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由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電影家協會主席馬立克·克尤莫夫與全蘇影協對外聯絡部部長娜傑日達·伏日柯娃宴請。宴會就在電影之家的一所漂亮的餐館裏舉行,餐館是對外營業的。上的幾道菜中有一道是“拉麵”,每人一小碗,與我在新疆常吃的“拉麵”無異,隻是更精緻些。宴會中,蘇聯主人都回憶起他們五十年代訪問中國的情景,稱頌中國的美麗的風光與友好的人民。大家也不時開幾句玩笑。玩笑雖然輕鬆,心情卻不見得那麽輕鬆。娜傑日達·伏日柯娃,這位年紀已經不輕、雍容含蓄的女性感慨係之地說:“像我們現在這樣,坐在一起,互相微笑著閑談,該有多麽好啊!”
我相信她說的是真話,我同意她的話。
我們向他們介紹了蘇聯電影在中國放映的情況。當我們提到去年中央電視台兩次播放了蘇聯駐華使館提供的影片《 這裏的黎明靜悄悄 》,這部影片受到了中國觀眾的歡迎的時候,他們似乎有些驚奇。他們說,他們完全不知道這方麵的情況。
晚上在藝術宮小禮堂放映了中國的記錄短片《 歡樂的大家庭 》。放映前中國電影代表團的成員走上台與觀眾見了麵。我用烏茲別克語向觀眾問了好,台下掌聲熱烈。
看電影時坐在我們身旁的是一些服裝艷麗的烏茲別克女大學生。她們津津有味地看著電影,當看到其中一位維吾爾雜技演員走繩子的驚險場麵的時候,她們失聲叫起媽媽來。
同演的還有阿根廷的一部紀錄片《 艾維塔 》,是描寫庇隆的第二個夫人艾維塔的一生的。電影既有當年留下的文獻性紀錄片,又有向各界有關人士的採訪,還有一個女孩子飾演艾維塔的若幹生活經歷場麵。片子雖長,但很吸引人,手法不拘一格,亦是別開生麵。
電影後晚十一點本來有一個招待會,與當地的表演藝術家聯歡,我因疲勞沒有去參加。
5月30日
上午應邀去烏茲別克斯坦紀錄片廠看一部描寫澳大利亞土人的悲慘生活與鬥爭的紀錄片。下午在電影市場看一部日本影片《 舞序 》。
晚上在維吾爾詩人如茲·卡德爾家中作客。如茲·卡德爾原籍我國新疆喀什噶爾,於一九五五年赴蘇學習,此後在塔什幹定居。他是我國著名維吾爾詩人鐵依甫江的朋友,由於鐵依甫江的介紹,我到達塔什幹後與他取得了聯繫。他告訴我,他用俄語和烏茲別克語寫作,
已經出了十多部詩集。他現在在科學院的文學研究所工作。他的妻子善良溫厚,有點發福,口裏鑲著幾顆金牙,不論是語言聲調、動作、形體,與我在新疆常常接觸的維吾爾女人無異。
同桌就餐的還有一位年輕人,他說:“我是為了看一看中國人才來的,我沒有見過中國人,我很好奇。”他說,他的印象是“中國人都是一些好人,是和我們一樣的人”。
導演黃蜀芹同誌和蘇方工作人員嘎麗娜也都在座。嘎麗娜即席發表了熱情親切的講話。嘎麗娜說:“這次本來是委派另一位年輕同誌來擔任中國代表團的聯絡翻譯工作的,後來因為他家裏有人生病,臨時換了我。開始時我有顧慮,我能勝任這樣的工作嗎?和中國人打交道會是容易的嗎?我懷著忐忑的心情開始了這一工作。經過幾天相處,我感到中國代表團是最有文化、懂禮貌、守時刻、守紀律的,他們當中有的人精通俄語,而他們的團長又會烏茲別克語,需要我做的事很少。當我把這一情況講給旁邊的翻譯聯絡人員聽的時候,他們都說我是一個幸福的人。”
我們感謝嘎麗娜的熱情友好的話。
5月31日
上午在藝術宮看伏龍芝製片廠拍攝的《 狼穴 》,寬銀幕,上下集,描寫一個犯罪集團的覆滅和一個失足者的得以挽救。導演叫做謝米施·巴洛德,他曾經導演過欽吉斯·艾特瑪托夫原著的《 白輪船 》。謝米施·巴洛德的妻子阿衣吐爾安在《 狼穴 》這部影片裏飾演女主角。她是維吾爾族母親、吉爾吉斯族父親的混血兒,出生於我國新疆伊寧市。這樣,我們至少是半個老鄉了。
電影放映時,坐在我左側的是阿衣吐爾安的母親和她的女友。這位中年婦女告訴我說,她不久前曾回過中國,在新疆探親後還到蘇州、杭州等地旅遊,她的中國之行是非常愉快的。
《 狼穴 》放映中,阿衣吐爾安坐在我右側,一字不落地把影片的全部俄語對白譯成了維吾爾語,使我對影片有了很好的理解,其情可感。
下午放映《 青春萬歲 》。馬立克·克尤莫夫陪同中國電影代表團上台與觀眾見麵,接受了獻花。演出中,不時聽到觀眾的會意的笑聲。演出後,掌聲很熱烈。
晚上看了一部古巴喜劇片《 鳥要飛 》,輕鬆愉快,粉飾太平,不乏小噱頭。
夜十一點去烏茲別克電影製片廠參加該廠的招待會。一進門是一個長長的葡萄架,周圍是自來水噴霧器。塔什幹這些日子本已是幹熱異常的,但是在這葡萄架下馬上覺到了潮潤清爽,似是到了一個清涼世界。
招待會上吃了富有中亞風味的串烤羊肉。烤羊肉的又香又辣令人饞涎欲滴的青煙在天空裊裊上升。來賓們對串烤羊肉十分感興趣,有時服務員剛把盛著烤羊肉的盤子端到半路上,就被周圍的客人截去,有幾個“邊遠”桌子上的客人,竟未能吃上如此美味。
我相信她說的是真話,我同意她的話。
我們向他們介紹了蘇聯電影在中國放映的情況。當我們提到去年中央電視台兩次播放了蘇聯駐華使館提供的影片《 這裏的黎明靜悄悄 》,這部影片受到了中國觀眾的歡迎的時候,他們似乎有些驚奇。他們說,他們完全不知道這方麵的情況。
晚上在藝術宮小禮堂放映了中國的記錄短片《 歡樂的大家庭 》。放映前中國電影代表團的成員走上台與觀眾見了麵。我用烏茲別克語向觀眾問了好,台下掌聲熱烈。
看電影時坐在我們身旁的是一些服裝艷麗的烏茲別克女大學生。她們津津有味地看著電影,當看到其中一位維吾爾雜技演員走繩子的驚險場麵的時候,她們失聲叫起媽媽來。
同演的還有阿根廷的一部紀錄片《 艾維塔 》,是描寫庇隆的第二個夫人艾維塔的一生的。電影既有當年留下的文獻性紀錄片,又有向各界有關人士的採訪,還有一個女孩子飾演艾維塔的若幹生活經歷場麵。片子雖長,但很吸引人,手法不拘一格,亦是別開生麵。
電影後晚十一點本來有一個招待會,與當地的表演藝術家聯歡,我因疲勞沒有去參加。
5月30日
上午應邀去烏茲別克斯坦紀錄片廠看一部描寫澳大利亞土人的悲慘生活與鬥爭的紀錄片。下午在電影市場看一部日本影片《 舞序 》。
晚上在維吾爾詩人如茲·卡德爾家中作客。如茲·卡德爾原籍我國新疆喀什噶爾,於一九五五年赴蘇學習,此後在塔什幹定居。他是我國著名維吾爾詩人鐵依甫江的朋友,由於鐵依甫江的介紹,我到達塔什幹後與他取得了聯繫。他告訴我,他用俄語和烏茲別克語寫作,
已經出了十多部詩集。他現在在科學院的文學研究所工作。他的妻子善良溫厚,有點發福,口裏鑲著幾顆金牙,不論是語言聲調、動作、形體,與我在新疆常常接觸的維吾爾女人無異。
同桌就餐的還有一位年輕人,他說:“我是為了看一看中國人才來的,我沒有見過中國人,我很好奇。”他說,他的印象是“中國人都是一些好人,是和我們一樣的人”。
導演黃蜀芹同誌和蘇方工作人員嘎麗娜也都在座。嘎麗娜即席發表了熱情親切的講話。嘎麗娜說:“這次本來是委派另一位年輕同誌來擔任中國代表團的聯絡翻譯工作的,後來因為他家裏有人生病,臨時換了我。開始時我有顧慮,我能勝任這樣的工作嗎?和中國人打交道會是容易的嗎?我懷著忐忑的心情開始了這一工作。經過幾天相處,我感到中國代表團是最有文化、懂禮貌、守時刻、守紀律的,他們當中有的人精通俄語,而他們的團長又會烏茲別克語,需要我做的事很少。當我把這一情況講給旁邊的翻譯聯絡人員聽的時候,他們都說我是一個幸福的人。”
我們感謝嘎麗娜的熱情友好的話。
5月31日
上午在藝術宮看伏龍芝製片廠拍攝的《 狼穴 》,寬銀幕,上下集,描寫一個犯罪集團的覆滅和一個失足者的得以挽救。導演叫做謝米施·巴洛德,他曾經導演過欽吉斯·艾特瑪托夫原著的《 白輪船 》。謝米施·巴洛德的妻子阿衣吐爾安在《 狼穴 》這部影片裏飾演女主角。她是維吾爾族母親、吉爾吉斯族父親的混血兒,出生於我國新疆伊寧市。這樣,我們至少是半個老鄉了。
電影放映時,坐在我左側的是阿衣吐爾安的母親和她的女友。這位中年婦女告訴我說,她不久前曾回過中國,在新疆探親後還到蘇州、杭州等地旅遊,她的中國之行是非常愉快的。
《 狼穴 》放映中,阿衣吐爾安坐在我右側,一字不落地把影片的全部俄語對白譯成了維吾爾語,使我對影片有了很好的理解,其情可感。
下午放映《 青春萬歲 》。馬立克·克尤莫夫陪同中國電影代表團上台與觀眾見麵,接受了獻花。演出中,不時聽到觀眾的會意的笑聲。演出後,掌聲很熱烈。
晚上看了一部古巴喜劇片《 鳥要飛 》,輕鬆愉快,粉飾太平,不乏小噱頭。
夜十一點去烏茲別克電影製片廠參加該廠的招待會。一進門是一個長長的葡萄架,周圍是自來水噴霧器。塔什幹這些日子本已是幹熱異常的,但是在這葡萄架下馬上覺到了潮潤清爽,似是到了一個清涼世界。
招待會上吃了富有中亞風味的串烤羊肉。烤羊肉的又香又辣令人饞涎欲滴的青煙在天空裊裊上升。來賓們對串烤羊肉十分感興趣,有時服務員剛把盛著烤羊肉的盤子端到半路上,就被周圍的客人截去,有幾個“邊遠”桌子上的客人,竟未能吃上如此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