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放映一部巴西影片,描寫一黑人歌星,突出他的歌舞的粗獷、野性、熱力,歌星把頭剃成圖案狀,一側有一五角星,另一側是月牙,這也是一種刺激。
下午應電影節組織者之邀,接受當地電影廠拍攝來訪紀錄片。我最後用維-烏語言表達了對塔什幹人民和電影工作者的謝意,受到他們的歡迎。
之後,我們與蘇聯影協外事部門負責人娜傑日達·伏日柯娃會見。伏日柯娃年紀已經不輕,說話文雅、嫻靜而又不失矜持,很有風度。
晚上看伊拉克電影《 大問題 》,影片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伊拉克人民反對英國殖民者的鬥爭。片子拍得很不錯,據說導演是在莫斯科留學的,是蘇聯著名導演格拉西莫夫的學生。然後看了一部阿根廷電影,描寫一個殺人有術的人如何殺人,當然也很刺激。未及看完便趕到火車站,乘車赴撒馬爾罕。
這是一班從塔什幹開往撒馬爾罕的旅遊專車,一切設備與中國的軟席臥鋪車廂無異。列車員是一位老頭兒,六十多歲了,名叫塔什幹巴依,圓圓的臉,個子不高,樣子極樸實。他在火車上服務已經四十餘年。我們用民族語言相談甚歡,他特別給我們多泡了一壺釅茶。我們送給他一套《 青春萬歲 》的電影畫片。他高興地逢人便說我是“自己人”,是他的朋友。
在旅店、飯館、展覽會、車船上,我看到的蘇聯服務人員似乎年齡都相當大。一個說法是:年輕人去從事更重要、更需要體力的工作去了,而這些服務行業恰恰適宜安排一些老人。據說整個蘇聯的國民經濟,還是時常感到勞動力不足。
5月27日
上午七點到達撒馬爾罕,同樣受到盛大的歡迎,載歌載舞的場麵時間相當長。隨後分別登上十五輛大轎車,最後一輛是空車隨行,以備不時之需。車輛所過之處,一律綠燈,街道兩旁警衛嚴密,由此亦可見蘇聯當局對電影節活動如何之重視了。
早飯後參觀了四處古代清真寺及墓地及伊斯蘭經文學校的建築,圓拱形的土石建築,都飾以極細緻艷麗而又別具中亞特色的花紋,令人讚嘆,如神遊中亞十四、十五、十六世紀的
歷史,並為歷史滄桑變遷而感慨。
下午抵達列寧集體農莊,再一次盛大的載歌載舞的歡迎。長桌如龍,食品豐盛,大家一去就入了座。這時天陰欲雨,據說當局向天空發射炮彈驅散了陰雲。
午飯吃了四個多小時,我吃了許多櫻桃,也頗幹了幾杯伏特加酒。桌對麵坐著的是巴西電影製片人和作曲家及蘇方給他們配備的翻譯,我們碰杯、談天,十分融洽。
由於吃飯時間很長,我便在就餐之中起立到處走走看看,遇到當地農莊莊員,便談起天來。他們找了一些維吾爾族莊員與我見麵,我們當然是一見如故。我解釋我是漢人,但長期在新疆維吾爾人聚居的地方生活,故而會講維吾爾語。但他們太興奮了,完全不理睬也不理解我的解釋,並逢人便說:“這是我們的維吾爾人!從中國來的維吾爾人!”最後,我戴著一頂他們的小花帽,與他們合影留念。
無論從哪一方麵說來,塔什幹、撒馬爾罕、阿拉木圖、伏龍芝,確實是一些令人感到親切的地方。
用了近六個鍾頭才結束了午飯,立刻十五輛大轎車把我們拉到旅館吃晚飯。這樣的吃法實在令人大吃一驚!我實在無法消化,隻吃了三粒櫻桃加半斤西紅柿。
晚飯後半小時,去火車站登上歸程。又是一場吹著長柄嗩吶、敲著手鼓的盛大歡迎。
5月28日
上午去電影市場。
下午看尼泊爾電影。
晚上在拉麗莎家作客。她父親是中國血統,出生於蒙古人民共和國,五十年代到達蘇聯,已不會講中文。她母親是俄羅斯人,她還有一個弟弟,名叫巴甫利柯,高中畢業了,剛結
束了畢業考試,正準備參加高等學校的入學考試。一家人對中國電影代表團都非常熱情,我們一起飲酒吃菜、唱歌跳舞,十分高興,最後拉麗莎送給我們每人一個彩色木勺,巴甫利柯送給我們一人一小瓶伏特加酒,他們的母親還送給我們一人一小罐果醬。
我注意到,跳舞時放音樂的收錄機,是那種舊式的大錄音機,用那種大卷的磁帶的。
拉麗莎的父親擔任一個工廠的工程師,有私人汽車,他們的生活還是很不錯的,但住房並不寬裕。拉麗莎和巴甫利柯各有一間小房間居住,拉麗莎房間裏有一張桌子,桌上的玻璃板下,壓著幾張從美國畫報上剪下來的圖片。
5月29日
上午去電影市場看根據尤利·邦達列夫的小說改編的電影《 岸 》。
下午看民主德國的電影錄像《 轉折點 》,片子拍得十分嚴肅。
民主德國參加電影市場的代表團一直對我們很友好,其中有兩個人五十年代訪問過中國。搭車的時候,我們交談得很愉快,下車的時候,他們說:“希望我們之間的對話不僅限於
汽車上。”說完,我們都笑了。
捷克、波蘭、匈牙利等東歐國家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電影工作者也極願與我們攀談。一位捷克女士,一見麵便用中文說:“我愛你。”我沒聽出是中文,所以聽不懂。她用英語又解釋了一遍。使約旦老夫婦大驚愕然說:“她怎麽一見麵就求愛?”
下午應電影節組織者之邀,接受當地電影廠拍攝來訪紀錄片。我最後用維-烏語言表達了對塔什幹人民和電影工作者的謝意,受到他們的歡迎。
之後,我們與蘇聯影協外事部門負責人娜傑日達·伏日柯娃會見。伏日柯娃年紀已經不輕,說話文雅、嫻靜而又不失矜持,很有風度。
晚上看伊拉克電影《 大問題 》,影片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伊拉克人民反對英國殖民者的鬥爭。片子拍得很不錯,據說導演是在莫斯科留學的,是蘇聯著名導演格拉西莫夫的學生。然後看了一部阿根廷電影,描寫一個殺人有術的人如何殺人,當然也很刺激。未及看完便趕到火車站,乘車赴撒馬爾罕。
這是一班從塔什幹開往撒馬爾罕的旅遊專車,一切設備與中國的軟席臥鋪車廂無異。列車員是一位老頭兒,六十多歲了,名叫塔什幹巴依,圓圓的臉,個子不高,樣子極樸實。他在火車上服務已經四十餘年。我們用民族語言相談甚歡,他特別給我們多泡了一壺釅茶。我們送給他一套《 青春萬歲 》的電影畫片。他高興地逢人便說我是“自己人”,是他的朋友。
在旅店、飯館、展覽會、車船上,我看到的蘇聯服務人員似乎年齡都相當大。一個說法是:年輕人去從事更重要、更需要體力的工作去了,而這些服務行業恰恰適宜安排一些老人。據說整個蘇聯的國民經濟,還是時常感到勞動力不足。
5月27日
上午七點到達撒馬爾罕,同樣受到盛大的歡迎,載歌載舞的場麵時間相當長。隨後分別登上十五輛大轎車,最後一輛是空車隨行,以備不時之需。車輛所過之處,一律綠燈,街道兩旁警衛嚴密,由此亦可見蘇聯當局對電影節活動如何之重視了。
早飯後參觀了四處古代清真寺及墓地及伊斯蘭經文學校的建築,圓拱形的土石建築,都飾以極細緻艷麗而又別具中亞特色的花紋,令人讚嘆,如神遊中亞十四、十五、十六世紀的
歷史,並為歷史滄桑變遷而感慨。
下午抵達列寧集體農莊,再一次盛大的載歌載舞的歡迎。長桌如龍,食品豐盛,大家一去就入了座。這時天陰欲雨,據說當局向天空發射炮彈驅散了陰雲。
午飯吃了四個多小時,我吃了許多櫻桃,也頗幹了幾杯伏特加酒。桌對麵坐著的是巴西電影製片人和作曲家及蘇方給他們配備的翻譯,我們碰杯、談天,十分融洽。
由於吃飯時間很長,我便在就餐之中起立到處走走看看,遇到當地農莊莊員,便談起天來。他們找了一些維吾爾族莊員與我見麵,我們當然是一見如故。我解釋我是漢人,但長期在新疆維吾爾人聚居的地方生活,故而會講維吾爾語。但他們太興奮了,完全不理睬也不理解我的解釋,並逢人便說:“這是我們的維吾爾人!從中國來的維吾爾人!”最後,我戴著一頂他們的小花帽,與他們合影留念。
無論從哪一方麵說來,塔什幹、撒馬爾罕、阿拉木圖、伏龍芝,確實是一些令人感到親切的地方。
用了近六個鍾頭才結束了午飯,立刻十五輛大轎車把我們拉到旅館吃晚飯。這樣的吃法實在令人大吃一驚!我實在無法消化,隻吃了三粒櫻桃加半斤西紅柿。
晚飯後半小時,去火車站登上歸程。又是一場吹著長柄嗩吶、敲著手鼓的盛大歡迎。
5月28日
上午去電影市場。
下午看尼泊爾電影。
晚上在拉麗莎家作客。她父親是中國血統,出生於蒙古人民共和國,五十年代到達蘇聯,已不會講中文。她母親是俄羅斯人,她還有一個弟弟,名叫巴甫利柯,高中畢業了,剛結
束了畢業考試,正準備參加高等學校的入學考試。一家人對中國電影代表團都非常熱情,我們一起飲酒吃菜、唱歌跳舞,十分高興,最後拉麗莎送給我們每人一個彩色木勺,巴甫利柯送給我們一人一小瓶伏特加酒,他們的母親還送給我們一人一小罐果醬。
我注意到,跳舞時放音樂的收錄機,是那種舊式的大錄音機,用那種大卷的磁帶的。
拉麗莎的父親擔任一個工廠的工程師,有私人汽車,他們的生活還是很不錯的,但住房並不寬裕。拉麗莎和巴甫利柯各有一間小房間居住,拉麗莎房間裏有一張桌子,桌上的玻璃板下,壓著幾張從美國畫報上剪下來的圖片。
5月29日
上午去電影市場看根據尤利·邦達列夫的小說改編的電影《 岸 》。
下午看民主德國的電影錄像《 轉折點 》,片子拍得十分嚴肅。
民主德國參加電影市場的代表團一直對我們很友好,其中有兩個人五十年代訪問過中國。搭車的時候,我們交談得很愉快,下車的時候,他們說:“希望我們之間的對話不僅限於
汽車上。”說完,我們都笑了。
捷克、波蘭、匈牙利等東歐國家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電影工作者也極願與我們攀談。一位捷克女士,一見麵便用中文說:“我愛你。”我沒聽出是中文,所以聽不懂。她用英語又解釋了一遍。使約旦老夫婦大驚愕然說:“她怎麽一見麵就求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