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籍長春人的妻子跟著丈夫從習慣的寒冷地帶一程程地往南方走,雖然越走越熱,同時也越走越犯嘀咕,不知那個新地方究竟怎樣。


    想到是杭州,人間天堂,心裏方才踏實了一些。


    誰知一到地方,才知道和杭州還隔著一條江,離縣城也還有七八十來裏路呢。看著這美麗田野上的不那麽起眼的工廠,妻子一把抓住了丈夫的手說:你騙人,這哪裏是城市,這裏根本就是一個鄉下嘛。


    男人們就大笑起來,有雄心的男人們對居住在哪裏的確不是那麽在意的。他們的生活的舞台必須有著成功的標誌。魯冠球是個男人,他知道,用什麽可以誘惑那些有著英雄情緒的男人們。


    ◆向國務委員討大學生


    真正對大學生的要求,是在一次很特殊的場合之下。


    那一天,1984年的春天裏的某一日,國務委員張勁夫來到了萬向節廠。這是一個給萬向節廠帶來好運的中央級的領導人。也許他自己也未必想到他為萬向節廠做了一件什麽樣的大事;從萬向節廠初創開始,雖然換了幾塊牌子了,但大大小小總還在蕭山這個圈子裏。這一次張勁夫來到廠裏,對這個廠的麵貌相當的滿意,連聲地說:了不起,了不起,鄉鎮企業能夠辦到這個份上,非常的不容易。


    張勁夫同誌高興,魯冠球同誌也高興。人逢喜事精神爽,萬向節廠的同誌們就趁這個美好的機會,請求中央領導人能夠為本廠提幾個字。


    張勁夫同誌立刻就答應了。他為這個廠寫了一個廠名,但是,他沒有寫成以往的廠名——蕭山萬向節廠,他給了這個廠一個更大的頭銜,杭州萬向節廠。


    有誰會對這個廠名題出異議嗎?不會有,那麽就這樣不動聲色地通過了。杭州萬向節廠從此誕生。


    也就是在這一次的參觀中,張勁夫同誌親切地詢問了工廠的情況。


    張勁夫同誌問:你還有什麽困難嗎?


    魯冠球同誌說:別的困難雖然也很多,但最大的困難是人才的缺乏,請給我們幾個大學生吧。


    這個出乎張勁夫同誌意料之外的要求,恰恰給張勁夫同誌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因為這個與眾不同的要求襯托出了-個與眾不同的廠長。


    一路視察過來,國務委員見了多多少少的,大廠小廠的企業領導人,他們又給他提出了多少大大小小的困難,諸如原材料的緊張,價格的上漲,流動資金的匱乏,等等等等。但是這個魯冠球,提的卻是一個那樣遠大的要求,那樣的一個根本性的要求。這使張勁夫同誌不可能不對魯冠球刮目相看。


    國務委員說:你提的可是一個大問題。,這些年,教育被耽誤了,國家在這方麵也隻有一步步的來。


    魯冠球此時沒有他不敢說的。我們已經知道他是一個務實主義者,他不想講那些意義啊目的啊,他隻講最快的,最有效的。因此,他說:我們可以付錢啊,如果說,“買大學生”聽上去不好,我們不妨也可以換一種說法。我們可以說是向國家交付培養費啊。這樣說不是皆大歡喜了嗎?我們可以在每個人身上花五千元,不不不,如果需要,我們也可以花一萬元。


    魯冠球直來直去的態度深得國務委員的許可,於是國務委員當下就拍了板:你可以向你們省裏打一個報告,請有關部門給予安排。就說,是我贊同的。


    沒有什麽比以這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更為簡單更為有效了。這就是中國式的解決問題的一種特殊方式。也許這不是那麽太規範,但是卻十分的有效。


    總之,報告很快就批下來了。那批函還是當時的浙江省委副書記陳法文同誌親自寫給魯冠球的,可見這一件事情處理時的級別之高。


    他告訴魯冠球,省裏將有八個大學生名額分配給鄉鎮企業,其中有四個可以分配給杭州萬向節廠。


    魯冠球充分重視這四個大學生的到來,這是他們建廠以來的第一批大學生,這是一個標誌,這是一個檔次,這也是一個級別。從此萬向節廠就開始了有大學生的歷史。四鄉八村的傳開去,都知道杭州萬向節廠有了自己的大學生,它的意義,遠遠地大過四個大學生來廠裏工作本身。


    因此,他立刻毫不猶豫地從腰包裏掏出了兩萬四千元錢的培養費,又親自督陣安排了大學生的住宿生活問題,四個大學生+,他要求起碼得有二間房。每人得有一張桌子,,隻檯燈。椅子嘛,一人當張是不夠的,大學生都是些交際廣泛的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難道讓他們坐在地上。但是大學生又是一些好動的人,成天跑來跑去的,沒有自行車又怎麽能行。但是既然要買車就得買好的,鳳凰的,或者永久的,得是名牌,別的不行。


    然後,魯冠球這位已經是名人的大廠長親自用自己的小轎車把那四個大學生接到廠裏。大學生們一看,哇,還真不錯,連彩電也給他們配上了。


    年輕人不知道,這台彩電,可是魯廠長自己的獎品,是不久前浙江省舉辦的“萬人贊”廠長活動中他得獎的獎品。這次獎可以說是魯冠球以後那不間斷的榮譽的最初起步。所以說,這台彩電是一台非同一般的彩電。現在魯冠球把它送給大學生們了,此中情懷,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大學生少而需要大學生的要求多。魯冠球不能等待天上給掉餡餅。他是一個十分自信的人,因此他想,沒有什麽,我們就造什麽吧。


    ◆“兩袋投入”說


    關於這一點,他也有自己的說法:集體企業、鄉鎮企業那麽多,國家再照顧,也分配不了,最有把握的是自己動手來培養。


    魯冠球很快製訂了人才開發的長遠計劃:今後每年至少送三十人去大中專院校培養,到1990年,爭取全廠至少有一百名大學生,二十名工程師,使工程技術人員達到職工總數的百分之二十。


    關於這一點,他還有一個說法,一時成為媒介的熱點用語,叫做“兩袋投入”,也就是腦袋投入和口袋投入同時進行。


    在對穿著工裝的這群鄉親的脫胎換骨的問題上,魯冠球簡直就是拿鞭子催著喊著叫著趕鴨子上架,他是要創造奇蹟嗎?人們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魯冠球等不及了,他是要幾年就把人給樹起來。


    真是苦了那些從前一直要把甘蔗皮吃到車床旁邊的農民工人啊,瞧他們如今過的什麽樣的生活,瞧瞧當年那麽些個嚇死人的廠校獎懲製度吧:


    1.凡本廠三十五周歲以下職工,文化程度初中還未畢業者(包括“文革”期間畢業需補課者),均應對位入座,參加小學、初中補課學習(不得以高報底)。無正當理由不參加學習者,工資緩調三個月——半年,不屬調資對象者,罰款三十元。重點抓好三十歲以下職工的文化補課。


    2.凡三十五周歲以下職工,初中畢業及高中生,均應參加中級技術培訓學習,提高技術素質。操作工(包括合同工)中級工不合格者,不得晉升四級工。中級工考核合格者,在原有工資基礎上再向上升一級工資,直到六級工為止。


    3.學員到課一天,給到課金0.50元;遲到、早退、中途退課或作業不交,每次罰款0.25元,有特殊情況請事假者,每天扣0.50元,曠課一天,罰一元。請假手續當月結清,不能補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激盪人生:一起走過三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曉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曉波並收藏激盪人生:一起走過三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