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激盪人生:一起走過三十年 作者:吳曉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3月間,國務院批覆同意寶安縣改為深圳市。這個時期的工作,依舊可以用“緊鑼密鼓、馬不停蹄”來形容。4月1日,招商局成立蛇口工業區籌建指揮部,經交通部同意,張振聲為指揮部負責人。在同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廣東省提出將“深圳、珠海和汕頭劃為對外加工貿易區”的提議,得到了鄧小平的贊成和支持。就在廣東提出建議的當天下午,鄧小平同誌即與習仲勛等同誌談話,高瞻遠矚地指出:“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叫做特區。過去陝甘寧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會後,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穀牧帶領工作組在廣東、福建調研,推動兩省製訂“試辦出口特區”方案。6月,各地趕來的基建工程施工隊伍相繼抵達蛇口。7月2日,為了打通五灣至六灣間的通道,開始炸山填海。轟隆隆的開山炮炸醒了沉睡的蛇口,此舉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第一聲“開山炮”。7月20日,張振聲出任工業區建設指揮部臨時黨委書記兼總指揮。許智明任副書記兼副總指揮,鄭錦平、林運生為副總指揮。9月21日,蛇口工業區成立黨委,張振聲任黨委書記,許智明、李新庭(深圳市委副秘書長兼)任副書記。
◆悲壯出馬
就在逆水行舟不容閃失、氣可鼓不可泄的關頭,突然從蛇口工業區指揮部傳出:張振聲打算辭去總指揮之職,返回遠洋公司幹他的老本行。消息傳到香港,袁庚隻是笑笑,他覺得又有人在無事生非,因為傳言並不符合張振聲的性格。
這一回是袁庚估計錯了。
1980年3月,就在袁庚為了重振士氣,多次召集會議,傳達貫徹王震副總理、郭建副部長對蛇口工業區的指示精神時,張振聲向袁庚當麵提出辭呈。盡管袁庚非常誠懇地挽留了這位得力的創業夥伴,在蛇口奉獻了一年零三個月的張振聲還是堅決地離開了,回到了他之前任職的香港遠洋公司,繼續當他的總經理。他想不通,老張為什麽要在蛇口的領導崗位上打退堂鼓呢?或許我們可以從別人那裏找到問題的答案。
1991年,曾任交通部部長的曾生在其所著的《曾生回憶錄》中說:
“在1979年春,我國對如何對外開放,引進外資來開辦工業區還沒有現成的經驗。……當時,社會上以至交通部內對我們開發蛇口工業區的做法議論紛紛,有的同誌認為交通部是搞交通運輸的,搞工業區是不務正業。在葉飛同誌調離交通部後,這種議論就更多了。主管工業區開發的袁庚同誌麵臨著很大的壓力,一度使工業區的籌建工作受到影響。
我接任部長職務後,繼續執行黨組的決定,排除各種議論,堅決支持招商局把工業區辦下去,支持袁庚同誌的工作。”
當時的輿論環境確實讓人倍感壓力。誰來接替張振聲?
袁庚的目光停留在招商局廣大幹部身上。他先後與幾個他認為堪當此任的同誌接觸,找他們個別談話,希望他們出馬。讓袁庚失望的是,這幾個人表示不願當“出頭鳥”。
最後袁庚悲壯地決定自己出馬,多年之後他回憶起這段歷史,自己這樣解釋道:
我聽人說過,在動物界有一種羚羊,被獵人或者虎豹逼上山澗的時候,迅速分成一老一少兩群,每次,一隻老公羊與一隻半大的羚羊同時後退起步,跑到懸岩邊緣,縱身飛躍,朝對麵的岩岸跳去。這一老一少起跳有個時間差,形成一前一後,一高一低的組合。按說,羚羊是躍不過眼前這二十多米的山澗的,眼前小羚羊身體開始往下跌落,就要粉身碎骨的瞬間,老公羊憑著嫻熟的跳躍技巧,正出現在小羚羊的蹄下,讓小羚羊把它的身軀作為跳板,在空中二次起跳,輕巧地躍到對麵的山崖上,悲憤地咩叫一聲,重新獲得了生命。老公羊呢?墜下了深澗……就這樣,羚羊們一老一少結伴飛過山澗,每一隻小羊的新生,意味著一隻老羊生命的完結,換來了種族生存不息的機會。我在想,一個共產黨人為什麽不能飛躍山澗,用生命為下一代打開生存的通道呢?一個人連死都不怕,這世上還有什麽可以壓倒他的呢?我這個老頭子自己來當這個“出頭鳥”,親自上陣!
同年3月,穀牧赴廣東主持會議,與廣東、福建兩省負責人具體落實特區建設方案。這次會議,將“出口特區”更名為“經濟特區”。3月下旬,袁庚開始全盤掌管蛇口工業區。袁庚被推上了招商局前台——蛇口工業區執行導演的位置。
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準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經濟特區——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正式宣告誕生。
◆弄潮者的自我淡化
十七年之後在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周年之時,有位學者在一篇探討蛇口改革的文章裏說,“七十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實際運作的最早計劃,來自中央一個副局級幹部袁庚,最早的對外開放具體方案來自‘蛇口工業開發區’(一年後,198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才開始建立);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並非從上而下,而是由下及上再自上而下。”袁庚本人對這篇題為《“蛇口維新”二十周年祭》的文章,有不少意見。對誇大他個人在中國整體改革中的作用,也深感不安。被人譽為時代的弄潮兒,中國改革的實踐者,晚年的袁庚卻是決絕地,甚至是不留情麵地淡化自己在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的作用:
人類社會的發展,不是靠某一個人的腦袋,而是要靠群體的智慧和群體的力量。千萬不要誇大個人的作用。毛澤東講過,他這一生做了兩件大事:其一是把蔣介石趕到台灣去,全國人民都會贊同;其二是發動“文化大革命”,贊成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看來毛澤東已知道錯了。鄧小平也講過,毛澤東曾批評史達林破壞法製,目無法紀,殺了多少人,製造了多少冤案,這種事情在美國、英國與法國都沒可能發生。
沒想到晚年的毛澤東犯了和史達林一樣的錯誤。毛澤東評價史達林,鄧小平評價毛澤東。而我們改革開放的歷史,誰來評價?這個問題每一個共產黨人都值得思考,不進行反思總結,要走得更穩更快就很困難。不要老是強調蛇口,一說到蛇口,好像什麽都從這裏開始的,這是不客觀的。我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從蛇口這個地方打開了國門,在過去來講,這是犯了天條大罪。這裏麵有三個因素。第一因素是適逢其時。 當時“文革”浩劫,中國的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全國人民渴望變革圖強。與此同時,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把全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重大決定。所以,蛇口工業區的出現可以說是占盡天時。第二因素是適逢其人。一大批從中央到省市的深受“文革”迫害的領導者,都想改變中國的麵貌,如果沒有這批人,中國就不可能進行改革開放。這批人中,鄧小平是“劉鄧陶”中的“鄧”,楊尚昆是“彭羅陸楊”的“楊”,胡耀邦、萬裏都在“文革”中深受其苦。我現在還有一張任仲夷戴著最長的高帽子,在遼寧被批鬥時的照片。第三因素是適逢其地。蛇口與香港毗鄰而居,一水之隔。香港又是世界上市場經濟發展的最佳地區之一,政府奉行積極不幹預政策。所以,香港是一個很好的參照係,一個好樣板。我們可以照搬一些香港成功的東西過來。而其他特區就沒有這麽好的樣板。
會後,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穀牧帶領工作組在廣東、福建調研,推動兩省製訂“試辦出口特區”方案。6月,各地趕來的基建工程施工隊伍相繼抵達蛇口。7月2日,為了打通五灣至六灣間的通道,開始炸山填海。轟隆隆的開山炮炸醒了沉睡的蛇口,此舉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第一聲“開山炮”。7月20日,張振聲出任工業區建設指揮部臨時黨委書記兼總指揮。許智明任副書記兼副總指揮,鄭錦平、林運生為副總指揮。9月21日,蛇口工業區成立黨委,張振聲任黨委書記,許智明、李新庭(深圳市委副秘書長兼)任副書記。
◆悲壯出馬
就在逆水行舟不容閃失、氣可鼓不可泄的關頭,突然從蛇口工業區指揮部傳出:張振聲打算辭去總指揮之職,返回遠洋公司幹他的老本行。消息傳到香港,袁庚隻是笑笑,他覺得又有人在無事生非,因為傳言並不符合張振聲的性格。
這一回是袁庚估計錯了。
1980年3月,就在袁庚為了重振士氣,多次召集會議,傳達貫徹王震副總理、郭建副部長對蛇口工業區的指示精神時,張振聲向袁庚當麵提出辭呈。盡管袁庚非常誠懇地挽留了這位得力的創業夥伴,在蛇口奉獻了一年零三個月的張振聲還是堅決地離開了,回到了他之前任職的香港遠洋公司,繼續當他的總經理。他想不通,老張為什麽要在蛇口的領導崗位上打退堂鼓呢?或許我們可以從別人那裏找到問題的答案。
1991年,曾任交通部部長的曾生在其所著的《曾生回憶錄》中說:
“在1979年春,我國對如何對外開放,引進外資來開辦工業區還沒有現成的經驗。……當時,社會上以至交通部內對我們開發蛇口工業區的做法議論紛紛,有的同誌認為交通部是搞交通運輸的,搞工業區是不務正業。在葉飛同誌調離交通部後,這種議論就更多了。主管工業區開發的袁庚同誌麵臨著很大的壓力,一度使工業區的籌建工作受到影響。
我接任部長職務後,繼續執行黨組的決定,排除各種議論,堅決支持招商局把工業區辦下去,支持袁庚同誌的工作。”
當時的輿論環境確實讓人倍感壓力。誰來接替張振聲?
袁庚的目光停留在招商局廣大幹部身上。他先後與幾個他認為堪當此任的同誌接觸,找他們個別談話,希望他們出馬。讓袁庚失望的是,這幾個人表示不願當“出頭鳥”。
最後袁庚悲壯地決定自己出馬,多年之後他回憶起這段歷史,自己這樣解釋道:
我聽人說過,在動物界有一種羚羊,被獵人或者虎豹逼上山澗的時候,迅速分成一老一少兩群,每次,一隻老公羊與一隻半大的羚羊同時後退起步,跑到懸岩邊緣,縱身飛躍,朝對麵的岩岸跳去。這一老一少起跳有個時間差,形成一前一後,一高一低的組合。按說,羚羊是躍不過眼前這二十多米的山澗的,眼前小羚羊身體開始往下跌落,就要粉身碎骨的瞬間,老公羊憑著嫻熟的跳躍技巧,正出現在小羚羊的蹄下,讓小羚羊把它的身軀作為跳板,在空中二次起跳,輕巧地躍到對麵的山崖上,悲憤地咩叫一聲,重新獲得了生命。老公羊呢?墜下了深澗……就這樣,羚羊們一老一少結伴飛過山澗,每一隻小羊的新生,意味著一隻老羊生命的完結,換來了種族生存不息的機會。我在想,一個共產黨人為什麽不能飛躍山澗,用生命為下一代打開生存的通道呢?一個人連死都不怕,這世上還有什麽可以壓倒他的呢?我這個老頭子自己來當這個“出頭鳥”,親自上陣!
同年3月,穀牧赴廣東主持會議,與廣東、福建兩省負責人具體落實特區建設方案。這次會議,將“出口特區”更名為“經濟特區”。3月下旬,袁庚開始全盤掌管蛇口工業區。袁庚被推上了招商局前台——蛇口工業區執行導演的位置。
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準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經濟特區——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正式宣告誕生。
◆弄潮者的自我淡化
十七年之後在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周年之時,有位學者在一篇探討蛇口改革的文章裏說,“七十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實際運作的最早計劃,來自中央一個副局級幹部袁庚,最早的對外開放具體方案來自‘蛇口工業開發區’(一年後,198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才開始建立);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並非從上而下,而是由下及上再自上而下。”袁庚本人對這篇題為《“蛇口維新”二十周年祭》的文章,有不少意見。對誇大他個人在中國整體改革中的作用,也深感不安。被人譽為時代的弄潮兒,中國改革的實踐者,晚年的袁庚卻是決絕地,甚至是不留情麵地淡化自己在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的作用:
人類社會的發展,不是靠某一個人的腦袋,而是要靠群體的智慧和群體的力量。千萬不要誇大個人的作用。毛澤東講過,他這一生做了兩件大事:其一是把蔣介石趕到台灣去,全國人民都會贊同;其二是發動“文化大革命”,贊成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看來毛澤東已知道錯了。鄧小平也講過,毛澤東曾批評史達林破壞法製,目無法紀,殺了多少人,製造了多少冤案,這種事情在美國、英國與法國都沒可能發生。
沒想到晚年的毛澤東犯了和史達林一樣的錯誤。毛澤東評價史達林,鄧小平評價毛澤東。而我們改革開放的歷史,誰來評價?這個問題每一個共產黨人都值得思考,不進行反思總結,要走得更穩更快就很困難。不要老是強調蛇口,一說到蛇口,好像什麽都從這裏開始的,這是不客觀的。我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從蛇口這個地方打開了國門,在過去來講,這是犯了天條大罪。這裏麵有三個因素。第一因素是適逢其時。 當時“文革”浩劫,中國的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全國人民渴望變革圖強。與此同時,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把全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重大決定。所以,蛇口工業區的出現可以說是占盡天時。第二因素是適逢其人。一大批從中央到省市的深受“文革”迫害的領導者,都想改變中國的麵貌,如果沒有這批人,中國就不可能進行改革開放。這批人中,鄧小平是“劉鄧陶”中的“鄧”,楊尚昆是“彭羅陸楊”的“楊”,胡耀邦、萬裏都在“文革”中深受其苦。我現在還有一張任仲夷戴著最長的高帽子,在遼寧被批鬥時的照片。第三因素是適逢其地。蛇口與香港毗鄰而居,一水之隔。香港又是世界上市場經濟發展的最佳地區之一,政府奉行積極不幹預政策。所以,香港是一個很好的參照係,一個好樣板。我們可以照搬一些香港成功的東西過來。而其他特區就沒有這麽好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