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對嘉慶的評價
1820年七月,嘉慶按照慣例,去熱河圍獵。在途中,因中暑導致身體不適引發其它病症,病情急劇惡化,不久在熱河駕崩。
縱觀嘉慶帝的一生,雖然不象其父親幹隆那樣有什麽大的作為,但作為一個守成之君,還是恪盡了職守,讓清王朝在危機中延續著昔日的輝煌。
《清史稿》對嘉慶的一生概括是:仁宗初逢訓政,恭謹無違。迨躬蒞萬幾,鋤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盜,力握要樞,崇儉勤事,闢地移民,皆為治之大原也。詔令數下,諄切求言。而籲咈之風,未遽睹焉,是可嘅已。
處於歷史轉折時期的道光帝的統治
嘉慶帝駕崩後,由其第二個兒子綿寧繼承皇位,年號道光。
關於道光的預言及其身世
唐朝高僧黃檗在《禪師詩》第六首中預言了道光的在位時間和發生的事情。詩中寫道:“白龍當道漫騰光,宵旰勤勞一世忙。不幸英雄來海上,望洋從此嘆洋洋。” 第一句“白龍當道漫騰光” 暗含道光的年號和即位之年。白蛇,根據五行學說庚辛為金,金為白色;蛇為巳,所以白蛇為辛巳年,道光在這一年即位。第二句中“宵旰” 的意思是夜晚,指道光皇帝即位後日夜操勞。第三句和第四句指道光末年的中英鴉片戰爭,西方開始以武力叩開中國的大門。
道光帝綿寧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六代皇帝,生於幹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母親是喜塔拉氏。綿寧自幼受到父親的喜愛,並開始接受儒家教育。他“日與詩書相砥礪” ,寫成《養正書屋詩文》40卷。他親筆書寫“至敬,存誠,勤學,改過” 四個條幅掛在屋子裏,以提醒自己要修身養性。綿寧一直以儉德著稱,即便做了皇帝,也是如此。
1820年七月,嘉慶帝的突然駕崩,使39歲的道光帝綿寧登上了歷史舞台,而這個舞台承載了太多的變數,讓雖具有優秀個人品質但卻缺乏雄才大略的道光在這個歷史轉折時期“守其常而不知其變”。
道光時期的勤政圖治
道光帝執政30年,應該算是一個勤政的皇帝。他自詡道:“自禦極至今,凡批覽章奏,引對臣工,旰食宵衣,三十年如一日,不敢自暇自逸。” 道光帝事必躬親,在任內也做了不少事情。比如在內政事物方麵,他整頓了吏治,治理了河工,暢通了漕運等,或多或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道光最值得稱道的業績是平息了回部張格爾的叛亂。
早在1820年,逃亡浩罕的大和卓木的孫子張格爾,在英國的支持下,潛入喀什噶爾,鼓動維族上層發動了一次武裝叛亂。另外張格爾還和浩罕國的國王商定,事成之後,割讓喀什噶爾,平分喀什噶爾等四城的人口和財產。1826年(道光六年),張格爾叛軍占領了天山南路的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闐等城。占城之後,叛軍姦淫婦女,搶掠財物,並強迫十五歲以上的男子當兵的暴行引起了當地民眾的不滿。此時,道光帝決定派大軍前去平叛。1827年(道光七年)十二月,清軍俘獲了張格爾,叛亂被平息。新疆重又歸於安定的局麵。
但是,道光帝在麵對來自東南海上的鴉片走私和英軍入侵問題上,他憂柔寡斷。他想嚴厲禁菸,也曾下決心抗擊侵略者,但他卻不知道英國來自何方,不知道其政治,經濟,軍事情況,因此對其堅船利炮也不屑一顧。無知必然導致其臨危無應變之策,以至戰守茫然,毫無方略,隻能在自恨自愧中頓足嘆息,結果忍辱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鴉片戰爭和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
幹隆和嘉慶時期,英國政府曾經希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雙方進一步通商問題,所以先後兩次派使團訪華,但都無功而返。道光年間,雙方間的衝突愈加明顯了。一方麵,1833年,英國政府廢除了東印度公司的對華貿易壟斷權,並決定向中國派遣商務監督。首任英國駐華商務監督律勞卑(威廉?納皮爾)於1834年7月抵華,但數任商務監督都未能改變中英之間的傳統貿易規範,也不能作為英國駐華官員直接與中國官員打交道。另一方麵,由於向中國輸入鴉片可以賺取巨額的利潤,走私鴉片成為英商的主要貿易活動。
鴉片的大量輸入,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危害。據1835年(道光十五年)統計,當時吸食鴉片的已超過二百萬人,嚴重侵害了民眾的身心健康,加劇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墮落。同時造成中國白銀的大量外流,導致銀價走高、物價上升、政府白銀儲備短缺和按白銀計算的賦稅負擔加重等一係列問題。當時有人估計,在鴉片戰爭前的幾年裏,僅廣州一地每年外流白銀即達三千萬兩之多。清政府在中英實際貿易中也由出超方變為了入超方,財源日益枯竭,人民的經濟負擔也更加沉重。根據公行的統計,1812年中國進出口總值分別是白銀1270萬兩和1510萬兩,1813年進出口總值分別是 1260萬兩和1290萬兩。
對於種植和進口鴉片,幾任清朝皇帝都曾下令禁止過。雍正帝曾於1729年下令禁止販賣鴉片和開設煙館,但無甚效果。而且,鴉片仍可作為須課稅的藥材進入中國口岸。幹隆帝時也下令禁菸。1796年,嘉慶帝再次下令禁止輸入鴉片。1800年,他又一次下禁令,並禁止在國內種植罌粟。但是,利用走私、行賄等非法手段進入中國的鴉片還是越來越多。1831年(道光十一年)走私鴉片數量由嘉慶時的4千多箱增為2萬多箱;到 1838年(道光十八年),更激增至4.02萬箱。
19世紀30年代,鴉片問題已成為清政府的當務之急,以湖廣總督林則徐為代表的禁菸派主張嚴禁鴉片的吸食和販賣。道光帝接受了他們的主張,並於1838年12月派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禁菸。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在兩廣總督鄧廷楨等人協助下開始履行使命。他命令外商將所攜鴉片全部交出,並就今後永不販運鴉片作出具結。外商認為中國官員做事都是虛張聲勢和虎頭蛇尾,故而敷衍搪塞,拒不交出泊於外海躉船上的大量鴉片。於是,林則徐下令中止貿易,撤退外國商館中的中方雇員,並斷絕他們與外界的往來。英國商務監督義律(查爾斯?埃利奧特)甚感不滿,但見情勢難違,遂要求英商將鴉片由自己經手交給中方。他聲稱,自己是代表英國政府接受這些鴉片,英國政府會“補償”他們的損失。此時,建議倫敦對華使用武力已在他的考慮之中。英商隻得依照義律的意見而行,美商也隨之而動。
1839年6月,收繳的兩萬餘箱鴉片在虎門海灘被全部銷毀。林則徐對交出的每箱鴉片給予五斤茶葉的補償,對具結的外商則恢復貿易往來。他甚至寫有一封給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信件。該信雖仍用天朝大國對外夷的口吻寫就,但不無禮貌,所言所論也在情在理。它的大意是:貿易應該是互惠的,不應拿害人之物牟利。既然英國在本國禁止吸食鴉片,就不應聽任煙毒流入中國。貴國國王存心仁厚,隻是因為來華英船甚多,對鴉片走私未加察覺,希望能夠查辦販賣煙毒的邪惡之徒,並停止印度的鴉片種植。
1820年七月,嘉慶按照慣例,去熱河圍獵。在途中,因中暑導致身體不適引發其它病症,病情急劇惡化,不久在熱河駕崩。
縱觀嘉慶帝的一生,雖然不象其父親幹隆那樣有什麽大的作為,但作為一個守成之君,還是恪盡了職守,讓清王朝在危機中延續著昔日的輝煌。
《清史稿》對嘉慶的一生概括是:仁宗初逢訓政,恭謹無違。迨躬蒞萬幾,鋤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盜,力握要樞,崇儉勤事,闢地移民,皆為治之大原也。詔令數下,諄切求言。而籲咈之風,未遽睹焉,是可嘅已。
處於歷史轉折時期的道光帝的統治
嘉慶帝駕崩後,由其第二個兒子綿寧繼承皇位,年號道光。
關於道光的預言及其身世
唐朝高僧黃檗在《禪師詩》第六首中預言了道光的在位時間和發生的事情。詩中寫道:“白龍當道漫騰光,宵旰勤勞一世忙。不幸英雄來海上,望洋從此嘆洋洋。” 第一句“白龍當道漫騰光” 暗含道光的年號和即位之年。白蛇,根據五行學說庚辛為金,金為白色;蛇為巳,所以白蛇為辛巳年,道光在這一年即位。第二句中“宵旰” 的意思是夜晚,指道光皇帝即位後日夜操勞。第三句和第四句指道光末年的中英鴉片戰爭,西方開始以武力叩開中國的大門。
道光帝綿寧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六代皇帝,生於幹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母親是喜塔拉氏。綿寧自幼受到父親的喜愛,並開始接受儒家教育。他“日與詩書相砥礪” ,寫成《養正書屋詩文》40卷。他親筆書寫“至敬,存誠,勤學,改過” 四個條幅掛在屋子裏,以提醒自己要修身養性。綿寧一直以儉德著稱,即便做了皇帝,也是如此。
1820年七月,嘉慶帝的突然駕崩,使39歲的道光帝綿寧登上了歷史舞台,而這個舞台承載了太多的變數,讓雖具有優秀個人品質但卻缺乏雄才大略的道光在這個歷史轉折時期“守其常而不知其變”。
道光時期的勤政圖治
道光帝執政30年,應該算是一個勤政的皇帝。他自詡道:“自禦極至今,凡批覽章奏,引對臣工,旰食宵衣,三十年如一日,不敢自暇自逸。” 道光帝事必躬親,在任內也做了不少事情。比如在內政事物方麵,他整頓了吏治,治理了河工,暢通了漕運等,或多或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道光最值得稱道的業績是平息了回部張格爾的叛亂。
早在1820年,逃亡浩罕的大和卓木的孫子張格爾,在英國的支持下,潛入喀什噶爾,鼓動維族上層發動了一次武裝叛亂。另外張格爾還和浩罕國的國王商定,事成之後,割讓喀什噶爾,平分喀什噶爾等四城的人口和財產。1826年(道光六年),張格爾叛軍占領了天山南路的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闐等城。占城之後,叛軍姦淫婦女,搶掠財物,並強迫十五歲以上的男子當兵的暴行引起了當地民眾的不滿。此時,道光帝決定派大軍前去平叛。1827年(道光七年)十二月,清軍俘獲了張格爾,叛亂被平息。新疆重又歸於安定的局麵。
但是,道光帝在麵對來自東南海上的鴉片走私和英軍入侵問題上,他憂柔寡斷。他想嚴厲禁菸,也曾下決心抗擊侵略者,但他卻不知道英國來自何方,不知道其政治,經濟,軍事情況,因此對其堅船利炮也不屑一顧。無知必然導致其臨危無應變之策,以至戰守茫然,毫無方略,隻能在自恨自愧中頓足嘆息,結果忍辱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鴉片戰爭和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
幹隆和嘉慶時期,英國政府曾經希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雙方進一步通商問題,所以先後兩次派使團訪華,但都無功而返。道光年間,雙方間的衝突愈加明顯了。一方麵,1833年,英國政府廢除了東印度公司的對華貿易壟斷權,並決定向中國派遣商務監督。首任英國駐華商務監督律勞卑(威廉?納皮爾)於1834年7月抵華,但數任商務監督都未能改變中英之間的傳統貿易規範,也不能作為英國駐華官員直接與中國官員打交道。另一方麵,由於向中國輸入鴉片可以賺取巨額的利潤,走私鴉片成為英商的主要貿易活動。
鴉片的大量輸入,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危害。據1835年(道光十五年)統計,當時吸食鴉片的已超過二百萬人,嚴重侵害了民眾的身心健康,加劇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墮落。同時造成中國白銀的大量外流,導致銀價走高、物價上升、政府白銀儲備短缺和按白銀計算的賦稅負擔加重等一係列問題。當時有人估計,在鴉片戰爭前的幾年裏,僅廣州一地每年外流白銀即達三千萬兩之多。清政府在中英實際貿易中也由出超方變為了入超方,財源日益枯竭,人民的經濟負擔也更加沉重。根據公行的統計,1812年中國進出口總值分別是白銀1270萬兩和1510萬兩,1813年進出口總值分別是 1260萬兩和1290萬兩。
對於種植和進口鴉片,幾任清朝皇帝都曾下令禁止過。雍正帝曾於1729年下令禁止販賣鴉片和開設煙館,但無甚效果。而且,鴉片仍可作為須課稅的藥材進入中國口岸。幹隆帝時也下令禁菸。1796年,嘉慶帝再次下令禁止輸入鴉片。1800年,他又一次下禁令,並禁止在國內種植罌粟。但是,利用走私、行賄等非法手段進入中國的鴉片還是越來越多。1831年(道光十一年)走私鴉片數量由嘉慶時的4千多箱增為2萬多箱;到 1838年(道光十八年),更激增至4.02萬箱。
19世紀30年代,鴉片問題已成為清政府的當務之急,以湖廣總督林則徐為代表的禁菸派主張嚴禁鴉片的吸食和販賣。道光帝接受了他們的主張,並於1838年12月派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禁菸。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在兩廣總督鄧廷楨等人協助下開始履行使命。他命令外商將所攜鴉片全部交出,並就今後永不販運鴉片作出具結。外商認為中國官員做事都是虛張聲勢和虎頭蛇尾,故而敷衍搪塞,拒不交出泊於外海躉船上的大量鴉片。於是,林則徐下令中止貿易,撤退外國商館中的中方雇員,並斷絕他們與外界的往來。英國商務監督義律(查爾斯?埃利奧特)甚感不滿,但見情勢難違,遂要求英商將鴉片由自己經手交給中方。他聲稱,自己是代表英國政府接受這些鴉片,英國政府會“補償”他們的損失。此時,建議倫敦對華使用武力已在他的考慮之中。英商隻得依照義律的意見而行,美商也隨之而動。
1839年6月,收繳的兩萬餘箱鴉片在虎門海灘被全部銷毀。林則徐對交出的每箱鴉片給予五斤茶葉的補償,對具結的外商則恢復貿易往來。他甚至寫有一封給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信件。該信雖仍用天朝大國對外夷的口吻寫就,但不無禮貌,所言所論也在情在理。它的大意是:貿易應該是互惠的,不應拿害人之物牟利。既然英國在本國禁止吸食鴉片,就不應聽任煙毒流入中國。貴國國王存心仁厚,隻是因為來華英船甚多,對鴉片走私未加察覺,希望能夠查辦販賣煙毒的邪惡之徒,並停止印度的鴉片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