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記錄 作者:司馬路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信寫得簡單,但意思很明了,侯君集輕輕念道:
“得罪於天子者先王也,天罰所加,身已物故。智盛襲位未幾,惟尚書憐察!”
侯君集“哼”了一聲,問那使者:“汝王是不是準備出城投降?”
使者“嗯嗯”著,不敢亂說。侯君集也不願多說一些,隻是對虜使說:
“汝馬上回去,告訴汝王,若能悔過,當束手出降。否則,廢話少說,我明日就要攻城。”
等了一下午,城中仍無消息,不見智盛有一點投降的意思。第二天上午,侯君集一聲令下,唐軍向高昌城發起全麵攻擊。唐軍早有所準備,第一梯隊上萬人,一個背一百斤土,先沖了上去,一會功夫就把護城壕填平。第一梯隊剛撤下,第二梯隊扛著攻城器械就沖了上去。
確行本還真有兩下子,所造的巢車高約十餘丈,比高昌城頭還高五六尺。弓箭手、投擲手站在上麵正好俯瞰城中,居高臨下,孤注一擲地向城上的守敵發射利箭和飛石。一陣狂射亂擲,竟壓製得敵人抬不起頭來。與此同時,唐軍第三梯隊也迅猛衝上,搭上雲梯開始爬城,與守城的高昌軍展開了拉鋸戰……
嗣主麴智盛本來就心氣不足,對守城沒有絲毫的信心,聞聽唐軍猶如神助,以巢車攻城後,麴智盛長嘆一聲,遂決定大開城門投降。
城破之前投降,應該說很及時,雙方也沒死多少人。接到城中投降的請求後,侯君集命令停止攻城,部隊集結在城門口受降。城門大開,麴智盛手捧王印,率文武百官垂頭喪氣出城來降。侯君集二話不說,即於軍前拘住麴智盛,而後指揮大軍昂首闊步開進高昌城。
高昌王投降,高昌城被占領,其他城更不在話下,唐軍猶如趕集上店一般,連下二十二城,共收降八千多戶,一萬七千多口,得地東西八百多裏,南北五百多裏。
高昌被平後,太宗召開禦前會議,提議把高昌劃歸唐朝版圖,置為州縣,號西昌州。別的大臣沒敢說什麽,獨有魏徵表示反對,魏徵諫道:
“陛下即位,文泰就來朝謁,近因驕倨不臣,抗阻西域貢獻,乃興師往討。文泰身死,天罰已申,為陛下計,應撫他人民,存他社稷,立他子嗣,威德互施,方足柔遠。今若以高昌土地,視為己利,改作州縣,此後須千餘人鎮守,數千餘人往來,每年供辦衣資,遠離親戚,不出十年,隴右且空,陛下終不得高昌撮粟尺帛,佐助中國,有損無益,臣竊為陛下不取哩。”
魏徵的勸諫也不是事事都對,太宗這次是笑而不納。這時褚遂良又來奏道:
“魏大夫所言極是,臣也以為宜擇高昌可立者立之,召其首領悉還本土,長為藩翰。”
太宗默然不納,他心中早有考慮。這次禦前會議後不久,太宗即下詔將高昌行政區域劃歸唐王朝版圖,改為西州,更置安西都護府,歲調千兵,謫罪人以戍。自此大唐領地東至大海,西至焉耆,南盡林邑,北抵大漠。凡東西九千五百一十裏,南北一萬零九百一十八裏。
西州府安置妥當,太宗乃召侯君集還朝。侯君集率領大軍押著麴智盛及其弟智湛凱旋而歸。觀德殿獻俘完畢,太宗從大局出發,封麴智盛為左武衛將軍、金城郡公,麴智湛為右武衛中郎將,天山郡公,許住長安。
侯君集作戰有勇有智,為唐初名將之一,但此人常常好誇耀自己,惹得人家嫉妒,滅掉高昌國回長安後,侯君集更是得意非凡。不久,有人在背後說閑話道:“高昌王珪文泰死,侯君集方得克。”更有甚者,京師盛傳侯君集未經奏請,隨意配沒無罪之人,而且私藏寶物無數,將士效法,紛紛搶奪財物,軍紀十分敗壞。有司將侯君集犯法一事上奏後,太宗詔將侯君集下獄,按查其罪。剿滅敵國、奏凱旋師的功臣沒過兩天舒心日子就被關進監獄,中書侍郎岑文本看不下去了,仗義執言,洋洋灑灑寫了十幾頁紙的疏奏,為侯君集開脫,文本寫道:
“君集等人,或位居輔佐,或職隸爪牙,並蒙陛下拔擢,受將士之任。侯君集等不能正人奉法以報天恩,舉措肆意,負罪盈積,實宜繩以典刑,以肅綱紀。高昌王昏庸,人神共棄,朝中議者以為地屬荒遠,均以置之度外。惟陛下運獨見之明,授決勝之略,君集等奉行聖算,遂得指期平殄。若論事實,並是陛下之功。君集有道路之勞,未足稱其勛力,而陛下天恩弗宰,乃推動於將帥,露布初至,便降大恩,從征之人,皆獲恩澤,及其凱旋,特蒙曲宴,又對萬國加以重賞。內外文武鹹欣陛下賞不逾時,而不經旬日並付大理。雖乃君集等自投羅網,而在朝廷之人,尚未知所犯何罪,恐海內又疑陛下唯錄其過而忘其功。
臣以下才,謬參近職,既有所見,不敢默然。臣聞古之人君,出師命將,克敵則獲重賞,不克則受嚴刑,是以賞其有功也,雖貪殘淫從,必蒙青紫之寵;當其有罪也,雖勤躬潔己,不免斧鉞之誅。故《周書》曰: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其宜為君也。昔漢貳師將軍李廣利,捐五萬之師,靡億萬之費,經四年之勞,惟獲駿馬三十匹,雖斬新宛王之首,而貪不愛卒,罪惡甚多,武帝為萬裏征伐,不錄其過。遂封廣利為海西侯,食邑八千戶。又校尉陳湯,矯旨興師。雖斬郅支單於,而湯素貪盜,所收康居財物,事多不法,為司隸所係。湯乃上書曰:與吏士共誅郅支,幸得擒滅。今司隸收係案驗,是為郅支報仇也!元帝赦其罪,封湯為關內侯,又賜黃金百斤。
又晉龍驤將軍王浚,有平吳之功,而王渾等論浚違詔,不受節度,軍人得知吳王孫皓寶物並燒皓宮及船。浚上表曰:‘今年平吳,誠乃大慶,於臣之身,更為咎累。’晉武帝赦而不推,拜輔國大將軍,封襄陽侯,賜絹萬匹。
隋新義郡公韓擒虎,平陳之日,縱士卒暴亂陳後主宮內,文帝亦不問罪,晉爵拜擒虎上柱國,賜物八千段。
由此觀之,將師之臣,廉慎者寡,貪求者眾,是以黃石公軍勢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誌,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是知前聖莫不收人之長,棄人之短,良為此也。
臣又聞,天地之道,以覆載為先,帝王之德,以含弘為美。夫以漢武及歷代諸帝,猶能宥廣利等,況陛下天縱神武,振宏圖以定六合,豈獨不能行古人之事哉。伏惟聖懷,當自己有斟酌,臣今所以陳聞,非敢私君集等,庶以黃爝之末光增輝日月。倘陛下降雨露之澤,收雷電之威,錄其微勞,忘其大過,使君集重升朝列,復預驅使,雖非清貞之臣,猶是貪愚之將。斯則陛下聖德,雖屈法而德彌顯,君集等愆過,雖蒙宥而彌彰。足使立功之士因茲而皆勸,負罪之將,由此改節。”
岑文本的奏書雖然長了些,但論據、論證、論點都比較充分,一唱三嘆,頭頭是道。太宗欣賞了好幾遍。是啊,正如文本所言,侯君集雖然不夠檢點,但自古武將鮮有廉慎的,侯君集馳騁疆場,為國立過汗馬功勞,玄武門之變,也曾參加預謀。如今剛剛凱旋迴京,就被關進監獄,從道義上確實說不過去。太宗長嘆一聲,提筆在手,親自簽發一道詔書,敕令大理寺無條件放出侯君集。
“得罪於天子者先王也,天罰所加,身已物故。智盛襲位未幾,惟尚書憐察!”
侯君集“哼”了一聲,問那使者:“汝王是不是準備出城投降?”
使者“嗯嗯”著,不敢亂說。侯君集也不願多說一些,隻是對虜使說:
“汝馬上回去,告訴汝王,若能悔過,當束手出降。否則,廢話少說,我明日就要攻城。”
等了一下午,城中仍無消息,不見智盛有一點投降的意思。第二天上午,侯君集一聲令下,唐軍向高昌城發起全麵攻擊。唐軍早有所準備,第一梯隊上萬人,一個背一百斤土,先沖了上去,一會功夫就把護城壕填平。第一梯隊剛撤下,第二梯隊扛著攻城器械就沖了上去。
確行本還真有兩下子,所造的巢車高約十餘丈,比高昌城頭還高五六尺。弓箭手、投擲手站在上麵正好俯瞰城中,居高臨下,孤注一擲地向城上的守敵發射利箭和飛石。一陣狂射亂擲,竟壓製得敵人抬不起頭來。與此同時,唐軍第三梯隊也迅猛衝上,搭上雲梯開始爬城,與守城的高昌軍展開了拉鋸戰……
嗣主麴智盛本來就心氣不足,對守城沒有絲毫的信心,聞聽唐軍猶如神助,以巢車攻城後,麴智盛長嘆一聲,遂決定大開城門投降。
城破之前投降,應該說很及時,雙方也沒死多少人。接到城中投降的請求後,侯君集命令停止攻城,部隊集結在城門口受降。城門大開,麴智盛手捧王印,率文武百官垂頭喪氣出城來降。侯君集二話不說,即於軍前拘住麴智盛,而後指揮大軍昂首闊步開進高昌城。
高昌王投降,高昌城被占領,其他城更不在話下,唐軍猶如趕集上店一般,連下二十二城,共收降八千多戶,一萬七千多口,得地東西八百多裏,南北五百多裏。
高昌被平後,太宗召開禦前會議,提議把高昌劃歸唐朝版圖,置為州縣,號西昌州。別的大臣沒敢說什麽,獨有魏徵表示反對,魏徵諫道:
“陛下即位,文泰就來朝謁,近因驕倨不臣,抗阻西域貢獻,乃興師往討。文泰身死,天罰已申,為陛下計,應撫他人民,存他社稷,立他子嗣,威德互施,方足柔遠。今若以高昌土地,視為己利,改作州縣,此後須千餘人鎮守,數千餘人往來,每年供辦衣資,遠離親戚,不出十年,隴右且空,陛下終不得高昌撮粟尺帛,佐助中國,有損無益,臣竊為陛下不取哩。”
魏徵的勸諫也不是事事都對,太宗這次是笑而不納。這時褚遂良又來奏道:
“魏大夫所言極是,臣也以為宜擇高昌可立者立之,召其首領悉還本土,長為藩翰。”
太宗默然不納,他心中早有考慮。這次禦前會議後不久,太宗即下詔將高昌行政區域劃歸唐王朝版圖,改為西州,更置安西都護府,歲調千兵,謫罪人以戍。自此大唐領地東至大海,西至焉耆,南盡林邑,北抵大漠。凡東西九千五百一十裏,南北一萬零九百一十八裏。
西州府安置妥當,太宗乃召侯君集還朝。侯君集率領大軍押著麴智盛及其弟智湛凱旋而歸。觀德殿獻俘完畢,太宗從大局出發,封麴智盛為左武衛將軍、金城郡公,麴智湛為右武衛中郎將,天山郡公,許住長安。
侯君集作戰有勇有智,為唐初名將之一,但此人常常好誇耀自己,惹得人家嫉妒,滅掉高昌國回長安後,侯君集更是得意非凡。不久,有人在背後說閑話道:“高昌王珪文泰死,侯君集方得克。”更有甚者,京師盛傳侯君集未經奏請,隨意配沒無罪之人,而且私藏寶物無數,將士效法,紛紛搶奪財物,軍紀十分敗壞。有司將侯君集犯法一事上奏後,太宗詔將侯君集下獄,按查其罪。剿滅敵國、奏凱旋師的功臣沒過兩天舒心日子就被關進監獄,中書侍郎岑文本看不下去了,仗義執言,洋洋灑灑寫了十幾頁紙的疏奏,為侯君集開脫,文本寫道:
“君集等人,或位居輔佐,或職隸爪牙,並蒙陛下拔擢,受將士之任。侯君集等不能正人奉法以報天恩,舉措肆意,負罪盈積,實宜繩以典刑,以肅綱紀。高昌王昏庸,人神共棄,朝中議者以為地屬荒遠,均以置之度外。惟陛下運獨見之明,授決勝之略,君集等奉行聖算,遂得指期平殄。若論事實,並是陛下之功。君集有道路之勞,未足稱其勛力,而陛下天恩弗宰,乃推動於將帥,露布初至,便降大恩,從征之人,皆獲恩澤,及其凱旋,特蒙曲宴,又對萬國加以重賞。內外文武鹹欣陛下賞不逾時,而不經旬日並付大理。雖乃君集等自投羅網,而在朝廷之人,尚未知所犯何罪,恐海內又疑陛下唯錄其過而忘其功。
臣以下才,謬參近職,既有所見,不敢默然。臣聞古之人君,出師命將,克敵則獲重賞,不克則受嚴刑,是以賞其有功也,雖貪殘淫從,必蒙青紫之寵;當其有罪也,雖勤躬潔己,不免斧鉞之誅。故《周書》曰: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其宜為君也。昔漢貳師將軍李廣利,捐五萬之師,靡億萬之費,經四年之勞,惟獲駿馬三十匹,雖斬新宛王之首,而貪不愛卒,罪惡甚多,武帝為萬裏征伐,不錄其過。遂封廣利為海西侯,食邑八千戶。又校尉陳湯,矯旨興師。雖斬郅支單於,而湯素貪盜,所收康居財物,事多不法,為司隸所係。湯乃上書曰:與吏士共誅郅支,幸得擒滅。今司隸收係案驗,是為郅支報仇也!元帝赦其罪,封湯為關內侯,又賜黃金百斤。
又晉龍驤將軍王浚,有平吳之功,而王渾等論浚違詔,不受節度,軍人得知吳王孫皓寶物並燒皓宮及船。浚上表曰:‘今年平吳,誠乃大慶,於臣之身,更為咎累。’晉武帝赦而不推,拜輔國大將軍,封襄陽侯,賜絹萬匹。
隋新義郡公韓擒虎,平陳之日,縱士卒暴亂陳後主宮內,文帝亦不問罪,晉爵拜擒虎上柱國,賜物八千段。
由此觀之,將師之臣,廉慎者寡,貪求者眾,是以黃石公軍勢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誌,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是知前聖莫不收人之長,棄人之短,良為此也。
臣又聞,天地之道,以覆載為先,帝王之德,以含弘為美。夫以漢武及歷代諸帝,猶能宥廣利等,況陛下天縱神武,振宏圖以定六合,豈獨不能行古人之事哉。伏惟聖懷,當自己有斟酌,臣今所以陳聞,非敢私君集等,庶以黃爝之末光增輝日月。倘陛下降雨露之澤,收雷電之威,錄其微勞,忘其大過,使君集重升朝列,復預驅使,雖非清貞之臣,猶是貪愚之將。斯則陛下聖德,雖屈法而德彌顯,君集等愆過,雖蒙宥而彌彰。足使立功之士因茲而皆勸,負罪之將,由此改節。”
岑文本的奏書雖然長了些,但論據、論證、論點都比較充分,一唱三嘆,頭頭是道。太宗欣賞了好幾遍。是啊,正如文本所言,侯君集雖然不夠檢點,但自古武將鮮有廉慎的,侯君集馳騁疆場,為國立過汗馬功勞,玄武門之變,也曾參加預謀。如今剛剛凱旋迴京,就被關進監獄,從道義上確實說不過去。太宗長嘆一聲,提筆在手,親自簽發一道詔書,敕令大理寺無條件放出侯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