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諸子對墨子的評議皆不論及《墨子》書中所存的天誌、明鬼的思想。
這說明天誌、明鬼的思想對於墨子及墨家學派來說隻是宣傳主義,傳播思想的一種形式,而且不是一種主要形式,主要形式是身體力行的榜樣作用。所以,這一旁證也可說明天誌、明鬼不是墨子的真實思想,更不是墨子思想的主流。
分析一下諸子對墨子思想的評議,可以看出在先秦諸子眼裏,墨子的學說是役夫之道,且墨子和墨家成員多數是手工匠出身。因此,他們所關心的首先是物質生產、農耕、織絍、工匠手藝是他們喜歡談論的事情,也經常以農、織、工之事來喻證自己的學說、觀點。對物質生產的重視是個體小生產者謀生的切身經驗,他們自然明白不從事物質生產,衣食住行的生活資料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因此,重視生產的物質利益,強調功利,注重實用就自然成為墨子學說的核心和基礎。
勞逸不均,貧富不勻,勞者貧困,逸者富貴,這種不平等的社會理象對個體小生產來說是最敏感,也是最感憤恨的事情。絕對平均主義自然成為小生產者所固有的思想特徵,充滿普遍的愛的大同世界是小生產者最易產生,也最易接收的社會理想。這種大同思想是損有餘益不足的平均主義,是僅以滿足溫飽,節製享受的禁欲主義為基礎的,這點和儒家的大同思想根本不同。
墨子的理想社會是小生產勞動者的烏托邦,被稱為役夫之道,至當不易。以小生產勞動者為主體,構成的墨家團體具有一種堅定的宗教獻身精神,《淮南子。
泰族訓》說明的,“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所致也。”正是墨家艱苦奮鬥精神的寫照。這和墨家是社會下層小生產勞動者為主要成員的特徵相關聯,役夫之道正是靠役夫式的精神和行動才能履踐。所以,貴族士大夫們才會感嘆其道太儉,天下不堪。
作為一派顯學的墨子思想被貴族士大夫稱為“役夫之道”,說明墨子身上具有學者和工匠兩種傳統,是學者和工匠的結合。
(二)墨子是小生產勞動者的代表
墨子身上具有明顯的工匠傳統,他直接參加了手工匠的生產勞動,具有手工匠的專門技術,並以此為榮。《墨子。魯問》、《墨子。公輸》、《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淮南子。齊俗訓》都記載了墨子輸造技巧之事:
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自以為至巧。
子墨子謂公輸子曰:“子乏為鵲也,不如匠之為車轄。”須臾劉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為功,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
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輩一日而敗。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鳶飛。”
墨子曰:“不如為車輗之巧也,用咫長之,不費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遠力多,久於歲數。今我為鳶三年成,輩一日而敗。
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守圉有餘。……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這些記載說明,墨子成為墨家首領後,也沒有脫離過手工匠的生產勞動。墨家成員也大都直接參加了各種工藝技術活動,掌握了各種手工業生產技術。
與孔子不同,墨子很重視被孔子鄙視為小人之學的稼圃之類的知識。他將百姓耳目之實作為認識的出發點,以農、工、生產、生活實踐作為自己知識的對象,每每以耕織工匠之事作比喻,論證他的各種觀點。《墨子。法儀》篇舉百工的法為例,說明國家法儀的重要性,“子墨子曰:”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雖至士之為將相者,皆有法,雖至百工從事者,亦皆有法。百工為方以矩,為圓以規,直以繩,正以縣,無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雖不中,仿依以從事,猶逾已。故百工從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國,而無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辯也。‘“此例亦可證明墨子對手工匠技藝熟悉和重視的態度。
墨子自稱“賤人” 或“北方之鄙人”, 並以“賤人之所為”為榮,“今農夫入其稅於大人,大人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豈曰‘賤人之所為’而不享哉?故雖賤人也,上比之農,下比之藥,曾不若一草之本乎?” 墨子及墨家成員以吃苦耐勞的實踐精神作為墨者之道,這正是手工匠固有的一種品質。《備梯》篇記載,墨子弟子“禽滑厘子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麵目黎墨,役身給使,不敢問欲”。就是一例。“墨”字訓有三義,一為墨型,墨是古代五刑之一,故有刑徒賤役之義。二為瘠墨,《荀子。禮論》以瘠墨稱墨子,因墨子以自苦為極,致麵目黎墨。三為繩墨,喻繩墨之木匠。《莊子。天下》篇說墨子“以繩墨自矯”,正是墨子及墨者這種工匠的吃苦耐勞的作風,才使荀子斥墨子行“役夫之道”,楚國大臣穆賀稱墨子之學是“賤人之所為”。
這些史料說明,墨子出身於工匠,是由工匠上升為士的。他繼承、發揚了工匠的傳統,並作為小生產勞動者的思想代表,了解他們的生活和感情,理解他們的利益和要求,並為他們呼籲吶喊,“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
(三)墨子的學者活動
作為一個學者,墨子的修養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墨子好學,二是墨子對周文化的理論批判。
墨子好學、博學,曾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又曾向史角學郊廟之禮,通六藝之論。在《貴義》篇記載了一則墨子好學的故事,墨子南遊衛國,車箱裏裝了很多書,其弟子弦唐子看見,覺得很奇怪,問墨子為什麽帶這麽多書?墨子回答說:“從前周公旦一早讀書上百篇,晚上會見70個士,我既不做官又不種田,怎麽敢不讀書呢?”墨子對周文化係統的理論批判,說明墨者作為學者的文化修養已有相當造詣,所以才能出於儒而能反,學周禮而能背。墨子認為周禮繁褥煩擾,強製性地規範了人的生活方式,強固了人的等級隸屬模式。墨子對周禮的這一中肯的批判代表了小生產勞動者的物質利益和對平等大同社會理想的追求。
墨子背周道,非周禮主要是採取了非儒以非周的方式,從而完成了批判周文化的理論任務。墨子對孔子的態度有兩重性,一是肯定了孔子在批判改造周文化僵死儀式方麵,開創私學的歷史功績。所以,雖然非儒,但公開承認了孔子不可易的歷史地位。“程子曰:”非儒,何故稱於孔子也?‘子墨子曰:“是亦當而不可易者也。今鳥聞熱旱之憂則高,魚聞熱旱之憂則下,當此雖禹、湯之謀,必不能易矣。鳥、魚可謂愚矣,禹湯猶雲因焉,今翟曾無稱於孔子乎?’” 這說明墨子認為他和孔子對待周文化的態度猶如鳥魚對於熱旱之憂的不同態度,是因為彼此之間思想、觀點不同所至。如果說,墨子主要是從根本內容上,用夏禹之道否定周禮,則孔子主要是從形式上對周禮加以損益。孔子曾說過:“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這說明天誌、明鬼的思想對於墨子及墨家學派來說隻是宣傳主義,傳播思想的一種形式,而且不是一種主要形式,主要形式是身體力行的榜樣作用。所以,這一旁證也可說明天誌、明鬼不是墨子的真實思想,更不是墨子思想的主流。
分析一下諸子對墨子思想的評議,可以看出在先秦諸子眼裏,墨子的學說是役夫之道,且墨子和墨家成員多數是手工匠出身。因此,他們所關心的首先是物質生產、農耕、織絍、工匠手藝是他們喜歡談論的事情,也經常以農、織、工之事來喻證自己的學說、觀點。對物質生產的重視是個體小生產者謀生的切身經驗,他們自然明白不從事物質生產,衣食住行的生活資料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因此,重視生產的物質利益,強調功利,注重實用就自然成為墨子學說的核心和基礎。
勞逸不均,貧富不勻,勞者貧困,逸者富貴,這種不平等的社會理象對個體小生產來說是最敏感,也是最感憤恨的事情。絕對平均主義自然成為小生產者所固有的思想特徵,充滿普遍的愛的大同世界是小生產者最易產生,也最易接收的社會理想。這種大同思想是損有餘益不足的平均主義,是僅以滿足溫飽,節製享受的禁欲主義為基礎的,這點和儒家的大同思想根本不同。
墨子的理想社會是小生產勞動者的烏托邦,被稱為役夫之道,至當不易。以小生產勞動者為主體,構成的墨家團體具有一種堅定的宗教獻身精神,《淮南子。
泰族訓》說明的,“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所致也。”正是墨家艱苦奮鬥精神的寫照。這和墨家是社會下層小生產勞動者為主要成員的特徵相關聯,役夫之道正是靠役夫式的精神和行動才能履踐。所以,貴族士大夫們才會感嘆其道太儉,天下不堪。
作為一派顯學的墨子思想被貴族士大夫稱為“役夫之道”,說明墨子身上具有學者和工匠兩種傳統,是學者和工匠的結合。
(二)墨子是小生產勞動者的代表
墨子身上具有明顯的工匠傳統,他直接參加了手工匠的生產勞動,具有手工匠的專門技術,並以此為榮。《墨子。魯問》、《墨子。公輸》、《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淮南子。齊俗訓》都記載了墨子輸造技巧之事:
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自以為至巧。
子墨子謂公輸子曰:“子乏為鵲也,不如匠之為車轄。”須臾劉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為功,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
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輩一日而敗。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鳶飛。”
墨子曰:“不如為車輗之巧也,用咫長之,不費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遠力多,久於歲數。今我為鳶三年成,輩一日而敗。
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守圉有餘。……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這些記載說明,墨子成為墨家首領後,也沒有脫離過手工匠的生產勞動。墨家成員也大都直接參加了各種工藝技術活動,掌握了各種手工業生產技術。
與孔子不同,墨子很重視被孔子鄙視為小人之學的稼圃之類的知識。他將百姓耳目之實作為認識的出發點,以農、工、生產、生活實踐作為自己知識的對象,每每以耕織工匠之事作比喻,論證他的各種觀點。《墨子。法儀》篇舉百工的法為例,說明國家法儀的重要性,“子墨子曰:”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雖至士之為將相者,皆有法,雖至百工從事者,亦皆有法。百工為方以矩,為圓以規,直以繩,正以縣,無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雖不中,仿依以從事,猶逾已。故百工從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國,而無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辯也。‘“此例亦可證明墨子對手工匠技藝熟悉和重視的態度。
墨子自稱“賤人” 或“北方之鄙人”, 並以“賤人之所為”為榮,“今農夫入其稅於大人,大人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豈曰‘賤人之所為’而不享哉?故雖賤人也,上比之農,下比之藥,曾不若一草之本乎?” 墨子及墨家成員以吃苦耐勞的實踐精神作為墨者之道,這正是手工匠固有的一種品質。《備梯》篇記載,墨子弟子“禽滑厘子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麵目黎墨,役身給使,不敢問欲”。就是一例。“墨”字訓有三義,一為墨型,墨是古代五刑之一,故有刑徒賤役之義。二為瘠墨,《荀子。禮論》以瘠墨稱墨子,因墨子以自苦為極,致麵目黎墨。三為繩墨,喻繩墨之木匠。《莊子。天下》篇說墨子“以繩墨自矯”,正是墨子及墨者這種工匠的吃苦耐勞的作風,才使荀子斥墨子行“役夫之道”,楚國大臣穆賀稱墨子之學是“賤人之所為”。
這些史料說明,墨子出身於工匠,是由工匠上升為士的。他繼承、發揚了工匠的傳統,並作為小生產勞動者的思想代表,了解他們的生活和感情,理解他們的利益和要求,並為他們呼籲吶喊,“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
(三)墨子的學者活動
作為一個學者,墨子的修養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墨子好學,二是墨子對周文化的理論批判。
墨子好學、博學,曾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又曾向史角學郊廟之禮,通六藝之論。在《貴義》篇記載了一則墨子好學的故事,墨子南遊衛國,車箱裏裝了很多書,其弟子弦唐子看見,覺得很奇怪,問墨子為什麽帶這麽多書?墨子回答說:“從前周公旦一早讀書上百篇,晚上會見70個士,我既不做官又不種田,怎麽敢不讀書呢?”墨子對周文化係統的理論批判,說明墨者作為學者的文化修養已有相當造詣,所以才能出於儒而能反,學周禮而能背。墨子認為周禮繁褥煩擾,強製性地規範了人的生活方式,強固了人的等級隸屬模式。墨子對周禮的這一中肯的批判代表了小生產勞動者的物質利益和對平等大同社會理想的追求。
墨子背周道,非周禮主要是採取了非儒以非周的方式,從而完成了批判周文化的理論任務。墨子對孔子的態度有兩重性,一是肯定了孔子在批判改造周文化僵死儀式方麵,開創私學的歷史功績。所以,雖然非儒,但公開承認了孔子不可易的歷史地位。“程子曰:”非儒,何故稱於孔子也?‘子墨子曰:“是亦當而不可易者也。今鳥聞熱旱之憂則高,魚聞熱旱之憂則下,當此雖禹、湯之謀,必不能易矣。鳥、魚可謂愚矣,禹湯猶雲因焉,今翟曾無稱於孔子乎?’” 這說明墨子認為他和孔子對待周文化的態度猶如鳥魚對於熱旱之憂的不同態度,是因為彼此之間思想、觀點不同所至。如果說,墨子主要是從根本內容上,用夏禹之道否定周禮,則孔子主要是從形式上對周禮加以損益。孔子曾說過:“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