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孔子來說,這一次劫難並不全是壞事,孔子的臨危不懼給弟子們印象很深,讓弟子們對老師更加敬佩。剛毅木訥,孔子這樣評價自己看來不是吹牛的。


    孔子一輩子遭遇無數挫折,中間顛沛流離,卻還能堅持到最後,靠的是什麽?靠的就是樂觀主義,或者說靠的就是善於給自己打氣壯膽。


    【現實解說】遇到困難的時候,把自己跟歷史聯繫在一起,讓自己相信自己的死是中華文明的巨大損失,這樣的話,就會坦然得多。


    5.3(13.26)★★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譯文】孔子說:“君子低調而不驕傲,小人驕傲而不低調。”


    【解析】字麵意思一目了然,泰是平和安詳的意思,現代話就是低調的意思。可是孔子為什麽要這樣說?他是在說誰?


    顏高是魯國著名的勇士,能開一百八十斤的硬弓。當年陽虎攻占匡地的戰鬥,顏高就曾經參加,並且率先登城。後來顏高做了孔子的學生,並且隨孔子路過了匡。在城外,顏高在老師麵前炫耀自己當年的武力,對著匡地城牆指指點點,說“當年我就是從那個缺口殺進去的”。正是顏高的指指點點,引起了守城士兵的注意,這才發現孔子很像陽虎,進而出兵包圍了孔子師徒。


    事後,孔子就這樣批評了顏高,說是正是因為你的驕傲給自己帶來麻煩,今後不要驕而不泰了。


    顏高的驕傲還有一次險些讓他送命,那次是魯國與齊國交戰,顏高在魯軍陣地上炫耀自己的硬弓,被魯軍兄弟們拿去傳看,結果這時候齊國人殺過來了,搞得顏高手中沒有稱手的傢夥,還算運氣不錯,搶了一把普通的弓來用,僥倖保住了小命。


    【現實解說】自古以來,吹牛是要付出代價的,炫耀是要付出代價的。今天,同樣的事情還在發生著。正是:古有壯士誇硬弓,今有齊b小短裙。不是美美愛瑪仕,幹爹豪興可幹雲。


    孔子曰:做人要低調。


    5.4(9.18)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譯文】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像好色那樣好德的人。”


    【解析】孔子感慨統治者好色的程度遠超對於德的追求。這是孔子在衛國期間被南子召見之後的感慨,感慨衛靈公因為好色,情願把國家交給一個女人去管理。進而,孔子發現,男人們都是好色的,沒有一個好德勝過好色的。有權有勢的男人,想到的都是色。所以,孔子推廣他的德怎麽能成功?


    【現實解說】現實社會,二奶反腐、情婦反腐成為反腐的主要形式,準確地闡釋了孔子“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5.5(15.13)★★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譯文】孔子說:“完了,我沒有見過像好色那樣好德的人。”


    【解析】與上同。


    【現實解說】略


    5.6(9.1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譯文】孔子在河邊說:“流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晝夜不會停留。”


    【解析】這是孔子的感慨,感慨人生易老,歲月不居。問題是,這個川是哪裏?四川?錯;秦川?錯;周小川?大錯。


    孔子從宋國回到衛國,在經過南子麵試之後,依然看不到前途,於是決定第二次離開衛國,前往晉國碰碰運氣。來到黃河邊,渡過黃河就是晉國了。孔子在這裏發出感慨,之後決定不去晉國了。孔子為什麽不去晉國了?因為他本身就很猶豫,晉國國君實際上已經成了傀儡,四卿瓜分晉國的情形比三桓更加惡劣,孔子的學說在這樣的地方能夠有什麽發揮的餘地呢?於是,孔子藉口晉國權臣趙簡子殺了竇犨鳴犢和舜華兩個賢人,決定不去晉國了。還有一點,陽虎正在趙簡子的手下混,孔子不願意去與他為伍。


    看不到前途,而時間如白駒過隙,孔子怎能不由衷感慨?


    【現實解說】用句流行話說,活在當下吧。


    5.7(15.1)★★★★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嚐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


    【譯文】衛靈公向孔子問行軍打仗的問題,孔子回答說:“祭祀禮儀方麵的事情,我還聽說過;用兵打仗的事,從來沒有學過。”第二天,孔子便離開了衛國。


    【解析】陳就是陣,行軍布陣的意思。俎豆,都是祭品;俎豆之事,就是祭祀的意思。


    孔子沒有去晉國,轉而悄悄回到了魯國。在魯國待了一年,再次帶領弟子們前往衛國。


    這時候,從衛國被驅逐到魯國的衛國大夫公叔戍占領了衛國的蒲,關於蒲地的問題衛靈公曾經徵求孔子意見,孔子建議出兵,而衛靈公並不想出兵。此次又問,實際上帶著諷刺,孔子反唇相譏。衛靈公很不高興,仰頭看天上的大雁,留個下巴給孔子。孔子知道自己在這裏已經不受歡迎了,第二天就離開了衛國。


    過去的解說,都說衛靈公不關心禮樂,隻關心戰爭,因此孔子對他不屑。但事實是並非如此,在公叔戍的問題上,恰好相反。


    公叔戍是衛國公族和首富,因為得罪南子而被迫流亡。後來公叔戍占領蒲地,孔子和弟子從魯國到衛國路過蒲地,被公叔戍攔住,要求他們承諾不去衛國才放行,孔子當場答應,可是過了蒲地之後卻去了衛國。衛靈公問起孔子該怎樣處置蒲地,孔子認為應該出兵並且認為蒲地百姓都跟公叔戍不同心,因此可以輕鬆拿下。


    從戰術戰略角度來看,孔子是錯誤的。


    戰術角度來說,蒲地是公叔戍的封地,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其次,蒲地是衛國主要兵源地,民風彪悍,戰鬥力強,很難被擊敗。


    從戰略角度看,當時晉國權臣趙簡子覬覦衛國,隨時想要滅掉衛國壯大趙家。這個時候,如果衛國內戰,就為趙簡子找到了一個出兵的理由和滅掉衛國的最好時機。所以,衛靈公以靜製動,靜待良機的做法是正確的。


    所以,孔子在衛國得不到重用,是有道理的。


    【現實解說】如果你的才能不是老闆所需要的那一類,即便你如何出類拔萃也沒有用。打鐵的去應聘包子鋪,那是不行的。所以,學知識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學習有用的知識。


    5.8(7.23)★★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譯文】孔子說:“上天把德賦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麽樣?”


    【解析】離開衛國,孔子帶著弟子們前往陳國,路過宋國。在宋國,孔子與弟子們在一棵大樹下演習周禮。結果被宋國人圍觀,宋國司馬桓魋派人把那個大樹砍了,並且準備派人來殺孔子師徒。還虧孔子師徒走得快,結果躲過一劫。為什麽桓魋如此不歡迎孔子?首先,整個周朝,即便是楚國和吳越這樣的國家,對周禮在表麵上都是或多或少要遵從的,隻有宋國是個例外,宋國人在骨子裏認為他們還是商朝,他的禮法是商禮而不是周禮,因此,他們對孔子的學說毫無興趣甚至反感。其次,桓魋的仇人,宋國叛逃到陳國的公子辰和公子地在陳國的支持下聯手進入宋國的蕭地,以此為據點背叛了宋國。所以,這時候宋陳之間是敵國,桓魋自然把要去陳國的孔子師徒視為仇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說論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賈誌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賈誌剛並收藏說論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