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慾也。”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群臣聽了太宗的高論,都投以崇敬的目光。大臣們都知道,太宗雖然以武功立國,不暇於學,但他極為聰穎,國事之餘,手不釋卷,所以言之有物,有的放矢,話語中不乏巧思警句。


    這次禦前會議,決定了以德治為主、法治為輔的治國方略。在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上,綜合多方麵的意見,決定嚴格執行武德七年頒布的均田令,同時對租庸調法做進一步地修改,減輕農民的賦稅和徭役,其體方法如下:每丁每年交納租粟二石,調則根據各地的特產,交納綾、絹、絁的,加交調綿三兩;交納布的,加交調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役二十天,也可以庸來替代,每天交三尺。有事增加服役時間時,每十天中免去五天交調,三十天則租調全免,即使增加徭役,一般不超過五十天。嶺南各州以米為租,上戶交一石二鬥,次戶交八鬥,下戶交六鬥。少數民族中,交納一半,內附的少數民族,上戶每丁交稅錢十文,次戶交五文,下戶免交。內附超過二年的,上戶每丁交羊二口,次戶一口,下三戶合共交一口,遇水旱蟲霜天災的,十分損失四分以上的免租,十分損失六分以上的免調,十分損失七分以上的賦役全免。


    增殖人口和減免農民賦役政策的推行,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與此同時,太宗對司法製度也作了一係列的改革。訴訟程序實行由縣、州、中央三級三審製。大理寺為全國最高審判機關,審理來自全國各地的疑難、死刑及京京官的犯罪案件。大理寺在行使審批權的同時,有權否決或駁回審判不當的案件。太宗從慎刑的原則出發,給大理寺定了十二字標準,即:


    大理之職,人命所懸,當須妙選。


    太宗指示魏徵等人,加緊對《唐律》的研究、修訂和補充,盡量做到盡善盡美,以保證各項政策的落實和社會的安定。


    一個開明有為的君主,總是注意文學的作用。這天一上朝,太宗就對百官說:“朕雖以武功定天下,終當以文德綏海內。文武之道,各隨其時,先前秦府文學館的十八學士多數人已調任要職。朕想重整文學館,眾卿以為如何?”


    群臣一聽,紛紛表示贊同。房玄齡拱手道:


    “文學館過去是秦王府屬機構,如今是國家機關,應該變變名稱才是。”


    “是啊,朕也有如此考慮。”太宗想了一下說,“叫弘文館吧。館址就設在弘文殿左邊,這樣朕可以隨時跟學子們講文論道。”在談到弘文館的職責時,杜如晦說:


    “弘文館都是精選的天下文學之士,除了典籍校理,文史撰著,教授生徒之外,還可商榷政事,參與設定禮儀、律令和朝廷製度等等……”


    太宗聽了非常高興,說:“可以常與朕探討古今,道前王成敗的緣由。”


    封德彝望了望同僚,嘴裏噴噴著,微微搖了搖頭說:


    “隻是這文學之士難找啊,知道的幾個人也都有職務在身,哪有功夫坐以說文論道。”


    太宗見封德彝在那瞎咕噥,點他的名問道:“朕曾令你舉薦賢才,久無所舉,什麽原因?”封德彝端了端袖子說:


    “這事臣一直忙著,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臣總不能拿一些平庸之人來塞責。”


    “照你這樣說,朕於今治世,隻能借才於異代了?”太宗生氣地問。封德彝嘴唇動了動,但終是沒能反嘴,太宗教訓他道:


    “當今之世,奇才必有,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是啊,”蕭瑀在一旁附和道,“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哪能說天下沒有能人呢?”太宗瞪了封德彝一眼,似有走馬換將之意,但他壓了壓火氣,平靜地問百官:“朕料眾卿心中必有賢才,可舉薦出來,說於朕聽聽以便下一步為弘文館精選文士。”


    不能說出幾個能人來,還算國之大臣嗎?百官們馬上開動腦筋,搜腸亂肚,欲舉出幾個文士在太宗跟前顯顯。長孫無忌腦子轉得快,搶先說道:


    “著作郎虞世南,乃飽學之士,先前就做過文學館學士,而今弘文館也必須有他,臣薦虞世南以本官兼任弘文館學士。”太宗點點頭,說:“世南有五絕:德行、博學、文辭、書翰、忠直,乃當今文壇之領袖,弘文館不能沒有他。”


    “褚亮、姚思廉也是弘文館學士的當然之選!”房玄齡伸出手掌,指點著說道,“褚亮從小好學,博覽群書,過目不忘,和姚思廉一樣,也擔任過文學館學士,此二人亦是館學之士,名滿天下……”太宗揮揮手,打斷房玄齡的話,說道:


    “虞世南、褚亮、姚思廉,包括蔡允恭,這些人朕心裏都有數,都可以以本官兼任弘文館學士。朕的意思,眾卿能不能舉薦一些新的人才。”


    百官你望我,我望你,心裏各打小九九。杜如晦穩步出列,奏道:“臣舉薦歐陽詢為弘文館學士。”太宗一聽,哈哈大笑:“此人相貌十分醜陋啊!”杜如晦正色道:“此人雖貌醜,然卻聰明絕頂,讀書時數行俱下,其書法更是一絕,遼東多次派使者專程求字,太上皇曾贊曰:‘未料詢之書法,傳到域外,他們觀其筆跡,還以為詢是長材長大之人呢。’”


    杜如晦說完,群臣也都善意地笑了,太宗拍板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歐陽詢為弘文館學士當之無愧。”大家七嘴八舌,又舉薦了一些人,太宗命一一記錄在案,逐一選拔任用。


    ◎人君兼聽廣納


    確定了弘文館學士的人選後,早朝上,太宗還根據國子祭酒的提請,下詔頒布了大唐朝的教育製度,主要內容如下——


    國子監為國家最高學府,掌管國家儒學訓導,長官為國子監酒,以下分別設有司業二人,從四品下;丞一人;從六品下;主簿一人,從七品下;錄事一人,從九品下;以及府七人、史十三人、亭長六人、掌固八人。


    國子監下設六學,即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教授的經書主要有《周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毛詩》、《春秋》、《公羊傳》、《穀梁傳》、《孝經》、《論語》等。規定每年春分、秋分的時候,由祭酒擔任初獻,司業擔任亞獻,用太牢祭,樂用登歌軒懸,祭奠孔子。


    國子學設博士二人,正五品上;助教二人,從六品上;以及典學四人,掌固四人。典學負責抄錄課業,廟幹掌管清掃學廟。國子學學生一般為三百人。其學生主要是三品以上文武官員和國公的子孫、二品以上文武官員的曾孫。學生入學時,設束帛一篚、酒一壺、修一案(幹肉一木盤)。學生通曉兩經以上可以上報國子監,請求畢業為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記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馬路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馬路人並收藏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記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