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一個楚國憤青唱了一首歌謠,孔子覺得很適合自己的心情,就像在唱自己,如此而已。


    這是孔子從葉公處離開之後發生的事情,地點還是在楚國。所謂楚狂接輿,意思是一個楚國的流浪漢來到了馬車旁。但是歷史上的解釋是楚國狂人名叫接輿,而且是姓陸名通字接輿。試問,孔子根本沒有跟人家說上話,怎麽知道人家叫接輿?


    史上多以為此人是個高人,其實不過是個流浪漢,頂多是個流浪歌手或者流浪詩人。至於流浪漢罵楚王,有什麽好奇怪的嗎?


    孔子覺得跟這個流浪歌手很有共鳴,反映了什麽?反映了孔子師徒一行人當時也就是一幫流浪詩人。


    這個被誤命名為接輿的楚國憤青,可謂流浪歌手的祖師爺呢!


    【現實解說】奇怪的是,這麽著名的歌曲,怎麽就沒有人譜上曲子來唱呢?沒文化啊。


    5.14(18.6)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避人之士也,豈若從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譯文】長沮、桀溺在一起耕種,孔子路過,讓子路去詢問渡口在哪裏。長沮問子路:“那個拿著韁繩的是誰?”子路說:“是孔丘。”長沮說:“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說:“是的。”長沮說:“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子路說:“我是仲由。”桀溺說:“你是魯國孔丘的門徒嗎?”子路說:“是的。”桀溺說:“像洪水一般的壞東西到處都是,你們同誰去改變它呢?而且你與其跟著躲避人的人,為什麽不跟著我們這些躲避社會的人呢?”說完,仍舊不停地做田裏的農活。子路回來後把情況報告給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說:“人是不能與飛禽走獸合群共處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還與誰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會瞎折騰了。”


    【解析】孔子周遊列國看來影響還比較大,以至於農夫都知道了。而農夫們並不贊同孔子的做法,證明孔子的思想得不到各個階層的支持。


    這也是孔子離開葉公處後發生的事情,自己的主張得不到世人的認同,孔子難免有些落寞。這樣的事情發生得多了,孔子的弟子們也都開始動搖了。


    兩個農夫也並不是後來歷史上所說的高人,不過是兩個農夫而已。當時楚國北部為方城山以北,一向是楚國出兵的必由之地,最近幾十年又經歷吳國入侵等多番戰亂,百姓嚮往和平安定,希望躲避亂世。所以,對於孔子這樣不好好待在家裏,到處折騰的做法很不理解。


    【現實解說】改變不了世界,那就適應世界;適應不了世界,那就躲避世界。改變不了世界而要去改變世界,那就很失敗;適應不了世界而去適應世界,那就很痛苦。


    5.15(15.2)★★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譯文】(孔子一行)在陳國斷了糧食,隨從的人都餓病了,無法奏樂唱歌。子路很不高興地來見孔子,說道:“君子也有窮困得毫無辦法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雖然窮困,但還是堅持著;小人一遇窮困就無所不為了。”


    【解析】從楚國出來,孔子帶領弟子前往陳國,再去投奔司城貞子。恰好這時候吳國攻打陳國,楚國起兵來救,整個陳國都是堅壁清野,不是城門緊閉就是逃往深山。所以,孔子師徒在陳國竟然斷了糧,陷入生存危機。


    生存危機必然導致的是信仰危機,學生們對老師的信賴產生了動搖,對老師的學說產生了懷疑。子路是個直性子,因此就來問老師。孔子很生氣,回答得很嚴厲:你要是對為師產生了信仰危機,你就是個小人。


    君子固窮後來成為成語,表達君子即便窮困也不改誌向。


    窮不是貧窮的意思,而是窮困的意思。


    關於這段,《史記》有一段記載,更能說明問題。


    “《詩》裏寫道:‘匪兕(音寺,犀牛)匪虎,率彼曠野’。不是犀牛不是老虎,沿著曠野快快逃命。難道我的學說不對嗎?為什麽會落到如此地步?”孔子問子路。


    “老師啊,是不是您的德行還不夠呢?會不會是您的智慧還有欠缺?”子路直性子,直接表達了自己的信仰危機。


    麵對子路的信仰危機,孔子一下子警惕起來。人可以沒有沒吃沒喝,但是不能沒有信仰。所以,孔子振作了,他要挽救子路的信仰。


    “你認為聰明人就無所不知嗎?那麽比幹怎麽還會死於非命?你認為良言相勸就會被人感謝嗎?那伍子胥怎麽還會被殺?你認為清廉的人就一定會被重用嗎?那伯夷、叔齊怎麽還會被餓死?學識淵博的君子不被任用的多的是,難道僅僅是我孔子一個?芝蘭生在深山老林,並不因為無人欣賞就不吐露芬芳;君子修習禮樂推崇仁德,也並不因為貧窮困頓就敗壞節操。賢和不肖是才能問題,做和不做是為人的問題。遇不遇上明主是時機問題,死亡和生存是命運問題。有淵博的才能卻沒有機遇,即使有天大的本領也無法施展;但是一旦遇上了機遇,要施展才能又有什麽難的呢?所以,君子要抓緊時間修養身心,等待時機的到來。”孔子一番話,讓子路沒話可說。


    子路走了,孔子又把子貢叫來了。


    “賜啊,《詩》裏寫道:‘匪兕匪虎,率彼曠野’。難道我的學說不對嗎?為什麽會落到如此地步?”孔子用同樣的問題問子路,看他怎麽回答。


    “老師,我覺得吧,您的主張或許太過高深太過超前了,因而天下人不能接受您,能不能稍為降低一點標準呢?”子貢的話還是比較講究,其實意思跟子路沒什麽區別,也是信仰危機。


    “賜啊,一個好的農夫善於耕種,但是不一定善於收穫。一個工匠巧於製作,但是不一定了解市場;君子研究自己的理論學說,主次分明,有條有理,但是不一定就會被人們接受。現在不研修完善自己的學說,卻隻求能被人接受,賜啊,你的誌向也不遠大啊。”孔子又把子貢批評了一頓,禁不住有些失望。


    子貢走了,孔子又把顏回叫來了。


    “回啊,《詩》裏寫道:‘匪兕匪虎,率彼曠野’。難道我的學說不對嗎?為什麽會落到如此地步?”孔子用同樣的問題問顏回,看他怎麽回答。


    “老師,您的學問博大精深,以至於天下人都不能接受您。”顏回開頭的話竟然和子貢一樣,孔子禁不住屏住了呼吸,看他接下來怎麽說。“雖然這樣,老師您還是致力於推廣並實踐它,沒有人識貨,那是各國統治者的恥辱。老師您有什麽憂愁嗎?雖然不被接受,但是這更顯示出老師您的君子本色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說論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賈誌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賈誌剛並收藏說論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