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為什麽最早投資布局大陸?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台灣基本工資已超過每月約兩千五百元人民幣,而內地的作業員則是每月五百元人民幣,兩者相差約五倍左右。特別是,在台灣有錢也請不到人,而內地工廠的門外,隨時可見打工仔、打工妹排隊找工作,而且這些人年輕手巧目明。


    另一個問題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濟起飛,台灣土地價格節節上揚。反觀內地土地廣大,要多少有多少,就怕沒人利用。各地政府為積極招商,除了提供服務,為廠商鋪路整地,優惠政策從“二免三減半”


    放寬至“五免五減半”,也就是前五年不用交稅,後五年的稅隻要一半,而且如果廠商繼續投資,還可以繼續享受優惠。特別是深圳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建設開發熱火朝天。


    投資大陸,富士康得以快速發展。


    1986年到1990年,鴻海從一億三千萬元人民幣成長到了四億四千萬元人民幣,五年內成長了三倍。1991年6月18日,鴻海掛牌上市時,已是一個台灣第一、亞洲第六的連接器公司。


    在富士康登陸大陸前,大眾、台達電、神達等企業都比鴻海大出幾倍,郭台銘一一將他們很快甩在了身後。2001年富士康銷售額達到360億元人民幣,首度坐上台灣第一大民營製造業的寶座。


    2003年,鴻海從578.8億元人民幣一下子成長到911.3億元人民幣,最先創下台灣公司一年成長250億元人民幣的紀錄。而後2004年第一季度,一個季度鴻海就成長了250億元人民幣。此前,郭台銘就放出豪言:“我每年都在創造一個全台灣前五十大的企業。”而此時,郭台銘一年成長一千多億,每年都創造一個全台灣前十大的企業。


    2004年,富士康超越偉創力,坐上全球代工大王寶座。


    2005年起,富士康躋身世界五百強,排名一路躍升,擠入前一百名已在眼前。


    郭台銘在大陸的氣魄從深圳龍華園區就能看出。


    1995年11月,富士康從康柏手裏接下電腦機殼的訂單,12月即到深圳選址。當時的龍華還是一片荒草沒人的荒野。郭台銘站在一個高處一揮手,大聲說:“看得見的土地我都要啦!”


    1996年2月1日,富士康龍華基地破土動工。邊建廠邊生產邊出貨,從此,富士康走上每年最少成長50%,有的年份增長100%的高速發展之路。


    “看千年,看西安,千年古都;看百年,看北京,百年古城;看十年,看深圳,十年變化;看一年,看龍華,富士康速度。”富士康員工的一句話,表達了富士康快速成長的發展。


    1998年進廠的熊焰見證了龍華工業園的成長。他說,剛進廠時,a、b兩區各建成兩棟廠房,春節摸獎是在b2棟前的一塊空地上,第二年那塊空地就建成了廠房。以前住在b區,走路隻需十分鍾,後來搬到e區,上班走路半個小時,再後來搬到g區,走路一個小時。現在龍華已經建園中園,園區內已經通大巴車幾年,員工要坐大巴車上班。


    龍華工業園已經不能容納富士康的快速發展,2007年又在觀瀾建成新工業園,人員一下子就進入九萬人,這些員工隻是為一個客戶的北美市場製造手機。2007年底,富士康在深圳的員工人數達到三十七萬人。


    從深圳出發,富士康的版圖已經擴張到全世界,在國內的山東煙臺、山西太原和晉城、江蘇崑山和淮陰、湖北武漢、河北廊坊、浙江杭州、遼寧瀋陽和營口、北京、上海、四川、湖南、廣西、內蒙建立了工業園區。


    在全球布局,日本、美國、英國、芬蘭、捷克、巴西、越南、俄羅斯等國家建立了生產和研發基地。


    富士康全球員工超過七十萬人。


    郭台銘也就有了商界的成吉思汗的稱謂。


    2007年9月,郭台銘在第四次中國網商大會上演講,這也是第一次在大陸企業界公開亮相演講。講到富士康的成功之道,他說,富士康贏在策略。策略是什麽?策略就是方向、時機、程度。南轅北轍就是方向不對,車再好馬再壯,車夫再強,但永遠不能達到目標。


    現在到內蒙問成吉思汗的後人們,成吉思汗是如何打到歐洲去的?


    他們說看太陽往哪裏下山,成吉思汗就往哪裏打:冬天往西邊靠南打,因為北邊俄羅斯大地雪災厲害;夏天往西邊靠北打,因為南邊沙漠地區酷熱難耐。就這樣,“上帝之鞭”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率領的蒙古騎兵可以一直往西橫掃,直搗歐洲心髒,幾乎把當時已知世界的百分之八十土地納入帝國版圖,開創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時代。


    成吉思汗會贏,是贏在方向,贏在策略。


    同樣是進攻俄羅斯,成吉思汗會成功,拿破崙和希特勒就隻能失敗,因為後者都拖到天氣惡劣的冬天去與不畏酷寒的對手決戰,顯然時機不對;同時也反映他們對敵情資料研究程度不夠,投入戰爭的準備程度不夠。所以,全球化競爭(戰爭)即使方向對了,但若時機不對,程度不夠,照樣導致策略上的失敗。


    投資大陸,富士康在方向、時機、程度上都對了,把握好了。大陸改革開放的發展環境、世界製造業向中國的轉移,以及大陸豐沛的勞動力資源,都成為郭台銘稱霸世界的舞台。他說:“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獨創cmm模式


    郭台銘曾對公司長期經營方向,提出三個目標:第一,不做品牌,而是有製造品牌的低成本、高效率的“3c產品製造公司”;第二,機械零組件為根、電子組件為本、材料知識為基礎的“cmm機電整合製造公司”;第三,業績每年成長30%,利潤每年成長30%,速度每年加快30%為努力目標,且為“科技應用在傳統製造能力的科技製造公司”。


    第一點是“方向”;第二點是“方法”;第三點是“結果”。“方法”最關鍵。


    那麽什麽是“cmm”呢?它是郭台銘創立的富士康獨特製造模式,體現了郭台銘對製造業和科技的深刻理解。


    在郭台銘看來,科技並不一定是要開發單一特殊先進功能的產品,製造過程中的模具、衝壓、擠出、熱處理、材料等都需要科技的提升。


    “c”指的是零組件(ponent)。郭台銘把“c”比作整個產業大樹的“根”。在pc產業之中,但凡電路板、內存、光碟機、顯卡、電源供應器、中央處理器cpu、連接器、機殼等等,都可以被歸類為“零組件”,像有些零組件具有取代性低的關鍵地位,也被稱為“關鍵零組件”。在這種產業鏈裏,連接器就是一顆“種子”,向上發芽之前,首先向下生根。因此強大的模具能力成為富士康最深的根基。連接器等關鍵元器件向下紮根的還有材料科技,電子產品的小、微、精、薄以及強大功能的要求,在散熱、傳導、節能、環保等方麵需要新材料,納米、鎂合金等新材料、新技術由此得到開發。特殊功能的新材料讓電子元器件體積變小,但傳導、傳輸功能強大,散熱、節能等功能更佳,而這些技術讓富士康的“關鍵零組件”成為高科技產品,增強了市場的競爭力。誠如郭台銘所說,“材料知識是我們的基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激盪人生:一起走過三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曉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曉波並收藏激盪人生:一起走過三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