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晉文公的詭詐和齊桓公的厚道都是有歷史背景的。晉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其間顛沛流離,多次被追殺,因此已經非常現實,加上一個精英團隊特別是狐偃和先軫等人詭計多端,凡事講究戰略戰術,因此使用計策比較多;而齊桓公成為國君比較容易,管仲又是尊王派,因此行事比較正派。


    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薑姓,名小白。是齊僖公最小的三兒子,其母為衛國人。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其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薑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製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但其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


    晉文公,姬姓,名重耳,史稱晉文公。春秋中前期晉國國君,晉獻公之子,晉惠公之兄,政治家、外交家,曾經長期流亡在外,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春秋時代第一強國的締造者,開創了晉國長達一個多世紀的中原霸權。


    【現實解說】蛇有蛇道,鼠有鼠道,誰也不比誰高尚多少。


    16.9(5.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節藻梲,何如其知也?”


    【譯文】孔子說:“臧文仲藏了一隻大龜,藏龜的屋子鬥拱雕成山的形狀,短柱上畫以水草花紋,他這個人怎麽能算是有智慧呢?”


    【解析】這隻龜出於大蔡這個地方,因此叫做大蔡之龜。過去認為孔子指責臧文仲是因為他的做法不合周禮,其實不對,因為孔子是指責臧文仲的智慧。孔子根本不信神龜這類東西,因此覺得臧文仲的做法很可笑。


    臧文仲和孔子不在一個年代,是春秋早期的魯國上卿。對於臧文仲,整個魯國是很崇拜的,即便是孔子也認為他很賢能。不過,賢能歸賢能,孔子覺得他還是做了三件不仁的事情和三件不知的事情,這就是其中一件。


    臧文仲,名辰,諡文,魯國公族。臧哀伯次子,諡文,故死後又稱臧文仲。春秋時魯卿,世襲魯國司寇。臧文仲歷事魯莊公、閔公、僖公、文公四君。曾廢除關卡,以利經商,於國於民,盡職盡責。其博學廣知而不拘常禮,思想較為開明進步,對魯國的發展起過積極的作用。


    龜在古代是神物,用來傳達上天的旨意。後來很多人聲稱能跟神對話的,就被統稱為龜兒子。上古時候,養龜比現在養寵物鄭重多了。後來不知道怎麽回事,龜的地位就下降了。就在山東,把龜拿來比喻陰莖。《水滸傳》裏西門慶和王婆商量怎樣勾搭潘金蓮的時候,王婆說了“潘驢鄧小閑”,說要有驢大的行貨,西門慶就說自己“養得好大龜”。


    後來形容女兒家得好人家,就說“釣得金龜婿”,不知道這裏的龜是神物的龜還是陰莖的龜,或者二者兼得。


    【現實解說】養寵物可以養,但是寵物住所的規格別超過主人房。否則,就好像是寵物在養你了。


    16.10(15.14)


    子曰:“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


    【譯文】孔子說:“臧文仲是一個竊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是個賢人,卻不舉薦他一起做官。”


    【解析】孔子非常推崇柳下惠,因此對於臧文仲不重用柳下惠非常不滿。


    其實,臧文仲也有臧文仲的難處。魯國是講究出身講究血緣的,基本上誰當什麽誰不當什麽都在出生的時候就定好了的,也就是用親不用賢。這個職位是你家的,那個職位是我家的,可以說,一個蘿蔔一個坑,拔了誰把柳下惠放下去都不好。


    【現實解說】唉,老闆也有老闆的難處,關係要平衡,利益要分配。再說了,老闆還有老闆呢。


    16.11(18.2)★★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譯文】柳下惠當法官,三次被罷免。有人說:“你不可以離開魯國嗎?”柳下惠說:“按正道處世,到哪裏不會被多次罷官呢?如果不按正道處世,在魯國我一樣能當官,為什麽一定要離開本國呢?”


    【解析】士師是什麽?是法官。可是,司寇也是法官,二者的區別是什麽?按照周禮,司寇屬於卿,是國家級領導人;士師就是管士一級及以下的訴訟,也就是管百姓的訴訟。


    柳下惠的話很有哲理,如果出賣自己的良知,在哪裏都能當官;如果堅持自己的良知,去哪裏當官都當不長。說起來,柳下惠也是一個憤青。


    這大概是孔子周遊列國之後的感悟了,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柳下惠說法的正確。換言之,孔子的境界比柳下惠還是要差一些。


    柳下惠,展氏,名獲,字禽,春秋時期魯國人,是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則是他的諡號,所以後人稱他“柳下惠”。據說他又字“季”,所以有時也稱“柳下季”。他做過魯國大夫,後來隱遁,成為“逸民”。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中國歷代廣為傳頌。《孟子》中說“柳下惠,聖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聖”之稱。柳下惠還是中國柳姓的得姓始祖。柳下惠也因為對臧文仲某些不理智行為不滿而提出過批評。


    柳下惠當士師有一個故事,說是一個叫佐丁的人偷了米,於是柳下惠給他罪加兩等重判,這人告到了魯國國君那裏,柳下惠就解釋說:“這個人具有儒生的身份,本身可以擔任周禮的司儀,不僅知法,而且本身屬於司法人員,因此,罪加兩等。”柳下惠的做法,實際上是地位越高,處罰越重,這就必然得罪各級官僚,做官做不長也就毫不意外了。


    【現實解說】柳下惠這樣的人還能三次當上士師,這不是奇蹟嗎?孔老師,您就滿足了吧。


    16.12(5.20)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譯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多次。孔子聽到了,說:“考慮兩次也就行了。”


    【解析】季文子即是季孫行父,與孔子不同時代,曾經執掌魯國國政。為人小心謹慎,十分節儉,因此民望非常高。孔子對季文子評價很高,不過怕被人說拍馬屁,因此點到為止。


    三思而後行,這個成語出於這裏。


    【現實解說】決策要謹慎,但是太謹慎了就是優柔寡斷。


    16.13(14.14)★★★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為後於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譯文】孔子說:“臧武仲憑藉防邑請求魯君在魯國替臧氏立後,雖然有人說他不是要挾君主,我不相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說論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賈誌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賈誌剛並收藏說論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