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這是孔子修《春秋》的時候做出的評論。在這個問題上,孔子的判斷未必就正確。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臧武仲根本沒有要挾國君的能力。
這件事情略有些複雜,當初臧宣叔從鑄國娶了老婆,生了兩個兒子臧賈和臧為,老婆死後,又娶了老婆的侄女,生了臧紇,臧紇從小就養在宮裏,因此受到魯國國君魯襄公的喜愛,被立為臧家的繼承人,後來臧宣叔去世,臧紇接掌臧家,就是臧武仲。臧賈和臧為則離開魯國到姥姥家居住。臧紇和季武子的關係好,但是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幫季武子管了一件家事,幫助季武子立了自己喜歡的小兒子季悼子為繼承人,結果得罪了季武子的大兒子公彌。後來公彌和孟孫家串通,誣陷臧紇叛亂,三番五次之後,季武子終於上當,於是出兵攻打臧紇。臧家的實力比季孫家差太多,隻得逃出魯國。
逃出魯國之後,臧紇派人去請哥哥臧賈回魯國繼承臧家,臧賈於是派弟弟臧為回魯國去向魯襄公請求。誰知道臧為到了魯國之後,請求魯襄公立自己。看來,一母所生的親兄弟也靠不住。臧紇擔心臧為搞不定,於是冒著危險回到臧家的封地防地(今曲阜境內),然後派人去向魯襄公請求,說是自己並沒有叛亂,隻是辦了蠢事,如今自己被趕走沒關係,希望能夠另立繼承人,保留臧家的封地和地位。於是,魯襄公任命臧為為臧家繼承人,臧紇在防地辦了移交手續之後,逃亡齊國去了。
為什麽說臧紇並沒有要挾魯襄公呢?第一,臧紇本人自身難保,完全沒有資格要挾魯襄公;第二,要挾魯襄公沒有意義,因為魯襄公也要看季武子的臉色說話。那麽,臧紇為什麽要提這樣的要求呢?第一,臧紇與魯襄公的關係非常好,這相當於請朋友幫忙;第二,臧紇確實很擔心家族失去地位。而臧家之所以能夠保留下來,是基於多方麵原因的,首先是魯國的“親親上恩”的傳統,大家都是周公後代,也不好意思趕盡殺絕;第二是季武子已經明白臧紇是被冤枉的;第三則是魯襄公出麵斡旋,大家趁機給個台階。
這件事情上,臧紇做了蠢事,但是能夠冒著風險回來幫助哥哥拿到繼承權,則反映了他為了家族甘願冒險,而不是要挾國君。
【現實解說】有的事情是犯忌諱的事情,雖然你不是那個意思,也會被人認為是那個意思。譬如,你向你的客戶或者下屬借錢,就會被認為是索賄。
16.14(14.43)★★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譯文】原壤叉開雙腿坐著等待孔子。孔子罵他說:“年幼的時候,你不講孝悌,長大了又沒有什麽可說的成就,這麽老了還不死,真是害人蟲。”說著,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解析】春秋時期沒有椅子凳子,所謂的坐都是跪坐,屁股坐在自己的腿上。現在泰國人還是跪坐,不過屁股不在腿上,而腳不能向前,一定是在屁股旁邊,否則就是不禮貌。所謂夷俟,就是坐平了,屁股坐在地上,大抵兩隻腿也都伸直了向前,這樣固然舒服,卻是很不禮貌的。
原壤是魯國人,孔子的老朋友,對於周禮很是蔑視。孔子怎麽會有這樣的朋友?基本上應該是小時候一塊撿破爛的朋友了,也就是髮小。
《禮記·檀弓下》記載,原壤是孔子的老朋友,他母親去世的時候孔子幫他清洗棺木。原壤跳到棺材邊說:“我很久沒有唱歌了。”於是唱道:“狸首之斑然,執女手之卷然。(斑白的狸貓之首,牽著你柔軟的手。)”孔子裝作沒聽見而走開。隨從的人問:“先生不可以使他停止嗎?”孔子道:“據我所知,親者毋失其為親也,故者毋失其為故也。(他老娘是他的親人,我是他的朋友。他怎樣對待他的親人是他的事情,我隻需要做到朋友該做的就是了。)”
這一次呢,孔子就很生氣了,心說:“你對你老娘怎樣我不管,可是你對老朋友我也這麽不禮貌,我揍你。”於是,孔子罵了幾句,還用手杖敲打原壤。
基本上,這也算是老朋友之間開個玩笑,估計原壤也是哈哈大笑,然後說“我逗你玩”。其實孔子也並不是真的討厭原壤,否則也不會去看他。相反,孔子的內心倒很喜歡原壤,因為跟他在一起很輕鬆自在,無拘無束。
老不死,這個常用語來於這裏。
【現實解說】人老了,該退休就退休吧。
16.15(5.21)★★★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文】孔子說:“甯武子這個人,當國家有道時,他就顯得聰明,當國家無道時,他就裝糊塗。他的那種聰明別人可以學得到,他的那種裝糊塗別人就學不到了。”
【解析】這是孔子修《春秋》的時候做出的評論。寧武子就是寧俞,寧俞是寧姓和俞姓的祖先,衛國公族。關於寧俞的聰明,《春秋》上多有記載,可是關於寧俞的裝糊塗,就沒有記載了。不過,寧俞能夠在紛亂的世道中多次為國家立功,並且保全了家族,確實非常聰明能幹。
寧俞早於孔子,是魯僖公時代的人。那時候衛國國君衛成公投靠楚國,對抗晉國。城濮之戰晉國大勝,晉文公稱霸,衛成公逃奔楚國和陳國之後,通過關係求得晉文公原諒,回到衛國,卻殺死了代理國君的叔武,被晉文公審判,寧俞等三人為衛成公辯護,結果衛成公敗訴。三個辯護人一個砍頭一個砍腳,隻有寧俞名聲好而得到赦免。衛成公被囚禁在晉國,晉文公命令醫生下藥毒死他,寧俞知道後賄賂了醫生,於是醫生隻下了一點藥,衛成公因此沒有被毒死。此後魯僖公為衛成公求情,於是晉文公釋放了他。
後來衛成公夢到祖先衛康叔說夏朝的君主相奪走了自己的祭品,於是下令祭祀相。寧俞堅決反對,認為鬼神不會接受不是自己同族的祭品。再後來寧俞出使魯國,魯文公的國宴上使用的樂曲超出規格,寧俞提出了批評。
【現實解說】賣弄聰明容易,裝糊塗不容易。老夫子的教導,確實是高明的。
16.16(15.7)★★★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譯文】孔子說:“史魚真是正直啊!國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樣直;國家無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樣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國家有道就出來做官,國家無道就(辭退官職)把自己的主張收藏在心裏。”
【解析】史鰌是衛國的大夫,字子魚,因此又叫史魚。史魚和蘧伯玉都是孔子在衛國期間認識的朋友,都是衛國的名臣。史魚非常正直,蘧伯玉則很有才能並且不貪戀權位。前麵說到寧俞裝糊塗,這裏又說到史魚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正直,孔子究竟認為誰是對的?再加上蘧伯玉,孔子到底傾向於誰?邦有道的時候都好說,邦無道的時候呢?是裝糊塗,還是辭官回家,還是保持正直?看來,沒有標準答案,全看最後的結果。
這件事情略有些複雜,當初臧宣叔從鑄國娶了老婆,生了兩個兒子臧賈和臧為,老婆死後,又娶了老婆的侄女,生了臧紇,臧紇從小就養在宮裏,因此受到魯國國君魯襄公的喜愛,被立為臧家的繼承人,後來臧宣叔去世,臧紇接掌臧家,就是臧武仲。臧賈和臧為則離開魯國到姥姥家居住。臧紇和季武子的關係好,但是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幫季武子管了一件家事,幫助季武子立了自己喜歡的小兒子季悼子為繼承人,結果得罪了季武子的大兒子公彌。後來公彌和孟孫家串通,誣陷臧紇叛亂,三番五次之後,季武子終於上當,於是出兵攻打臧紇。臧家的實力比季孫家差太多,隻得逃出魯國。
逃出魯國之後,臧紇派人去請哥哥臧賈回魯國繼承臧家,臧賈於是派弟弟臧為回魯國去向魯襄公請求。誰知道臧為到了魯國之後,請求魯襄公立自己。看來,一母所生的親兄弟也靠不住。臧紇擔心臧為搞不定,於是冒著危險回到臧家的封地防地(今曲阜境內),然後派人去向魯襄公請求,說是自己並沒有叛亂,隻是辦了蠢事,如今自己被趕走沒關係,希望能夠另立繼承人,保留臧家的封地和地位。於是,魯襄公任命臧為為臧家繼承人,臧紇在防地辦了移交手續之後,逃亡齊國去了。
為什麽說臧紇並沒有要挾魯襄公呢?第一,臧紇本人自身難保,完全沒有資格要挾魯襄公;第二,要挾魯襄公沒有意義,因為魯襄公也要看季武子的臉色說話。那麽,臧紇為什麽要提這樣的要求呢?第一,臧紇與魯襄公的關係非常好,這相當於請朋友幫忙;第二,臧紇確實很擔心家族失去地位。而臧家之所以能夠保留下來,是基於多方麵原因的,首先是魯國的“親親上恩”的傳統,大家都是周公後代,也不好意思趕盡殺絕;第二是季武子已經明白臧紇是被冤枉的;第三則是魯襄公出麵斡旋,大家趁機給個台階。
這件事情上,臧紇做了蠢事,但是能夠冒著風險回來幫助哥哥拿到繼承權,則反映了他為了家族甘願冒險,而不是要挾國君。
【現實解說】有的事情是犯忌諱的事情,雖然你不是那個意思,也會被人認為是那個意思。譬如,你向你的客戶或者下屬借錢,就會被認為是索賄。
16.14(14.43)★★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譯文】原壤叉開雙腿坐著等待孔子。孔子罵他說:“年幼的時候,你不講孝悌,長大了又沒有什麽可說的成就,這麽老了還不死,真是害人蟲。”說著,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解析】春秋時期沒有椅子凳子,所謂的坐都是跪坐,屁股坐在自己的腿上。現在泰國人還是跪坐,不過屁股不在腿上,而腳不能向前,一定是在屁股旁邊,否則就是不禮貌。所謂夷俟,就是坐平了,屁股坐在地上,大抵兩隻腿也都伸直了向前,這樣固然舒服,卻是很不禮貌的。
原壤是魯國人,孔子的老朋友,對於周禮很是蔑視。孔子怎麽會有這樣的朋友?基本上應該是小時候一塊撿破爛的朋友了,也就是髮小。
《禮記·檀弓下》記載,原壤是孔子的老朋友,他母親去世的時候孔子幫他清洗棺木。原壤跳到棺材邊說:“我很久沒有唱歌了。”於是唱道:“狸首之斑然,執女手之卷然。(斑白的狸貓之首,牽著你柔軟的手。)”孔子裝作沒聽見而走開。隨從的人問:“先生不可以使他停止嗎?”孔子道:“據我所知,親者毋失其為親也,故者毋失其為故也。(他老娘是他的親人,我是他的朋友。他怎樣對待他的親人是他的事情,我隻需要做到朋友該做的就是了。)”
這一次呢,孔子就很生氣了,心說:“你對你老娘怎樣我不管,可是你對老朋友我也這麽不禮貌,我揍你。”於是,孔子罵了幾句,還用手杖敲打原壤。
基本上,這也算是老朋友之間開個玩笑,估計原壤也是哈哈大笑,然後說“我逗你玩”。其實孔子也並不是真的討厭原壤,否則也不會去看他。相反,孔子的內心倒很喜歡原壤,因為跟他在一起很輕鬆自在,無拘無束。
老不死,這個常用語來於這裏。
【現實解說】人老了,該退休就退休吧。
16.15(5.21)★★★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文】孔子說:“甯武子這個人,當國家有道時,他就顯得聰明,當國家無道時,他就裝糊塗。他的那種聰明別人可以學得到,他的那種裝糊塗別人就學不到了。”
【解析】這是孔子修《春秋》的時候做出的評論。寧武子就是寧俞,寧俞是寧姓和俞姓的祖先,衛國公族。關於寧俞的聰明,《春秋》上多有記載,可是關於寧俞的裝糊塗,就沒有記載了。不過,寧俞能夠在紛亂的世道中多次為國家立功,並且保全了家族,確實非常聰明能幹。
寧俞早於孔子,是魯僖公時代的人。那時候衛國國君衛成公投靠楚國,對抗晉國。城濮之戰晉國大勝,晉文公稱霸,衛成公逃奔楚國和陳國之後,通過關係求得晉文公原諒,回到衛國,卻殺死了代理國君的叔武,被晉文公審判,寧俞等三人為衛成公辯護,結果衛成公敗訴。三個辯護人一個砍頭一個砍腳,隻有寧俞名聲好而得到赦免。衛成公被囚禁在晉國,晉文公命令醫生下藥毒死他,寧俞知道後賄賂了醫生,於是醫生隻下了一點藥,衛成公因此沒有被毒死。此後魯僖公為衛成公求情,於是晉文公釋放了他。
後來衛成公夢到祖先衛康叔說夏朝的君主相奪走了自己的祭品,於是下令祭祀相。寧俞堅決反對,認為鬼神不會接受不是自己同族的祭品。再後來寧俞出使魯國,魯文公的國宴上使用的樂曲超出規格,寧俞提出了批評。
【現實解說】賣弄聰明容易,裝糊塗不容易。老夫子的教導,確實是高明的。
16.16(15.7)★★★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譯文】孔子說:“史魚真是正直啊!國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樣直;國家無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樣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國家有道就出來做官,國家無道就(辭退官職)把自己的主張收藏在心裏。”
【解析】史鰌是衛國的大夫,字子魚,因此又叫史魚。史魚和蘧伯玉都是孔子在衛國期間認識的朋友,都是衛國的名臣。史魚非常正直,蘧伯玉則很有才能並且不貪戀權位。前麵說到寧俞裝糊塗,這裏又說到史魚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正直,孔子究竟認為誰是對的?再加上蘧伯玉,孔子到底傾向於誰?邦有道的時候都好說,邦無道的時候呢?是裝糊塗,還是辭官回家,還是保持正直?看來,沒有標準答案,全看最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