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17.8)★★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譯文】孔子說:“由呀,你聽說過六種品德和六種弊病了嗎?”子路回答說:“沒有。”孔子說:“坐下,我告訴你。愛好仁德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愛好智慧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行為放蕩;愛好誠信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危害親人;愛好直率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說話尖刻;愛好勇敢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亂;愛好剛強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解析】看上去,孔子在講學習的重要性。實際上,孔子想強調的是,所有的優點,如果不懂得變通,都會變成傷害自己的弱點。


    這是子路在衛國出任蒲地宰,出發之前孔子對他的忠告。平時,孔子教育學生們要仁德誠信等等,子路都深信不疑。可是到了子路要獨力為官的時候,孔子知道,如果子路一味地仁德誠實等等,那就一定沒有好下場。就像一個母親平時在家裏教育孩子要講禮貌,要謙虛,不要打人罵人,挨打了來告訴媽媽一樣,一旦孩子去學校住校了,母親就會說別吃虧,別人打你,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告訴老師之類。畢竟,品德這東西固然是好東西,可是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上死守品德,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這,就是孔子對子路的忠告。所以說,孔子是個很實際的人。


    【現實解說】有人這樣評價廣東人:廣東人的優點是務實,缺點是太務實。用同樣的句式:現代人的優點是變通,缺點是太變通。


    3.16(13.1)★★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譯文】子路問怎樣管理政事。孔子說:“做在老百姓之前,這樣才能使老百姓為你幹活。”子路請求多講一點。孔子說:“不要懈怠。”


    【解析】簡單說就是“以德治國”的意思,要百姓怎樣,自己帶頭去做。


    這是子路任蒲地宰之前,向孔子請教,孔子就說以德治國就好了。子路還問,孔子就說你堅持這樣不要懈怠就可以了。


    【現實解說】這大概可以說成是“以德治國”的簡單定義吧。


    3.17(14.42)★★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譯文】子路問什麽叫君子。孔子說:“修養自己,保持嚴肅恭敬的態度。”子路說:“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自己,使周圍的人們安樂。”子路說:“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樂。修養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樂,堯舜還怕難於做到呢?”


    【解析】這段話緊接著上麵一段,子路要去蒲地當官,向孔子求教,上一段孔子就說了先之勞之,子路覺得不夠用,於是換個提法來請教。孔子連用三個修己,其實跟先之勞之的意思完全一樣,還是以德治國的路數。但是三個“修己”的結果是不一樣的,第一個是做好自己就行,第二個是做好自己帶動旁人,跟先之勞之完全相同。可是子路還不滿足,孔子就說了,“做好自己還能讓百姓都好,那是堯舜都難做到的,你就別想了”。


    其實孔子的意思很明白:做好自己就行了,如果能帶動周圍的人,那就很好了,至於更高的層次,你做不到,也不要想了。一個人的目標不要太高,對於你來說,先之勞之就夠了,別再瞎操心別的了。


    孔子說話,分寸拿捏得都恰到好處,條理也很清晰,針對性也非常強,真是一個了不起的老師。


    【現實解說】大凡把自己說得完美無比的人,都不要輕易信他的。


    3.18(9.12)★★


    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閑,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無寧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譯文】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屬下去作孔子的家臣伺候。後來,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說:“仲由很久以來就幹這種弄虛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沒有家臣,卻偏偏要裝作有家臣,我騙誰呢?我騙上天吧?與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寧可在你們這些學生的侍候下死去,這樣不是更好嗎?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禮來安葬,難道就會被丟在路邊沒人埋嗎?”


    【解析】孔子生病,在蒲地做官的子路派手下來伺候孔子,行的是家臣的禮,孔子很受用。可是病好之後,孔子怕學生們暗中笑話他,於是說了這樣一番話,意思是這都是子路搞的鬼,跟我沒關係。孔子此時不過是借住於別人家的私立學校校長,是沒有資格擁有家臣的。因此,使用家臣會被看作不恰當的攀比,同時也不符合周禮。所以,孔子的這番話是說給大家聽的,表麵上埋怨子路,心裏想的是另一回事。


    孔子,是一個非常要麵子的人,特別是在學生們的麵前。


    【現實解說】按照級別,待遇不同。待遇超標了怎麽辦?沒人說就裝不知道,有人問就推到別人頭上。


    【附】子路之死


    蒲地(今河南省長垣縣)是衛國上卿孔圉的封地,這個地方民風比較彪悍,是衛國的主要兵源地,比較難治理。因此孔子向孔圉推薦子路去做蒲地宰,孔圉接受了這個推薦。


    子路在蒲地嚴格按照孔子的“先之勞之”和“修己以安民”的教誨去做,深得民心,加上自身的威嚴,當地勇士們對他也很敬佩。因此,蒲地治理得不錯。


    一年農閑,子路徵集當地百姓興修水利。對於百姓來說,這就是役,是有義務必須參加的,而且按照當時的規定,必須自帶口糧。可是上一年的收成不好,百姓普遍比較困難,於是子路自掏腰包,每天免費給大家一頓飯。這樣,大家就不用自己帶幹糧了。一時間,子路名聲大噪,百姓們紛紛讚揚他。


    聽起來,這樣做好事的事情應該得到孔子的表揚,這樣舍己為民的好官應該是孔子眼中的典範。可是事實恰好相反,孔子聽說後,急忙派子貢去阻止子路。


    子貢對子路轉達孔子的說法:“你以為自己做了好事,實際上不是。你這樣做,等於讓大家向你感恩,而忘記了孔圉和國君,你這樣是很危險的。正確的做法是按照規矩來,該怎樣就怎樣。如果你確實覺得百姓太苦,應該向孔圉請示,由孔圉或者國君來出這個錢。”


    孔子的說法,顯然考慮得更全麵,更有道理。


    到子路六十二歲的時候,衛國發生了政變。當時,衛國的廢太子蒯聵占據了戚地,他的兒子衛出公當國君。孔圉老婆孔伯姬是蒯聵的姐姐,同時也是衛出公的姑姑。孔圉和老婆生了個兒子,名叫孔悝(音虧)。這個時候,孔圉已經死了,衛國就由孔悝說了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說論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賈誌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賈誌剛並收藏說論語最新章節