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10.12)


    席不正,不坐。


    【譯文】蓆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解析】孔老師的講究比較多,通常,蓆子不端正,都會把它端正過來。


    【現實解說】屁股正不怕蓆子歪。


    18.21(10.13)


    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


    【譯文】跟鄉裏人飲酒後,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後自己才出去。


    【解析】孔子尊老敬老,凡事以老人為先。國外是女士先行,孔子那時候不跟女士喝酒。


    【現實解說】尊敬老人,這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18.22(10.14)


    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


    【譯文】鄉裏人舉行迎神驅鬼的宗教儀式時,孔子總是穿著朝服站在家廟東邊的台階上。


    【解析】孔子為什麽要這樣做?因為怕鬼們驚擾了祖先,孔子站在家廟門口進行保護,真是想得周到。孔子在魯國有家廟嗎?分析一下。


    當初孔子的祖先孔父嘉在宋國被殺,孔父嘉的兒子逃亡到了魯國。按照當時的政治避難國際規則,政治避難者享受比原在國低一級的待遇。孔父嘉是宋國司馬,屬於卿一級。如果司馬是孔家世襲的話,孔父嘉的兒子也應該是卿一級待遇,降一級就是上大夫。上大夫是可以有家廟的,所以,孔子有家廟並不意外。


    【現實解說】自己的祖先自己都不敬的話,別人怎麽會敬呢?隻知道把祖先當文物來賣,隻知道挖祖宗的墳墓去賺錢,這樣的子孫要他們幹什麽?


    18.23(10.15)


    問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


    【譯文】(孔子)托人向在其他國家的朋友問候送禮,便向受託者拜兩次送行。


    【解析】為什麽再拜?一拜是拜託,再拜就是轉達。也就是說,第一次拜是感謝帶話人,第二次拜就是把這一拜帶給朋友的意思。就像托人送禮,準備兩份禮物,一份給朋友,一份給所託的人。


    【現實解說】禮多人不怪。


    18.24(10.16)★★


    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丘未達,不敢嚐。”


    【譯文】季康子給孔子贈送藥品,孔子拜謝之後接受了,說:“我對藥性不了解,不敢嚐。”


    【解析】春秋時期,領導贈送了東西,都要當場看一看贊一贊,如果是吃的,就當場嚐一嚐說說好吃好吃之類。可是這次贈的是藥,這東西事關身體健康,所以要慎重,就算是領導送的,也要慎重。


    從另一個角度說,季康子送藥,表明對老先生很關心。


    【現實解說】接受饋贈,一定要表示驚喜和感謝,最好當場打開。當然,藥這個東西,或者保險套這類東西,就不用當場打開或者試用了。


    18.25(10.17)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譯文】馬棚失火燒掉了。孔子退朝回來,說:“傷人了嗎?”不問馬的情況怎麽樣。


    【解析】孔老師以人為本,認為人的安危是馬所不能比擬的。此外,孔老師認為,人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至於責任誰來負,是第二位的。


    【現實解說】為了搶救財產而英勇犧牲的英雄事跡是不是符合孔子的價值觀呢?是否值得宣傳呢?


    18.26(10.18)★★


    君賜食,必正席先嚐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侍食於君,君祭,先飯。


    【譯文】國君賜給熟食,孔子一定擺正座席先嚐一嚐。國君賜給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給祖宗上供。國君賜給活物,一定要飼養起來。同國君一道吃飯,在國君舉行飯前祭禮的時候,一定要先嚐一嚐。


    【解析】最高領導賜給的,就要當場打開,而且還是很正式地打開,然後嚐一嚐,說“哇塞,真好吃”之類。如果是生肉,當然煮熟了要先給祖先供上,顯示自己過得還不錯,領導對自己也不錯,請老祖宗放心。跟君主吃飯前,要有人先嚐一嚐,君主才吃。孔子在與國君吃飯時,都主動嚐一下,表明他對禮的遵從。


    【現實解說】如今沒那麽多講究,不過,跟領導老闆吃飯,領導老闆沒動筷子,你就別嚐。


    18.27(10.19)


    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


    【譯文】孔子病了,國君來探視,他便頭朝東躺著,身上蓋上朝服,拖著大帶子。


    【解析】孔子患了病,躺在床上,國君來探視他,他無法起身穿朝服,這似乎對國君不尊重,有違於禮,於是他就把朝服蓋在身上。這反映出孔子即使在病榻上,也不會失禮於國君。


    【現實解說】無話可說。


    18.28(10.20)


    君命召,不俟駕行矣。


    【譯文】國君召見(孔子),他不等車馬駕好就先步行走去了。


    【解析】這是一種姿態吧,走得再快,其實還是沒有馬車快。


    【現實解說】無話可說。


    18.29(10.21)


    入太廟,每事問。


    與2.9(3.15)重出。


    18.30(10.22)


    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


    【譯文】(孔子的)朋友死了,沒有親屬負責斂埋,孔子說:“喪事由我來辦吧。”


    【解析】這反映了兩個事實,首先是孔子這人很仗義,朋友死了他願意幫忙。對於一般人來說,都不願意碰死人的事情,可是孔子願意,為什麽呢?因為孔子敬鬼神,認為死人更值得敬畏。其次呢,死人那點事對孔子來說是家常便飯,非常內行,甚至有點樂在其中。


    【現實解說】現在這樣的事情是不是都是民政局辦呢?


    18.31(10.23)


    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譯文】朋友饋贈物品,即使是車馬,不是祭肉,(孔子在接受時)也是不拜的。


    【解析】孔子把祭肉看得比車馬還重要,這是為什麽呢?因為祭肉關係到“忠”、“孝”的問題。用肉祭祀祖先之後,這塊肉就不僅僅是一塊可以食用的東西了,而是對祖先盡孝的一個載體。


    【現實解說】車當然比臘肉要名貴得多,車與肉之間,還是選擇車。


    18.32(10.24)


    寢不屍,居不客。


    【譯文】(孔子)睡覺不像死屍一樣仰麵朝天,平日家居也不像作客或接待客人時那樣莊重嚴肅。


    【解析】根據科學研究,仰臥和側臥都屬於正確的睡覺方式,通常斯文人喜歡側臥,粗壯的人喜歡仰臥,孔子是斯文人,所以喜歡側臥不喜歡仰臥。


    【現實解說】怎麽舒服怎麽睡。


    18.33(10.25)


    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負版者。有盛饌,必變色而作。迅雷風烈必變。


    【譯文】(孔子)看見穿喪服的人,即使是關係很親密的,也一定要把態度變得嚴肅起來。看見當官的和盲人,即使是常在一起的,也一定要有禮貌。在乘車時遇見穿喪服的人,便俯伏在車前橫木上(以示同情)。遇見背負國家圖籍的人,也這樣做(以示敬意)。(做客時)如果有豐盛的筵席,就神色一變,並站起來致謝。遇見迅雷大風,一定要改變神色(以示對上天的敬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說論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賈誌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賈誌剛並收藏說論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