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提到的這十個人,因為是被孔老師特別提到的,因此被後代稱為“孔門十哲”。應該說,孔子在對弟子的評價上還是很公正的,譬如他很不喜歡宰我,也不喜歡冉有,可是這裏都提到了他們,承認他們在各自領域的才能。
說起來,好像最沒用的就是德行了,盡管孔子把它放在第一位。德行的幾個人都沒有什麽成就,混得都不怎麽樣,對孔子的學說也沒有做出什麽貢獻。反而是後麵的幾類人比較風光,嘴皮子利索的子貢不僅富甲天下,而且擅長外交,在各國都受到極高的禮遇。孔子去世之後,子貢出資出人極力鼓吹孔子和孔子學說,孔子去世後的盛名多半要歸功於子貢;冉有在季孫家做管家,也是做得紮紮實實,不僅自己得到了富貴,還幫助師兄弟們過上好日子;子夏後來到衛國辦學,成為魏文侯的老師,不僅宣揚了孔學,還培養了大量的人才。
為什麽德行如此脆弱如此無力?因為德是統治者需要具備的,小老百姓有沒有沒關係。相反,當天下缺德的時候,一個小老百姓太有德行反而是件麻煩事。
【現實解說】出個謎語:孔子最出色的學生是誰?答案是“門”,因為“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既然“德行”的弟子們都混得不好,逆向思維一下,是不是“缺德”的弟子會混得比較好呢?這個問題值得考慮。
第六部分 顏回
顏回,字子淵,是孔子弟子顏路的兒子,比孔子小三十歲。顏回的性格與他的父親截然不同,性格沉穩好學,不與人爭。每次孔子上課的時候,顏回都不會舉手提問,可是下課之後與同學們談論,卻非常能夠發揮,把上課學到的知識運用得非常好。所以孔子一開始以為他比較愚鈍,後來發現他非常聰明。
孔子認為顏回比自己還要賢,為什麽一向驕傲的孔子這樣高看顏回呢?因為孔子是理想主義者,顏回則比他更理想主義。孔子想把自己的理想主義加於這個世界,顏回則願意首先自己來實踐這個理想主義。有的時候孔子對自己的話都有些懷疑,可是顏回堅決信從。
可以說,顏回就是孔子的完美版。或者說,孔子所標榜的,就是顏回所實踐的。
孔子最喜愛的學生就是顏回,遠遠超過對自己兒子的喜愛。
盡管看上去安於貧窮,內心裏,顏回對於出仕還是很渴望的。顏回應該與孔子的母親是同族,地位低家境貧寒,之所以來學習,當然還是希望出人頭地。可惜的是,顏回的思想比孔子更保守,性格又迂腐,因此始終沒有得到出仕的機會。為此,顏回內心非常焦急,不到三十歲就滿頭白髮。最終,年僅四十歲就在貧病交加中死去。
有些奇怪的是,顏回為什麽沒有在孔子的學校中工作?孔子的很多學生都留在孔子身邊擔任助教和教務一類的工作,收入也算不錯。那麽,為什麽孔子最賞識的學生反而沒有留下來?孔子不留他?還是顏回不願意留下來?
顏回,是後世書呆子的典型形象。
6.1(2.9)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譯文】孔子說:“我整天給顏回講學,他從來不提反對意見和疑問,像個蠢人。等他退下之後,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論,發現他對我所講授的內容有所發揮,可見顏回其實並不蠢。”
【解析】孔子一開始認為顏回很蠢,可是後來發現不是這麽回事。
顏回是孔子的弟子顏路的兒子,說起來,應該與孔子的母親同族。顏回個性比較平淡,語言較少,上課的時候不愛參加討論,但是聽講非常認真,並且從來沒有懈怠的時候。時間長了,孔子懷疑這小子是不是腦子有毛病。後來私下考察,發現顏回其實對自己的課理解得很好,並且能夠有所發揮,這才知道顏回其實很聰明。
所以,這段話應該是顏回入學時間不長時說的。
【現實解說】有的人比較悶,善於思考,不善於交流。雖然善於思考,可是不表達出來也不行。孔子這段話讓人想起《水滸傳》中潘金蓮說武大郎:一叫不回頭,再叫合身轉。說起來,武大郎也是個有思想的人。
6.2(5.26)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誌?”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誌。”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譯文】顏淵、子路兩人侍立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你們何不各自說說自己的誌向?”子路說:“願意拿出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壞了也不抱怨。”顏淵說:“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向孔子說:“願意聽聽您的誌向。”孔子說:“(我的誌向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人得到關懷。”
【解析】從這裏,可以看到幾個人不同的誌向。子路先說,因為子路是師兄,歲數大,而且不懂得謙讓。顏回後說,可是說的不是誌向,而是品德,很虛無,這說明顏回在生活中沒有什麽具體的奮鬥目標,隻知埋頭學習。
這自然是孔子做官之前,這個時候孔子多數的傑出學生還沒有入學。孔子與顏回的對話並不多,因為顏回性格內向。顏回的誌向其實就是做一個隱者,而子路的誌向已經發生了變化,從前他的誌向是為朋友兩肋插刀死而後已之類,如今則是與朋友一起快樂。所以說,孔子對子路的教誨終於產生了效果,子路的世界觀已經有了變化。而孔子的誌向很明顯,就是要當官,發揮才能,造福社會。
【現實解說】子路這樣的人朋友比較多,活得很快樂;顏回這樣的人沒什麽朋友,活得比較沒勁;孔子這樣的人誌向太高遠,活得比較累。
6.3(11.23)
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譯文】孔子在匡地受到當地人圍困,顏淵最後才逃出來。孔子說:“我以為你已經死了呢。”顏淵說:“夫子還活著,我怎麽敢死呢?”
【解析】這是顏回這輩子最具有幽默性質的一句話了。
孔子在衛國看不到前途,於是決定前往陳國。可是在路過宋國匡地的時候,因為長得像陽虎,而陽虎當年曾經率領魯軍攻占匡地,對當地人民很殘暴,因此,匡地人包圍了孔子一行。最後盡管匡地人知道孔子不是陽虎,依然不允許他們通過。於是,孔子師徒倉皇回到衛國。回到衛國之後,才發現顏回丟了。為什麽顏回丟了沒人發現?因為他性格比較孤僻,不引人注意。而出門在外,孔子更倚重的是子路、子貢和冉有。
發現顏回丟了,孔子很著急,以為顏回被宋國人給殺了。所以當顏回回來的時候,孔子喜出望外,脫口而出“我以為你死了呢”。結果顏回比較淡定,脫口而出一句“非典型性顏回語句”,跟老師開了個玩笑。
說起來,好像最沒用的就是德行了,盡管孔子把它放在第一位。德行的幾個人都沒有什麽成就,混得都不怎麽樣,對孔子的學說也沒有做出什麽貢獻。反而是後麵的幾類人比較風光,嘴皮子利索的子貢不僅富甲天下,而且擅長外交,在各國都受到極高的禮遇。孔子去世之後,子貢出資出人極力鼓吹孔子和孔子學說,孔子去世後的盛名多半要歸功於子貢;冉有在季孫家做管家,也是做得紮紮實實,不僅自己得到了富貴,還幫助師兄弟們過上好日子;子夏後來到衛國辦學,成為魏文侯的老師,不僅宣揚了孔學,還培養了大量的人才。
為什麽德行如此脆弱如此無力?因為德是統治者需要具備的,小老百姓有沒有沒關係。相反,當天下缺德的時候,一個小老百姓太有德行反而是件麻煩事。
【現實解說】出個謎語:孔子最出色的學生是誰?答案是“門”,因為“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既然“德行”的弟子們都混得不好,逆向思維一下,是不是“缺德”的弟子會混得比較好呢?這個問題值得考慮。
第六部分 顏回
顏回,字子淵,是孔子弟子顏路的兒子,比孔子小三十歲。顏回的性格與他的父親截然不同,性格沉穩好學,不與人爭。每次孔子上課的時候,顏回都不會舉手提問,可是下課之後與同學們談論,卻非常能夠發揮,把上課學到的知識運用得非常好。所以孔子一開始以為他比較愚鈍,後來發現他非常聰明。
孔子認為顏回比自己還要賢,為什麽一向驕傲的孔子這樣高看顏回呢?因為孔子是理想主義者,顏回則比他更理想主義。孔子想把自己的理想主義加於這個世界,顏回則願意首先自己來實踐這個理想主義。有的時候孔子對自己的話都有些懷疑,可是顏回堅決信從。
可以說,顏回就是孔子的完美版。或者說,孔子所標榜的,就是顏回所實踐的。
孔子最喜愛的學生就是顏回,遠遠超過對自己兒子的喜愛。
盡管看上去安於貧窮,內心裏,顏回對於出仕還是很渴望的。顏回應該與孔子的母親是同族,地位低家境貧寒,之所以來學習,當然還是希望出人頭地。可惜的是,顏回的思想比孔子更保守,性格又迂腐,因此始終沒有得到出仕的機會。為此,顏回內心非常焦急,不到三十歲就滿頭白髮。最終,年僅四十歲就在貧病交加中死去。
有些奇怪的是,顏回為什麽沒有在孔子的學校中工作?孔子的很多學生都留在孔子身邊擔任助教和教務一類的工作,收入也算不錯。那麽,為什麽孔子最賞識的學生反而沒有留下來?孔子不留他?還是顏回不願意留下來?
顏回,是後世書呆子的典型形象。
6.1(2.9)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譯文】孔子說:“我整天給顏回講學,他從來不提反對意見和疑問,像個蠢人。等他退下之後,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論,發現他對我所講授的內容有所發揮,可見顏回其實並不蠢。”
【解析】孔子一開始認為顏回很蠢,可是後來發現不是這麽回事。
顏回是孔子的弟子顏路的兒子,說起來,應該與孔子的母親同族。顏回個性比較平淡,語言較少,上課的時候不愛參加討論,但是聽講非常認真,並且從來沒有懈怠的時候。時間長了,孔子懷疑這小子是不是腦子有毛病。後來私下考察,發現顏回其實對自己的課理解得很好,並且能夠有所發揮,這才知道顏回其實很聰明。
所以,這段話應該是顏回入學時間不長時說的。
【現實解說】有的人比較悶,善於思考,不善於交流。雖然善於思考,可是不表達出來也不行。孔子這段話讓人想起《水滸傳》中潘金蓮說武大郎:一叫不回頭,再叫合身轉。說起來,武大郎也是個有思想的人。
6.2(5.26)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誌?”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誌。”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譯文】顏淵、子路兩人侍立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你們何不各自說說自己的誌向?”子路說:“願意拿出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壞了也不抱怨。”顏淵說:“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向孔子說:“願意聽聽您的誌向。”孔子說:“(我的誌向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人得到關懷。”
【解析】從這裏,可以看到幾個人不同的誌向。子路先說,因為子路是師兄,歲數大,而且不懂得謙讓。顏回後說,可是說的不是誌向,而是品德,很虛無,這說明顏回在生活中沒有什麽具體的奮鬥目標,隻知埋頭學習。
這自然是孔子做官之前,這個時候孔子多數的傑出學生還沒有入學。孔子與顏回的對話並不多,因為顏回性格內向。顏回的誌向其實就是做一個隱者,而子路的誌向已經發生了變化,從前他的誌向是為朋友兩肋插刀死而後已之類,如今則是與朋友一起快樂。所以說,孔子對子路的教誨終於產生了效果,子路的世界觀已經有了變化。而孔子的誌向很明顯,就是要當官,發揮才能,造福社會。
【現實解說】子路這樣的人朋友比較多,活得很快樂;顏回這樣的人沒什麽朋友,活得比較沒勁;孔子這樣的人誌向太高遠,活得比較累。
6.3(11.23)
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譯文】孔子在匡地受到當地人圍困,顏淵最後才逃出來。孔子說:“我以為你已經死了呢。”顏淵說:“夫子還活著,我怎麽敢死呢?”
【解析】這是顏回這輩子最具有幽默性質的一句話了。
孔子在衛國看不到前途,於是決定前往陳國。可是在路過宋國匡地的時候,因為長得像陽虎,而陽虎當年曾經率領魯軍攻占匡地,對當地人民很殘暴,因此,匡地人包圍了孔子一行。最後盡管匡地人知道孔子不是陽虎,依然不允許他們通過。於是,孔子師徒倉皇回到衛國。回到衛國之後,才發現顏回丟了。為什麽顏回丟了沒人發現?因為他性格比較孤僻,不引人注意。而出門在外,孔子更倚重的是子路、子貢和冉有。
發現顏回丟了,孔子很著急,以為顏回被宋國人給殺了。所以當顏回回來的時候,孔子喜出望外,脫口而出“我以為你死了呢”。結果顏回比較淡定,脫口而出一句“非典型性顏回語句”,跟老師開了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