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記錄 作者:司馬路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宜秋門外,招魂幡在初冬的風裏高高飄揚,李建成、李元吉的靈棚外,掛著二丈長的黑色的銘旌,上麵寫著一行醒眼的白字:
息王、海陵王之柩
靈棚兩邊,林林總總設立了幾十個祭棚,五品以上的東宮、齊府舊屬及文武百官陳設醴饌,一拜,再拜,三拜,莊重地奠帛,獻酒,讀祝,祝故太子,齊王一路走好……
太宗命人在宜秋門內擺了個攤子,在趙王李福、尚書右丞兼諫議大夫魏徵,黃門侍郎王珪等人的陪同下,向李建成、李元吉的靈位致祭。“李建成、元吉啊……”太宗親自點燃一柱香,拜了拜,一語未了,太宗已是淚眼婆娑,“你我畢竟是一母所生,骨肉相殘,乃古今之大惡。哎——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我李世民早該在天下方定時,功成身退,寧願你們負我,我也不願負你們。如今事已至此,我隻好說聲對不起了。也許這都是命啊……”
王珪、魏徵等人忙上來勸解:“皇上還是回後宮吧,心意到了就行了,別太傷心。這裏有我們呢。”
太宗點點頭,接過巾帕拭拭眼角,對旁邊一直癡愣愣站著的趙王說:
“你雖然是個孩子,但也要明白事理,作為繼子,你今天該哭的哭,該叫的叫……”
趙王李福忽閃著大眼睛,不解地看著香菸繚繞著的靈位,我父皇好好的,幹嗎要我哭死的爹啊,你們這些大人都幹了些什麽呀?太宗回內宮後,魏徵等人帶著趙王來到宜秋門外,執事官過來對趙王李福說:“該起靈了。”
趙王望著魏徵,魏徵代趙王答道:“時間有限,起靈!”
執事們捧著諡冊、打著招魂幡,當行而走,而後兩輛靈車載著棺槨,開始行進,其後紙人、紙張、銘旌隨後而行,有一裏路長,像個大戶人家的葬禮,隻是沒有一個人哭泣,大家都是在完成自己的職責,跟著靈柩沉默地走著……
◎官吏貪求饑寒切身
大封功臣和禮葬李建成、李元吉後,太宗對政權機構的設置做了一些調整,確定中央機構為六省、一台、九寺、三監、十四衛、東宮諸司;地方為州縣兩級製。具體設置為——六省:尚書、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內侍;一台:禦史台;九寺: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三監:國子監、將作監、少府監;十四衛: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領軍、左右武侯、左右屯、左右領、左右監門。
尚書省下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為最高行政執行機構,尚書省長官左右僕射,從二品官階,屬下官員有左右丞、左右司郎中、主事、令史、書令史、亭長、掌固;六部的長官為正三品尚書,其中有侍郎、郎中、員外郎、令史、書令史、亭長、掌固等僚屬。
門下省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負責詔令、簽署章奏的審查,有封駁之權,其長官為正三品侍中,僚屬有門下侍郎、給事中,左散騎常侍、諫議大夫、起居郎、左補闕、右拾遺等。中書省草擬政策,通過門下省審議,交由尚書省執行,長官為正三品的中書令,下屬有中書侍郎、中書舍人、右散騎常侍、右補闕、右拾遺等官。
秘書省為國家文史館,隸屬中書省,長官為從三品的秘書監。殿中省掌管皇帝供奉事務。長官為從三品的殿中監。
內侍省掌管後宮供奉事務,其成員由宦官組成,長官為從四品的內侍。
禦史台為國家監察機關,長官為正三品禦史大夫,下屬有禦史中丞、侍禦史、殿中侍禦史、監察禦史等。
太常寺掌管禮樂、郊廟、社稷等國家事務,長官為正三品太常卿。光祿寺負責後宮膳食。長官為從三品光祿卿。
衛尉寺負責皇宮保衛事務,長官為從三品的衛尉卿。
太僕寺掌管皇宮車輛、馬匹等事務。長官為從三品的太僕卿。大理寺負責司法審判,長官是從三品大理卿。鴻臚寺負責對外交往,長官為從三品鴻臚卿。司農寺掌管倉儲事務,長官為從三品司農卿。太府寺負責商業流通,長官為從三品太府卿。
國子監為國家最高學府,長官為從三品國子祭酒。
將作監負責工程建設等事務,長官為從三品將作大匠。少府監負責宮中製作事務,長官為從三品少府監。
十四衛依其職責分別負責皇宮、皇城和京城的保衛工作,長官為正三品大將軍。
東宮官屬最高者為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一般由德高望重的老臣兼任。
州有上州中州下州,長官分別為從三品、正四品上、正四品下的州刺史。
縣有上縣中縣下縣,長官分別為從六品上、正七品上、從七品上、從七品下的縣令。
行政編製定完後,太宗在顯德殿主持一次禦前會議,討論“自古理政得失”的問題。太宗俯視著寬大的殿堂和文武百官,感慨地說:
“朕十多年的戎馬生涯,直覺得削平區宇是順理成章的事。如今安人理國,究竟怎樣實行天下大治,朕還是每每徬徨無計……”
封德彝想搶先來一句漂亮話,拱手說:“陛下能把安人理國放在心裏,這已很不容易了,足以證明陛下是有為之君。”
太宗斜了他一眼,繼續剛才的喟嘆:“今大亂之後,其難治乎?”
魏徵抖了抖袍袖,滿懷信心地對道:
“亂後易教,猶飢人易食也。若聖哲施化,上下同心,人應如響,不疾而速,期月而可,信不為過,三年成功,猶謂其晚!”
“三年?”太宗伸出三個指頭,搖搖頭說,“再快再快也得三年啊!”封德彝為附和太宗,對魏徵的話大不以為然,說:“夏、商、周三代以後,人心漸於淺薄,故秦朝專致於法律,漢朝間或用霸道,此乃想教化而不能,非能教化而不想。依臣看,還得製定嚴厲的法律,令出必行,這樣才能治理好國家。”魏徵還是堅持“教化”的施政綱領,說:
“凡人在危困,則憂死亡。憂死亡,則思化。思化,則易教!”封宰相見魏徵敢繼續和他頂著來,生氣地對太宗說道:
“魏徵書生,不識時務,若信其虛論,必敗亂國家!”臣為政多年,致力於歷朝歷代理國方略的研究,難道不如他一介書生?魏徵笑笑,而後反駁道;
“若言人漸澆訛,不及純樸,至今應悉為鬼魅,寧可復得而教化耶?”
封德彝被駁得啞口無言,強詞奪理對太宗說:
“若想止盜,令百姓安居樂業,必須重法以禁之,否則,沒別的好辦法!若用教化,隻能盜賊越來越多,天下越來越亂!”太宗必向著魏徵,當即哂笑封德彝:
“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封德彝見太宗公開支持魏徵,忙閉口垂手,在一旁默默不言語了。太宗見狀,繼續開導臣子們:
息王、海陵王之柩
靈棚兩邊,林林總總設立了幾十個祭棚,五品以上的東宮、齊府舊屬及文武百官陳設醴饌,一拜,再拜,三拜,莊重地奠帛,獻酒,讀祝,祝故太子,齊王一路走好……
太宗命人在宜秋門內擺了個攤子,在趙王李福、尚書右丞兼諫議大夫魏徵,黃門侍郎王珪等人的陪同下,向李建成、李元吉的靈位致祭。“李建成、元吉啊……”太宗親自點燃一柱香,拜了拜,一語未了,太宗已是淚眼婆娑,“你我畢竟是一母所生,骨肉相殘,乃古今之大惡。哎——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我李世民早該在天下方定時,功成身退,寧願你們負我,我也不願負你們。如今事已至此,我隻好說聲對不起了。也許這都是命啊……”
王珪、魏徵等人忙上來勸解:“皇上還是回後宮吧,心意到了就行了,別太傷心。這裏有我們呢。”
太宗點點頭,接過巾帕拭拭眼角,對旁邊一直癡愣愣站著的趙王說:
“你雖然是個孩子,但也要明白事理,作為繼子,你今天該哭的哭,該叫的叫……”
趙王李福忽閃著大眼睛,不解地看著香菸繚繞著的靈位,我父皇好好的,幹嗎要我哭死的爹啊,你們這些大人都幹了些什麽呀?太宗回內宮後,魏徵等人帶著趙王來到宜秋門外,執事官過來對趙王李福說:“該起靈了。”
趙王望著魏徵,魏徵代趙王答道:“時間有限,起靈!”
執事們捧著諡冊、打著招魂幡,當行而走,而後兩輛靈車載著棺槨,開始行進,其後紙人、紙張、銘旌隨後而行,有一裏路長,像個大戶人家的葬禮,隻是沒有一個人哭泣,大家都是在完成自己的職責,跟著靈柩沉默地走著……
◎官吏貪求饑寒切身
大封功臣和禮葬李建成、李元吉後,太宗對政權機構的設置做了一些調整,確定中央機構為六省、一台、九寺、三監、十四衛、東宮諸司;地方為州縣兩級製。具體設置為——六省:尚書、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內侍;一台:禦史台;九寺: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三監:國子監、將作監、少府監;十四衛: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領軍、左右武侯、左右屯、左右領、左右監門。
尚書省下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為最高行政執行機構,尚書省長官左右僕射,從二品官階,屬下官員有左右丞、左右司郎中、主事、令史、書令史、亭長、掌固;六部的長官為正三品尚書,其中有侍郎、郎中、員外郎、令史、書令史、亭長、掌固等僚屬。
門下省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負責詔令、簽署章奏的審查,有封駁之權,其長官為正三品侍中,僚屬有門下侍郎、給事中,左散騎常侍、諫議大夫、起居郎、左補闕、右拾遺等。中書省草擬政策,通過門下省審議,交由尚書省執行,長官為正三品的中書令,下屬有中書侍郎、中書舍人、右散騎常侍、右補闕、右拾遺等官。
秘書省為國家文史館,隸屬中書省,長官為從三品的秘書監。殿中省掌管皇帝供奉事務。長官為從三品的殿中監。
內侍省掌管後宮供奉事務,其成員由宦官組成,長官為從四品的內侍。
禦史台為國家監察機關,長官為正三品禦史大夫,下屬有禦史中丞、侍禦史、殿中侍禦史、監察禦史等。
太常寺掌管禮樂、郊廟、社稷等國家事務,長官為正三品太常卿。光祿寺負責後宮膳食。長官為從三品光祿卿。
衛尉寺負責皇宮保衛事務,長官為從三品的衛尉卿。
太僕寺掌管皇宮車輛、馬匹等事務。長官為從三品的太僕卿。大理寺負責司法審判,長官是從三品大理卿。鴻臚寺負責對外交往,長官為從三品鴻臚卿。司農寺掌管倉儲事務,長官為從三品司農卿。太府寺負責商業流通,長官為從三品太府卿。
國子監為國家最高學府,長官為從三品國子祭酒。
將作監負責工程建設等事務,長官為從三品將作大匠。少府監負責宮中製作事務,長官為從三品少府監。
十四衛依其職責分別負責皇宮、皇城和京城的保衛工作,長官為正三品大將軍。
東宮官屬最高者為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一般由德高望重的老臣兼任。
州有上州中州下州,長官分別為從三品、正四品上、正四品下的州刺史。
縣有上縣中縣下縣,長官分別為從六品上、正七品上、從七品上、從七品下的縣令。
行政編製定完後,太宗在顯德殿主持一次禦前會議,討論“自古理政得失”的問題。太宗俯視著寬大的殿堂和文武百官,感慨地說:
“朕十多年的戎馬生涯,直覺得削平區宇是順理成章的事。如今安人理國,究竟怎樣實行天下大治,朕還是每每徬徨無計……”
封德彝想搶先來一句漂亮話,拱手說:“陛下能把安人理國放在心裏,這已很不容易了,足以證明陛下是有為之君。”
太宗斜了他一眼,繼續剛才的喟嘆:“今大亂之後,其難治乎?”
魏徵抖了抖袍袖,滿懷信心地對道:
“亂後易教,猶飢人易食也。若聖哲施化,上下同心,人應如響,不疾而速,期月而可,信不為過,三年成功,猶謂其晚!”
“三年?”太宗伸出三個指頭,搖搖頭說,“再快再快也得三年啊!”封德彝為附和太宗,對魏徵的話大不以為然,說:“夏、商、周三代以後,人心漸於淺薄,故秦朝專致於法律,漢朝間或用霸道,此乃想教化而不能,非能教化而不想。依臣看,還得製定嚴厲的法律,令出必行,這樣才能治理好國家。”魏徵還是堅持“教化”的施政綱領,說:
“凡人在危困,則憂死亡。憂死亡,則思化。思化,則易教!”封宰相見魏徵敢繼續和他頂著來,生氣地對太宗說道:
“魏徵書生,不識時務,若信其虛論,必敗亂國家!”臣為政多年,致力於歷朝歷代理國方略的研究,難道不如他一介書生?魏徵笑笑,而後反駁道;
“若言人漸澆訛,不及純樸,至今應悉為鬼魅,寧可復得而教化耶?”
封德彝被駁得啞口無言,強詞奪理對太宗說:
“若想止盜,令百姓安居樂業,必須重法以禁之,否則,沒別的好辦法!若用教化,隻能盜賊越來越多,天下越來越亂!”太宗必向著魏徵,當即哂笑封德彝:
“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封德彝見太宗公開支持魏徵,忙閉口垂手,在一旁默默不言語了。太宗見狀,繼續開導臣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