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又是跟誰吵架了,而且沒吵贏,所以幹脆來個不講理:“我傻但是我願意,幹你屁事?”這話有點粗,但是基本上就是這個意思。


    這反映了一個事實,當孔子回到魯國之後,有不少人來試圖羞辱孔子,而孔子用不同的辦法來回擊他們。


    【現實解說】我傻但是我願意。這句話其實挺給力,通常都能一招製敵。


    19.42(15.25)★★


    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譯文】孔子說:“我對於別人,詆毀過誰?讚美過誰?如有所讚美的,必須是曾經考驗過他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


    【解析】感覺上像是喝多了說的話,否則平白無故說什麽讚揚過誰詆毀過誰?平常,孔子不說這樣的話,怕得罪人。孔老師的意思,我讚揚誰詆毀誰都是有道理有根據的。


    【現實解說】讚揚人可以,少說人壞話。


    19.43(15.26)


    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譯文】孔子說:“我還能夠看到史書存疑的地方。有馬的人(自己不會調教)先給別人使用,這種精神,今天沒有了罷。”


    【解析】孔子主張多聞闕疑,自己不懂的地方不要強行解釋或者糊弄別人,留下來給後人去解決。遺憾的是,《論語》就被後人給胡亂解釋了,一點不顧祖師爺多聞闕疑的原則。


    後麵的一句是打個比方,說就像有馬,自己調教不了,就不要瞎折騰,借給別人去調教好了。最後是感慨,說現代的人自以為是,搞不懂的也說懂了,完全沒有這種借馬精神了。


    厚古薄今,孔老師動不動就是這樣的感慨。


    【現實解說】借馬的不多,搶馬的不少。誰都以為自己是專家,誰都以為自己是大師。我覺得自己不錯,說不定我也是這類貨色。


    19.44(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交友有三種,有害的交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是有益的。同性格乖僻的人交朋友,同沒有主見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是有害的。”


    【解析】這是長期以來被嚴重錯解的一段話,需要修正。


    益者三友的解說沒有問題,清晰簡單,歷來都是這樣解說,用詞大同小異而已。


    損者三友的解說則陷入了“損友必然是壞人”的思維定式。如果說損者三友都是壞人,那還用孔老師來說嗎?正因為損者三友不是壞人,才需要孔老師提醒。


    便辟是乖僻的意思,性格古怪,難以相處,但是並不等於是壞人,孔子曾經說過“張也辟”,說子張性格乖僻。在這裏,孔子指的就是子張。跟乖僻的人交往,最終不會有什麽好結果。然而,傳統的解釋把便辟解釋成奉迎拍馬之徒,把“辟”通“嬖”。


    善柔通常被解釋為口是心非笑裏藏刀的壞人,大錯,純屬牽強附會。善柔,就是善良但是柔弱之人,換言之就是沒有主張的老好人,受人欺負都不敢還口的人,類似唐僧、武大郎這樣的人。與這樣的人交友,不僅沒有任何益處,還會讓自己也變得軟弱可欺。在孔子的心目中,大致高柴接近這樣的性格。


    便佞被解釋為花言巧語的大忽悠,這個基本上就是本意了。與大忽悠交友,沒有安全感並且可能被忽悠進去。孔子喜歡的君子是訥於言的,因此大忽悠肯定是損友。孔子弟子中,什麽人是大忽悠呢?剛入學時候的子貢,不過後來在孔子的教導下,子貢已經改了很多,在同學們之中說話已經很有分寸了。


    在人際關係這方麵,孔子的看法和想法都是非常現實的,意見都是很中肯的,決不會說“不要跟壞人交朋友”這類空話,而更多的是從性格的角度來說。


    【現實解說】不跟什麽樣的人交朋友,不等於就是藐視或者蔑視什麽人,正常的人際交往是應該的,隻是沒有必要走得太近。孔老師的說法,其實是很正確的。


    19.45(9.25)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解析】這段話之所以放在這裏,是要說明孔子判斷交友不是以品德為唯一標準的,除了性格,還有能力。要交,就交對自己有用的,能提高自己的人。而不是對自己沒有幫助的,讓自己退步的人。


    19.46(16.5)★★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喜好有三種,有害的喜好有三種。以禮樂調節自己為喜好,以稱道別人的好處為喜好,以有許多賢德之友為喜好,這是有益的。喜好驕傲自誇,喜歡閑遊,喜歡大吃大喝,這就是有害的。”


    【解析】字麵簡單,意思也簡單,不需要太多的解說。


    益者三樂是毫無疑問的,唱歌聽音樂既快樂又提升素養,多說別人好話,別人會喜歡你,也算是品德高尚,多交有能耐有人品的朋友,今後的路子會寬很多。損者三樂也不錯,不過到今天有些變化,譬如佚遊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驢友就樂在其中。宴樂也是享受生活和結交朋友的方式,隻要不過分,也沒有什麽問題。


    【現實解說】益者三樂值得牢記,應該努力去做到。


    19.47(2.10)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譯文】孔子說:“了解他的動機,觀察他的手段,洞察他的目的,他還怎樣隱藏自己的真麵目呢?他還怎樣隱藏自己的真麵目呢?”


    【解析】廋:音搜,隱藏、藏匿。孔子在講怎樣看人,孔子一生,最講究的就是君子小人,喜歡研究人,也很有心得。其實,這段話不僅僅用來研究人,如果用來破案,也是非常正確的。所以我們說,如果孔子當偵探,一定是個好偵探。問題是,要做到這三樣其實並不容易。而且,如果太強調目的,很容易否定一切。


    【現實解說】外交辭令常用的一句話就是:聽其言,觀其行。以此表達對對方誠意的懷疑。


    19.48(2.22)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麽行走呢?”


    【解析】輗:音尼,古代大車車轅前麵橫木上的木銷子。軏:音月,古代小車車轅前麵橫木上的木銷子。沒有輗和軏,車就不能走。孔子是一個講誠信的人,對信看得很重。不過,這段話一定是有所指的,指誰?多半是指掌管魯國政權的季孫家族。


    【現實解說】這段話對於當今的中國社會是很有現實意義的,誠信危機已經非常嚴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說論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賈誌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賈誌剛並收藏說論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