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官場文化與潛規則/道破天機 作者:淨素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階梯式的等級製度和官僚製度中,上下關係是相對而言的。對下為上,對上為下。諂媚者與諂媚對象之間的位置也可以互相轉換:對上是諂媚者,對下又成了諂媚的對象。諂媚者同時又是諂媚的對象,無恥諂媚“上”的同時又需要來自“下”的更加無恥的諂媚。這種情況在中國古代官場普遍存在,起到了加劇諂媚手段無恥程度的作用。
所謂技巧性,是就諂媚之術的手段而言。中國古代的諂媚,具有高度的技巧,諂而有術、媚而有方。諂媚的技巧首先表現在它的欺騙性,為了達到目的,無恥的諂媚在表麵上常常裝扮出一付堂而皇之的模樣,仿佛是一種出自真實情感和忠誠意氣的言語舉動。諂媚的技巧還表現在它的靈活性,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機,諂媚可以做出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的不同表演。
諂媚手段之一:奉承吹捧。奉承吹捧不同於發自內心的真誠讚揚,它是為“利己”而“譽人”的。諂媚者利用人們喜歡被人讚揚的天性,以奉承吹捧為手段,通過種種溢美之詞,滿足諂媚對象的虛榮心,從而達到討好巴結的目的。奉承吹捧的範圍相當廣泛,凡是諂媚對象的一切:門第、相貌、品德、才華、政績、能力、語言、行為以及子孫後代乃至生理缺陷,都可以成為諂媚者吹捧的對象。
諂媚手段之二:自我貶損。這種手段與直接的奉承吹捧有著明顯的區別,諂媚者主要通過語言和外在行為公開表現出一種奴性的臣服和屈從,自我降低人格,以此反襯出諂媚對象的高貴尊榮,使其獲得某種心理上的滿足。
諂媚手段之三:取悅討好。唯上之所好而為之,也是諂媚的重要手段。投其所好,須要“投”得準,否則便會“費力不討好”。諂媚者深知其中的奧妙,對於上之所好,極力揣摩。
諂媚手段之四:阿諛逢迎。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為“上”者惟我獨尊,為“下”者唯長官意誌是從,這是官僚政治不可避免的產物。作為一種諂媚手段,阿諛逢迎表現為不講原則立場,不顧是非標準,喪失政治氣節,泯滅個人意誌,一味順從迎合諂媚對象的願意。避免觸犯上級,避免惹是生非。
諂媚手段之五:巴結投靠。諂媚的捷徑莫過於與諂媚對象建立某種親近關係,諂媚者由此可以得到更多的寵幸,並縮小與諂媚對象之間的身份上的差距。
諂媚又是同權力崇拜分不開的。諂媚者對“上”惟恐不及,不僅是出自無意識地、本能地對權力的畏懼和順從,在更多的場合則是一種實現權力欲望的手段。權力以及權力所代表的物質利益和社會地位,極大地刺激著統治集團內部各種野心家的胃口。在君主專製和官僚政治的條件下,權力和權位隻能來自君主和上司,權欲的滿足不得不依賴於“上”是賞識和恩賜。因此,諂媚之術事實上成為古代官吏的主要為官之道。為了達到追逐權力的目的,野心家們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和人格,以諂媚君主和上司作為發跡進取的跳板。
關於韜晦之術
所謂“韜晦之術”,就是通過各種欺騙手法,表麵上收斂鋒芒,隱藏才能行跡,掩飾政治上的野心和誌向,解除對政敵造成的威脅感,麻痹政敵的警惕性,等待時機成熟,實現預謀的政治目的。中國古代歷史上,“韜晦之術”是一種重要的政治鬥爭手段,藉助韜晦之術而達到政治目的的權術家大有人在。韜晦之術以其獨特的神奇功效,歷來受到統治者的重視。尤其是各種野心家和陰謀家,更是把韜晦之術視為自我保護和圖謀進取的有效手段,研而習之,推而廣之。
“韜晦”的字義,是偽裝、隱藏的意思。在激烈複雜的政治鬥爭中,人們的真實麵貌和目的常常需要加以一定的掩飾。中國古代的權術家很早就學會了在政治鬥爭實踐中運用韜晦的手段,從誌向、才能、名望、感情、生理等各個角度和側麵進行掩飾和偽裝。
常用手法之一:在誌向方麵進行掩飾。在中國古代官場上,劍拔弩張、鋒芒畢露者總是容易引起政敵的猜疑和不安,使人感到畏懼和威脅,從而難免樹敵招怨;與此相反,那些庸庸碌碌、胸無大誌的人,則可以使政敵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安全感,容易被輕視和忽略,反而能夠出人意料地成功。於是,不示人以大誌,便成為一種重要的韜晦手法。
在時機尚未成熟之際,權術家的野心和權欲常常隱藏在恬泊淡然或者沉湎酒色背後,他們暫時收斂鋒芒,表麵上與世無爭,極力掩飾自己的政治誌向和權力欲望。
野心和權欲固然需要掩飾,即使沒有野心和權欲,在某些情況下也需故作胸無大誌的姿態,以避免遭到猜忌,從而保全自己。
常用手法之二:在才能方麵進行掩飾。
從事政治活動需要一定的才能,而人們的才能由於各種原因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如何選拔政治人才方麵,中國古代很早就提出了“選賢舉能”的主張,但是,這隻是一種理想主義的標準,在政治實踐中難以真正實現。權力地位並不是僅僅依靠才能獲得的,恰恰相反,才能不過是權勢的影子,權勢越大,也就自認為才能越高。君主永遠是聖明偉大的,上司永遠是正確高明的。這就是中國政治現實的必然邏輯。
所謂技巧性,是就諂媚之術的手段而言。中國古代的諂媚,具有高度的技巧,諂而有術、媚而有方。諂媚的技巧首先表現在它的欺騙性,為了達到目的,無恥的諂媚在表麵上常常裝扮出一付堂而皇之的模樣,仿佛是一種出自真實情感和忠誠意氣的言語舉動。諂媚的技巧還表現在它的靈活性,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機,諂媚可以做出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的不同表演。
諂媚手段之一:奉承吹捧。奉承吹捧不同於發自內心的真誠讚揚,它是為“利己”而“譽人”的。諂媚者利用人們喜歡被人讚揚的天性,以奉承吹捧為手段,通過種種溢美之詞,滿足諂媚對象的虛榮心,從而達到討好巴結的目的。奉承吹捧的範圍相當廣泛,凡是諂媚對象的一切:門第、相貌、品德、才華、政績、能力、語言、行為以及子孫後代乃至生理缺陷,都可以成為諂媚者吹捧的對象。
諂媚手段之二:自我貶損。這種手段與直接的奉承吹捧有著明顯的區別,諂媚者主要通過語言和外在行為公開表現出一種奴性的臣服和屈從,自我降低人格,以此反襯出諂媚對象的高貴尊榮,使其獲得某種心理上的滿足。
諂媚手段之三:取悅討好。唯上之所好而為之,也是諂媚的重要手段。投其所好,須要“投”得準,否則便會“費力不討好”。諂媚者深知其中的奧妙,對於上之所好,極力揣摩。
諂媚手段之四:阿諛逢迎。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為“上”者惟我獨尊,為“下”者唯長官意誌是從,這是官僚政治不可避免的產物。作為一種諂媚手段,阿諛逢迎表現為不講原則立場,不顧是非標準,喪失政治氣節,泯滅個人意誌,一味順從迎合諂媚對象的願意。避免觸犯上級,避免惹是生非。
諂媚手段之五:巴結投靠。諂媚的捷徑莫過於與諂媚對象建立某種親近關係,諂媚者由此可以得到更多的寵幸,並縮小與諂媚對象之間的身份上的差距。
諂媚又是同權力崇拜分不開的。諂媚者對“上”惟恐不及,不僅是出自無意識地、本能地對權力的畏懼和順從,在更多的場合則是一種實現權力欲望的手段。權力以及權力所代表的物質利益和社會地位,極大地刺激著統治集團內部各種野心家的胃口。在君主專製和官僚政治的條件下,權力和權位隻能來自君主和上司,權欲的滿足不得不依賴於“上”是賞識和恩賜。因此,諂媚之術事實上成為古代官吏的主要為官之道。為了達到追逐權力的目的,野心家們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和人格,以諂媚君主和上司作為發跡進取的跳板。
關於韜晦之術
所謂“韜晦之術”,就是通過各種欺騙手法,表麵上收斂鋒芒,隱藏才能行跡,掩飾政治上的野心和誌向,解除對政敵造成的威脅感,麻痹政敵的警惕性,等待時機成熟,實現預謀的政治目的。中國古代歷史上,“韜晦之術”是一種重要的政治鬥爭手段,藉助韜晦之術而達到政治目的的權術家大有人在。韜晦之術以其獨特的神奇功效,歷來受到統治者的重視。尤其是各種野心家和陰謀家,更是把韜晦之術視為自我保護和圖謀進取的有效手段,研而習之,推而廣之。
“韜晦”的字義,是偽裝、隱藏的意思。在激烈複雜的政治鬥爭中,人們的真實麵貌和目的常常需要加以一定的掩飾。中國古代的權術家很早就學會了在政治鬥爭實踐中運用韜晦的手段,從誌向、才能、名望、感情、生理等各個角度和側麵進行掩飾和偽裝。
常用手法之一:在誌向方麵進行掩飾。在中國古代官場上,劍拔弩張、鋒芒畢露者總是容易引起政敵的猜疑和不安,使人感到畏懼和威脅,從而難免樹敵招怨;與此相反,那些庸庸碌碌、胸無大誌的人,則可以使政敵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安全感,容易被輕視和忽略,反而能夠出人意料地成功。於是,不示人以大誌,便成為一種重要的韜晦手法。
在時機尚未成熟之際,權術家的野心和權欲常常隱藏在恬泊淡然或者沉湎酒色背後,他們暫時收斂鋒芒,表麵上與世無爭,極力掩飾自己的政治誌向和權力欲望。
野心和權欲固然需要掩飾,即使沒有野心和權欲,在某些情況下也需故作胸無大誌的姿態,以避免遭到猜忌,從而保全自己。
常用手法之二:在才能方麵進行掩飾。
從事政治活動需要一定的才能,而人們的才能由於各種原因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如何選拔政治人才方麵,中國古代很早就提出了“選賢舉能”的主張,但是,這隻是一種理想主義的標準,在政治實踐中難以真正實現。權力地位並不是僅僅依靠才能獲得的,恰恰相反,才能不過是權勢的影子,權勢越大,也就自認為才能越高。君主永遠是聖明偉大的,上司永遠是正確高明的。這就是中國政治現實的必然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