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激盪人生:一起走過三十年 作者:吳曉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且,合資的是兒子不是母親,這樣一來,合資後不僅品牌、秘方等仍掌握在國有母公司手中,保證了合資後的利潤回籠到國家手中,即使今後合作雙方有了利益糾紛,當“娘”的還能以獨立身份站出來,為“兒子”當家做主。
經過幾輪艱苦的談判,我們最終和泰國正大集團握手,雙方合作成立了正大青春寶藥業有限公司。合資增值,這一事例不僅在杭州、在浙江取得了很大反響,還引起了國務院相關部門的關注。
◆兒子吃老子——兼併胡慶餘堂
1972年,胡慶餘堂郊外車間獨立出來升格為杭州第二中藥廠以後,我雖然離開了胡慶餘堂,但在心裏卻時時惦記著它。改革開放以後,胡慶餘堂和杭州第二中藥廠一樣,麵臨著同樣的外部形勢。但是,由於改革乏力等原因,它和“杭中二”比較起來,發展速度大大滯後了,已經到了資不抵債的邊緣。當初“分家”時,“杭中二”的產值、利稅不到胡慶餘堂的十分之一,到了1996年,由“杭中二”發展而成的青春寶集團對國家的貢獻,已經是胡慶餘堂的十倍,也就是說,二十四年間,兩者的差距擴大到了一百倍之多。
看著胡慶餘堂的衰落,我生氣、著急。1996年年底,市政府牽頭讓我們兩家企業實施“強強聯合”。說是聯合,誰都知道,這是兼併。這下可掀起了軒然大波。從歷史上說,青春寶是胡慶餘堂當年分出去的一個車間,是“兒子”,如今,“兒子”反過頭來吃了“老子”,這還了得!麵對議論,我告訴他們,改革開放就是競爭,如果任由胡慶餘堂這樣衰敗下去,莫道“兒子”吃了“老子”,“孫子”吃掉“爺爺”也有可能。
針對胡慶餘堂的現狀,我開出了十二個字的“藥方”:擦亮牌子,轉換機製,清理攤子。並派出了得力幹部。結果,轉年胡慶餘堂就取得了銷售額、出口額和利稅的三大突破,現在更發展成擁有多家企業、工商貿的綜合公司,成了集團中經濟效益僅次於正大青春寶藥業公司的“二姐”。
◆股份風波——破解三百萬元難題
199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在理論上做出了令人矚目的重大突破,提出了新的分配機製,資金、土地、廠房、設備、工具等有形資產,以及經營機製和經營者的智慧、學識、才能等無形資產,統統可以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學過文件,正大青春寶董事會認為,這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應該乘勢而上,實施職工內部持股,即把企業的一部分股份轉讓給企業員工,讓員工從單一的打工者變成既是打工者、又是股東,讓他們真正與企業生死與共,成為企業的主人。決議做出後,執行時卻遇到困境,首當其衝的是我這個總裁。
按董事會的規定,這次內部股份暫定為公司中方淨資產的50%,按現代企業製度,總裁起碼應該認購2%的股份,也就是三百萬元。麵對決議,我是亦喜亦憂。喜的是職工持股後,工作態度、幹勁和愛廠意識必然會再上一個台階,企業也會因此留住一批管理、技術、銷售人才;憂的是三百萬的巨額資金從何而來?合資前,我拿的是國營廠長的薪水,每月的工資是四百八十元整,成為合資企業的總裁後,工資有了較大幅度提升,也不過每月幾千元。把這些年的所有積蓄加在一起,頂多能夠湊出一二十萬元,三百萬,我買不起呀!
我買不起,偏偏職工們眼巴巴地看著,希望我帶頭。有位老職工說:“想讓職工持股,你當老總的必須帶頭買大股,你不買,說明你對企業前途沒有信心,我們誰還敢伸手?”
這真是一道難題。《錢江晚報》等媒體還就此展開了一場大討論。
有人說應該給我獎勵,有人說可以用送“幹股”的方式解決。但討論歸討論,並沒有解決實際問題。惟一的途徑是向銀行貸款,這可不是說著玩的,如果貸款,僅每天付給銀行的利息就是七百多元,這是多大的壓力!在一次家庭會議上,我把貸款持股問題的意向,以及所要承擔的風險,向全家人做了說明。讓我感動的是,一家老小都支持我的改革事業,二兒子還向我提供了經濟支持,讓我能夠少貸一點款。最後我貸款二百七十萬,購買了2%的股份。
看我帶了頭,全公司掀起了職工購股的熱潮。至1998年7月12日,職工認購資金全部到位,認購率達到百分之百。實話實說,這次職工內部持股,對我個人來說並不圓滿,但是它推動了企業改革,並且帶動了一批企業向股份製進軍。
◆我的長青寶典:飛出獵槍的射程
在首屆全國優秀企業家乃至全國所有的國有企業家中,我是個“長命”的,從1949年到2007年,我的工齡已經達到五十八年,經歷了解放前、解放後、“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等多個時代,至今仍然在崗。從1972年起,我一直在一家企業擔任主要領導,至今也有三十五個年頭。
所以,經常有人間我,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你卻能夠一次次地“出頭”而不敗,享有“改革長青樹”的美名,對此你想說什麽?你“長青”背後的秘訣是什麽?
要改革必然要遭遇風險,在這方麵,我是國企的幸運兒。在歷次改革中,我也麵臨過一次次的明槍暗箭,流言打擊,有幾次還險些被撤職,隻不過由於種種機緣,至今仍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總結多年經驗,對影響國有企業家“長壽”的外因,我想說三句話:一是要給國有企業家一個安心的機製,不要隨隨便便出現國企廠長、經理“一個通知就開路(解職)”的情況;二是要給國有企業家一個“喘氣”的機會,企業不可能一帆風順,在低穀時,要充分理解、支持+幫助他們;三是要給國有企業家一個摸索連續發展思路的機會,不要頻繁更換國有企業廠長、經理。至於我能夠“長青”的內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既然當了改革的出頭鳥,就一定要盡力地高飛,千萬不要飛飛停停,那樣反而容易被獵槍打中。隻要你保護好心髒——不要有私心,即使別處被打傷了還是拚命飛,隻要飛出了射程,再好的老槍也打不中你了。
第05章 溫元凱:親歷八十年代商業啟蒙
【溫元凱小傳】
盡管到今天,認識1946年出生的溫元凱的人大多也已入暮年,而尚記得他的輝煌歷史——他曾向鄧小平建議恢復高考、派遣留學生,直諫中央進行教育體製改革,寫作並出版1984年風靡全國的《中國的大趨勢》,在全國近三百個城市進行了四百餘場演講,提出中國應製定一部《企業破產法》的人大議案等等往事的人一定也不多,而若知曉他後來還辦過公司,從而成功地由科學家轉到思想家,又從思想家轉到企業家的人,相信更是稀少,但溫元凱卻絕對是一個該被書寫,被歷史記住的人。
溫元凱出生於江蘇無錫,1970年,大學畢業的溫元凱被下放到安徽一個軍墾農場,也由此跟安徽結下不解之緣。此後溫元凱被輾轉分配到浙江紹興的一個工廠,一個偶然的機會,溫元凱成了中國高校裏最早“回爐”的老三屆的大學生,成了中國科技大學一名年輕的助教。
經過幾輪艱苦的談判,我們最終和泰國正大集團握手,雙方合作成立了正大青春寶藥業有限公司。合資增值,這一事例不僅在杭州、在浙江取得了很大反響,還引起了國務院相關部門的關注。
◆兒子吃老子——兼併胡慶餘堂
1972年,胡慶餘堂郊外車間獨立出來升格為杭州第二中藥廠以後,我雖然離開了胡慶餘堂,但在心裏卻時時惦記著它。改革開放以後,胡慶餘堂和杭州第二中藥廠一樣,麵臨著同樣的外部形勢。但是,由於改革乏力等原因,它和“杭中二”比較起來,發展速度大大滯後了,已經到了資不抵債的邊緣。當初“分家”時,“杭中二”的產值、利稅不到胡慶餘堂的十分之一,到了1996年,由“杭中二”發展而成的青春寶集團對國家的貢獻,已經是胡慶餘堂的十倍,也就是說,二十四年間,兩者的差距擴大到了一百倍之多。
看著胡慶餘堂的衰落,我生氣、著急。1996年年底,市政府牽頭讓我們兩家企業實施“強強聯合”。說是聯合,誰都知道,這是兼併。這下可掀起了軒然大波。從歷史上說,青春寶是胡慶餘堂當年分出去的一個車間,是“兒子”,如今,“兒子”反過頭來吃了“老子”,這還了得!麵對議論,我告訴他們,改革開放就是競爭,如果任由胡慶餘堂這樣衰敗下去,莫道“兒子”吃了“老子”,“孫子”吃掉“爺爺”也有可能。
針對胡慶餘堂的現狀,我開出了十二個字的“藥方”:擦亮牌子,轉換機製,清理攤子。並派出了得力幹部。結果,轉年胡慶餘堂就取得了銷售額、出口額和利稅的三大突破,現在更發展成擁有多家企業、工商貿的綜合公司,成了集團中經濟效益僅次於正大青春寶藥業公司的“二姐”。
◆股份風波——破解三百萬元難題
199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在理論上做出了令人矚目的重大突破,提出了新的分配機製,資金、土地、廠房、設備、工具等有形資產,以及經營機製和經營者的智慧、學識、才能等無形資產,統統可以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學過文件,正大青春寶董事會認為,這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應該乘勢而上,實施職工內部持股,即把企業的一部分股份轉讓給企業員工,讓員工從單一的打工者變成既是打工者、又是股東,讓他們真正與企業生死與共,成為企業的主人。決議做出後,執行時卻遇到困境,首當其衝的是我這個總裁。
按董事會的規定,這次內部股份暫定為公司中方淨資產的50%,按現代企業製度,總裁起碼應該認購2%的股份,也就是三百萬元。麵對決議,我是亦喜亦憂。喜的是職工持股後,工作態度、幹勁和愛廠意識必然會再上一個台階,企業也會因此留住一批管理、技術、銷售人才;憂的是三百萬的巨額資金從何而來?合資前,我拿的是國營廠長的薪水,每月的工資是四百八十元整,成為合資企業的總裁後,工資有了較大幅度提升,也不過每月幾千元。把這些年的所有積蓄加在一起,頂多能夠湊出一二十萬元,三百萬,我買不起呀!
我買不起,偏偏職工們眼巴巴地看著,希望我帶頭。有位老職工說:“想讓職工持股,你當老總的必須帶頭買大股,你不買,說明你對企業前途沒有信心,我們誰還敢伸手?”
這真是一道難題。《錢江晚報》等媒體還就此展開了一場大討論。
有人說應該給我獎勵,有人說可以用送“幹股”的方式解決。但討論歸討論,並沒有解決實際問題。惟一的途徑是向銀行貸款,這可不是說著玩的,如果貸款,僅每天付給銀行的利息就是七百多元,這是多大的壓力!在一次家庭會議上,我把貸款持股問題的意向,以及所要承擔的風險,向全家人做了說明。讓我感動的是,一家老小都支持我的改革事業,二兒子還向我提供了經濟支持,讓我能夠少貸一點款。最後我貸款二百七十萬,購買了2%的股份。
看我帶了頭,全公司掀起了職工購股的熱潮。至1998年7月12日,職工認購資金全部到位,認購率達到百分之百。實話實說,這次職工內部持股,對我個人來說並不圓滿,但是它推動了企業改革,並且帶動了一批企業向股份製進軍。
◆我的長青寶典:飛出獵槍的射程
在首屆全國優秀企業家乃至全國所有的國有企業家中,我是個“長命”的,從1949年到2007年,我的工齡已經達到五十八年,經歷了解放前、解放後、“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等多個時代,至今仍然在崗。從1972年起,我一直在一家企業擔任主要領導,至今也有三十五個年頭。
所以,經常有人間我,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你卻能夠一次次地“出頭”而不敗,享有“改革長青樹”的美名,對此你想說什麽?你“長青”背後的秘訣是什麽?
要改革必然要遭遇風險,在這方麵,我是國企的幸運兒。在歷次改革中,我也麵臨過一次次的明槍暗箭,流言打擊,有幾次還險些被撤職,隻不過由於種種機緣,至今仍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總結多年經驗,對影響國有企業家“長壽”的外因,我想說三句話:一是要給國有企業家一個安心的機製,不要隨隨便便出現國企廠長、經理“一個通知就開路(解職)”的情況;二是要給國有企業家一個“喘氣”的機會,企業不可能一帆風順,在低穀時,要充分理解、支持+幫助他們;三是要給國有企業家一個摸索連續發展思路的機會,不要頻繁更換國有企業廠長、經理。至於我能夠“長青”的內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既然當了改革的出頭鳥,就一定要盡力地高飛,千萬不要飛飛停停,那樣反而容易被獵槍打中。隻要你保護好心髒——不要有私心,即使別處被打傷了還是拚命飛,隻要飛出了射程,再好的老槍也打不中你了。
第05章 溫元凱:親歷八十年代商業啟蒙
【溫元凱小傳】
盡管到今天,認識1946年出生的溫元凱的人大多也已入暮年,而尚記得他的輝煌歷史——他曾向鄧小平建議恢復高考、派遣留學生,直諫中央進行教育體製改革,寫作並出版1984年風靡全國的《中國的大趨勢》,在全國近三百個城市進行了四百餘場演講,提出中國應製定一部《企業破產法》的人大議案等等往事的人一定也不多,而若知曉他後來還辦過公司,從而成功地由科學家轉到思想家,又從思想家轉到企業家的人,相信更是稀少,但溫元凱卻絕對是一個該被書寫,被歷史記住的人。
溫元凱出生於江蘇無錫,1970年,大學畢業的溫元凱被下放到安徽一個軍墾農場,也由此跟安徽結下不解之緣。此後溫元凱被輾轉分配到浙江紹興的一個工廠,一個偶然的機會,溫元凱成了中國高校裏最早“回爐”的老三屆的大學生,成了中國科技大學一名年輕的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