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呢,孔子雖然不解風情,卻不至於不食人間煙火,《詩經》裏保留了大量的愛情詩歌,這說明什麽?說明孔子想說是:“要是我有個情人的話,千山萬水我也要去找她。”
【現實解說】——親愛的,我愛你,可是我在巴黎。
——放屁,我現在就在你家裏。
——啊,你在我家裏?我怎麽沒看見你?
——你個臭不要臉的騙子。
孔老師說得對,任何以距離為藉口的人,都是感情騙子。
15.5(8.8)★★★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譯文】孔子說:“人類社會最一開始處於原始的自然的狀態,因此有了詩來表達情感;之後有了禮來約束大家,社會就成其為社會;最後有了音樂,人類社會就有了大成。(舊譯:孔子說:“(人的修養)開始於學《詩》,自立於學禮,完成於學樂。”)”
【解析】這段話明顯不是來講個人的,而是講人類社會的。詩、禮、樂代表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三個階段,同時也是人學習的三個台階。
這好像是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現實解說】俗話說得好:生活就像一首詩。可是,真沒有什麽好詩。
15.6(17.9)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譯文】孔子說:“學生們為什麽不學習《詩》呢?詩可以激發情趣,可以了解社會,可以懂得交往朋友,還可以抒發自己的不忿。近了說,可以教給你們怎樣孝敬父母;遠了說,可以告訴大家怎樣侍奉君王;另外呢,還可以知道不少鳥獸草木的名稱。”
【解析】賣什麽吆喝什麽,孔子修編了《詩經》之後,開始大力向學生們推廣。基本上,《詩經》就是一部百科全書,學了《詩經》就什麽都不愁了。
《詩經》確實能讓人們學會很多知識和道理,不過到了今天,要學《詩經》已經不是那麽容易。事實上,輕鬆愉悅的東西總是給人們更深刻的印象,能夠不知不覺中學到很多知識和道理。
【現實解說】兄弟,為什麽不打遊戲呢?遊戲可以了解歷史,可以學習知識,可以交朋友,還可以發泄不滿。近了說,不用到處跑,免得被賊偷;遠了說,可以知道人類是怎麽進化的。另外呢,還能學習不少英語單詞。
15.7(13.5)★★★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譯文】孔子說:“把《詩經》三百篇背得很熟,讓他處理政務,卻不會辦事;讓他當外交使節,不能獨立地辦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麽用呢?”
【解析】這一段就是在否定自己的上一段15.6(17.9),所以,即便是聖人,也有自己把自己繞糊塗的時候。
基本上可以這樣想像,一個學生把《詩經》倒背如流了,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了,於是孔子給他來了一盆冷水。孔子實際上還有話在心裏沒說出來,大致是:你牛什麽?你看人家冉有師兄,就沒學過《詩經》,人家這管家當得多好?你看人家子貢師兄,也就學了半吊子《詩經》,人家出使,那是無往不利。你背了幾首詩,就以為自己了不起了?你還差得遠呢!
【現實解說】會背幾首詩,就以為自己是神童了,就以為自己是文學家了,這種人很多。
15.8(17.10)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麵而立也與?”
【譯文】孔子對伯魚說:“你學習《周南》《召南》了嗎?一個人如果不學習《周南》《召南》,那就像麵對牆壁而站著吧?”
【解析】《周南》《召南》都是《詩經》裏的詩。
這是在孔子從衛國回國之後,兒子也有五十歲了。孔子平時沒心思教育兒子,隻是偶爾碰上教育幾句而已,話也說得很不客氣,頗有些“怎麽生了你這麽個東西”的意思。而兒子似乎也很怕見他,接受的教誨屈指可數。孔子一生,對兒子的教育並不成功,可以說是疏於教育,兒子一生碌碌無為,憂鬱早終。
這段話就說得很不客氣,話裏帶著諷刺。
譬如你教育兒子要好好學習,一般的說法是“不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就娶不上好老婆”。可是如果你說“不好好學習,跟個傻瓜有什麽區別”,兩句話,態度截然不同。後麵的一句的潛台詞就是:你現在不好好學習,就是個傻瓜。
【現實解說】很多著名教育家教育不好自己的子女,就像很多婚姻問題專家守不住自己的婚姻一樣。孔子培養了很多人才,卻培養不出自己的兒子來。所以,盡管有句話叫做“老子英雄兒好漢”,可是事實上,“老子英雄兒混蛋”的概率大得多。
第十六部分 論人
孔子是一個厚古薄今的人,他對古人總是很崇拜,認為古老的社會才是完美的社會。因此,孔子經常讚揚古人來貶低當世。同時,孔子也是一個“崇洋媚外”的人,他喜歡讚揚外國人來貶低本國人。
很顯然,孔子就是一個憤青。
在不同的年齡,孔子的對世界的認識是不一樣的。不同時期,孔子對於同一個人的評價是不同的。通過對人物的評價,可以發現孔子的價值觀以及其價值觀的變化。那麽,孔子推崇的人,往往也是對孔子思想產生影響的人。孔子最推崇的是什麽人呢?周公、管仲、子產、老子。基本上,這也構成了孔子思想的演化過程:儒家——法家——道家。
管仲
16.1(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譯文】孔子說:“管仲這個人的見識真是很差啊!”有人說:“管仲節儉嗎?”孔子說:“他有三處家宅,每處都有一套管理人馬,怎麽談得上節儉呢?”那人又問:“那麽管仲知禮嗎?”孔子回答:“國君大門口設立照壁,管仲在大門口也設立照壁。國君同別國國君舉行會見時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位置,管仲也有這樣的位置。如果說管仲知禮,那麽還有誰不知禮呢?”
【解析】孔子在批判管仲不節儉以及不懂得周禮。所謂三歸,歷史上解說眾多,總的意思無外乎管子很有錢很鋪張很違背周禮。管子確實不是一個很講究周禮的人,很多地方的規格竟然跟國君齊桓公一樣。對此,孔子還有一個評價,說是管子這樣奢華,讓齊桓公很難辦。由於功勞大能力強,管子的奢華固然在當時沒有人敢說三道四,可是,管子的家族卻因此被其他家族敬而遠之,在兒子這一輩就不得不出逃楚國了。所以說,孔子的話不無道理。
【現實解說】——親愛的,我愛你,可是我在巴黎。
——放屁,我現在就在你家裏。
——啊,你在我家裏?我怎麽沒看見你?
——你個臭不要臉的騙子。
孔老師說得對,任何以距離為藉口的人,都是感情騙子。
15.5(8.8)★★★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譯文】孔子說:“人類社會最一開始處於原始的自然的狀態,因此有了詩來表達情感;之後有了禮來約束大家,社會就成其為社會;最後有了音樂,人類社會就有了大成。(舊譯:孔子說:“(人的修養)開始於學《詩》,自立於學禮,完成於學樂。”)”
【解析】這段話明顯不是來講個人的,而是講人類社會的。詩、禮、樂代表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三個階段,同時也是人學習的三個台階。
這好像是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現實解說】俗話說得好:生活就像一首詩。可是,真沒有什麽好詩。
15.6(17.9)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譯文】孔子說:“學生們為什麽不學習《詩》呢?詩可以激發情趣,可以了解社會,可以懂得交往朋友,還可以抒發自己的不忿。近了說,可以教給你們怎樣孝敬父母;遠了說,可以告訴大家怎樣侍奉君王;另外呢,還可以知道不少鳥獸草木的名稱。”
【解析】賣什麽吆喝什麽,孔子修編了《詩經》之後,開始大力向學生們推廣。基本上,《詩經》就是一部百科全書,學了《詩經》就什麽都不愁了。
《詩經》確實能讓人們學會很多知識和道理,不過到了今天,要學《詩經》已經不是那麽容易。事實上,輕鬆愉悅的東西總是給人們更深刻的印象,能夠不知不覺中學到很多知識和道理。
【現實解說】兄弟,為什麽不打遊戲呢?遊戲可以了解歷史,可以學習知識,可以交朋友,還可以發泄不滿。近了說,不用到處跑,免得被賊偷;遠了說,可以知道人類是怎麽進化的。另外呢,還能學習不少英語單詞。
15.7(13.5)★★★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譯文】孔子說:“把《詩經》三百篇背得很熟,讓他處理政務,卻不會辦事;讓他當外交使節,不能獨立地辦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麽用呢?”
【解析】這一段就是在否定自己的上一段15.6(17.9),所以,即便是聖人,也有自己把自己繞糊塗的時候。
基本上可以這樣想像,一個學生把《詩經》倒背如流了,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了,於是孔子給他來了一盆冷水。孔子實際上還有話在心裏沒說出來,大致是:你牛什麽?你看人家冉有師兄,就沒學過《詩經》,人家這管家當得多好?你看人家子貢師兄,也就學了半吊子《詩經》,人家出使,那是無往不利。你背了幾首詩,就以為自己了不起了?你還差得遠呢!
【現實解說】會背幾首詩,就以為自己是神童了,就以為自己是文學家了,這種人很多。
15.8(17.10)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麵而立也與?”
【譯文】孔子對伯魚說:“你學習《周南》《召南》了嗎?一個人如果不學習《周南》《召南》,那就像麵對牆壁而站著吧?”
【解析】《周南》《召南》都是《詩經》裏的詩。
這是在孔子從衛國回國之後,兒子也有五十歲了。孔子平時沒心思教育兒子,隻是偶爾碰上教育幾句而已,話也說得很不客氣,頗有些“怎麽生了你這麽個東西”的意思。而兒子似乎也很怕見他,接受的教誨屈指可數。孔子一生,對兒子的教育並不成功,可以說是疏於教育,兒子一生碌碌無為,憂鬱早終。
這段話就說得很不客氣,話裏帶著諷刺。
譬如你教育兒子要好好學習,一般的說法是“不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就娶不上好老婆”。可是如果你說“不好好學習,跟個傻瓜有什麽區別”,兩句話,態度截然不同。後麵的一句的潛台詞就是:你現在不好好學習,就是個傻瓜。
【現實解說】很多著名教育家教育不好自己的子女,就像很多婚姻問題專家守不住自己的婚姻一樣。孔子培養了很多人才,卻培養不出自己的兒子來。所以,盡管有句話叫做“老子英雄兒好漢”,可是事實上,“老子英雄兒混蛋”的概率大得多。
第十六部分 論人
孔子是一個厚古薄今的人,他對古人總是很崇拜,認為古老的社會才是完美的社會。因此,孔子經常讚揚古人來貶低當世。同時,孔子也是一個“崇洋媚外”的人,他喜歡讚揚外國人來貶低本國人。
很顯然,孔子就是一個憤青。
在不同的年齡,孔子的對世界的認識是不一樣的。不同時期,孔子對於同一個人的評價是不同的。通過對人物的評價,可以發現孔子的價值觀以及其價值觀的變化。那麽,孔子推崇的人,往往也是對孔子思想產生影響的人。孔子最推崇的是什麽人呢?周公、管仲、子產、老子。基本上,這也構成了孔子思想的演化過程:儒家——法家——道家。
管仲
16.1(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譯文】孔子說:“管仲這個人的見識真是很差啊!”有人說:“管仲節儉嗎?”孔子說:“他有三處家宅,每處都有一套管理人馬,怎麽談得上節儉呢?”那人又問:“那麽管仲知禮嗎?”孔子回答:“國君大門口設立照壁,管仲在大門口也設立照壁。國君同別國國君舉行會見時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位置,管仲也有這樣的位置。如果說管仲知禮,那麽還有誰不知禮呢?”
【解析】孔子在批判管仲不節儉以及不懂得周禮。所謂三歸,歷史上解說眾多,總的意思無外乎管子很有錢很鋪張很違背周禮。管子確實不是一個很講究周禮的人,很多地方的規格竟然跟國君齊桓公一樣。對此,孔子還有一個評價,說是管子這樣奢華,讓齊桓公很難辦。由於功勞大能力強,管子的奢華固然在當時沒有人敢說三道四,可是,管子的家族卻因此被其他家族敬而遠之,在兒子這一輩就不得不出逃楚國了。所以說,孔子的話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