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了經、說四篇是墨子親著的“墨經”,是墨子思想的微言真諦,則《墨子》全書結構的分析就有了基礎。現存《墨子》全書53篇可分經、辯、論、述、技五個部分。


    經:包括《經》上、下,《經說》上、下共四篇。經、說四篇概括了墨子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基本的道德行為準則。


    辯:包括《大取》、《小取》兩篇。《小取》專講名辯的理論與方法,《大取》則以墨子的辯術來論證墨子的政治思想。


    論:可分通論和專論兩部分。通論包括《親士》、《修身》、《所染》、《法儀》、《七患》、《辭過》、《三辨》,共7 篇,是一般論述墨子關於道德修養,人格完善,思想方法和社會思想的論文。專論包括《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誌》、《明鬼》、《非樂》、《非命》、《非儒》,共11篇。每篇分上、中、下,應共有33篇,現存24篇,佚9篇,是分專題論述墨子的基本思想。每篇的上、中、下大同小異,可能是墨家三派由於抄寫,傳授各有係統而各有所本。


    述:包括《耕柱》、《貴義》、《公孟》、《魯問》、《公輸》,共五篇,都是記載墨子的言行,是墨子生平的第一手史料,反映了墨子的思想。這五篇有可能是墨子的第一代弟子所記載的。


    技:包括《備城門》等20篇,都是專講各種守城技術和兵法的,現存11篇,佚9 篇。這和墨子的非攻的思想和止楚攻宋實行非攻的實踐相一致。


    《墨子》的辯、論、述、技這四部分,有的是墨子親著或口授;有的是弟子整理記錄,其中有弟子的損益或傳抄之誤;也可能間或有後人竄改、訛誤。但是,這四個部分基本上反映了墨子的思想言行,可作為研究墨子思想的史料。所以,研究墨子的思想體係基本上應以《墨子》現存的53篇為基本材料,以此為據,力圖構畫出一個歷史的墨子及他的思想體係。


    二、墨子是工匠和學者的結合


    (一)諸子對墨子評價的分析


    墨學作為先秦顯學,在百家爭鳴的時代必然會受到其他各家的評議,或褒或貶,見智見仁。作為一個反映側麵,這些評議對分析墨子思想和墨學具有較大的客觀性。先秦諸子對墨子的評議沒有因歷史年代的差距而造成的社會和文化背景的隔閡和訛誤。雖因觀點、立場的不同而有失之偏頗之處,但因處於同一時代,所以失真度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墨子思想的基本傾向。


    孟子說: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


    莊子說:(墨子)不侈於後世,不靡於萬物,不暉於數度,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 ……墨子汜愛,兼利而非鬥,其道不怒;又好學而博,不異,不與先王同,毀古之禮樂。 ……今墨子獨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無槨,以為法式。 ……(墨子)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憂,使人悲,其行難為也,恐其不可以為聖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雖獨能任,奈天下何! …墨子稱道曰:“昔者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朧,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禹大聖也,而形勞天下也如此。”使後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跂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 ……(墨家)以巨子為聖人,皆願為之屍。 ……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 ……駢於辯者,纍瓦結繩竄句,遊心於堅白同異之間,而敝跬譽無用之言非乎?而楊墨是也。 ……有儒、道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


    《管子》說:寢兵之說勝,則險阻不守。兼愛之說勝,則士卒不戰。 ……


    荀子說:(墨子)不知壹天下,建國家之權稱,上功用,大儉約而謾差等,曾不足以容辨異,具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墨翟、宋鈃也。 ……役夫之道也,墨子之說也。 ……墨子有見於齊,無見於畸;有齊而無畸,則政令不施。 ……墨子蔽於用而不知文。 ……墨子……上功勞苦,與百姓均事業,齊功勞,若是則不威,不威則賞罰不行,……賢者不可得而進也,……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萬物失宜,事變失應。 ……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國,將蹙然衣粗食惡,憂戚而非樂。若是則瘠,瘠則不足欲,不足欲則賞不行。 ……夫有餘不足非天之公患也,特墨子之私憂過計也。


    韓非子說: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的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孔子、墨子俱道堯舜,而取捨不同,皆自謂真堯舜。 ……墨子之葬也,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服喪三月,世主以為儉而禮之。 ……(墨子)大巧,巧為輗,拙為鳶。 ……博學辯智如孔墨。 ……今儒墨皆稱先生兼愛天下,則視民如母。 ……


    《呂氏春秋》說:孔、墨之弟子徒屬,充滿天下,皆以仁義之木教導天下。 ……(墨子弟子)顯榮於天下者眾矣,不可勝數。 翟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於賓萌,未敢求仕。 孔、墨欲行大道於世而不成“,”孔、墨布衣之士也。萬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與之爭士也。


    以上摘錄的是先秦諸子對墨子和墨學的基本評價,各家的出發點雖不同,但評價的基本麵大致相似,不離墨子思想的主流和墨家學派的狀況。


    其一,都肯定了墨子學說的影響相當廣泛,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號召力,墨家學派鼎盛時期信徒眾多,且顯赫一時,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奠基人。


    其二,指出了艱苦奮鬥,勤儉自苦是墨家的一貫之道,這點正是個體小生產者的一個基本特徵。在生產工具水平低下的時代,沒有吃苦耐芳的精神,要想從事各種相當勞累的手工藝生產是不可能的,而謀取生之需求,個體小生產者在繁重的勞動中磨鍊出這種吃苦的意誌。墨子本人會製造車輗,也是一個手工業工匠。墨家是一個以巨子為首的宗教式的組織集團。其成員具有赴湯蹈火,不怕犧牲,以利天下的精神。言必信,行必果是其行為道德的準則,對理想社會的堅定信念和執著追求,雖枯槁不舍,至死不渝,所以“墨子真天下之好也”。


    其三,以絕對平均主義為內容的兼愛思想,反映了墨子從維護小生產者利益出發的階級傾向,他反對君臣、社會等級,反對富貧不均,有餘不足的社會不平等現象。非攻,反對戰爭是墨子兼愛思想的一個具體表現。


    其四,指出了墨子學派的禁慾自苦的行為準則和平均兼愛的政治主張既不適合社會對物質生活享受要求不斷提高的心理,也有礙於現實社會對國家權威,等級秩序的需求和政治統治的建立,認為這是墨子欲行大道而於世不成的原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墨子評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邢兆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邢兆良並收藏墨子評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