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激盪人生:一起走過三十年 作者:吳曉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溫州製造
經過十來年的發展,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奧康已經具有了相當的規模和實力,在奧康被評為“中國真皮鞋王”之後,一個樹立奧康品牌和重振溫州鞋的絕佳機會開始出現了。當時,各地湧現出了很多假冒的奧康鞋。麵對打假收繳來的數千雙假冒奧康鞋,我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十多年前,一把火燒臭了溫州鞋的名聲,十年之後,我們為什麽不能再燒一把火,重新樹立溫州鞋的形象呢?1999年12月15日,同樣是在杭州,在眾目睽睽之下,我和溫州市以及主管部門的領導一起,將兩千多雙假冒的奧康鞋付之一炬。非常有意思的是,有位政府主管部門的領導,也點燃過十二年前杭州武林門的那把火。當時,看著熊熊燃燒的大火,這位領導說了一句很值得玩味的話:“十二年前,我燒的是溫州假冒鞋,十二年後,我燒的卻是假冒溫州鞋。”一把火,又燒出了一個中國名牌。
直到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還有些溫州企業不敢在自己的產品上標註溫州字樣。為了重塑溫州人的形象,2001年3月,我們奧康做出了一個令同行們震驚的舉措:當年的3月15日,奧康毅然高舉起“溫州製造”的大旗,把專賣店直接開到號稱“中華第一街”的上海南京路上。
一個不足七十平方米的店麵,年租金高達一百六十多萬元。其中的風險有多大,可想而知。因為僅僅就在十年前,也就是在同樣這條街上,許多商家競相打出“此店無溫州貨”的牌子,以免惹禍上身。其實,我們敢邁出這一步,靠的是實力和堅定的信念。我們進駐上海市場不久,就以精美的製作和新穎的款式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就在當年5月初,在上海市政府採購中心的招標採購中,上海市公安局麵向社會公開定購五萬雙警鞋的項目,我們奧康皮鞋就一舉中標。
現在,品牌延伸似乎已成為一種時尚。不少大企業在一個行業做得差不多了,就開始藉助原有品牌的優勢,向一個新行業延伸。在溫州也出現了這樣的苗頭,有的原本做皮鞋的企業,卻又做起了服裝。在這股品牌延伸的熱風一度蔓延的時候,我們沒有盲目跟風,奧康走的是多品牌經營的道路,因為我們希望專心致誌做好自己的皮鞋。2001年,我們成功推出了康龍休閑鞋,接下來,美麗佳人時尚女鞋、geox呼吸鞋、紅火鳥等品牌相繼被推出,奧康開始以立體式的品牌戰略搶占各個細分市場的市場份額。
◆破壞性管理變革
企業規模擴大之後,很多內部管理問題也隨之而來。在奧康發展的歷程中,經歷了三次大的轉折,也就是“三次變革”。
第一次變革是1995年打破家族式管理。當時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整天都陷於處理家族管理者引發的繁瑣糾紛之中,成了不折不扣的“消防員”,根本無暇顧及企業發展。就在我猶豫不決的時候,發生了兩件事,促使我下定決心,要破除家族企業的管理弊端。
一件事情發生在公司內部,當時一位負責銷售的長輩看到市場上老太太的鞋好賣,不容我分辯,執意生產了一大批老太太穿的棉鞋,價錢也很便宜。雖然這批鞋賣得很火,但是從那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人一提起奧康就會說:“奧康啊,我知道,不就是專賣老太太鞋的那個牌子嗎?”對於一個希望塑造一流品牌形象的企業來說,這簡直是致命的打擊,我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慢慢扭轉了不利的局麵。
之後不久,另外一件令溫州業界震驚的事情又發生了。溫州一家知名的製鞋企業突然倒閉了,而它曾經是溫州最大的製鞋企業。我記得這家企業倒閉兩年前,我還和那位老總討論過家族企業的問題。因為他是董事長,兒子是總經理,女婿是副總經理,夫人是財務經理,一旦出現問題,我覺得也很難處理。那位老總當時哈哈一笑,“大家都是一家人,難道還真打起來不成?”結果,兒子和女婿誰也不服誰,還真打了起來,管理混亂得一塌糊塗,企業就迅速走向了衰敗。
一番震動之後,我下了狠心,企業用人,要用最能的,不用最親的。
而且如果家族裏的人全部都是a型血,那不管怎麽樣繁殖都是a型血;隻有從外麵再找一個b型血,才能夠產生ab型血。做企業就是這個道理,新的員工會帶來新的思路。如果永遠局限在自己的小家族裏,就看不到外麵廣闊的天地,企業隻會越做越小。
家族管理變革後,公司的管理更加開放了,培養和發展了一大批人才,為公司進一步擴大發展奠定了基礎。隨後在2002年,公司又進行了第二次變革,通過建立完整的規章製度體係,使公司的管理更加規範,運營也更加穩定和安全。到了2006年,公司進入第三次變革期,對集團的組織架構進行了改革,集團的管控模式實現了由操作管理向戰略管理的轉變,強化了集團公司規劃、監控和服務的職能,對公司實現戰略目標奠定了基礎。
第07章 張賢亮:我用文化經營荒涼
【張賢亮小傳】
作為作家的張賢亮頗具歷史符號意義。在文藝復興一般火熱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在知識分子和大學生圈子裏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作品常常引起廣泛爭論,並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
而九十年代以後,他下海經商,做得風生水起,擔任政協委員參政議政,也駕輕就熟、頗有建樹。他是一個具有作家的靈魂,卻兼有思想者的理性和行動者的意誌力,全麵參與和見證時代變遷的少數人。
張賢亮祖籍江蘇盱眙,1936年12月生於南京一個資本家的家庭裏,父親曾在哈佛商學院讀書。張賢亮曾在重慶、上海、南京、北京讀小學及中學。高中畢業後,自願前往甘肅賀蘭的農村擔任基層工作,次年調到甘肅省幹部文化學校當教員。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張賢亮開始文學創作,1957年因在《延河》文學雜誌上發表長詩《大風歌》被劃為“右派分子”,在寧夏勞改農場勞動改造,這一改造就改造了二十年,1977年才獲得徹底平反。那年,他調任《朔方》雜誌編輯,開始重新寫作,相繼發表了《邢老漢和狗的故事》、《靈與肉》、《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這些小說相當一部分獲得全國優秀小說獎。他的作品感情深沉、富於哲理、文筆俊逸,因為描寫了特殊環境裏人性的扭曲與掙紮,引起過廣泛的爭論。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張賢亮擔任寧夏文聯主席。當時,張軍釗在寧夏拍攝電影《一個和八個》,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地點。張賢亮讓文聯幹部領著張軍釗到了具備荒涼感的鎮北堡,張軍釗一眼相中。巧合的是,張藝謀是該片的攝影師,也覺得這個地方很好,這為後來在鎮北堡拍攝《紅高粱》埋下了伏筆。由於《一個和八個》被禁映了一段時間,所以第一部正式放映的“鎮北堡電影”是根據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改編的《牧馬人》。到了九十年代,共有五部電影在鎮北堡拍攝。這引起了銀川市政府的注意,於是鎮北堡多了一塊牌子,叫做“文物保護單位”,來這裏拍電影是要收費的。
經過十來年的發展,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奧康已經具有了相當的規模和實力,在奧康被評為“中國真皮鞋王”之後,一個樹立奧康品牌和重振溫州鞋的絕佳機會開始出現了。當時,各地湧現出了很多假冒的奧康鞋。麵對打假收繳來的數千雙假冒奧康鞋,我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十多年前,一把火燒臭了溫州鞋的名聲,十年之後,我們為什麽不能再燒一把火,重新樹立溫州鞋的形象呢?1999年12月15日,同樣是在杭州,在眾目睽睽之下,我和溫州市以及主管部門的領導一起,將兩千多雙假冒的奧康鞋付之一炬。非常有意思的是,有位政府主管部門的領導,也點燃過十二年前杭州武林門的那把火。當時,看著熊熊燃燒的大火,這位領導說了一句很值得玩味的話:“十二年前,我燒的是溫州假冒鞋,十二年後,我燒的卻是假冒溫州鞋。”一把火,又燒出了一個中國名牌。
直到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還有些溫州企業不敢在自己的產品上標註溫州字樣。為了重塑溫州人的形象,2001年3月,我們奧康做出了一個令同行們震驚的舉措:當年的3月15日,奧康毅然高舉起“溫州製造”的大旗,把專賣店直接開到號稱“中華第一街”的上海南京路上。
一個不足七十平方米的店麵,年租金高達一百六十多萬元。其中的風險有多大,可想而知。因為僅僅就在十年前,也就是在同樣這條街上,許多商家競相打出“此店無溫州貨”的牌子,以免惹禍上身。其實,我們敢邁出這一步,靠的是實力和堅定的信念。我們進駐上海市場不久,就以精美的製作和新穎的款式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就在當年5月初,在上海市政府採購中心的招標採購中,上海市公安局麵向社會公開定購五萬雙警鞋的項目,我們奧康皮鞋就一舉中標。
現在,品牌延伸似乎已成為一種時尚。不少大企業在一個行業做得差不多了,就開始藉助原有品牌的優勢,向一個新行業延伸。在溫州也出現了這樣的苗頭,有的原本做皮鞋的企業,卻又做起了服裝。在這股品牌延伸的熱風一度蔓延的時候,我們沒有盲目跟風,奧康走的是多品牌經營的道路,因為我們希望專心致誌做好自己的皮鞋。2001年,我們成功推出了康龍休閑鞋,接下來,美麗佳人時尚女鞋、geox呼吸鞋、紅火鳥等品牌相繼被推出,奧康開始以立體式的品牌戰略搶占各個細分市場的市場份額。
◆破壞性管理變革
企業規模擴大之後,很多內部管理問題也隨之而來。在奧康發展的歷程中,經歷了三次大的轉折,也就是“三次變革”。
第一次變革是1995年打破家族式管理。當時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整天都陷於處理家族管理者引發的繁瑣糾紛之中,成了不折不扣的“消防員”,根本無暇顧及企業發展。就在我猶豫不決的時候,發生了兩件事,促使我下定決心,要破除家族企業的管理弊端。
一件事情發生在公司內部,當時一位負責銷售的長輩看到市場上老太太的鞋好賣,不容我分辯,執意生產了一大批老太太穿的棉鞋,價錢也很便宜。雖然這批鞋賣得很火,但是從那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人一提起奧康就會說:“奧康啊,我知道,不就是專賣老太太鞋的那個牌子嗎?”對於一個希望塑造一流品牌形象的企業來說,這簡直是致命的打擊,我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慢慢扭轉了不利的局麵。
之後不久,另外一件令溫州業界震驚的事情又發生了。溫州一家知名的製鞋企業突然倒閉了,而它曾經是溫州最大的製鞋企業。我記得這家企業倒閉兩年前,我還和那位老總討論過家族企業的問題。因為他是董事長,兒子是總經理,女婿是副總經理,夫人是財務經理,一旦出現問題,我覺得也很難處理。那位老總當時哈哈一笑,“大家都是一家人,難道還真打起來不成?”結果,兒子和女婿誰也不服誰,還真打了起來,管理混亂得一塌糊塗,企業就迅速走向了衰敗。
一番震動之後,我下了狠心,企業用人,要用最能的,不用最親的。
而且如果家族裏的人全部都是a型血,那不管怎麽樣繁殖都是a型血;隻有從外麵再找一個b型血,才能夠產生ab型血。做企業就是這個道理,新的員工會帶來新的思路。如果永遠局限在自己的小家族裏,就看不到外麵廣闊的天地,企業隻會越做越小。
家族管理變革後,公司的管理更加開放了,培養和發展了一大批人才,為公司進一步擴大發展奠定了基礎。隨後在2002年,公司又進行了第二次變革,通過建立完整的規章製度體係,使公司的管理更加規範,運營也更加穩定和安全。到了2006年,公司進入第三次變革期,對集團的組織架構進行了改革,集團的管控模式實現了由操作管理向戰略管理的轉變,強化了集團公司規劃、監控和服務的職能,對公司實現戰略目標奠定了基礎。
第07章 張賢亮:我用文化經營荒涼
【張賢亮小傳】
作為作家的張賢亮頗具歷史符號意義。在文藝復興一般火熱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在知識分子和大學生圈子裏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作品常常引起廣泛爭論,並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
而九十年代以後,他下海經商,做得風生水起,擔任政協委員參政議政,也駕輕就熟、頗有建樹。他是一個具有作家的靈魂,卻兼有思想者的理性和行動者的意誌力,全麵參與和見證時代變遷的少數人。
張賢亮祖籍江蘇盱眙,1936年12月生於南京一個資本家的家庭裏,父親曾在哈佛商學院讀書。張賢亮曾在重慶、上海、南京、北京讀小學及中學。高中畢業後,自願前往甘肅賀蘭的農村擔任基層工作,次年調到甘肅省幹部文化學校當教員。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張賢亮開始文學創作,1957年因在《延河》文學雜誌上發表長詩《大風歌》被劃為“右派分子”,在寧夏勞改農場勞動改造,這一改造就改造了二十年,1977年才獲得徹底平反。那年,他調任《朔方》雜誌編輯,開始重新寫作,相繼發表了《邢老漢和狗的故事》、《靈與肉》、《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這些小說相當一部分獲得全國優秀小說獎。他的作品感情深沉、富於哲理、文筆俊逸,因為描寫了特殊環境裏人性的扭曲與掙紮,引起過廣泛的爭論。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張賢亮擔任寧夏文聯主席。當時,張軍釗在寧夏拍攝電影《一個和八個》,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地點。張賢亮讓文聯幹部領著張軍釗到了具備荒涼感的鎮北堡,張軍釗一眼相中。巧合的是,張藝謀是該片的攝影師,也覺得這個地方很好,這為後來在鎮北堡拍攝《紅高粱》埋下了伏筆。由於《一個和八個》被禁映了一段時間,所以第一部正式放映的“鎮北堡電影”是根據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改編的《牧馬人》。到了九十年代,共有五部電影在鎮北堡拍攝。這引起了銀川市政府的注意,於是鎮北堡多了一塊牌子,叫做“文物保護單位”,來這裏拍電影是要收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