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懂得道理的混帳東西,其實根本不知道什麽是孝。”孔子的火還沒有消,所以先罵了幾句,然後解釋。“當年舜是個孝子,他父親瞽叟是個糊塗蟲。在他父親需要他幫忙的時候,他隨時都在;可是當他父親跟後娘要害他的時候,他跑得比兔子還快。所以,輕輕的打就忍受了,要命的打就一定逃跑。曾參在他父親暴怒的時候還等著挨打,如果被打死了,不就是陷他父親於不義?他這叫孝嗎?再者說了,曾參是個公民啊,他父親殺他就是犯罪,害己害父,這不是混帳是什麽?”
這件事,見於《說苑》。
【現實解說】愛自己就是愛父母,就是最大的孝了。
10.5(8.5)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嚐從事於斯矣。”
【譯文】曾子說:“自己有才能卻向沒有才能的人請教,自己知識多卻向知識少的人請教,有學問卻像沒學問一樣;知識很充實卻好像很空虛;被人侵犯卻也不計較——從前我的朋友就這樣做過了。”
【解析】不恥下問的意思,依然是複述孔子的說法。曾參教導學生,自己創新的東西不多。所謂我的朋友,馬融認為是指顏回。
【現實解說】明知別人不懂,還要去問。明知別人沒錢,還要去借。在感覺上,這好像不是不恥下問,而是炫耀。
10.6(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譯文】曾子說:“可以把年幼的君主託付給他,可以把國家的政權託付給他,麵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而不動搖屈服。這樣的人是君子嗎?是君子啊!”
【解析】曾子講的是國家大事,似乎是在講歷史。從魯國的歷史來看,曾子所講的這個君子應該是季友,也就是季孫家的始祖。
不過,就算是季友這樣的君子,不是也把魯國整成了三桓的國家了嗎?
【現實解說】過去是託孤,現在是托寡。總的來說,君子太少。
10.7(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譯文】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鬥終生,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解析】任重道遠,死而後已,曾子貢獻了兩個成語。這是曾子在給學生們上課,要他們樹立遠大理想。
【現實解說】理想太遠大,往往會落空。明天的日出雖然美好,可是今天的晚飯更加重要。
10.8(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譯文】曾子說:“君子以文章學問來結交朋友,依靠朋友提高自己的情商。”
【解析】還是孔子的思想,還是給學生們講課。
【現實解說】君子以文會友,小人用錢買官。
10.9(14.26)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譯文】曾子說:“君子考慮問題,不超出自己的職位範圍。”
【解析】還是孔子的思想,還是在給學生們講課。這句話很多版本中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放在一起,意思也完全相同。
【現實解說】曾老師的課很悶吶。
10.10(19.17)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譯文】曾子說:“我聽老師說過,人不可能自動地充分發揮感情,(如果有)一定是在父母死亡的時候。”
【解析】又是轉述孔子老師說的話,強調人隻有父母死的時候才有真性情流露出來。曾子強調孝,所以會說到這些。
【現實解說】有的人家裏狗死了,哭得也挺傷心。
10.11(19.18)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譯文】曾子說:“我聽老師說過,孟莊子的孝,其他人也可以做到,但他不更換父親的舊臣及其政治措施,這是別人難以做到的。”
【解析】又是轉述老師的話,《論語》中還有這樣的話:“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就是在說孟莊子。問題是,難道改了就是不孝嗎?未必吧。
按照周禮,父親去世,兒子要守孝三年,這三年,國家的事情也好、家族的事情也好,都是交給管家去管的,這個管家,周禮裏麵叫做“塚宰”。這個塚宰不是管墓地的,周朝初期,塚宰就是宰相。在周朝初期,“三年無改於父之道”是一種普遍現象。後來禮崩樂壞,塚宰的地位也越來越低,三年守孝也成了名存實亡,所以“三年無改於父之道”也就成了扯淡。所以孟莊子“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真是難能啊,要特別拿出來說一說。
【現實解說】春秋之後,“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就徹底成了浮雲。比較流行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人人都在忙站隊。如今沒有世襲了,更不用講什麽“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了。新官上任,一定是換自己的人,行自己的政,恨不能把原先的痕跡抹得幹幹淨淨。所以,曾子的這段話,隻能是個傳說了。
10.12(19.19)★★
孟氏使陽膚為士師,問與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譯文】孟氏任命陽膚做士師,陽膚向曾子請教。曾子說:“在上位的人離開了正道,百姓早就離心離德了。你如果審訊罪犯得到了真相,應當憐憫他們,而不要自鳴得意。”
【解析】司寇是大法官,負責大夫以上的法律事務;士師是小法官,負責士一級的訴訟。所以“其情”指的是犯罪背後的真相,而不是“情況”之類的意思。曾子的意思,老百姓犯罪多是被迫的,因此對他們要有憐憫之心。
很明顯,曾子與孔子不同,曾子比孔子要更純粹,不如老師那麽圓滑,老師要世故很多。同樣是做官的弟子來請教,孔子的回答都是針對弟子的缺點的,而曾子的回答是針對職務的特點的。孔子的目的是教弟子如何保全自己獲得提升,曾子則是教弟子如何服務百姓。
【現實解說】天生的惡棍有,但是不多。多數人犯罪是被環境所誘惑或者迫使的,在一個隻有誘惑沒有監督的環境裏,人要想不犯罪實在是太難了。
10.13(8.4)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譯文】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對他說:“鳥快死了,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說的話是善意的。君子所應當重視的道有三個方麵:使自己的容貌莊重嚴肅,這樣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臉色一本正經,這樣就接近於誠信;使自己說話的言辭和語氣謹慎小心,這樣就可以避免粗野和悖理。至於祭祀和禮節儀式,自有主管這些事務的官吏來負責。”
這件事,見於《說苑》。
【現實解說】愛自己就是愛父母,就是最大的孝了。
10.5(8.5)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嚐從事於斯矣。”
【譯文】曾子說:“自己有才能卻向沒有才能的人請教,自己知識多卻向知識少的人請教,有學問卻像沒學問一樣;知識很充實卻好像很空虛;被人侵犯卻也不計較——從前我的朋友就這樣做過了。”
【解析】不恥下問的意思,依然是複述孔子的說法。曾參教導學生,自己創新的東西不多。所謂我的朋友,馬融認為是指顏回。
【現實解說】明知別人不懂,還要去問。明知別人沒錢,還要去借。在感覺上,這好像不是不恥下問,而是炫耀。
10.6(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譯文】曾子說:“可以把年幼的君主託付給他,可以把國家的政權託付給他,麵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而不動搖屈服。這樣的人是君子嗎?是君子啊!”
【解析】曾子講的是國家大事,似乎是在講歷史。從魯國的歷史來看,曾子所講的這個君子應該是季友,也就是季孫家的始祖。
不過,就算是季友這樣的君子,不是也把魯國整成了三桓的國家了嗎?
【現實解說】過去是託孤,現在是托寡。總的來說,君子太少。
10.7(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譯文】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鬥終生,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解析】任重道遠,死而後已,曾子貢獻了兩個成語。這是曾子在給學生們上課,要他們樹立遠大理想。
【現實解說】理想太遠大,往往會落空。明天的日出雖然美好,可是今天的晚飯更加重要。
10.8(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譯文】曾子說:“君子以文章學問來結交朋友,依靠朋友提高自己的情商。”
【解析】還是孔子的思想,還是給學生們講課。
【現實解說】君子以文會友,小人用錢買官。
10.9(14.26)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譯文】曾子說:“君子考慮問題,不超出自己的職位範圍。”
【解析】還是孔子的思想,還是在給學生們講課。這句話很多版本中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放在一起,意思也完全相同。
【現實解說】曾老師的課很悶吶。
10.10(19.17)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譯文】曾子說:“我聽老師說過,人不可能自動地充分發揮感情,(如果有)一定是在父母死亡的時候。”
【解析】又是轉述孔子老師說的話,強調人隻有父母死的時候才有真性情流露出來。曾子強調孝,所以會說到這些。
【現實解說】有的人家裏狗死了,哭得也挺傷心。
10.11(19.18)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譯文】曾子說:“我聽老師說過,孟莊子的孝,其他人也可以做到,但他不更換父親的舊臣及其政治措施,這是別人難以做到的。”
【解析】又是轉述老師的話,《論語》中還有這樣的話:“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就是在說孟莊子。問題是,難道改了就是不孝嗎?未必吧。
按照周禮,父親去世,兒子要守孝三年,這三年,國家的事情也好、家族的事情也好,都是交給管家去管的,這個管家,周禮裏麵叫做“塚宰”。這個塚宰不是管墓地的,周朝初期,塚宰就是宰相。在周朝初期,“三年無改於父之道”是一種普遍現象。後來禮崩樂壞,塚宰的地位也越來越低,三年守孝也成了名存實亡,所以“三年無改於父之道”也就成了扯淡。所以孟莊子“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真是難能啊,要特別拿出來說一說。
【現實解說】春秋之後,“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就徹底成了浮雲。比較流行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人人都在忙站隊。如今沒有世襲了,更不用講什麽“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了。新官上任,一定是換自己的人,行自己的政,恨不能把原先的痕跡抹得幹幹淨淨。所以,曾子的這段話,隻能是個傳說了。
10.12(19.19)★★
孟氏使陽膚為士師,問與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譯文】孟氏任命陽膚做士師,陽膚向曾子請教。曾子說:“在上位的人離開了正道,百姓早就離心離德了。你如果審訊罪犯得到了真相,應當憐憫他們,而不要自鳴得意。”
【解析】司寇是大法官,負責大夫以上的法律事務;士師是小法官,負責士一級的訴訟。所以“其情”指的是犯罪背後的真相,而不是“情況”之類的意思。曾子的意思,老百姓犯罪多是被迫的,因此對他們要有憐憫之心。
很明顯,曾子與孔子不同,曾子比孔子要更純粹,不如老師那麽圓滑,老師要世故很多。同樣是做官的弟子來請教,孔子的回答都是針對弟子的缺點的,而曾子的回答是針對職務的特點的。孔子的目的是教弟子如何保全自己獲得提升,曾子則是教弟子如何服務百姓。
【現實解說】天生的惡棍有,但是不多。多數人犯罪是被環境所誘惑或者迫使的,在一個隻有誘惑沒有監督的環境裏,人要想不犯罪實在是太難了。
10.13(8.4)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譯文】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對他說:“鳥快死了,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說的話是善意的。君子所應當重視的道有三個方麵:使自己的容貌莊重嚴肅,這樣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臉色一本正經,這樣就接近於誠信;使自己說話的言辭和語氣謹慎小心,這樣就可以避免粗野和悖理。至於祭祀和禮節儀式,自有主管這些事務的官吏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