的,那些重新站起來的人才會真正成為歷史的寵兒。


    從2000年開始,張朝陽的人生中出現灰色。在經歷了全球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的崩塌後,搜狐在納斯達克的表現每況愈下。2001年3、4月間,搜狐股票率先跌破一美元,隨時都存在被摘牌的危險,而若一旦如此,張朝陽將直接從天堂降落到地獄。當時所有的媒體與投資機構都像躲避瘟疫般遠離了曾經簇擁的明星,惟一救贖自己的辦法便是不斷地變賣財產回購股票,張朝陽這樣做了,而他也堅持到了最後。


    2002年7月17日,搜狐率先打破中國網際網路的僵局,實現贏利。


    在麵臨新浪和網易的競爭、選擇搜狐的贏利方式時,張朝陽每天工作八九個小時,周末休息。有時候周末有各種活動,也是跟公司相關的。


    2003年,搜狐捷報頻傳,2月25日搜狐推出韓國遊戲《騎士》進軍網路遊戲;在2003年上市公司中國科技人物財富排行榜上張朝陽僅次於丁磊屈居亞軍;在胡潤製造的2003年中國it富豪五十強中張朝陽亦名列三甲…—張朝陽的故事是一個新時代中最新鮮的版本,他的起伏歷程與最終的成功,標誌著一個跟世界同步的企業家階層站到了舞台上,那些陳舊的聲音在他們麵前變得仿佛遙遠了。


    一直到1996年,大部分中國人還不知道網際網路為何物。事實上,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nic的統計數據,即便到了1997年10月31日,中國也才有二十九萬九千台計算機上網,區區六十二萬網絡用戶以及可憐的一千五百個網際網路站點,那時的國際出口帶寬也僅為二十五點四零八m。


    在這一年,從麻省理工學院歸來並且一心想在中國創立自己的公司的張朝陽正在焦急地等待著千辛萬苦融到的第一筆風險投資——總共二十二萬美元。


    盡管隻有十七萬美元最終進入了張朝陽的帳戶成為創業資金,但它促成了首個攜帶海外風險投資回國的創業者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


    而張朝陽在1996年前後所遇到的一切正在今天幾乎所有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內部不停地重演。


    惟一不同的是,這一年的張朝陽處在一種極其艱難卻又極具機會的時代,風險投資遠在美國而且對中國網絡公司缺乏興趣;而十年後的今天,情景卻似乎恰恰相反,風險投資商不惜遠渡重洋蜂擁而至並認真對待每一份有潛力的中國商業計劃書,但是看起來機會卻越來越少。


    ◆生日,另一個開始


    幾乎沒有人知道,張朝陽特地選擇了在1995年10月31日登機回國,是因為他希望自己的生日能夠帶來一次“新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激盪人生:一起走過三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曉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曉波並收藏激盪人生:一起走過三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