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樹上懸串的空彈皮鐵鍾,也在“噹噹”地沉重轟鳴……這一陣鍾聲,似提醒了那位鬢髮披霜的b黨總支書記,廠長前月去廣州出差,當然他便是獨尚獨尊了。他輕咳一聲,沙啞的喉嚨傳送帶,送出慢吞吞的聲音,目光斜射,並不屑於看馬勝利一眼,而麵對眾人,頗為傲慢:“今天的會不準備解決什麽問題。馬勝利要求承包造紙廠,看他怎麽個承包法!”一陣威脅性的表白之後,這才緩緩移動目光,落在馬勝利的臉上,挑戰性地“點撥”:“馬勝利,你不是有好多話要說嗎?今天我們洗耳恭聽!”


    馬勝利從容不迫,不慌不忙,先是吹吹桌麵上的灰塵,冷靜地從卷宗袋中取出一厚本材料,語氣平和地發言:“現在,我先說說石家莊造紙廠的歷史、生產能力、工程設備、技術人員隊伍和市場需求情況……”


    誰也未曾想到他竟以如此平靜的口吻,開始扣人心弦地答辯。他滔滔不絕,有根有據,有定額有數字,翔實犀利,一直講了兩個小時,那本厚材料才下去不到五分之一,他不時施以手勢,製造點小小的幽默,逗得大多數人發出爽朗的笑聲。空氣不再沉悶了,每個人的目光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得意的,驚詫了;擔心的,輕鬆了;堅信的,坦然了。


    馬勝利轟動了。


    這本厚厚的“論文”,便是他沉默和失蹤期的傑作,直到現在人們才揭開這個秘密。他跟工程師們談,跟車間主任和科長們談,跟有經驗的老工人談,靜悄悄地進行著調查研究,經過頭腦的反饋,凝成了這硬邦邦的戰鬥檄文,凝成了這硬邦邦的改革宣言!


    中間休息,人們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紛紛從後排擁到前排,擁到馬勝利身邊,睜大眼睛,端詳這厚厚的“論文”。問:“你還能講多長時間?”


    “三天都可以,經濟、效益、利潤,絕不走題!不是有人說我一腦袋糨糊嗎?有個腦袋就想當廠長嗎?我就是要當,要承包,這就是金錢都買不來的材料!”


    c副廠長惶恐不安,直到現在他才知道馬勝利絕非“一拍腦門”的“胡思亂想”。那位b黨總支書記也身不由己地湊過來,伸手欲拿厚厚的“論文”看個究竟,不料,馬勝利慢悠悠地竟又將“論文”裝回卷宗袋,微微一笑說:“現在是給你們匯報,還不是讓你們看的時候,講完後一併上交讓你們看個夠!不過,你就是把它背下來,也學不走!”


    “有什麽保密的?”


    “這是公開的秘密!”


    原被免職的副廠長陳存華笑笑說:“勝利,你這哪是承包方案?分明是改革長篇論文,《人民日報》八版也登不完!”


    “陳頭,造紙廠搞成這樣,我心疼嗬!不瞞你,1983年我就用心了……”


    休息後,馬勝利繼續答辯,直到下午下班鍾聲響起,還言猶未盡。


    會場十分安靜,沒有竊竊私語,沒有輕輕的鼾聲,改革的浪潮席捲著每個人心的原野。馬勝利用他的忠誠,用他的智慧,用他的開拓型的構想,初步贏得了人們。“馬勝利承包了,馬勝利承包了……”石家莊造紙廠嘁喊喳喳。


    層層匯報之後,一輕局領導非常重視,找到馬勝利說:“你要承包造紙廠,我們支持!不過,要在局係統各廠長、書記、會計師和內行專家中,舉行第二次答辯會,而且,要當場質詢!”


    “行!”馬勝利欣然允諾。


    石家莊市市長王葆華和市委書記賈然同誌,出席第二次答辯會,當場拍板,鼓勵馬勝利承包。不久,便簽署了承包合同。


    這個消息無疑在石家莊、在全國成為一大新聞。我們自家門前的《河北日報》當然是捷足先登,接著是《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光明日報》等首都各大報紙都先後轉載了“馬勝利承包”的消息。緊接著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都進行了報導,全國大小報紙紛紛轉載、報導。


    我馬勝利從此還有了一個綽號——馬承包。用市場經濟學來說,這等於由政府出錢,做了gg。不久石家莊的北道岔車水馬龍,一下熱鬧起來。訂貨的、來取經的,一批又一批,絡繹不絕。他們進廠轉轉,看看,談談……於是石家莊造紙廠和“馬承包”的名字又出現在各地的報紙上、電視裏、廣播中。


    第12章 吳仁寶:每天看“新聞聯播”的“企業家


    【吳仁寶小傳】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吳仁寶都以一種獨特的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和歷史舞台上。這位現年八十高齡的中國老人一麵是中共黨員、人大代表、江蘇省江陰縣委書記、華西村村支書——所有的這些身份惟指向一個答案,那便是政治家。但與此同時,他還是廠長,是董事長與經營者,他領導下的華西集團創立了“華西村”牌、“仁寶”牌等各種品牌,並且在1999年成為了一家上市公司——在現代社會中,隻有企業家的腦袋才會思考公司上市的事情。但就是這樣兩種完全不相融的“血型”,卻在吳仁寶身上融在了一起,讓無數“企業家應遠離政治”的忠告破產,也讓世人每每產生好奇之心,其中包括美國的《時代周刊》,這家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雜誌在2005年用了一期封麵文章來解讀吳仁寶。


    我曾經在十年前訪問過傳奇的華西村,近年,在寫作《激盪三十年》的時候,又通過公開資料詳細查閱了吳仁寶和華西村的資料,每每對這位傳奇人物心生感觸。吳仁寶從二十八歲起擔任華西村書記,直到四十八年後才宣布退休,期間他讓華西村從一個討飯村,變成了別墅成片、綠樹連蔭的世外桃源,2006年全村銷售收入是四百億,而同期蒙牛集團剛過百億產值。在這樣的輝煌數字背後,使吳仁寶受到過從毛澤東開始的眾多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江澤民、胡錦濤、溫家寶都曾為其座上客,也正是這些原因,很多人眼中的吳仁寶更多了些政治的光環。


    與此同時,吳仁寶還擁有獨特的企業家一麵,因為對於中國公司而言,其政治家的一麵無從考究:那種不可複製的、在特定歷史環境下形成的機遇千年始出一回,或許不具普遍意義。而吳仁寶和華西村所展現出的企業一麵,卻可令眾多企業經營者借鑑。


    在《時代周刊》創辦人盧斯為企業家畫的肖像中,企業家必須具備的特質包括:天生的敏感、對金錢的極致追求、冒險、賭博以及遊離於瘋狂與理智之間的平衡藝術。從這個角度來講,吳仁寶是天生的企業家。


    那個有關他的傳奇故事是這樣的:1992年3月1日淩晨兩點多,剛準備休息的吳仁寶看到鄧小平南巡講話的報導,他判斷全國經濟要大發展,於是當下召集村幹部,下令動員一切資金,大囤生產原材料。


    此前吳仁寶一直堅持“既無外債,也無內債”,這次卻破天荒地向外借款兩千萬元用於周轉,在外人看來幾成瘋狂之徙。但最後的事實是,利用借來的這批錢,吳仁寶跟他的華西村狠狠賺了一筆,據相關報導所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激盪人生:一起走過三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曉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曉波並收藏激盪人生:一起走過三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