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位最為著名的體育用品品牌的創始人在創業之初,不僅家裏同樣有著寬大的洗衣房,更重要的是同樣孤獨,同樣麵對眾人的嘲笑、挑剔的消費者和黑暗中的摸索。除此之外,他們惟一擁有的就是對體育的熱情。


    耐克創立四十多年以後,在遙遠的中國,另外一個運動員出身的小夥子李寧揣著同樣的夢想,開始進入體育用品行業。他沒有母親的洗衣房和父親的強烈反對。幸運的是,他有健力寶。在李寧公司創立初期,這家企業不僅給了李寧寬大的大班桌,更給李寧公司注人了一樣最為寶貴的東西——體育營銷基因。


    1990年,幼小的“李寧”第一次要爭奪的賽事,是即將在自家門前召開的亞運會。


    這件事的重大意義直到今天都屢被提及。現在看來,這家體育用品公司在剛一誕生就踏上了自己的體育營銷歷程,使它順理成章地含有了體育營銷的基因。“李寧”實際上和健力寶的誕生初期處於相似的情形:李寧服裝廠生產線上的設備還沒有安裝就緒,北京亞運會的籌備就開始了。李寧公司沒有錢做gg,亞運會就是最好的gg機會。


    在體育贊助上,李經緯和李寧一拍即合,健力寶集團有著種種體育營銷的成功經歷,它看重重大賽事帶來的影響力。從這一點上看,在對體育營銷的選擇和理解上,新出生的“李寧”與阿迪達斯更為接近,而不像更側重於民間體育營銷的耐克。這種對重大賽事的參與、支持和商業運作的風格由健力寶開始,將一直延續在“李寧”的血液裏。可以證明這一點的是,在十八年之後,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與阿迪達斯爭奪奧運贊助資格的是“李寧”,而非當時銷售額排名世界第一的耐克。


    “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這首亞運會的主題歌《亞洲雄風》,李寧本人偶爾也會不自覺地哼唱起來。不僅李寧,當時全國人民幾乎都熟悉這個旋律。這是一個特殊歷史背景下的體育賽事,凝聚了全國人民的民族熱情和自豪感。


    和李經緯曾經交往甚密的著名策劃人王誌綱在2006年11月23日舉辦的“佛山財富精英論壇”上發表的演講中提及了這段歷史:“1990年,我作為健力寶集團的總顧問,與當時的老闆李經緯、體操王子李寧到北京去,北京市的常務副市長張百發親自到人民大會堂門口把我們迎接進去,規格很高。這時北京正在籌備亞運會。粵商的代表李經緯代表廣東人民,拿出上千萬元來支持北京舉辦亞運會,正是這個舉動,讓張百發感動得熱淚盈眶,幾乎毫不猶豫地滿足了健力寶提出的三大要求:第一,在天安門前放一隻健力寶的充氣罐作為gg,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二,希望當時的總書記江澤民在天安門接見以李經緯同誌為代表的贊助亞運會的企業家;第三,給剛冒出頭的李寧牌服裝冠名權,在整個中國的火炬長跑上做標識,進行gg宣傳,並要求中央電視台連續跟蹤報導。”


    具體到操作層麵,據《李寧:從一百零六塊金牌到十六億身價》描述:“亞運會火炬接力處對買斷亞運會火炬接力開出了三百萬美元的高價,無論是‘李寧’還是健力寶根本承受不了。這時,李寧本人的公關能力及名人效應再次發揮作用,他調動國家體委的老關係,並用一種愛國情緒感染了火炬接力處的領導:如果火炬接力的承辦權落到外國公司的手裏,那將是十二億中國人的恥辱。經過一番談判,最終,亞運會火炬接力傳遞活動由健力寶主辦,費用隻要二百五十萬元人民幣。“於是,就有了那麽一個歷史性的時刻:1990年8月,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李寧作為運動員代表,身穿雪白的“李寧”運動服,從藏族姑娘達娃央宗手裏接過了亞運聖火火種。取聖火這種形式當時在國內非常少有,這個帶給人神聖感的時刻通過電視定格在了全國觀眾的心中。”


    至今,很多人都能回憶起當年在世界屋脊上那雪白與神聖的一幕。整個亞運聖火的傳遞過程,有兩億人直接參與,二十五億中外觀眾從新聞媒體知道了健力寶和“李寧”。火炬傳遞到天安門,通過中央電視台,全國人民都發現黨和國家領導人身上穿的都是國產李寧服裝。


    此次gg一舉成功。王誌綱回憶道:“亞運會結束以後,一顆新星升起來,健力寶最紅火的時代到來了!李寧服裝一夜之間在中國風行!


    坦率地說,李寧服裝的質量、款式都不是最好的,但健力寶慷慨贊助亞運會的愛國舉動讓全國上下對之刮目相看。”


    實際上,1990年亞運會的成功舉辦和中國隨後的經濟發展奇蹟有著很強的關聯,“李寧”分享了這些奇蹟。隨著亞運會的召開,“李寧”成了著名品牌。這一刻,李寧牌真正橫空出世。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前,中國市場一直是一個需大於供的市場。


    體育用品行業尚未成形,打造品牌的觀念更是鮮有,市場上產品質量不穩定,當時的康威是國內體育用品一枝獨秀的品牌。寬廣的市場機會,決定了一個新的強勢的品牌很容易在當時空白的市場上獲得消費者的好感。“李寧”正是那個好感獲得者。


    亞運會結束以後,李寧服裝一夜之間在中國風行。亞運會閉幕的當月,剛剛成立的“李寧”就收到了價值一千五百萬元的訂貨單。


    當獲知良好的品牌效應時,神經已經緊張到極點的李寧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這個夏天,成了李寧商業故事的真正開始。


    此時距離李寧漢城奧運會失利,僅僅兩年。


    第21章 郭台銘:“我的領域沒有競爭對手!


    【郭台銘小傳】


    領導富士康集團成為全球代工之王的郭台銘,是第一批到大陸投資的台商。


    不斷在娛樂圈曝光,傳出一些緋聞的郭台銘,卻很少在企業界的聚會公開出頭露麵。他需要舞台表演,但不願意把做企業的秘訣透露出來,又不願意說假話,因此索性躲開本來應該屬於他的企業家講壇。


    但無論如何,郭台銘所統帥的富士康在三十年內成長為萬億級企業,他做企業的理念和方法,是值得大陸每一個企業認真研究借鑑的。


    郭台銘在台灣屬於外省人的後代。父親是山西晉城人,母親是山東煙臺人,隨國民黨到台灣後生活極不安定,全家六口人的生活全靠做警察的父親一人承擔。


    1974年海專畢業從部隊退役後,郭台銘在碼頭上做了一個白領,負責排船期的業務,經常有人請吃飯,也非常風光。但他鐵心自己創業,在接到一個塑料電子元器件的訂單後,創辦“鴻海”,開始創業,資金是母親給的七萬五千元。但公司辦得並不順利,一年後合作夥伴撤資,由郭台銘一人苦撐。


    1976年,郭台銘賺到第一桶金,手裏有了五十萬元,他準備到日本去買模具設備。但有人卻動員他去買地皮或者買原料囤積賺錢。他還是去買了模具設備,但模具工廠一直虧損,而那塊地皮和原材料卻漲了幾倍的價格。不過郭台銘沒有後悔,他認為,如果一旦做了房地產,可能就永遠回不到製造業了。因此,他埋頭二十年,打造模具能力,現在的模具工廠擁有六萬員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激盪人生:一起走過三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曉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曉波並收藏激盪人生:一起走過三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