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記錄 作者:司馬路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見稱心這個妖童身著女人的衣服,麵施朱粉,半男不女,那幾個道士也是外穿道袍,裏麵顯露著綾羅衣服,也都不成個樣子。太宗大怒不已,連句問的話也沒有,即拍案叫道:“什麽玩藝?都與我拉到殿下亂棍打死!”
◎四
衛士們也如風似的把稱心幾人提到殿下,幾聲慘叫,稱心幾人立斃殿下。
“傳李承幹!”太宗又叫道。
李承幹得知父皇發怒,早嚇得趕了過來,他一瘸一拐地走上大殿,伏地叩頭,未等太宗責備,已先自哭開了,鼻涕一把淚一把,痛心疾首檢討了自己的“罪行”,表示要痛改前非,決不再遊樂廢學,一定要關心黎庶朝政……
到底是自己的兒子,見兒子哭得這麽傷心,太宗的心已先自軟了,隻是簡單地說了李承幹幾句,又迫不及待地問:“皇兒,你左腳是怎麽回事?怎麽走路一瘸一拐的。”李承幹抹抹眼淚,一副乖巧的模樣,匯報導:
“父皇命我視朝、學習之餘,也練習些騎射,孩子謹存父皇教誨,不敢怠慢,每日習練弓馬不輟,有一天不小心把腳給崴了。”太宗殺了幾個人,生了半天氣,覺得疲倦了,才揮手放李承幹回東宮去了。其後,太宗還是做了一番調查,也明白了李承幹的一些行徑,有旨予以申斥,並把漢王李元昌召來訓斥一頓,攆回其封地任梁州都督。為加強李承幹的教育,太宗又責成於誌寧等人,平日不離東宮,以勸諫太子。
李承幹被太宗申斥了一番,又加上醜事傳出,登時在朝臣中威信大跌。李承幹覺得好沒麵子,又加上失去心愛的稱心,於是心懷怨恨,常托足疾不朝。
秋風瑟瑟,枯葉一片接著一片飄落。東宮的後園裏,不知什麽時候起了一個墳堆,墳前還樹起一塊石碑,碑前麵刻著“愛妃善玉郡公益州大都督稱心之墓”,碑後還刻著銘文,盛讚稱心聰明蓋世,歌喉婉轉,才能容貌舉世無雙。
“殿下,你小心點走。”太子千牛賀蘭楚石攙著李承幹深一腳淺一腳走了過來。
李承幹一到稱心墓前,眼淚不由自主流了出來,拍著手指著墓哭道:
“稱心啊……你怎麽走得那麽早啊?是誰害了你呀……叫我李承幹再上哪找你這麽可心的人啊……”
賀蘭楚石見太子哭訴得如此傷心,勸道:
“殿下已算對得起稱心了,又給他起衣冠塚,又賜給他官爵,還時不時來看看,想稱心有知,也會含笑於九泉。”
“我還做得不夠!”李承幹抹著眼淚說,“你馬上在我的寢殿裏設一間秘室,把稱心生前的一張麵像掛在裏麵,我好朝夕祭奠。”
賀蘭楚石連聲答應,又勸道:“太陽落山了,天有些涼了,殿下還是回宮吧。”
李承幹點點頭,在賀蘭楚石的攙扶下,一瘸一拐地離去,走了老遠,猶回頭觀望稱心墓,心中不忍離去。
李承幹自從崴了腳以後,怎麽也不見好,已成痼疾,成了個跛子了,再加上李承幹屢犯錯誤失寵於父皇,太宗的另一個嫡子魏王李泰覺得有機可乘,於是決定好好表現自己,處處壓著東宮,以便將來有機會擊敗李承幹,奪得皇儲寶位。
李泰的第一步準備贏得招賢納士、善屬文的好名聲,於是向父皇打報告,要求學古賢王,延賓客著書。太宗見兒子能知道學好,大為高興,下詔允其置文學館,自引學士。
有了編製,李泰開始忙碌起來,決定搞大動作,奏撰《括地誌》。聘請著作郎蕭德言、秘書郎顧胤、記室參軍蔣亞卿、功曹參軍謝偃等文學名家組成一個龐大的編撰隊伍。衛尉供帳,光祿給食,管住管吃,力求早日完成。
《括地誌》的選題太大了,李泰幹了一段時間就覺沒勁了,隻是叫司馬蘇勖催著他們幹,自己則和一幫貴遊子弟吃唱玩樂。好歹有人有錢就能辦大事,經過蕭德言等學士的艱苦勞動,《括地誌》終於成書,凡五百五十卷,歷四年而成。
書成以後,李泰張羅了一個隆重的獻書儀式,寶馬香車拉著一撂撂散發著墨香的《括地誌》向皇宮進發,沿途鑼鼓齊鳴,鞭炮炸響,煞是熱鬧。
太宗也很開心,在弘文館接見了全體編撰人員,詔將《括地誌》藏秘閣,賜錦帛萬段。
李泰因此名聲大起,勢頭壓過東宮,每月開銷也遠大於東宮。諫議大夫褚遂良因此上疏,以為:
“聖人製禮,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會,與王者共之。庶子雖愛,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漸,除禍亂之源也。若當親者疏,當尊者卑,則佞巧之奸,乘機而動矣。昔漢竇太後寵梁孝王,卒以憂死。宣帝寵淮陽憲王,亦幾致於敗。今魏王新出閣,宜示以禮則,訓以廉儉,乃為良器,此所謂‘聖人之教不肅而成’者也。”
太宗心裏雖愛李泰,但褚遂良說得也有道理,於是下令減少李泰的月給。
魏王李泰處處想蓋過東宮,其不尋常的舉動引起東宮的警覺。李承幹的密友——高祖的女兒長廣公主之子趙節、陽城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杜如晦之子)等太子黨的人齊聚東宮,商討對策。事情是在酒桌上討論的,剛開場李承幹就發開了火,一拳砸在桌子上,盤子碗亂晃,李承幹罵道:
“稱心就是他害死的,從一剛開始我就懷疑是他李泰搗的鬼!”
“慢慢來,慢慢來。”杜荷遞上一杯水勸著太子說。杜荷的聰明也不亞於他爹,他搖頭晃腦想了一番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李泰的事不能等閑視之,依我看——”李承幹忙伸上耳朵,傾聽小杜妙計安出。聽完以後,李承幹眉開眼笑,伸出大拇指說:“高,高,實在是高!”
也高不了哪裏去。杜荷的主意就是偷使人假稱為魏王府典簽上封事,其中多說李泰的罪惡。此“民間來信”遞到太宗案頭後,太宗見有人說他愛子的壞話,馬上下令捕捉上封事之人,弄得雞飛狗跳,自然是捕獲不到。
李泰弄出了一套《括地誌》後,要求搬到武德殿居住,以使朝夕聆聽父皇的教誨,太宗點頭應允,一些有遠見的大臣見狀表示反對,認為:
“陛下愛魏王,常欲使之安全,宜每抑其驕奢,不處嫌疑之地。今移居武德殿,乃在東宮之西,海陵王昔嚐居之,時人不以為可;雖時移事異,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太宗聽了大臣的意義,說了句“幾致此誤。”又讓李泰遣回魏王府去了。太宗為了維護李承幹的太子地位,使他人免生非分之想,這年正月朝會時,當麵對群臣說:
“聞外間人士以太子有足疾,魏王穎悟,多人遊幸,遽生異議,徼幸之徒,已有附會者。太子雖病足,不廢步履。且禮,嫡子死,立嫡孫。太子男已五歲,朕終不以孽代宗,啟窺窬之源也。”
有魏王李泰在那頂著,按說太子李承幹應該意識到自己的嚴重不足,洗心革麵,勤政愛民,多做善事,以爭取更多的支持,鞏固自己的皇儲地位。但李承幹本性難移,依然故我,藉口足疾,累月不上朝,沉湎於聲樂,還在農忙時節,大興土木,在東宮模擬突厥的地形修築假山、穹廬、草場,弄得一些宮殿修了拆,拆了修,折騰不止,東宮的一些僚屬們連休息的空也沒有。
◎四
衛士們也如風似的把稱心幾人提到殿下,幾聲慘叫,稱心幾人立斃殿下。
“傳李承幹!”太宗又叫道。
李承幹得知父皇發怒,早嚇得趕了過來,他一瘸一拐地走上大殿,伏地叩頭,未等太宗責備,已先自哭開了,鼻涕一把淚一把,痛心疾首檢討了自己的“罪行”,表示要痛改前非,決不再遊樂廢學,一定要關心黎庶朝政……
到底是自己的兒子,見兒子哭得這麽傷心,太宗的心已先自軟了,隻是簡單地說了李承幹幾句,又迫不及待地問:“皇兒,你左腳是怎麽回事?怎麽走路一瘸一拐的。”李承幹抹抹眼淚,一副乖巧的模樣,匯報導:
“父皇命我視朝、學習之餘,也練習些騎射,孩子謹存父皇教誨,不敢怠慢,每日習練弓馬不輟,有一天不小心把腳給崴了。”太宗殺了幾個人,生了半天氣,覺得疲倦了,才揮手放李承幹回東宮去了。其後,太宗還是做了一番調查,也明白了李承幹的一些行徑,有旨予以申斥,並把漢王李元昌召來訓斥一頓,攆回其封地任梁州都督。為加強李承幹的教育,太宗又責成於誌寧等人,平日不離東宮,以勸諫太子。
李承幹被太宗申斥了一番,又加上醜事傳出,登時在朝臣中威信大跌。李承幹覺得好沒麵子,又加上失去心愛的稱心,於是心懷怨恨,常托足疾不朝。
秋風瑟瑟,枯葉一片接著一片飄落。東宮的後園裏,不知什麽時候起了一個墳堆,墳前還樹起一塊石碑,碑前麵刻著“愛妃善玉郡公益州大都督稱心之墓”,碑後還刻著銘文,盛讚稱心聰明蓋世,歌喉婉轉,才能容貌舉世無雙。
“殿下,你小心點走。”太子千牛賀蘭楚石攙著李承幹深一腳淺一腳走了過來。
李承幹一到稱心墓前,眼淚不由自主流了出來,拍著手指著墓哭道:
“稱心啊……你怎麽走得那麽早啊?是誰害了你呀……叫我李承幹再上哪找你這麽可心的人啊……”
賀蘭楚石見太子哭訴得如此傷心,勸道:
“殿下已算對得起稱心了,又給他起衣冠塚,又賜給他官爵,還時不時來看看,想稱心有知,也會含笑於九泉。”
“我還做得不夠!”李承幹抹著眼淚說,“你馬上在我的寢殿裏設一間秘室,把稱心生前的一張麵像掛在裏麵,我好朝夕祭奠。”
賀蘭楚石連聲答應,又勸道:“太陽落山了,天有些涼了,殿下還是回宮吧。”
李承幹點點頭,在賀蘭楚石的攙扶下,一瘸一拐地離去,走了老遠,猶回頭觀望稱心墓,心中不忍離去。
李承幹自從崴了腳以後,怎麽也不見好,已成痼疾,成了個跛子了,再加上李承幹屢犯錯誤失寵於父皇,太宗的另一個嫡子魏王李泰覺得有機可乘,於是決定好好表現自己,處處壓著東宮,以便將來有機會擊敗李承幹,奪得皇儲寶位。
李泰的第一步準備贏得招賢納士、善屬文的好名聲,於是向父皇打報告,要求學古賢王,延賓客著書。太宗見兒子能知道學好,大為高興,下詔允其置文學館,自引學士。
有了編製,李泰開始忙碌起來,決定搞大動作,奏撰《括地誌》。聘請著作郎蕭德言、秘書郎顧胤、記室參軍蔣亞卿、功曹參軍謝偃等文學名家組成一個龐大的編撰隊伍。衛尉供帳,光祿給食,管住管吃,力求早日完成。
《括地誌》的選題太大了,李泰幹了一段時間就覺沒勁了,隻是叫司馬蘇勖催著他們幹,自己則和一幫貴遊子弟吃唱玩樂。好歹有人有錢就能辦大事,經過蕭德言等學士的艱苦勞動,《括地誌》終於成書,凡五百五十卷,歷四年而成。
書成以後,李泰張羅了一個隆重的獻書儀式,寶馬香車拉著一撂撂散發著墨香的《括地誌》向皇宮進發,沿途鑼鼓齊鳴,鞭炮炸響,煞是熱鬧。
太宗也很開心,在弘文館接見了全體編撰人員,詔將《括地誌》藏秘閣,賜錦帛萬段。
李泰因此名聲大起,勢頭壓過東宮,每月開銷也遠大於東宮。諫議大夫褚遂良因此上疏,以為:
“聖人製禮,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會,與王者共之。庶子雖愛,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漸,除禍亂之源也。若當親者疏,當尊者卑,則佞巧之奸,乘機而動矣。昔漢竇太後寵梁孝王,卒以憂死。宣帝寵淮陽憲王,亦幾致於敗。今魏王新出閣,宜示以禮則,訓以廉儉,乃為良器,此所謂‘聖人之教不肅而成’者也。”
太宗心裏雖愛李泰,但褚遂良說得也有道理,於是下令減少李泰的月給。
魏王李泰處處想蓋過東宮,其不尋常的舉動引起東宮的警覺。李承幹的密友——高祖的女兒長廣公主之子趙節、陽城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杜如晦之子)等太子黨的人齊聚東宮,商討對策。事情是在酒桌上討論的,剛開場李承幹就發開了火,一拳砸在桌子上,盤子碗亂晃,李承幹罵道:
“稱心就是他害死的,從一剛開始我就懷疑是他李泰搗的鬼!”
“慢慢來,慢慢來。”杜荷遞上一杯水勸著太子說。杜荷的聰明也不亞於他爹,他搖頭晃腦想了一番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李泰的事不能等閑視之,依我看——”李承幹忙伸上耳朵,傾聽小杜妙計安出。聽完以後,李承幹眉開眼笑,伸出大拇指說:“高,高,實在是高!”
也高不了哪裏去。杜荷的主意就是偷使人假稱為魏王府典簽上封事,其中多說李泰的罪惡。此“民間來信”遞到太宗案頭後,太宗見有人說他愛子的壞話,馬上下令捕捉上封事之人,弄得雞飛狗跳,自然是捕獲不到。
李泰弄出了一套《括地誌》後,要求搬到武德殿居住,以使朝夕聆聽父皇的教誨,太宗點頭應允,一些有遠見的大臣見狀表示反對,認為:
“陛下愛魏王,常欲使之安全,宜每抑其驕奢,不處嫌疑之地。今移居武德殿,乃在東宮之西,海陵王昔嚐居之,時人不以為可;雖時移事異,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太宗聽了大臣的意義,說了句“幾致此誤。”又讓李泰遣回魏王府去了。太宗為了維護李承幹的太子地位,使他人免生非分之想,這年正月朝會時,當麵對群臣說:
“聞外間人士以太子有足疾,魏王穎悟,多人遊幸,遽生異議,徼幸之徒,已有附會者。太子雖病足,不廢步履。且禮,嫡子死,立嫡孫。太子男已五歲,朕終不以孽代宗,啟窺窬之源也。”
有魏王李泰在那頂著,按說太子李承幹應該意識到自己的嚴重不足,洗心革麵,勤政愛民,多做善事,以爭取更多的支持,鞏固自己的皇儲地位。但李承幹本性難移,依然故我,藉口足疾,累月不上朝,沉湎於聲樂,還在農忙時節,大興土木,在東宮模擬突厥的地形修築假山、穹廬、草場,弄得一些宮殿修了拆,拆了修,折騰不止,東宮的一些僚屬們連休息的空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