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建築則是另一種風格,不論形狀上和材料上都顯得峭拔、神奇、奔放,令人眼花繚亂。特別是那種玻璃材料的相互反光映射,更給人一種變幻莫測、光怪陸離的感覺。
而且所有的蘇聯城市街頭都看不見任何商業gg,電視節目和廣播節目裏也沒有gg。倒是常常看到莊嚴的集會與講演。在莫斯科,商業網點似乎也不太多,有時汽車開了二十分鍾,路兩邊看不到一個商店,隻見一幢幢的大樓。比較起來,提比裏西的房屋、商店和街道似乎更輕鬆、更有人情味一些。
城市街頭引人注目的是政治標語與宣傳畫。標語最常見的有“光榮歸於蘇共”“光榮歸於勞動( 者 )”“造福人民是蘇共的最高目標”“蘇共二十六大決議是我們的生命”等,紅場附近的老發電廠廠房上懸掛著的標語則是“共產主義是蘇維埃政權加電氣化”,也許更多的標語口號是“列寧主義萬歲”和“在列寧的旗幟下戰無不勝”,這些標語多半和列寧像在一道。當然,“給世界以和平”( mnp mnpy )的標語也到處可見。由於俄文中世界與和平都是mnp一詞,這條標語極富文字與語言的精緻性、嚴整性。
在塔什幹,有兩條標語很有特色。一條是“塔什幹像鮮花一樣盛開”,一條是“塔什幹是和平與充滿友誼的城市”。鮮花與友誼,在塔什幹電影節期間,確實充盈洋溢,蔚為大觀,獻花、握手、碰杯……貫徹始終。
塔什幹電影節還有自己的政治口號,叫做“為了和平、社會進步與各國人民的自由”。電影節期間,用各種語言寫的這同一條標語,遍布塔什幹的每一個角落。
而入夜以後,在塔什幹街頭,代替了商店的霓虹燈的是大同小異的棉桃圖案霓虹燈。看來,生產棉花乃是烏茲別克共和國的首要任務。
一切莊嚴神聖之中的莊嚴神聖當然是列寧。蘇共二十大以後,對史達林有所批評,與此同時大大突出了列寧,這樣就不致出現什麽“真空”或者“危機”,人們把從前崇敬史達林之情加倍地奉獻給當之無愧的無產階級革命偉人列寧。
我們在蘇聯旅行期間,到處都看到列寧的雕像。銅像、石像、站像、坐像、沉思像、讀書像、行進像、演說像、手勢像、全身像、半身像,有豎在街頭、廣場中央的,有豎在大廳、前廊裏的,也有放在案頭的,都做得充滿激情,親切、偉大、質樸、熱烈如火焰、慈祥如父母、智慧如海洋,多姿多態,栩栩如生,登峰造極。
還有許多列寧的畫像,大多是巨大的頭像。這些頭像使你覺得列寧就在你的近處、你的麵前,用他洞察一切的眼睛觀察著你。
凡此種種,甚至使我這個自幼敬仰列寧、讀過列寧的一些著作、至今寫文章仍然喜歡援引列寧的某些天才的思想論斷的人,使我這個不會對列寧的形象感到任何陌生的人,也為之一震。
塔什幹電影節開幕的那一天,第一項活動便是向列寧廣場的列寧像獻花圈。當地的蘇聯領導人、電影節組織者帶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浩浩蕩蕩地去給高高聳立著的列寧像獻花圈。這給蘇聯人和外國人都留下了強烈的心理影響,並且似乎具有某種象徵意味。當巨大的、中間是紅的與白的玫瑰、四周是一圈紅的鮮花和綠葉的花圈抬到似乎正在向前行走並瀟灑地擺動著手臂的“列寧”麵前的時候,我看到一位黑人( 他是一個非洲國家的政府部長 )掏出手帕揩眼淚。
訪蘇心潮(5)
五月二十六日星期六是假日——蘇聯實行的亦是周五日工作製。我們在塔什幹街頭親眼看到一對對青年男女,穿著洋洋大觀的禮服,從市蘇維埃大廈登記結婚走出來。在親友的追隨陪同下,他們雙手捧著鮮花,莊重誠摯地向列寧雕像走去。在蘇聯各地,新婚者都要向列寧像與無名英雄紀念碑獻花。在莫斯科,便是直接向列寧墓獻花了。
而列寧墓是全蘇精神的聚焦點。列寧墓主要由赤色大理石壘成,中部有一圈藍黑色的石
頭。墓門旁站著兩個精選出來的衛兵,衛兵也像石頭一樣,一動也不動,無怪乎俄語中常用“堅如磐石”這個詞。墓門兩邊擺放著用鮮花紮成的花圈。列寧墓位於紅場西側,旁邊是克裏姆林宮、紅牆。南麵是聖瓦西裏東正教大教堂,教堂的穹頂類似中世紀武士的頭盔,色彩艷麗。東麵是巨大的百貨公司,百貨公司內有五條大街,四層售貨部。這個百貨公司據說是革命前由一位法國人經營建造的。紅場北麵則是列寧博物館。
每年五一勞動節與十月革命節,蘇聯領導人站在列寧墓上閱兵並檢閱群眾遊行隊伍,這已經堅持了六十多年了。
列寧墓並不經常開放,隻要一開放,便排起長隊,據說一般要排兩個小時以上才得以瞻仰列寧的遺容。由於我們代表團在莫斯科隻是途經中轉,未能安排進去瞻仰,這是一個遺憾。聽說遺體保存得極好,麵容如生。
在一些正式場合,一些有地位的蘇聯人發言的時候常常要提到列寧。塔什幹電影節的開幕式和閉幕式上,電影節的組織者都援引了列寧的話,說電影是一切文學樣式中最重要的一種。在蘇中友協組織的歡迎中國藝術家的小型集會上,發言者提到蘇共的時候還要加上鏗鏘響亮的同位語——“列寧的黨”。
而且所有的蘇聯城市街頭都看不見任何商業gg,電視節目和廣播節目裏也沒有gg。倒是常常看到莊嚴的集會與講演。在莫斯科,商業網點似乎也不太多,有時汽車開了二十分鍾,路兩邊看不到一個商店,隻見一幢幢的大樓。比較起來,提比裏西的房屋、商店和街道似乎更輕鬆、更有人情味一些。
城市街頭引人注目的是政治標語與宣傳畫。標語最常見的有“光榮歸於蘇共”“光榮歸於勞動( 者 )”“造福人民是蘇共的最高目標”“蘇共二十六大決議是我們的生命”等,紅場附近的老發電廠廠房上懸掛著的標語則是“共產主義是蘇維埃政權加電氣化”,也許更多的標語口號是“列寧主義萬歲”和“在列寧的旗幟下戰無不勝”,這些標語多半和列寧像在一道。當然,“給世界以和平”( mnp mnpy )的標語也到處可見。由於俄文中世界與和平都是mnp一詞,這條標語極富文字與語言的精緻性、嚴整性。
在塔什幹,有兩條標語很有特色。一條是“塔什幹像鮮花一樣盛開”,一條是“塔什幹是和平與充滿友誼的城市”。鮮花與友誼,在塔什幹電影節期間,確實充盈洋溢,蔚為大觀,獻花、握手、碰杯……貫徹始終。
塔什幹電影節還有自己的政治口號,叫做“為了和平、社會進步與各國人民的自由”。電影節期間,用各種語言寫的這同一條標語,遍布塔什幹的每一個角落。
而入夜以後,在塔什幹街頭,代替了商店的霓虹燈的是大同小異的棉桃圖案霓虹燈。看來,生產棉花乃是烏茲別克共和國的首要任務。
一切莊嚴神聖之中的莊嚴神聖當然是列寧。蘇共二十大以後,對史達林有所批評,與此同時大大突出了列寧,這樣就不致出現什麽“真空”或者“危機”,人們把從前崇敬史達林之情加倍地奉獻給當之無愧的無產階級革命偉人列寧。
我們在蘇聯旅行期間,到處都看到列寧的雕像。銅像、石像、站像、坐像、沉思像、讀書像、行進像、演說像、手勢像、全身像、半身像,有豎在街頭、廣場中央的,有豎在大廳、前廊裏的,也有放在案頭的,都做得充滿激情,親切、偉大、質樸、熱烈如火焰、慈祥如父母、智慧如海洋,多姿多態,栩栩如生,登峰造極。
還有許多列寧的畫像,大多是巨大的頭像。這些頭像使你覺得列寧就在你的近處、你的麵前,用他洞察一切的眼睛觀察著你。
凡此種種,甚至使我這個自幼敬仰列寧、讀過列寧的一些著作、至今寫文章仍然喜歡援引列寧的某些天才的思想論斷的人,使我這個不會對列寧的形象感到任何陌生的人,也為之一震。
塔什幹電影節開幕的那一天,第一項活動便是向列寧廣場的列寧像獻花圈。當地的蘇聯領導人、電影節組織者帶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浩浩蕩蕩地去給高高聳立著的列寧像獻花圈。這給蘇聯人和外國人都留下了強烈的心理影響,並且似乎具有某種象徵意味。當巨大的、中間是紅的與白的玫瑰、四周是一圈紅的鮮花和綠葉的花圈抬到似乎正在向前行走並瀟灑地擺動著手臂的“列寧”麵前的時候,我看到一位黑人( 他是一個非洲國家的政府部長 )掏出手帕揩眼淚。
訪蘇心潮(5)
五月二十六日星期六是假日——蘇聯實行的亦是周五日工作製。我們在塔什幹街頭親眼看到一對對青年男女,穿著洋洋大觀的禮服,從市蘇維埃大廈登記結婚走出來。在親友的追隨陪同下,他們雙手捧著鮮花,莊重誠摯地向列寧雕像走去。在蘇聯各地,新婚者都要向列寧像與無名英雄紀念碑獻花。在莫斯科,便是直接向列寧墓獻花了。
而列寧墓是全蘇精神的聚焦點。列寧墓主要由赤色大理石壘成,中部有一圈藍黑色的石
頭。墓門旁站著兩個精選出來的衛兵,衛兵也像石頭一樣,一動也不動,無怪乎俄語中常用“堅如磐石”這個詞。墓門兩邊擺放著用鮮花紮成的花圈。列寧墓位於紅場西側,旁邊是克裏姆林宮、紅牆。南麵是聖瓦西裏東正教大教堂,教堂的穹頂類似中世紀武士的頭盔,色彩艷麗。東麵是巨大的百貨公司,百貨公司內有五條大街,四層售貨部。這個百貨公司據說是革命前由一位法國人經營建造的。紅場北麵則是列寧博物館。
每年五一勞動節與十月革命節,蘇聯領導人站在列寧墓上閱兵並檢閱群眾遊行隊伍,這已經堅持了六十多年了。
列寧墓並不經常開放,隻要一開放,便排起長隊,據說一般要排兩個小時以上才得以瞻仰列寧的遺容。由於我們代表團在莫斯科隻是途經中轉,未能安排進去瞻仰,這是一個遺憾。聽說遺體保存得極好,麵容如生。
在一些正式場合,一些有地位的蘇聯人發言的時候常常要提到列寧。塔什幹電影節的開幕式和閉幕式上,電影節的組織者都援引了列寧的話,說電影是一切文學樣式中最重要的一種。在蘇中友協組織的歡迎中國藝術家的小型集會上,發言者提到蘇共的時候還要加上鏗鏘響亮的同位語——“列寧的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