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當然很容易,聽起來也很動聽。不過,孔子本人做到這一點也很困難,學生三千,孔子向哪個學生討教過呢?
三人行的“行”字並不是行走的意思,而是在一起的意思。
【現實解說】多看別人的長處,自己就能進步。問題是,怎樣才能看到別人的長處,這是更大的學問。
17.8(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譯文】孔子說:“學生們,你們以為我對你們有什麽隱瞞的嗎?我是絲毫沒有隱瞞的。我沒有什麽沒有告訴你們的,我孔丘就是這樣的人。”
【解析】人之間的關係是有親疏的,一碗水永遠不可能端平。為什麽孔子要說這樣的話?很顯然,有人認為孔子偏心,私下向個別弟子傳授了什麽“獨家秘籍”。也難怪有人有這樣的想法,如果你看著老師總是跟幾個同學在一起吃喝玩樂,你也會這麽想。孔子身邊,似乎永遠是那幾個弟子,其餘的弟子沒想法就怪了。所以,孔子要告訴大家:同學們,我跟子貢冉有顏回們雖然常常在一起,不過就是吃吃喝喝,真沒有上過小課。
事實上呢?跟老師混得近的人,肯定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誨。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就是這個意思吧。
這句話,應該是孔子在衛國或者剛從衛國回到魯國期間說的。
【現實解說】跟老師混在一起是可以多學到知識的,跟老闆混在一起是可以多得到機會的。
17.9(7.28)★★★★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譯文】孔子說:“有人分明自己不懂,還要不懂裝懂以為自己發現了什麽學問,我不是這樣的。多聽,選擇其中好的來實行;多看,然後記在心裏,這是獲得知識的方法。”
【解析】孔子又是在說誰?好像孔門弟子中足夠狂妄的就是子貢了,所以這應該是子貢入學初期的事情。當然,也有可能孔子所說的並非自己的弟子,而是另外的人。“知之次也”通常被譯為“次一等”或者“其次”,其實不然,應該是次序、方法,也就是多聽多看多學多記,才是學習的方法,而不是不懂裝懂。
【現實解說】多聞多見,學習別人的長處,向先進文化學習。
17.10(7.33)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譯文】孔子說:“就書本知識來說,大約我和別人差不多。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那我還沒有做到。”
【解析】孔子說話很客觀,還帶著一些謙虛。孔子的知識其實比尋常人豐富得多,他自己說跟大家差不多,這是謙虛。重要的是後麵一句,那就是孔子認為自己的執行力不足。事實上孔子確實存在執行力的問題,周遊列國期間,孔子真正見到的國君似乎隻有衛靈公,推銷自己,卻見不到老闆,這就是執行力的不足。孔子的性格比較木訥好麵子,求人的事情張不開口,這是他的最大問題。
換了在今天,以孔子的性格,也就是混個副教授。
【現實解說】人其實各有短長,有的人擅長於理論,有的人擅長於執行,如果一個人每個方麵都擅長,那就是全才了,但是全才畢竟是少數。能夠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就有了發揮自己長處的基礎。
17.11(9.8)★★★★★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譯文】孔子說:“我有學問嗎?其實沒有學問。有一個鄉下人向我請教,我對他的問題完全沒有概念。我上上下下反覆思考,卻一點頭緒也沒有。”
【解析】按照從前的解釋,孔子先說自己沒有學問,隨後鄉下人來問他問題,問題問得空洞無物,於是孔子從兩頭來發問,循循善誘,解決了鄉下人的問題。這樣的解釋前後矛盾,先說自己沒學問,隨後的例子是自己超有學問。所以,這樣的解釋是錯誤的。
李零先生認為後麵一句話孔子是在說自己,以證實前麵的一句話。不過,李零先生在最後這樣說:“我懷疑,孔子是說,在傻瓜麵前,我一無所知。”這讓人想起後來的一句西方俗話:一個傻瓜提出的問題,可能一百個聰明人也回答不了。竊以為,最後這句話,李零先生畫蛇添足了。中國人的思維與西方人不同,西方人喜歡自嘲,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是:如果我連傻瓜的問題都回答不了,證明我比傻瓜還要傻。
這裏,孔子是在感慨自己的無知而已,而這個感慨,應該就來自鄉下人的問題。如果我們把這兩句話換一下順序,大家就能清晰地理解了。一個鄉下人向孔子提問,譬如問為什麽馬和驢生出來的是騾子,這個問題孔子是回答不了的。於是,孔子很鬱悶很灰心喪氣,回頭對自己的弟子們說:“我有學問嗎?我沒有學問。”
空空如也,這個成語來自這裏。
【現實解說】老師也有回答不上問題的時候,這是很正常的,不要沮喪,也不要懷疑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有不能了解的領域。
17.12(9.2)★★★★★
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禦乎?執射乎?吾執禦矣。”
【譯文】達巷黨這個地方有人諷刺說:“孔子真牛啊!他學問淵博,問題是,沒有哪一項令人稱許的。”孔子聽說了,對他的學生說:“是啊,我究竟能幹什麽呢?駕車呢?還是射箭呢?我還是駕車吧。”
【解析】周代五百家為一黨,達巷是黨名。也有說法巷黨就是鄉黨,也就是居民區,達巷黨就是貴族居民區。其實達巷黨是什麽地方無所謂,重要的是這句話究竟是讚揚孔子還是諷刺孔子。
古時對這段話的解說,多半是說實在讚揚孔子太博學而無法取捨,因而沒有在某個方麵成名。那麽孔子後麵的話就是謙虛,因為禦比射的地位低。
不過,近年來的解說多半傾向於這是在諷刺孔子博而不精,什麽都會但是什麽都一般。於是,孔子進行了反駁。筆者認為,諷刺一說似乎更加合乎邏輯和當時的情況,而且,射、禦並沒有地位高低之分。而對於這整段話的解析,李零先生在《喪家狗》的解說最為精闢,借來一用。
孔子的回答很巧妙,他拿射、禦打比方。古代戰車,射手和禦者相互配合,分工不一樣,射手是瞄著目標射,盯著的是一個點;禦者不是這樣,他是拉著射箭的人到處跑,隻有到處跑,才能找到合適的目標。博和精,最好兩全;但兩選一,他寧可選博。(摘自李零先生《喪家狗》)
順著李零先生的解說,進一步發揮。周代的戰車是三個人,禦者、射手和車右,車右是用長兵器。禦者的作用是帶著射手和車右走,本身並不作戰。所以,禦者更像是老師,給弟子們指引道路,讓子弟們去發揮發展,而自己甘心做無名英雄。所以孔子的意思是:我博學而無所成名,那是因為我是老師,我的職責是讓弟子們有所成名,做到了這一點,我就已經很成功了。
三人行的“行”字並不是行走的意思,而是在一起的意思。
【現實解說】多看別人的長處,自己就能進步。問題是,怎樣才能看到別人的長處,這是更大的學問。
17.8(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譯文】孔子說:“學生們,你們以為我對你們有什麽隱瞞的嗎?我是絲毫沒有隱瞞的。我沒有什麽沒有告訴你們的,我孔丘就是這樣的人。”
【解析】人之間的關係是有親疏的,一碗水永遠不可能端平。為什麽孔子要說這樣的話?很顯然,有人認為孔子偏心,私下向個別弟子傳授了什麽“獨家秘籍”。也難怪有人有這樣的想法,如果你看著老師總是跟幾個同學在一起吃喝玩樂,你也會這麽想。孔子身邊,似乎永遠是那幾個弟子,其餘的弟子沒想法就怪了。所以,孔子要告訴大家:同學們,我跟子貢冉有顏回們雖然常常在一起,不過就是吃吃喝喝,真沒有上過小課。
事實上呢?跟老師混得近的人,肯定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誨。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就是這個意思吧。
這句話,應該是孔子在衛國或者剛從衛國回到魯國期間說的。
【現實解說】跟老師混在一起是可以多學到知識的,跟老闆混在一起是可以多得到機會的。
17.9(7.28)★★★★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譯文】孔子說:“有人分明自己不懂,還要不懂裝懂以為自己發現了什麽學問,我不是這樣的。多聽,選擇其中好的來實行;多看,然後記在心裏,這是獲得知識的方法。”
【解析】孔子又是在說誰?好像孔門弟子中足夠狂妄的就是子貢了,所以這應該是子貢入學初期的事情。當然,也有可能孔子所說的並非自己的弟子,而是另外的人。“知之次也”通常被譯為“次一等”或者“其次”,其實不然,應該是次序、方法,也就是多聽多看多學多記,才是學習的方法,而不是不懂裝懂。
【現實解說】多聞多見,學習別人的長處,向先進文化學習。
17.10(7.33)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譯文】孔子說:“就書本知識來說,大約我和別人差不多。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那我還沒有做到。”
【解析】孔子說話很客觀,還帶著一些謙虛。孔子的知識其實比尋常人豐富得多,他自己說跟大家差不多,這是謙虛。重要的是後麵一句,那就是孔子認為自己的執行力不足。事實上孔子確實存在執行力的問題,周遊列國期間,孔子真正見到的國君似乎隻有衛靈公,推銷自己,卻見不到老闆,這就是執行力的不足。孔子的性格比較木訥好麵子,求人的事情張不開口,這是他的最大問題。
換了在今天,以孔子的性格,也就是混個副教授。
【現實解說】人其實各有短長,有的人擅長於理論,有的人擅長於執行,如果一個人每個方麵都擅長,那就是全才了,但是全才畢竟是少數。能夠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就有了發揮自己長處的基礎。
17.11(9.8)★★★★★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譯文】孔子說:“我有學問嗎?其實沒有學問。有一個鄉下人向我請教,我對他的問題完全沒有概念。我上上下下反覆思考,卻一點頭緒也沒有。”
【解析】按照從前的解釋,孔子先說自己沒有學問,隨後鄉下人來問他問題,問題問得空洞無物,於是孔子從兩頭來發問,循循善誘,解決了鄉下人的問題。這樣的解釋前後矛盾,先說自己沒學問,隨後的例子是自己超有學問。所以,這樣的解釋是錯誤的。
李零先生認為後麵一句話孔子是在說自己,以證實前麵的一句話。不過,李零先生在最後這樣說:“我懷疑,孔子是說,在傻瓜麵前,我一無所知。”這讓人想起後來的一句西方俗話:一個傻瓜提出的問題,可能一百個聰明人也回答不了。竊以為,最後這句話,李零先生畫蛇添足了。中國人的思維與西方人不同,西方人喜歡自嘲,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是:如果我連傻瓜的問題都回答不了,證明我比傻瓜還要傻。
這裏,孔子是在感慨自己的無知而已,而這個感慨,應該就來自鄉下人的問題。如果我們把這兩句話換一下順序,大家就能清晰地理解了。一個鄉下人向孔子提問,譬如問為什麽馬和驢生出來的是騾子,這個問題孔子是回答不了的。於是,孔子很鬱悶很灰心喪氣,回頭對自己的弟子們說:“我有學問嗎?我沒有學問。”
空空如也,這個成語來自這裏。
【現實解說】老師也有回答不上問題的時候,這是很正常的,不要沮喪,也不要懷疑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有不能了解的領域。
17.12(9.2)★★★★★
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禦乎?執射乎?吾執禦矣。”
【譯文】達巷黨這個地方有人諷刺說:“孔子真牛啊!他學問淵博,問題是,沒有哪一項令人稱許的。”孔子聽說了,對他的學生說:“是啊,我究竟能幹什麽呢?駕車呢?還是射箭呢?我還是駕車吧。”
【解析】周代五百家為一黨,達巷是黨名。也有說法巷黨就是鄉黨,也就是居民區,達巷黨就是貴族居民區。其實達巷黨是什麽地方無所謂,重要的是這句話究竟是讚揚孔子還是諷刺孔子。
古時對這段話的解說,多半是說實在讚揚孔子太博學而無法取捨,因而沒有在某個方麵成名。那麽孔子後麵的話就是謙虛,因為禦比射的地位低。
不過,近年來的解說多半傾向於這是在諷刺孔子博而不精,什麽都會但是什麽都一般。於是,孔子進行了反駁。筆者認為,諷刺一說似乎更加合乎邏輯和當時的情況,而且,射、禦並沒有地位高低之分。而對於這整段話的解析,李零先生在《喪家狗》的解說最為精闢,借來一用。
孔子的回答很巧妙,他拿射、禦打比方。古代戰車,射手和禦者相互配合,分工不一樣,射手是瞄著目標射,盯著的是一個點;禦者不是這樣,他是拉著射箭的人到處跑,隻有到處跑,才能找到合適的目標。博和精,最好兩全;但兩選一,他寧可選博。(摘自李零先生《喪家狗》)
順著李零先生的解說,進一步發揮。周代的戰車是三個人,禦者、射手和車右,車右是用長兵器。禦者的作用是帶著射手和車右走,本身並不作戰。所以,禦者更像是老師,給弟子們指引道路,讓子弟們去發揮發展,而自己甘心做無名英雄。所以孔子的意思是:我博學而無所成名,那是因為我是老師,我的職責是讓弟子們有所成名,做到了這一點,我就已經很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